劉憲 張汶 隰州佐史 鄧儼 貝禧 幹慶 陳良 楊大夫 李主簿妻
劉憲
尚書李寰,鎮平陽時,有衙將劉憲者,河朔人,性剛直,有膽勇。一夕,見一白衣來至其家,謂憲曰:“府僚命汝甚急,可疾赴召也。”憲怒曰:“吾軍中裨將,未嘗有過,府僚安得見命乎?”白衣曰:“君第去,勿辭,不然禍及。”憲震聲叱之,白衣馳去,行未數步,已亡所在。憲方悟鬼也。夜深又至,呼憲。憲私自計曰,吾聞生死有命,焉可以逃之。即與偕往。出城數裏,至一公署,見冥官在廳,有吏數十輩,列其左右。冥官聞憲至,整中幘,降階盡禮。已而延坐,謂憲曰:“吾以子勇烈聞,故遣奉命。”憲曰:“未委明公見召之旨。”冥官曰:“地府有巡察使,以巡省嶽瀆道路,有不如法者,得以察之。亦重事,非剛烈者不可以委焉。願足下俯而任之。”憲謝曰:“某無他才,願更擇剛勇者委之。”冥官又曰:“子何拒之深耶?”於是命案掾立召洪洞縣吏王信訖,即遣一吏送憲歸。憲驚寤。複數日,寰命憲使北都,行次洪洞縣,因以事話於縣寮。縣寮曰:“縣有吏王信者,卒數日矣。”(出《宣室志》)
【譯文】
尚書李寰在鎮守平陽時,有個衙將叫劉憲,河朔人。性情剛直。有膽有勇。一天晚上,看到一個穿白衣的人來到他家,對劉憲說:“府官命你急速去應召。”對憲很憤怒地說:“我是軍中一員副將,沒曾有過過錯,府官爲什麼召我去?”白衣人說:“你只管去,不要推辭,不然的話要大禍臨頭。”劉憲大聲斥責他,白衣人急忙走了,走過幾步,便不知哪裏去了。劉憲才悟到是鬼。夜深時白衣人又來招呼劉憲,劉憲自己尋思,我聽說生死有命,怎麼能逃脫呢?便和他一同前往。出城數裏,到了一個公署,見地府的官在大廳內,有好幾十小吏,站在他的左右,地府的官聽說劉憲來了,整理衣帽,走下臺階以禮相迎,就坐後對劉憲說:“我聽說你勇敢剛烈,所以派人請你。”劉憲說:“我不知道你爲什麼召我。”地府官說:“地府中有巡察使,用來巡查各省管事的官吏,如果有不守法的,給予察辦。這也是件重要事,不是剛直勇烈的人是不能委任的,希望你俯就此任。”劉憲感謝地說:“我沒有這種才能,希望你另選剛烈勇敢的人委任。”地府的官又說:“你爲什麼這麼堅決的拒絕呢?”於是又命令掌管案卷的人立即去召洪洞縣縣吏王信。隨即派一個小吏送劉憲回家,劉憲驚醒。數日後,李寰命劉憲去北都,走到洪洞縣,便把這事告訴了縣寮。縣寮說,我們縣有個小吏叫王信,已經死了好多天了。
張汶
右常侍楊潛,嘗自尚書郎出刺西河郡。時屬縣平遙,有鄉吏張汶者,無疾暴卒,數日而寤。初汶見亡兄來詣其門,汶甚驚,因謂曰:“吾兄非鬼耶?何爲而來?”兄泣曰:“我自去人間,常常屬念親友,若瞽者不忘視也。思平生歡,豈可得乎?今冥官使我得歸而省汝。”汶曰:“冥官爲誰?”曰:“地府之官,權位甚尊。吾今爲其吏,往往奉使至裏中。比以幽明異路,不可詣汝之門。今冥官召汝,汝可疾赴。”汶懼,辭之不可,牽汶袂而去。行十數裏,路矄黑不可辨,但聞馬車馳逐,人物喧語。亦聞其妻子兄弟呼者哭者,皆曰:“且議喪具。”汶但與兄俱進,莫知道途之幾何。因自念,我今死矣,然常聞人死,當盡見親友之歿者。今我即呼之,安知其不可哉。汶有表弟武季倫者,卒且數年,與汶善,即呼之。果聞季倫應曰:“諾。”既而俱悲泣。汶因謂曰:“令弟之居,爲何所也?何爲矄黑如是?”季偷曰:“冥途幽晦,無日月之光故也。”又曰:“恨不可盡,今將去矣。”汶曰:“今何往?”季倫曰:“吾平生時,積罪萬狀。自委身冥途,日以戮辱。向聞兄之語,故來與兄言。今不可留。”又悲泣久之,遂別。呼親族中亡歿者數十,鹹如季倫,應呼而至。多言身被塗炭,詞甚悽咽。汶雖前去,亦不知將止何所,但常聞妻子兄弟號哭及語音,歷然在左右。因遍呼其名,則如不聞焉。久之,有一人厲呼曰:“平遙縣吏張汶。”汶既應曰諾。又有一人責怒汶,問平生之過有幾。汶固拒之。於是命案掾出文之籍。頃聞案掾稱曰:“張汶未死。願遣之。”冥官怒曰:“汶未當死,何召之?”掾曰:“張汶兄今爲此吏,曏者許久處冥途,爲投且甚,請以弟代。雖未允其請,今召至此。”冥官怒其兄曰:“何爲自召生人,不顧吾法。”即命囚之,而遣汶歸。汶謝而出,遂獨行。以道路薰晦,惶惑且甚。俄頃,忽見一燭在數十里外,光形極微。汶喜曰:“此燭將非人居乎?”馳走,望形而去。可行百餘里,方覺其形稍近。迫而就之,乃見己身偃臥於榻。其室有燭,果汶見者。自是寤。汶即以冥中所聞妻子兄弟號哭及議喪具,訊其家,無一異者。(出《宣室志》)
【譯文】
京官右常侍楊潛,曾經由尚書郎出任西河郡刺史。當時下屬平遙縣有個鄉吏叫張汶,無病暴死,幾天後又甦醒。當初張汶看到已死的哥哥來到家門,張汶很吃驚,就問他:“你不是鬼嗎?你來幹什麼?”兄哭泣說:“我自從離開人間,常常想念親友,就像盲人渴望光明一樣。思念平生的歡樂,怎麼可能得到呢?現在地府的官讓我回來看看你。”張汶說:“地府的官是誰?”他哥說:“地府的官權力也很大,我現在在他手下當小吏,經常奉命到下邊來。陰間與陽間不同,不能隨便到你家門。今天是因爲地府的冥官要召你,你要趕緊去。”張汶害怕,推辭不去,被亡兄牽着衣袖而去。走了十多裏,路很黑不能辨認,只聽見車馬奔跑和人們的喧鬧聲,也能聽到妻子兄弟呼叫和哭泣的聲音,都說:“快準備喪葬用具吧。”張汶只知和亡兄往前走,不知走了多遠。自己暗想,我現在已經死了,常聽人說,人死後都能見到已死亡的親友,今天我就喊他們,看看能不能見到他們。張汶有個表弟叫武季倫,已死多年,和張汶很好,張汶便叫他,果然聽到季倫的答應聲。隨即兩人相見都悲傷哭泣。張汶問表弟說:“你現在住的是什麼地方?爲什麼這樣黑?”季倫說:“陰間的路晦暗,是因爲沒有日月之光。”又說:“悔恨難盡,現在我要走了。”張汶說:“你去哪裏?”季倫說:“我生時積罪很多,自從到陰間,每天都受到摧殘和羞辱。方纔聽到你的喊聲,所以纔來和表兄說話,現在不能久留。”又悲傷地哭泣了很久,才分別。又呼叫了死去的親友幾十個,都像季倫那樣應聲而到,都說身體受罪的情況,話語都很悽惻。張汶雖然往前走,也不知要走到什麼地方,但經常聽到妻子兄弟號哭和說話的聲音,好像就在身邊,可張汶喊叫他們的名字,就像沒聽見似的。過了很久,有一人厲聲喊道:“平遙縣吏張汶。”張汶立即應聲回答。又有一人憤怒的斥責張汶,問他平生犯過多少過錯。張汶拒不回答。於是又令掌管命案的取出張汶的冊籍。不一會兒聽到案掾說:“張汶還不應該死,應把他送回去。”冥官憤怒地說:“張汶不應當死,爲什麼把他召來?”案掾說:“張汶的哥在這當小吏,已經很長時間了,受罪很多,想叫他弟弟替代他,雖然沒允許他的請求,現在他卻把弟弟召來。”冥官對着張汶兄發怒說:“爲什麼自己隨意召來應活着的人,不顧我們的法條。”立即將他囚禁了起來,而讓張汶回去。張汶感謝後而走出。他一人獨行,因爲道路黑暗,他很惶恐。不一會兒,忽然看見一點燭光在數十里外,光影很小。張汶高興地說,這燭光就是有人住。他快走,奔光影而去。又走了百多裏,才感覺光影稍近,急忙走近光影,纔看到自己躺在牀上。屋內有燭光。果然就是張汶方纔看到的那燭光,到此才甦醒。張汶便把在冥府中聽到妻子兄弟號哭和議論喪具的事詢問家人,沒有一件不同的。
隰州佐史
隰州佐史死,數日後活。雲:初閻羅王追爲典史,自陳素不解案。王令舉其所知,某薦同曹一人,使出帖追。王問佐史,汝算既未盡,今放汝還。因問左右,此人在生有罪否。左右雲:“此人曾殺一犬一蛇。”王曰:“犬聽合死,蛇復何故?枉殺蛇者。法合殊死。”令某回頭,以熱鐵汁一杓,灼其背。受罪畢,遣使送還。吏就某索錢一百千文。某雲:“我素家貧,何因得辦?”吏又覓五十千,亦答雲無。吏雲:“汝家有胡錢無數,何得訴貧?”某答:“胡錢初不由己。”吏言取之即得,何故不由。領某至家取錢。胡在牀上臥,胡兒在錢堆上坐,未得取錢。且暫入庭中。狗且吠之,某以腳蹴,狗叫而去。又見其婦營一七齋,取面做飯。極力呼之,婦殊不聞。某怒,以手牽領巾,婦躓於地。久之,外人催之。及出,胡兒猶在錢上。某勁以拳拳其肋,胡兒悶絕,乃取五十千付使者。因得放,遂活。活時,胡兒病尚未愈。後經紀竟折五十千也。(出《廣異記》)
【譯文】
隰州佐史死後數日又復活了。他說,初到冥府時閻羅王封他爲典史,他說他從來沒辦過案子,閻王又叫他舉薦他所知道的人,他便舉薦了一個和他同事的人,閻王便派人拿帖去追召。閻王向佐史說,你的壽數還沒到,現在放你回去。又問他左右的官吏,這人在生時有沒有罪?左右說:“這人曾殺死過一犬一蛇。”閻王說:“犬是應該死的,殺蛇是爲什麼?無故殺蛇的,應受到特殊的懲罰。”令佐史回頭,用一勺熱鐵汁燙他的背。受罪後,派人送他回來。送他的小吏向佐史索要一百千文錢。佐史說:“我家一向很貧困,我怎麼能辦到?”小吏又要五十千,佐史也說沒有。小吏說:““你家有無數胡錢,怎麼能說貧窮?”佐史說:“胡錢不由我用。”小吏說拿來就是了,怎麼說不由你用。小吏領佐史到家取錢,胡在牀上躺着,胡兒在錢堆上坐着,沒法取錢,只好暫時回到院中。狗在咬,佐史用腳踢狗,狗叫着跑了。又看見他的婦人爲了給他燒頭七,拿面作飯。他用力大叫,婦人好像沒聽到。佐史大怒,用手扯她的領巾,婦人倒在地上。很久,外面的小吏又催他,他纔出來。胡兒仍在錢堆上,佐史使勁用拳打胡兒的兩肋,胡兒昏過去,他拿了五十千給了那小吏,這才把他放了,他才活了。活了後,胡兒的病還沒好。後來做買賣正好賠五十千。
鄧儼
會昌元年,金州軍事典鄧儼,先死數年。其案下書手蔣古者,忽心痛暴卒。如人捉至一曹司,見鄧儼喜曰:“我主張甚重,籍爾錄數百幅書也。”蔣見堆案繞壁,皆涅楮朱書。乃紿曰:“近損右臂,不能搦管。”旁有一人謂鄧:“既不能書,可令還也。”蔣草草被領還,隕一坑中而覺。因病,右手遂廢。(出《酉陽雜俎》)
【譯文】
唐武宗會昌元年,金州軍事典官鄧儼先死了數年。他手下的書記員蔣古忽然心痛暴死,被人抓到一個地府中,看到了鄧儼,他高興地說:“我的事物很重,請你幫我抄錄幾百幅文書。”蔣古一看文書案卷堆積很多,都是黑紙紅字。便欺騙說:“近來損傷了右臂,不能拿筆。”旁邊有一人對鄧儼說:“既然不能書寫,就叫他回去吧。”蔣古被急忙忙的領着回去,掉到一個大坑中後甦醒了。後來因病,廢了右手。
貝禧
義興人貝禧,爲邑之鄉胥。乾寧甲寅歲十月,宿於茭瀆別業。夜分,忽聞叩門者,人馬之聲甚衆。出視之,見一人綠衣秉簡,西面而立,從者百餘。禧攝衣出迎,自通曰:“隆,姓周,弟十八。”即延入坐,問以來意。曰:“身爲地府南曹判官,奉王命,召君爲北曹判官爾。”禧初甚驚懼。隆曰:“此乃陰府要職,何易及此,君無辭也。”俄有從者,持牀榻食案帷幕,陳設畢,滿置酒食,對飲良久。一吏趨入白:“殷判官至。”復有一綠衣秉簡,二從者捧箱(“箱”原作“簡”,據明抄本改)隨之,箱中亦綠衣。殷揖禧曰:“命賜君,兼同奉召。”即以綠裳爲禧衣之。就坐共飲,可至五更。曰:“王命不可留矣。”即相與同行。禧曰:“此去家不遠,暫歸告別,可乎。”皆曰:“君今已死,縱歸,可復與家人相接耶?”乃出門,與周殷各乘一馬,其疾如風,涉水不溺。至暮,宿一村店,店中具酒食,而無居人。雖設燈燭,如隔帷幔。雲已行二千餘里矣。向曉復行,久之,至一城,門衛嚴峻。周殷先入,復出召禧。凡經三門,左右吏卒,皆趨拜。復入一門,正北大殿垂簾。禧趨走參謁,一同人間。既出,周謂禧曰:“北曹闕官多年,第宅曹署,皆須整緝。君可暫止吾家也。”即自殿門東行,可一里,有大宅,止禧於東廳。頃之,有同官可三十餘人,皆來造請慶賀。遂置宴。宴罷,醉臥。至曉,遍詣諸官曹報謝。復有朱衣吏。以王命至,錢帛車馬饔餼甚豐備。翌日,周謂禧曰:“可視事矣。”又相與向王殿之東北,有大宅,陳設甚嚴,止禧於中。有典吏可八十餘人,參請給使。廳之南大屋數十間,即曹局,簿書充積。其內廳之北,別室兩間,有几案及數書廚,皆雜寶飾之。周以金鑰授禧曰:“此廚簿書,最爲祕要,管鑰恆當自掌,勿輕委人也。”周既去,禧開視之。書冊積疊,皆方尺餘。首取一冊,金題其上陝州字。其中字甚細密,諦視之,乃可見,皆世人之名簿也。禧欲知其家事,復開一廚,乃得常州簿。閱其家籍,見身及家人世代名字甚悉,其已死者,以墨鉤之。至晚,周判官復至曰:“王以君世壽未盡,遣暫還,壽盡,當復居此職。”禧即以金鑰還授於周。禧始閱簿時,盡記其家人及己禍福壽夭之事,至是昏然盡忘矣。頃之,官吏俱至,告別。周殷二人送之歸。翌日夜,乃至茭瀆村中。入室,見己臥於牀上,周殷與禧各就寢。俄而驚寤,日正午時,問其左右,雲,死始半日。而地府已四日矣。禧既愈,一如常人,亦無小異。又四十餘年乃卒。(出《稽神錄》)
【譯文】
義興人貝禧,在小鎮中當一個小官吏,唐昭宗乾寧甲寅年十月,宿在茭瀆的別墅中。半夜時。忽然聽到有人敲門,有很多人叫馬嘶的聲音。出去看,見到一個穿綠衣拿竹簡的人,面朝西站着,隨從百多人。貝禧穿衣出門迎接,綠衣人自我介紹說:“我姓周,名隆,排行第十八。”貝禧請他到屋內坐,並詢問他們的來意。綠衣人說:“我是地府南曹判官,奉閻王之命,召你爲北曹判官。”貝禧開始很驚懼,周隆說:“這是陰府中重要的職務,很不易得到。你不要推辭。”一會兒,隨從便拿來了牀榻,飯桌、和帷幔,擺設好後,又擺滿了酒、菜、飯食。二人對飲了很久,一個小吏進來說,殷判官到。又有一個穿綠衣拿竹簡的人來了,兩個隨從捧箱跟隨,箱中也裝着綠衣。殷判官向貝禧作揖說:“這是閻王命令賜給你的,並同時奉召。”馬上爲貝禧穿上綠衣,並就坐共飲。快要到五更天時,說:“閻王命令不可久留。”邀貝禧同行。貝禧說:“這離我家不遠,暫時回去告別家人,可以不?”都說:“你現在已經死了,就是回去,也不能和家人接觸。”貝禧便出門與周、殷各騎一馬,行走如風,涉水不溺。到傍晚時,宿在一村莊店中,店中備了酒食,卻無人居住。雖然點了燈燭,卻如隔着帷幔一樣昏暗。他們說已經走了兩千多裏。天亮了又往前走,很久,到了座城,門衛森嚴。周、殷先入,又出來召貝禧。經過三道門,左右吏卒都前來揖拜。又進入一門,正北大殿懸掛門簾,貝禧趨步向前參拜,和人間一樣。出來後,周隆對貝禧說,北曹缺判官多年,宅院、曹署都須整修,你可暫住我家。便出殿門向東走,約一里,有一大宅,讓貝禧住在東廳。一會兒,有三十多官吏都來慶賀,便設宴,宴後醉臥休息。天亮時,貝禧又向各官曹拜謝。又有穿紅衣的官吏,是奉閻羅王之命而來,送來了很多錢帛車馬和山珍海味。第二天,周隆對貝禧說,你可以管事了。又和貝禧走到閻王殿東北,又有一大宅院,陳設甚嚴,讓貝禧住在這裏。有典吏八十多人,請求給予差使。廳南有大屋數十間,就是北曹的曹局,堆滿了冊簿文書。內廳北有別室兩間,有几案和一些書廚,都裝飾着寶物。周隆將金鑰匙授給貝禧說:“這廚簿書最機密,最重要,鑰匙你要永遠自己掌管,不要輕易委於他人。”周隆走後,貝禧開廚看視,書冊堆積,都一尺見方。他首先拿了一冊,題有陝州兩個金字,裏面的字很細密,仔細看,乃可看到,都是世上人的名簿。貝禧想知道他家的事,又開了一廚,便得到了常州簿,看他的家籍,見到他和家裏世世代代的名字,很熟悉。已死的,有墨筆鉤掉。到了晚上,周判官又回來說:“閻王說你的陽壽未盡,讓你暫時回去,到壽盡時再回來任此職。”貝禧便將金鑰匙還給周判官。貝禧在開始看冊簿時,便記住了家人壽夭禍福之事,可現在卻昏昏然都忘了。一會兒,官吏都到了,相互告別,周、殷二人送貝禧回來。第二天晚上纔到茭瀆村,進入室內,看見自己躺在牀上,周、殷與貝禧各自就寢。片刻後驚醒,正是午時。問他的左右,說,死了已經半天了。而地府中已經四天了。貝禧痊癒後,與平常人一樣,沒有一點不同之處,又活了四十多年才死亡。
幹慶 (已下遇仙官再生)
晉有幹慶者,無疾而終。時有術士吳猛,語慶之子曰:“幹侯算未窮。我爲試請(“請”字原空闕,據明抄本補)命,未可殯斂。”屍臥靜舍,唯心下稍暖。居七日,猛凌晨至,以水激之,日中許,慶蘇焉。旋遂張目開口,尚未發聲。闔門皆悲喜。猛又令以水含灑。乃起。吐血數聲,兼能言語。三日平復。初見十數人來,執縛桎梏到獄。同輩十餘人,以次旋對。次未至,俄見吳君北面陳釋,王遂敕脫械令歸。所經官府,皆見迎接吳君。而吳君與之抗禮,即不知悉何神也。(出《幽明錄》)
【譯文】
晉時有個叫幹慶的人,無病而終。當時有個術士叫吳猛,他對幹慶的兒子說,你父親幹侯的陽壽未盡,我可以爲他試請復生,你先不要殯斂。屍體躺在清靜的室內,只有心窩處稍有熱氣。躺了七天後,吳猛早晨到了,用水激屍體,到了中午,幹慶甦醒,接着便能睜眼張嘴,還沒說話,全家都由悲轉喜。吳猛又叫用水噴灑幹慶,幹慶的身體站起來了,吐了幾口血,又能說話了。三日後完全康復。當初,他見十幾個人來,拿着枷鎖把他捉到獄中,和他一齊來的還有十餘人,按次序訊問。還沒有問到他,就看見吳猛在北面陳述解釋,閻王便下令給他脫掉枷鎖回家。所經過的官府,都見到迎接吳君的人,吳君也以同等的禮節回報他們,卻不知道是什麼神。
陳良
大元中,北地人陳良與沛國劉舒友善,又與同郡李焉共爲商賈,曾獲厚利,共致酒相慶。焉遂害良,以葦裹之,棄之荒草,經十許日,良復生歸家。說死時,見一人著赤幘,引良去,造一城門。門下有一牀,見一老人,執硃筆,點校籍。赤幘人言曰:“向下土有一人姓陳名良,遊魂而已,未有統攝,是以將來。”校籍者曰:“可令便去。”良既出,忽見友人劉舒,謂曰:“不圖於此相見。卿今幸蒙尊神所遣,然我家廁屋後桑樹中有一狸,常作妖怪,我家數數橫受苦惱。卿歸,豈能爲我說此耶。”良然之。既蘇,乃詣官疏李焉而伏罪。仍特報舒家,家人涕泣雲,悉如言。因伐樹,得狸殺之,其怪遂絕。(出《幽明錄》)
【譯文】
大元年間,北地人陳良和沛國人劉舒很要好,陳良又與同郡的李焉共同做買賣。曾獲厚利,共同飲酒慶賀。李焉藉機殺害了陳良,用葦子包裹他的屍體,拋在荒草之中。過了十幾天,陳良又復生回家。他說死時曾見一個戴紅頭巾的人,領着他走去,到了一個城門。門下有一牀,見一老人手拿硃筆校點冊籍。戴紅頭巾的人說:“下邊有一人姓陳名良,是一個遊魂,無處管理,所以帶來了。校籍者說:“可以叫他回去。”陳良出來後,忽然見到好友劉舒,他對陳良說:“我沒想到在此相見,你能有幸遇見尊神放你回來,然而我家廁屋後桑樹中有一隻狐狸,常興妖作怪,我家多次遭受苦惱,你回去,能爲我說這件事嗎?”陳良答應了。甦醒之後,去官府告了李焉,李焉伏法。又特意去劉舒家轉告相托之事,劉舒家人哭着說,照着他說的辦。於是,伐桑樹,殺了狐狸,興妖作怪的事便沒有了。
楊大夫
楊大夫者,宦官也,亡其名。年十八歲,爲冥官所攝,無疾而死。經日而蘇,雲:既到陰冥間,有廨署官屬,與世無異。陰官以案牘示之,見名字歷歷然。雲,年壽十八歲而已。楊亦無言請託。旁有一人,爲其請乞,願許再生,詞意極切。久之而冥官許,即令卻還。其人亦送楊數百步,將別,楊愧謝之:“不知即今再生之恩,何以爲報?”問其所欲,其人曰:“或遺鳴砂弓,即相報也。”因以大銅錢一百餘與楊,俄然而覺,平復無苦。自是求訪鳴砂弓,亦莫能致。或作小宮闕屋子,焚而報之,如是者數矣。楊頗留心爐鼎,志在丹石,能制返魂丹。有疾疫暴病死者,研丹一粒,拗開其口,灌之即活。嘗救數人。有閹官夏侯,得楊丹五粒。戒雲,有急即吞一丸。夏侯一旦得疾,狀甚危篤,取一粒以服之。既而爲冥官追去,責問之次,白雲:“某曾服楊大夫丹一粒耳。”冥官即遣還。夏侯得丹之效,既蘇,盡服四丸。歲餘,又見黃衣者追捕之。雲,非是冥曹,乃太山追之耳。夏侯隨去,至高山之下,有宮闕焉。及其門,見二道士,問其平生所履,一一對答。徐啓曰,某曾服楊大夫丹五粒矣。道士卻令即回。夏侯拜謝曰:“某是得神丹之力,延續年命,願改名延,可乎?”道士許之。復活,因改名延矣。楊自審丹之靈效,常以救人。其子暄,因自畿邑歸京。未明,行二十餘里,歇於大莊之上。忽聞莊中有驚喧哭泣之聲。問其故,主人之子暴卒。暄解衣帶中,取丹一粒,令研而灌之,良久亦活。楊物產贍足,早解所任,縱意閒放,唯以金石爲務。未嘗有疾,年九十七而終。晚年,遇人攜一弓,問其名。雲:“鳴砂弓也。於角面之內,中有走砂。”楊買而焚之,以報見救之者。其返魂丹方,雲是救者授之,自密修制,故無能得其術者。(出《神仙感遇傳》)
【譯文】
楊大夫是宦官,不知其名。十八歲時被冥府官員拘捕,無病而死,幾日後又復活。他說,到了陰間,也有官署衙門,和世間一樣。陰官拿案卷給他看,他的名字歷歷在目,並說年壽只有十八歲,楊大夫看過之後也就無話可說。旁邊有一人,卻爲他請求,希望放他再生,言詞懇切,乞求了很長時間冥官准許了,命楊大夫回到世間。那人送楊大夫送出幾百步,臨別時,楊大夫很羞愧地感謝他,說:“你對我的再生之恩,我如何報答呢?”問他有什麼要求。那人說:“你能找到鳴砂弓,就是報答我了。”同時給了楊大夫一百多大銅錢。一會兒便甦醒了,和平常一樣沒痛苦。楊大夫便到外尋找鳴砂弓,也沒有找到。有時用紙紮制些宮殿房屋焚燒,用來答謝再生之恩,這樣做了好多次。楊大夫又特別留心爐鼎,想要煉丹,自己能制返魂丹。有得急病暴死的,只要用一粒返魂丹,撓開嘴灌下就能復活,曾救活數人。有個宦官叫夏侯,他得到了楊大夫的五粒返魂丹,楊告戒說,特別危急時只服一粒。一天早晨,夏侯得病,病情危險,取了一粒丹丸服下,便被冥官追到陰間,責他之後,他便說他曾服了楊大夫一粒丹藥,冥官又叫他生還。夏侯得到丹藥的效力便活了,又把那四丸吃光了。一年多後,又有黃衣使者追捕他,對他說,不是陰曹抓他,是太山神追捕他,夏侯便跟着去了。到了高山下,看到宮殿,走進門看見兩個道士,問夏侯的生平經歷,他都一一回答。他慢慢地說,我曾服楊大夫五粒丹藥。道士讓他回去,夏侯拜謝道士,說:“我是得了神丹之力,延年益壽,想改名叫延,可以嗎?”道士允許,他便復活了,因此改名延。楊大夫也看出了丹藥的神效,經常用它救人。他的兒子楊暄,因從城郊回京,天不亮就走了二十多裏,在一個大莊上休息,忽然聽到莊內有哭叫之聲,他問是怎麼回事?是因爲主人的兒子暴死,楊暄便從袋中取丹藥一粒,叫人研碎灌服,過了一段時間也復活了。楊大夫積下很多家產,自己也解職還鄉,隨意閒遊,唯有不忘煉丹。未曾有過病,活到九十七歲。他晚年時,遇一人攜一張大弓,他便問這弓叫什麼名。那人說:“是鳴砂弓。在角面內裝有流動的砂子。”楊大夫買來焚燒,以報他當年在冥府中的再生之恩。他的返魂丹藥方,也說是救他的人傳授給他的,他自己密祕配製,所以沒辦法能得到他的處方。
李主簿妻
選人李主簿者,新婚。東過華嶽,將妻入廟,謁金天王。妻拜次,氣絕而倒,唯心上微暖。過歸店,走馬詣華陰縣求醫卜之人。縣宰曰:“葉仙師善符術,奉詔投龍回。去此半驛,公可疾往迎之。”李公單馬奔馳五十餘里,遇之。李生下馬,拜伏流涕,具言其事。仙師曰:“是何魅怪敢如此。”遂與先行。謂從者曰:“鞍馱速馳來。待朱鉢及筆。”至店家,已聞哭聲。仙師入,見事急矣。且先將(“先將”二字原闕,據明抄本補)筆墨及紙(原本“紙”下有“未”字,據明抄本刪)來。遂畫符焚香,以水噀之。符化北飛去,聲如旋風,良久無消息。仙師怒,又書一符,其聲如雷,又無消息。少頃,鞍馱到,取硃筆等,令李左(“李左”二字原空闕,據明抄本補)右煮少許薄粥,以候其起。乃以朱畫一道符,噴水叱之,聲如霹靂。須臾,口鼻有氣,漸開眼能言。問之,某初拜時,金天王曰,好夫人。第二拜雲,留取。遣左右扶歸院,適已三日。親賓大集,忽聞敲門,門者走報王。王曰:“何不逐卻。”乃第一符也。逡巡,門外鬧甚。門者數人,細語於王耳。王曰:“且發遣。”第二符也。俄有赤龍飛入,正扼王喉,才能出聲。曰:“放去。”某遂有人送。乃第三符也。李生罄裝以謝,葉師一無所取。是知靈廟女子不得入也。(出《逸史》)
【譯文】
候補官員李主簿新婚不久,東過華山時,他和妻子進入廟中,參拜金天王。妻子拜完後便斷氣倒在地上,唯有心窩有些溫熱。回到店中,騎上馬去華陰縣城請醫生和占卜的人。縣官說:“葉仙師很會符術,奉皇帝旨意去做法事,去那裏只有半站路,你要快去迎他。”李主簿自己騎馬跑了五十多裏,遇到了。李主簿下馬,向葉仙師伏地而拜,並痛哭流涕地講了妻子急病的經過。仙師說:“是什麼鬼怪敢這樣?”便和李先走了,並告訴跟從的人說,快騎馬回去取東西,急等用朱鉢和筆。到了店家,已聽到哭聲。仙師走進,看到情況緊急,他先將筆墨和紙取出,便畫符燒香,用水噴符。符化成灰往北飛去,聲音像刮旋風似的,很久沒動靜。仙師大怒,又畫一符,聲音如雷,又沒動靜。待會兒,東西馱到,取出硃筆等,又讓李主簿手下人煮少許薄粥,用以等李妻起來時食用。又用紅筆畫了一道符,噴水呼叫,聲如霹靂。不一會兒,李妻口鼻有氣,漸漸睜開眼能說話了。問她,她說,她剛拜時金天王說好夫人,第二拜時又說留下,並派左右把我扶進院。到第三天,親朋都來了,忽聽敲門聲,守門人來報告金天王,金天王說:“爲何不趕走?”這是第一道符。很快,門外有吵鬧聲,好幾個守門人對金天王細聲耳語,金天王說:“準備叫她走。”這是第二道符。一會兒有紅色的龍飛進來,扼住金天王的咽喉,剛能發出聲來,說:“放回去。”就有人送我,這是第三道符。李主簿厚謝仙師,葉仙師卻一無所取。由此可以知道,神靈的廟女子是不能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