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喬 鳳綱 琴高 鬼谷先生 蕭史 徐福 王母使者 月支使者 衛叔卿 張楷 陽翁伯
王子喬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後立祠於緱氏及嵩山。(出《列仙傳》)
【譯文】
姬喬王子是周靈王的太子。平時喜歡吹笙,能吹出鳳凰鳴叫的聲音。有一次,他在河南的伊水和洛水之間漫遊,被一個叫浮丘公的道士接到嵩山上,一住就是三十年。後來人們到山裏去找他,桓良看見了他。他對桓良說:“請你轉告我家裏的人,七月七日那天在緱氏山上可以等到我。”到了七月七那天,人們來到緱氏山上,果然看見太子喬騎着一隻白鶴停在山頭。只是看着人們,並不到大家跟前去,還頻頻舉手向人們致意,過了好幾天才騎鶴飛去。後人爲他在緱氏山和嵩山立了祠廟。
鳳綱
鳳綱者,漁陽人也。常採百草花,以水漬封泥之。自正月始,盡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九火。卒死者,以藥內口中,皆立活。綱常服此藥,至數百歲不老。後入地肺山中仙去。(出《神仙傳》)
【譯文】
鳳綱是漁陽人。經常採集各種花草,用水泡過以後再用泥封起來。從正月開始一直到九月末,埋在土裏一百天,拿出來以後用火煎九次,成了一種有特效的藥。凡是將要死的人,只要把這種藥放在嘴裏,都能立刻活過來。鳳綱平時經常吃這種藥,到幾百歲仍然一點不衰老。後來鳳綱進了地肺山,在那裏成仙而去。
琴高
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爲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游冀州涿郡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弟子期之曰:“皆潔齋,候於水旁,設祠屋。”果乘赤鯉來,坐祠中,且(且原作旦,據明抄本改)有萬人觀之。留一月餘,復入水去。(出《列仙傳》)
【譯文】
琴高是趙國人,因爲有善於彈琴的技藝,在康王家做舍人。琴高尊崇道家始祖涓、彭的修煉法術,經常在河北的冀州、涿郡一帶漫遊。他活了二百多年以後,說要進入涿水裏去捕捉小龍。他和弟子們約定說:“某月某日你們都沐浴齋戒,在涿水的祠廟裏等着我。”到了約定的時間,琴高果然騎着一條紅色鯉魚從河裏游出來,上岸後坐在祠廟裏。這天河邊有上萬人看見了他。琴高停留了一個多月,又進入涿水中去了。
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晉平公時人,隱居鬼谷,因爲其號。先生姓王名利,亦居清溪山中。蘇秦、張儀,從之學縱橫之術。二子欲馳騖諸侯之國,以智詐相傾奪,不可化以至道。夫至道玄微,非下才得造次而傳。先生痛其道廢絕,數對蘇、張涕泣,然終不能寤。蘇、張學成別去,先生與一隻履,化爲犬,北引二子即日到秦矣。先生凝神守一,樸而不露。在人間數百歲,後不知所之。秦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有鳥御草以覆死人面,遂活。有司上聞,始皇遣使賚草以問先生。先生曰:“巨海之中有十洲,曰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長洲二字原缺,據黃本補)元洲、流洲、光生洲、鳳麟洲、聚窟洲、此草是祖洲不死草也。生在瓊田中,亦名養神芝。其葉似菰,不叢生,一株可活千人耳。(出《仙傳拾遺》)
【譯文】
鬼谷先生是戰國時代晉平公對人,因爲隱居在鬼谷山中,就用鬼谷作了他的名號。鬼谷先生原名叫王利,曾住在清溪山裏。戰國時的蘇秦、張儀曾向鬼谷先生學習“合縱連橫”的策略。他倆打算去遊說各國的諸侯,用狡詐和鬥智互相傾軋爭奪,而不是用道家的主張去感化諸侯,消除征戰和紛爭。這是因爲道家的理論是非常深奧玄妙的,一般的平庸淺薄之輩是不可能得到道家真傳的。鬼谷先生因爲他尊崇的道學越來越不被人理解接受而十分悲痛,常常一面流着淚一面給蘇秦、張儀講解道家理論。但蘇秦、張儀始終不開竅。後來他倆學成離開鬼谷先生,先生脫下一隻鞋變成了一隻狗,這狗帶着蘇、張二人向北走,當天就到了秦國。鬼谷先生專心致志地修道,爲人樸實無華從不鋒芒外露。在世間活了好幾百年,後來不知去了哪裏。秦始皇在位時,西域的大宛國有很多含冤而死的人橫臥在野外道旁。有一種鳥銜來了一種草,蓋在死人臉上,死人就復活了。官府把這事報告給秦始皇,秦始皇就派人帶着那種草去請教鬼谷先生。先生說:“大海之中有十座仙洲,它們是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光生洲、鳳麟洲、聚窟洲,這種草是祖洲的不死草。生長在瓊玉的田地裏,也叫養神芝。這種草的葉子像菰米茭白,只單獨生長,不是一叢叢地生長。一株不死草,就可以救活上千的人。”
蕭史
蕭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許人。善吹簫作鸞鳳之響。而瓊姿煒爍,風神超邁,真天人也。混跡於世,時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數年,吹簫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爲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數年。一旦,弄玉乘鳳,蕭史乘龍,昇天而去。秦爲作鳳女祠,時聞簫聲。今洪州西山絕頂,有簫史仙壇石室,及巖屋真像存焉。莫知年代。(出(仙傳拾遺))
【譯文】
蕭史是位仙人,不知道他是什麼時候得道成仙的,看容貌像是二十來歲的人。他善於吹簫,而且能讓簫發出鸞鳳和鳴的聲音。蕭史生得風度翩翩,瀟灑英俊,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神仙。但他卻混跡在人世間,誰也不知道他是仙人。秦穆公有個女兒名叫弄玉,也很會吹簫,穆公就把她嫁給了蕭史。從此蕭史就教弄玉吹簫學鳳的鳴聲。學了十幾年,弄玉吹出的簫聲就和真的鳳凰的叫聲一樣,甚至把天上的鳳凰也引下來了,停在他們的屋子上。秦穆公專門爲他們建造了一座鳳凰臺。蕭史、弄玉就住在那裏,好幾年不吃不喝。有一天,弄玉乘上鳳、蕭史騎着龍,兩人雙雙升空而去。秦國的人後來建了鳳女祠,祠裏還能常常聽到簫聲。現在山西洪州西山頂山,還有一個石屋,裏面有蕭史的仙壇,還有蕭史本人的圖像。不知是哪朝哪代留下的。
徐福
徐福,字君房,不知何許人也。
秦始皇時,大宛中多枉死者橫道,數有鳥銜草,覆死人面,皆登時活。有司奏聞始皇,始皇使使者賚此草,以問北郭鬼谷先生。雲是東海中祖洲上不死之草,生瓊田中,一名養神芝,其葉似菰,生不叢,一株可活千人。始皇於是謂可索得,因遣福及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樓船入海。尋祖洲不返,後不知所之。
逮沈羲得道,黃老遣福爲使者,乘白虎車,度世君司馬生乘龍車,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俱來迎羲而去。由是後人知福得道矣。
又唐開元中,有士人患半身枯黑,御醫張尚容等不能知。其人聚族言曰:“形體如是,寧可久耶?聞大海中有神仙,正當求仙方,可愈此疾。”宗族留之不可,因與侍者,賚糧至登州大海側,遇空舟,乃賚所攜,掛帆隨風。可行十餘日,近一孤島,島上有數百人,如朝謁狀。須臾至岸,岸側有婦人洗藥,因問彼皆何者。婦人指雲:“中心牀坐,須鬢白者,徐君也。”又問徐君是誰。婦人云:“君知秦始皇時徐福耶?”曰:“知之。”“此則是也。”
頃之,衆各散去,某遂登岸致謁,具語始末,求其醫理。徐君曰:“汝之疾,遇我即生。”初以美飯哺之,器物皆奇小,某嫌其薄。君雲:“能盡此,爲再饗也,但恐不盡爾。”某連啖之,如數甌物致飽。而飲亦以一小器盛酒,飲之致醉。
翌日,以黑藥數丸令食,食訖,痢黑汁數升,其疾乃愈。某求住奉事。徐君雲:“爾有祿位,未宜即留,當以東風相送,無愁歸路遙也。”復與黃藥一袋,雲:“此藥善治一切病,還遇疾者,可以刀圭飲之。”
某還,數日至登川,以藥奏聞。時玄宗令有疾者服之,皆愈。(出《仙傳拾遺》及《廣異記》)
【譯文】
徐福字君房,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
秦始皇時,西域大宛國有很多冤屈死的人橫陳在野外道旁。有些鳥銜來一種草蓋在死人臉上,死者就立刻復活了。官府把這件事奏報給秦始皇,秦始皇就派人帶着那種草到北城請教鬼谷子。
鬼谷子說那草是東海里祖洲的不死草,長在瓊玉的田地裏,也叫養神芝,葉子像菰米,不成叢地生長,一株不死草就能救活上千人,始皇聽後認爲這種不死草一定可以找得到。
就派徐福帶着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着樓船出海去找祖洲。然而徐福出海後一去不回,也不知去了什麼地方。
後來沈羲得道成仙時,道家始祖黃帝和老子派徐福爲使者來接沈羲昇天。徐福當時是乘白虎車、度世君司馬生乘龍車、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他們一起到人間來接沈羲。從此人們才知道徐福已經得道成仙了。
唐朝開元年間,有個讀書人得了個半身枯瘦變黑的怪病,請了宮中的御醫張尚容等來看也不知道是什麼病。病人把全家聚在一起商量說:“我已經病成這樣了,還能活多久呢?我聽說大海里有神仙,乾脆我就去求仙方吧,也許就能治好我的病呢。”家裏人留不住他,只好給他派一個僕人,帶上糧食來到山東登州的大海邊上,正好看見海邊有條空船就讓他上了船,把東西也放到船裏,張起船帆,隨着風就走了。
這個士人在海上漂流了十幾天,靠上了一個孤島,見島上有好幾百人,好像正在朝拜一個什麼人。士人上岸後,見岸邊有個女人在洗藥,就向那女人打聽他們都是些什麼人。那女人朝遠處指了指說:“你看那邊在大牀當中坐着的那個白髮老翁,那就是徐君,大家都在朝拜他。”士人又問徐君是什麼人。女人說:“你沒聽說過秦始皇時出海求仙的徐福嗎?”士人說知道。女人說:“他就是徐福。”
過了一會,朝拜的人都散了,士人就上前拜見徐福,說了自己的病情,請求徐福給治療。徐福說:“你得的是必死的病,但遇到了我,你就能活了。”徐福起初給士人一些很好吃的飯食,但盛飯的碗特別小,士人嫌碗小飯太少。徐福說:“你能把碗中的飯吃完,我就再給你添,管你吃飽,只怕你連這小碗裏的飯都吃不完呢。”士人就大口地吃飯,沒吃幾口,就像吃了好幾大盆飯似的,很快就飽了。徐福又給他酒喝。酒杯也極小,剛喝一點兒就醉了。
第二天,徐福又給士人幾粒黑色藥丸讓他吃下去,吃下去以後,就便出了好幾升黑色的稀水,病就好了。士人請求在徐福這裏作點事。徐福說:“你是人世上有官位的人。留在這兒不合適,我會讓你乘着東風回去,你別怕道路太遠回不去家。”徐福給了他一袋黃色的藥,並說:“這藥能治任何疾病,再遇見有病的人,可以用羹匙量着喝一點就能治好病。”
士人回到登州以後,把藥獻給宮中。當時唐玄宗把那藥給有病的人吃。一吃病就治好了。
王母使者
漢武帝天漢三年,帝巡東海,祠恆山,王母遣使獻靈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也,以爲西國雖遠,而貢者不奇,使者未遣之。帝幸華林苑,射虎兕,弩絃斷。使者時隨駕,因上言,請以膠一分,以口濡其膠,以續弩弦。帝驚曰:“此異物也。”乃使武士數人,對牽引之,終日不脫,勝未續時也。膠青色,如碧玉。吉光毛裘黃白,蓋神馬之類。裘入水終日不沉,入火不焦。帝悟,厚賂使者而遣去。集弦膠出自鳳驎洲,洲在西海中,地面正方,皆一千五百里,四面皆弱水繞之。上多鳳驎,數萬爲羣。煮鳳喙及驎角,合煎作膠,名之“集弦膠”,一名“連金泥”。弓弩已斷之弦,刀劍已斷之鐵,以膠連續,終不脫也。(出《仙傳拾遺》)
【譯文】
漢武帝天漢三年,武帝到東海巡遊,西王母派了使者獻給武帝四兩靈膠和一件吉光毛皮袍子。武帝把這兩件禮物交給宮外的大庫收存。並不知道靈膠和皮袍有什麼妙用,認爲西方仙國雖然遙遠,但送來的這兩件禮物卻沒什麼特別,對前來送禮的王母使者,也沒什麼賞賜,也沒有送走。後來有一次武牽到華林苑狩獵,用弓箭射虎和犀牛,弓弦突然斷了,王母的使者正好在武帝身帝隨侍,就對武帝說:“請您拿一分王母獻來的靈膠,用嘴把膠浸溼後,就可以把斷了的弓弦接好。”武帝照使者的話做,果然把斷絃接上了,而且讓幾個武士從兩面使勁拽弓弦,弓弦也不斷,比沒斷時還要結實。武帝驚奇地讚歎說:“這靈膠可真是寶物啊!”靈膠呈青色,像碧玉一樣閃光。那吉光皮袍是黃裏透白的顏色,是用神馬的皮毛作的,放在水裏不沉,放在火裏也燒不焦。武帝這時明白兩件禮品都是珍貴的寶物,就重賞了使者禮送他回去。那靈膠產自鳳驎洲,洲在西方大海中,整個洲是個正方形,長寬都是一千五百里,四面是連羽毛都浮不起的弱水環繞着。洲上有很多鳳和獨角寶馬,好幾萬匹馬羣居在一起,把鳳的嘴和獨角馬的角放在一起煎熬,就熬成了靈膠,起名叫“集弦膠”,又叫“連金泥”。弓弩斷了的弦和折斷了的刀劍只要用這膠一粘,立刻就接好了,而且永遠不會再斷裂了。
月支使者
漢延和三年春,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國王遣使獻香四兩,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國所乏,以付外庫。
又獻猛獸一頭,形如五六十日犬子,大如狸,其毛黃色。國使將以呈帝,帝見使者抱之以入,其氣禿悴,尤怪其所貢之非。問使者曰:“此小物,何謂猛獸?”
使者對曰:“夫威加於百禽者,不必計其大小。是以神驎爲巨象之王,鳳凰爲大鵬之宗,亦不在鉅細也。臣國此去三十萬裏,常佔東風入律,百旬不休;青雲幹呂,連月不散者。中國將有好道之君矣。我國王將仰中土而慕道風,薄金玉而厚靈物。故搜奇蘊而索神香,步天林而請猛獸,乘肥車而濟弱水,策驥足以度飛沙。契闊途徑,艱苦蹊路,於今十三年矣。神香闢夭殘之死疾,猛獸卻百邪之魍魎。夫此二物者,實濟衆生之至要,助至化而昇平。豈圖陛下,乃不知貴乎!是臣國佔風之謬也。今日仰鑑天姿,乃非有道之君也。眼多視則貪恣,口多言則犯難,身多動則注賊,心多節則奢侈,未有用此四多,而天下成治者也。”
帝默然不平。帝乃使使者敕猛獸發聲,試聽之。使者乃指獸,令發一聲,獸舔脣良久,忽如天雷霹靂之響。又作,兩目如礒磹之炎光,久乃止。
帝登時顛蹶,掩耳振動,不能(能原作然。據明抄本、陳校本改)自止。侍者及(及原作乃。據明抄本。陳校本改。)武士皆失仗。帝忌之,因以此獸付上林苑,令虎食之。虎見獸,皆相聚屈跡如也。
帝恨使者言不遜,欲罪之。明日,失使者及猛獸所在。
至始元元年,京城大疫,死者太半,帝取月支神香燒之於城內,其死未三日者皆活。香氣經三月不歇,帝信神香,乃祕錄餘香。一旦函檢如故,而失香也。
此香出於聚窟洲人鳥山,山上多樹,與楓樹相似,而香聞數裏,名爲返魂樹。亦能自作聲,如羣牛吼,聞之者心振神駭。伐其木根,於玉釜中煮取汁,更以微火熟煎之,如黑粒狀,令可丸,名爲驚精香,或名振靈丸,或名返生香,或名振檀香,或名卻死香,一種六名。斯實靈物也。(出《仙傳拾遺》)
【譯文】
漢代延和三年春天,漢武帝駕臨安定。西胡月支國的國王派使者向漢武帝進獻了四兩香料。香料像麻雀蛋一樣大小、像桑椹那樣紫黑色。漢武帝認爲香料並不是中國缺少的珍品,就交給了外庫。
月支國使者又獻了一頭猛獸,像出生五六十天的狗,有狸貓那麼大,毛是黃的。漢武帝見月支國使者抱着這麼個東西進了大殿。看那個動物皮毛禿疏沒精打采的,心想這月支國弄個什麼玩意來進貢,心裏不太高興,就問使者:“這麼個小動物,稱得上什麼猛獸啊?”
使者回答說:“能統領千禽百獸的動物,不一定非得是龐然大物。獨角的神馬可以統領龐大的象而稱王;鳳凰也不大,但可以鎮住展翅幾十裏寬的大鵬,可見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我們月支國離這裏三十萬裏,但我國東風像柔和的旋律一樣,千日吹拂,高天的雲中也合樂曲之呂,多少個月音樂聲也不散。中國出現了一位愛好修道的君王,我們月支國國王一直仰慕中原的興盛、尊崇道家風範,所以視金玉爲糞土,卻特別看重神靈寶物。因而千方百計找到了這種神香,深入天林捕到了這隻猛獸,爲了尋找寶物,我們國王不惜乘着駿馬拉的車渡過弱水河,騎着駿馬穿越大沙漠,長途跋涉,路上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整整用了十三年的時間。這神香能夠救活將死的病人,這猛獸能避除各種妖魔鬼怪,所以這兩件寶物是救濟百姓的最重要的東西。沒想到皇帝陛下您竟不覺得這兩件寶物的珍貴。莫非是我們月支國的卜者算卦算錯了嗎?現在我拜見陛下,您不是一位高尚明君。人們常說,眼睛看得多了會貪心不足,說話說多了會招惹是非,身體好動會招致傷害,心中的慾望多就會奢侈,沒有聽說過一個君王有這四多而能治理好天下的。”
漢武帝聽了這番話後,雖然沒說話,但心裏很不痛快。就叫使者讓那頭獸叫一聲聽聽看到底怎麼樣,使者就用手指着那獸讓它叫一聲,那獸伸出舌頭舔了半天嘴脣,突然一聲吼叫,聲音大得像天空中響起一聲響雷。接着又吼了幾聲,兩隻眼睛發出閃電般的白光,半天才停下來。
漢武帝被這猛獸的吼聲嚇得差點昏過去,兩手捂住耳朵也擋不住聲音進入耳中,幾乎失去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侍護在他身邊的扈從和武士嚇得連儀杖和刀槍都扔掉了。
武帝更加討厭這頭怪獸,讓人把它送到上林苑裏喂老虎。然而老虎們一見這頭怪獸,立刻嚇得聚在一起連動都不敢動了。
武帝忌恨月支使者在金鑾殿上出言不遜,打算問他的罪。然而第二天連使者帶怪獸都不見了。
到了始元元年時,京城大鬧瘟疫,病死的人有一多半,武帝就取來月支國貢的神香在城裏點燃,沒想到凡是死了不超過三天的人都活過來了。香氣過了三個月還不散,這一下武帝相信神香是奇珍異寶,就把剩下的神香珍藏在一個盒子裏。有一天打開來看,神香卻不知怎麼消失了。
據說這種神香出於東海中的仙島“聚窟洲”的人鳥山上,這座山中樹很多和楓樹差不多,樹發出的香氣傳到幾裏地之外。名叫“返魂樹”,這種樹本身能發出像牛羣吼叫的聲音,使人聽了心驚膽戰,把這種樹的根砍來放在玉製的鍋裏熬煮後把汁取出來,再用小火慢慢煎熬,一直煮成黑色軟糖稀的樣子再把它製成藥丸,這種藥丸名叫“驚精香”,也叫“振靈丸”,還叫“返生香”,“振檀香”,“卻死香”,一共有六個名字。看來這種香確實是神靈的珍寶。
衛叔卿
衛叔卿者,中山人也。服雲母得仙。
漢儀鳳(二字有誤)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閒居殿上,忽有一人乘雲車,駕白鹿,從天而下,來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許,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驚問曰:“爲誰?”答曰:“吾中山衛叔卿也。”帝曰:“子若是中山人,乃朕臣也,可前共語。”叔卿本意謁帝,謂帝好道,見之必加優禮。而帝今雲是朕臣也,於是大失望,默然不應。忽焉不知所在。
帝甚悔恨,即遣使者樑伯至中山,推求叔卿,不得見。但見其子名度世,即將還見。帝問雲:“汝父今在何所?”對曰:“臣父少好仙道,嘗服藥導引,不交世事,委家而去,已四十餘年。雲當入太華山也。”帝即遣使者與度世共之華山,求尋其父。到山下欲上,輒火,不能上也。
積數十日,度世謂使者曰:“豈不欲令吾與他人俱往乎。”乃齋戒獨上。
未到其嶺,於絕巖之下,望見其父,與數人博戲於石上。紫雲蔚蔚於其上,白玉爲牀,又有數仙童執幢節,立其後。度世望而載拜。
叔卿曰:“汝來何爲?”
度世曰:“帝甚恨前日倉卒,不得與父言語,今故遣使者樑伯,與度世共來,願更得見父也。”
叔卿曰:“前爲太上所遣,欲誡帝以大災之期,及救危厄之法,國祚可延。而強梁自貴,不識真道,而反欲臣我,不足告語,是以去耳。今當與中黃太乙共定天元,吾終不復往耳。”
度世曰:“不審向與父並坐是誰也?”
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火低公、飛黃子、王子晉、薛容耳。今世向大亂,天下無聊,後數百年間,土滅金亡。汝歸,當取吾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函中有神素書,取而按方合服之,一年可能乘雲而行。道成,來就吾於此。勿得爲漢臣也,亦不復爲語帝。”
度世於是拜辭而去,下山見樑伯,不告所以。樑伯意度世必有所得,乃叩頭於度世,求乞道術。
先是度世與之共行,見伯情行溫實,乃以語之。樑伯但不見柱下之神方耳。後掘得玉函,封以飛仙之香,取而餌服。乃五色雲母,遂合藥服之,與樑伯俱仙去。留其方與子,而世人多有得之者。(出《神仙傳》)
【譯文】
衛叔卿是中山(今河北省定縣一帶)郡人。因爲長期服用雲母石而得道成仙。
漢儀鳳三年(按:漢沒有“儀鳳”這個年號,原文有誤。)八月壬辰這天,漢武帝劉徹在金殿上閒坐。忽然有一個人坐着白鹿拉的雲車從天而降,來到殿前。這位仙人有三十來歲,面貌像孩童般紅潤,穿着羽衣戴着天神的金冠。
漢武帝驚訝地問:“您是誰?”
那仙人回答說:“我是中山郡人衛叔卿。”
武帝說:“你如果真是中山郡人,那你就是我的臣民了,可以到我跟前來說話。”
衛叔卿本來聽說漢武帝喜好修道纔來拜見,以爲武帝看見他以後會對他特別優待尊重。如今一見面漢武帝就擺出君王見臣子的架子,心裏大失所望,就不再應聲。接着就忽然消失了。
漢武帝挺後悔,就派了個使者叫樑伯的到中山郡,到處尋訪衛叔卿,沒找到。只找到了衛叔卿的兒子叫衛度世,使者就把衛度世帶回來見武帝。
武帝問他:“你父親現在什麼地方?”
衛度世說:“我父親從少年時就好修道求仙。曾服丹、石之類的藥希望能超世登仙,他從來不過問世間的事,離家出去,已經四十多年了。他曾說過,將來要進太華山去修煉。”
武帝就又派了使者和衛度世一起到華山去找衛叔卿。
到了山下打算往山上爬,一看山上有大火沒法上去。等了幾十天大火也不熄滅。衛度世說:“我父親大概是不願帶你一起上山,才興起這大火的吧。”
於是衛度世就齋戒祈禱後獨自上山去。還沒走到山頂,在一座懸崖的下面看見了他的父親衛叔卿,正和幾個人坐在山石上下圍棋。只見他頭頂紫色的雲霞繚繞不絕,坐的是玉石做的牀,還有幾個仙童打着傘蓋執着符節站在他身後。
衛度世向着父親恭敬地叩拜。
衛叔卿問道:“你來作什麼?”
度世說:“皇上前些日子和您見面太倉促,沒能和您好好談談,所以派了使者樑伯跟了我一塊來找您。皇上希望能再見您一面。”
衛叔卿說:“上次是天帝派我去的,爲了警告武帝人間要有大災難,告訴他大災來臨的時間和消災的辦法,好使他的國運能夠延長一些。沒想到這個傢伙十分傲慢自負,根本不懂得道學的真諦。反而對我擺起皇帝的架子讓我向他稱臣。我不想告訴他了,所以才離去。現在我要去和中黃太乙神一同校定天界的歷法,我不會再去見他了!”
度世又問道:“不知道和您坐在一起的都是誰呢?”
衛叔卿說:“他們是洪崖先生、許由、巢父、飛黃子、王子晉和薛容。現在人間將要大亂,天下無人治理,以後幾百年中陰陽五行中的土和金都將衰亡,人間一片混亂。你回去以後,可以取出我藏在屋子西北角大柱子下的玉匣,匣裏有天神寫在絹上的經文,你按上面寫的藥方服藥,一年後就可以駕雲飛行。成仙后還到這裏來找我。這些事回去後也不必對皇帝說。”
於是度世拜別了父親,下山後見到使者樑伯,什麼也沒告訴他。
但樑伯心想度世上山後一定有所收穫,就向度世磕頭,請求把道術傳給他。
度世和樑伯一同來華山時,見樑伯爲人忠厚誠實,就把見到父親的情形告訴了他。樑伯雖然從度世那裏知道了一些道術,但不知道柱子下面埋着神仙藥方的事。
後來度世從家中柱子下挖出了玉匣,匣中封存着服後可以飛昇成仙的神香,就取出來服用。原來這神香就是五彩的雲母石,於是就配了藥吃下去,也讓樑伯吃了。後來兩個人一同成仙飛昇而去。度世把那仙方留給了他的兒子,世上也有不少人得到過那個仙方。
張楷
張楷字公超,有道術,居華山谷中。能爲五里霧。有玉訣金匱之學,坐在立亡之道。人學其術者,填門如市,故云霧市。今華山有張超谷焉。(出《仙傳拾遺》)
【譯文】
張楷字公超,會道家的方術,住在西嶽華山裏。張楷能作法興起五里大霧,還懂得治病的醫道和“坐在立亡”的法術。向他學習道術的人使他的門庭若市,人們稱他的府宅爲“霧市”,因爲他家的周圍常有他興起的霧氣籠罩着。現在華山還有一條山谷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作“張公超谷”。
陽翁伯
陽翁伯者,盧龍人也,事親以孝。葬父母於無終山,山高八十里,其上無水。翁伯廬於墓側,晝夜號慟,神明感之,出泉於其墓側。因引水就官道,以濟行人。嘗有飲馬者,以白石一升與之,令翁伯種之,當生美玉。果生白璧,長二尺者數雙。一日,忽有青童乘虛而至,引翁伯至海上仙山,謁羣仙。曰:“此種玉陽翁伯也。”一仙人曰:“汝以孝於親,神真所感,昔以玉種與之,汝果能種之。汝當夫婦俱仙,今此宮即汝他日所居也。天帝將巡省於此,開禮玉十班,汝可致之。”言訖,使仙童與俱還。翁伯以禮玉十班,以授仙童。北平徐氏有女,翁伯欲求婚。徐氏謂媒者曰:“得白璧一雙可矣。”翁伯以白璧五雙,遂婿徐氏。數年,雲龍下迎,夫婦俱昇天。今謂其所居爲玉田坊。翁伯仙去後,子孫立大石柱于田中,以紀其事。(出《仙傳拾遺》)
【譯文】
陽翁伯是盧龍人,對雙親特別孝敬。父母死後埋葬在無終山,山有八十里高,上面沒有水。陽翁伯在父母的墳旁蓋了一間房守靈,白天黑夜的痛哭,感動了天神,天神在墳墓旁開出一條清泉。他就把水引向官道,供行人取用。有一次,有一個來泉邊飲馬的人送給陽翁伯一升白石子兒,讓他種在地裏,就會生出白玉來。陽翁伯把石子兒種下以後,果然生出白玉石,其中二尺長的白璧就有好幾雙。有一天,忽然有一個天界的仙童凌空而降,帶領陽翁伯來到海上仙山,讓他拜見羣仙。並介紹說:“這就是種玉的陽翁伯。”這時一位仙人說:“你對待父母十分孝順,感動了天神,把玉石的種子給了你,你果然種出了玉。你和你的妻子都應該成仙,現在這個宮就是你以後居住的地方。今後天帝會到這兒巡遊視察,把十塊玉作爲禮物,你可以把它獻給天帝。”說罷,讓那仙童送陽翁伯回去。陽翁伯就把十塊玉送給仙童。北平徐氏有個女兒,陽翁伯想向她求婚,讓人去向徐氏說媒。徐氏對媒人說:“讓翁伯給我一對白璧作聘禮就可以了。”翁伯給了徐氏五對白璧,就娶了徐氏的女兒。過了幾年,雲中有龍降下來,陽翁伯夫妻就乘龍昇天了。現在人們還把他們的屋宅叫“玉田坊”。陽翁伯成仙以後,他的子孫在田中立了個大石柱子記錄他成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