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

崔蠡 盧肇 丁棱 顧非熊 李德裕 張濆 宣宗 盧渥 劉蛻 苗臺符張讀 許道敏 崔殷夢 顏摽 溫庭筠 盧彖 翁彥樞 劉虛白 封定卿 馮藻 趙琮

----------------------------------------


崔蠡

唐崔蠡知制誥日,丁太夫人憂,居東都裏第。時尚清苦儉嗇,四方寄遺,茶藥而已,不納金帛。故朝賢家不異寒素。雖名姬愛子,服無輕細。崔公卜兆有期,居一日,宗門士人有謁請於蠡者,閽吏拒之,告曰:\"公居喪,未嘗見他客。\"乃曰:\"某崔家宗門子弟,又知尊夫人有卜遠之日,願一見公。\"公聞之,延入與語。直雲:知公居縉紳間,清且約,太夫人喪事所須,不能無費。某以辱孫侄之行,又且背用稍給,願以錢三百萬濟公大事。\"蠡見其慷慨,深奇之。但嘉納其意,終卻而不受。此人調舉久不第,亦頗有屈聲。蠡未幾服闕,拜尚書右丞,知禮部貢舉。此人就試,蠡第之爲狀元。衆頗驚異。謂蠡之主文,以公道取士,崔之獻藝,由善價成名。一第則可矣,首冠未爲得。以是人有詰於蠡者。答曰:崔某固是及第人,但狀頭是某私恩所致耳。具以前事告之。於是中外始服。名益重焉。(出《芝田錄》)

【譯文】

唐朝崔蠡被任命爲知制誥(官名),死了母親。舊時,母喪期間要離任守孝。崔蠡回到洛陽家裏。時風儉樸,探望病人,茶和藥而已,不送錢也不送布。所以,即使是高級官員家,也較貧苦。他們的寵姬愛子,也得穿粗布衣服。崔蠡占卜了母親的下葬日子。一天,他的本家中有學子來謁見,被把門人阻止,說主人居喪期間,不會見客人。那人說:\"我是崔氏家族的人,知道太夫人下葬的日了不遠,所以來見他。\"被崔蠡聽到,請到屋裏,同他說話。那人直接就說:\"我知道你的官職很高,但是很清廉。太夫人故去,辦喪事不能沒錢。我是太夫人的孫子是你的子侄輩,家裏又有錢,願意拿出三百萬來資助。\"崔蠡感動於他的慷慨,心中稱奇。但是僅表示謝意,拒收他的錢財。這個人多次考試,都沒有中第,也確實屈才。崔蠡喪假期滿,做了尚書右丞(尚書省次官),並擔任主考。這個人去應試,取中狀元。人們覺得奇怪,說崔蠡做主考,應該公正。那個人的文章主要論述經濟,中第可以,中狀元就不夠。有人用這件事來責問崔蠡,崔蠡說:\"他本來就中了進士,不過做狀元是我爲了私恩。\"就把先前的事如實相告,大家才佩服。崔蠡的名望也因此越高。

----------------------------------------


盧肇

李德裕抑退浮薄,獎拔孤寒。於時朝貴朋黨,德裕破之,由是結怨,而絕於附會,門無賓客。唯進士盧肇,宜春人,有奇才,德裕嘗左宦宜陽。肇投以文卷,由此見知。後隨計京師,每謁見,待以優禮。舊例:禮部放榜,先呈宰相。會昌三年,王起知舉,問德裕所欲,答曰:\"安用問所欲爲,如盧肇、丁棱、姚鵠。豈可不與及第邪?\"起於是依其次而放。(出《玉泉子》)

【譯文】

李德裕做宰相,把一些華而不實的人淘汰掉,起用一些貧寒之士。對於朝貴的黨羽,李德裕毫不客氣,因此同他們結怨。因爲這樣,權貴們不同他往來,門下也沒有什麼賓客。學子盧肇是宜春人,有才華。李德裕曾在宜陽任官,盧肇把自己的文章拿給他看過,所以彼此瞭解,並且跟隨他到了長安。每次見面,李德裕對他很客氣。舊時的慣例,禮部放榜,要提前請示宰相。會昌三年,王起做主考官,問李德裕有什麼打算。李德裕說:\"我沒有什麼要求,但是象盧肇、丁棱、姚鵠這樣的人,能不讓他們中進士嗎?\"於是,王起取中他們。

----------------------------------------


丁棱 盧肇、丁棱之及第也,先是放榜訖,則須謁宰相。其導啓詞語,一出榜元者,俯仰疾徐,尤宜精審。時肇首冠,有故不至。次乃棱也。棱口吃,又形體小陋。迨引見,即俛而致詞。意本言棱等登科,而棱頴然發汗,鞠躬移時,乃曰:\"棱等登,棱等登。\"竟不能發其後語而罷。左右皆笑。翌日,有人戲之曰:\"聞君善箏,可得聞乎?\"棱曰:\"無之。\"友人曰:\"昨日聞棱等登、棱等登,非箏聲邪?\"(出《玉泉子》)

【譯文】

盧肇、丁棱中了進士。放了榜,需要過堂,參謁宰相。要由榜首表示敬意,需要謹慎。當時盧肇爲狀元,因故不能出席。第二名是丁棱,該由他來致辭。但是他有口吃病,而且其貌不揚。見了宰相,本應表示我等得中進士,應當感謝宰相栽培。可是,他累得滿面流汗,一門說棱等登、棱等登,說不出後面的話來,只好作罷。左右的人都發笑。次日,有人取笑他,說:\"聽說你擅長彈箏,能給我們彈一曲嗎?\"丁棱說:\"哪有這事?\"那人說:\"你昨天說棱等登、棱等登,不是彈箏的曲音嗎?\"

----------------------------------------


顧非熊

顧非熊,況之子,滑稽好辯,凌轢氣焰子弟,爲衆所怒。非熊既爲所排,在舉場垂三十年,屈聲聒人耳。會昌中,陳商放榜,上怪無非熊名。召有司追榜,放及第。時天下寒進,皆知勸矣。詩人劉得仁賀詩曰:\"愚爲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聖主知。\"(出《摭言》)

【譯文】

顧況的兒子顧非熊爲人滑稽,口才甚好。由於譏諷那些權貴家的公子哥兒,惹惱了這些人。在他們的排擠下,顧非熊在科場考了三十年,也沒被取中。爲他叫屈的人很多。唐武宗會昌中期,陳商做主考,放榜時仍然沒他的名字。武宗怪罪沒有顧非熊的名字,讓禮部收回原榜,重新放榜,取中了顧非熊。這樣以來,天下窮苦的讀書人,都能自勉自勵。詩人劉得仁作了一首賀詩。大意是,我小的時候,已經開始讀你的詩了,雖然你很晚才高中,但這是皇上的知遇。

----------------------------------------


李德裕

李德裕以己非由科第,恆嫉進士舉者。及居相位,貴要束子。德裕嘗爲藩府從事日,同院李評事以詞科進,適與德裕官同。時有舉子投文軸,誤與德裕。舉子既誤,復請之曰:\"某文軸當與及第李評事,非與公也。\"由是德裕志在排斥。(出《玉泉子》)

【譯文】

李德裕不是進士出身,很妒嫉進士出身的人。做了宰相之後,經常以權勢侮謾他們。李德裕早先做藩府從事時,同住一院的李評事是宏詞科的進士,跟李德裕做一樣的官。當時有一讀書人打算把自己的文章送給李評事,但錯送了李德裕。那人請求討回,說我的文章是送給進士李評事的,不是給你的。所以李德裕竭力排斥進士出身的人。

----------------------------------------


張濆

張濆會昌五年陳商下狀元及第。翰林覆,落濆等八人。趙胃南貽濆詩曰:莫向春風訴酒杯,謫仙真個是仙才。猶堪與世爲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出《摭言》)

【譯文】

會昌(武宗年號)五年,陳商做主考,取張濆爲狀元。翰林院複覈,推翻原意,張濆等八人落榜。趙胃南贈其一詩,大意是:不必有什麼尤怨,李白那樣的才華誰都得認同,堪稱世間的光彩,照耀蓬萊山頂。

----------------------------------------


宣宗

宣宗酷好進士及第,每對朝臣問及第。苟有科名對者,必大喜,便問所試詩賦題目,拜主司姓名。或有人物稍好者,偶不中第,嘆惜移時。常於內自題\"鄉貢進士李道龍\"。(出《盧氏雜說》)

【譯文】

唐宣宗極爲喜愛談論科舉。經常問及朝臣們的出身,其中如有聲明自己是哪科的進士,一定非常高興。會問及中試時詩、賦考的什麼題目,主考是哪一位。假如有文章和名聲好的人偶然沒有考中,他一定會表示惋惜。曾經親自題寫:\"李道龍爲鄉貢進士\"。

----------------------------------------


盧渥

唐陝州廉使盧渥,在舉場甚有時稱。曾於滻水逆旅,遇宣宗皇帝微行,意其貴人,斂身迴避。帝揖與相見。乃自稱進士盧渥。帝請詩卷,袖之,乘騾而去。他日對宰臣,語及盧渥,令主司擢第。渥不自安,恐僭冒之辱。宰相問渥與主上有何階緣?渥乃具陳因由,時亦不以爲忝。蓋事業亦得之矣。渥後自廉察入朝,知舉,遇黃寇犯闕,不及終場。趙崇大夫戲之曰:出腹不生養主司也。然盧家未嘗知舉,盧相攜恥之,拔爲主文章,不果也。(出《北夢瑣言》)

【譯文】

唐朝陝州廉訪使(官名)盧渥,在參加科舉時很有名聲。曾經在滻水地方留居,碰到微服出訪的唐宣宗。他感覺出宣宗是一個大貴人,禮貌地迴避。唐宣宗卻跟他作揖見面。問及,自稱是進士盧渥。宣宗請他贈詩,並把詩放在袖子裏,騎着騾子走了。過後唐宣宗跟宰相談到盧渥,讓他告訴禮部取中他。盧渥很不安,擔心受到冒稱進士的羞辱。宰相問盧渥:\"你跟皇上有什麼來往?\"盧渥如實相告,並沒有人認爲他恥辱。原因是當時盧渥已成名。後來盧渥由廉訪使被徵召入朝,做主考官。正值黃巢兵犯長安,考試沒有終場。大夫(官名)趙崇開他的玩笑,說你是個大肚子生不出進士的主考。姓盧的沒有做過主考官,宰相盧攜以爲恥辱,所以提拔盧渥做主考,竟然沒有做成。

----------------------------------------


劉蛻

荊南解比號天荒。大中四年,劉蛻以是府解及第。時崔鉉作鎮,以破天荒錢七十萬資蛻。蛻謝書略曰:\"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出《摭言》)

【譯文】

荊南一帶讀書人少,在貢舉上被稱爲天荒。大中四年,劉蛻以荊南府解中進士。當時崔鉉鎮守荊南,以錢七十萬資助劉蛻,稱爲破天荒錢。劉蛻回信致謝,大意說幾十年來不出人才是因爲沒有好的教化,現在一千里外,再不能稱爲天荒了。

----------------------------------------


苗臺符 張讀

苗臺符六歲能屬文,聰悟無比。十餘歲博覽羣籍,著皇心三十卷。年十六及第。張讀亦幼擅詞賦,年十八及第。同年進士,又同佐鄭薰少師宣州幕。二人常列題於西明寺東廊。或竊注之曰:一雙前進士,兩個阿孩兒。臺符十七不祿,讀位至禮部侍郎。(出《摭言》)

【譯文】

苗臺符六歲能作文章,聰明無比。十幾歲博覽羣書,著《皇心》三十卷。十六歲考中進士。張讀也是很小就擅長吟詩作賦。十八歲中進士。跟苗臺符是同年。兩人又一起在少師(官名)鄭薰(任宣州地方官時)那裏作佐官。兩人經常在宣州西明寺的東廓下,張貼他們的詩作。有人暗中批註說:兩個前進士,一對小孩子。苗臺符十七歲死去,張讀做到禮部侍郎。

----------------------------------------


許道敏

許道敏隨鄉薦之初,獲知於時相。是冬,主文者將蒞事於貢院,謁於相門。相大稱其卓苦藝學,宜在公選。主文受命而去。許潛知其旨,則磨礪以須,屈指試期,大掛人口。俄有張希復員外結婚於丞相奇章公之門。親迎之夕,闢道敏爲儐。道敏乘其喜氣,縱酒飛章,搖珮高譚,極歡而罷。無何,時相敷奏不稱旨,移秩他郡。人情恐異,主文不敢第於甲乙。自此晦昧壈坎,不復振舉。繼丁家故,乖二十載。至大中六年崔璵知舉,方擢於上科。時有同年張讀一舉成事,年十有九。乃道敏敗於垂成之冬,儐導張希復之子,牛夫人所生也。(出《唐闕史》)

【譯文】

許道敏被鄉薦入京,宰相很瞭解他。那年冬天,主考官到貢院開始籌備工作之前,謁見宰相。宰相對主考官盛讚許道敏,讓取中他。考官授命而去。許道敏知道這個情況,更加刻苦用功,準備應考。將近考期,員外郎張希復娶牛宰相的女兒。結婚那天,請許道敏給他做儐相。許道敏籍着這個喜慶的機會,飲酒賦詩,洋洋灑灑,高談闊論,婚禮非常圓滿。沒過幾大,宰相因爲處理事務復奏時不合皇上的意,被罷,去做地方官。人們擔心牽連,主考不敢取中許道敏。許道敏深受打擊,接着又死了老人。二十年沒好運氣。到大中六年崔璵主考,才高高得中。他的同年張讀僅十九歲。就是張希復和牛夫人的兒子。

----------------------------------------


崔殷夢

崔殷夢,宗人瑤門生也。夷門節度使龜從之子,同年首冠於壤。(明抄本\"壤\"作\"瓖\"。下同。)壤白瑤曰:\"夫一名男子,飾身世以爲美,他不可以等將也。近歲關試內,多以假爲名,求適他處,甚無謂也。今乞侍郎,不可循其舊轍。\"瑤大以爲然。一日,壤等率集同年詣瑤起居。既坐,瑤笑謂壤等曰:\"昨得大梁相公書,且欲崔先輩一到。駿馬健僕,往復當不至稽滯,幸諸先輩留意。\"壤以坐主之命,無如之何。(出《玉泉子》)

【譯文】

禮部侍郎宗室李瑤主考,崔殷夢中進士。崔殷夢是夷門節度使崔龜從的兒子。第一名進士名於壤。於壤對李瑤進言,說堂堂男子漢以自己出身顯貴來誇耀,高人一等是不足取的。關試(謝師恩後於吏部待職爲關試)時借出身高貴爲名,求任好的地方或好的官職很沒意思。請侍郎不要循規蹈距。李瑤說很對。一天,於壤等同年進士到李瑤那裏去問安,坐下之後,李瑤笑着對於壤等人說:\"昨天大梁相公(指崔龜從)來信,請你們和崔殷夢一起到他那裏去做客。馬匹和人役都準備好了,很快會回來,請各位做好準備。\"於壤等人因爲是李瑤的意思,只好服從。

----------------------------------------


顏摽

鄭侍郎薰主文,舉人中有顏摽者,薰誤謂是魯公之後。時徐方未寧,志在激勸忠烈,即以摽爲狀元。及謝恩日,從容問及廟院,摽曰:\"摽寒進也,未嘗有廟院。\"薰始大悟,塞默而已。尋爲無名子所嘲曰:\"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摽作魯公。\"(出《摭言》)

【譯文】

侍郎鄭薰做主考官。舉人中有一人名叫顏摽。鄭薰誤認爲他是顏真卿的後代。當時徐淮一帶還有戰亂,爲了激勵忠烈之士,便取顏摽爲狀元。關試謝恩的日子,鄭薰問顏摽家世。顏摽回答說:\"我是一介寒士,沒有什麼廟院,不是世家。\"鄭薰才知道自己弄錯了,低頭無語。後來被無名者嘲笑說:主司頭腦太冬烘,錯認顏摽作魯公。意思說,胡塗的主考官好沒頭腦,把顏摽當成了顏魯公的後代。

----------------------------------------


溫庭筠

溫庭筠燈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几,每賦一韻,一吟而已。故場中號爲溫八吟。(出《摭言》)

【譯文】

溫庭燈下寫詩沒有草稿,袖着手,一吟而就。舊時唐詩多八句爲一首,故此考場裏的舉子們稱他爲溫八吟。

----------------------------------------


盧彖

崔沆及第年,爲主罰錄事。同年盧彖俯近關宴,堅請假,往洛下拜慶。既而淹緩久之,及同年宴於曲江亭子,彖以雕幰載妓,微服嚲鞚,縱觀於側。遽爲團司所發,沆判之,略曰:\"深攙席帽,密映氈車。紫陌尋春,便隔同年之面;青雲得路,可知異日之心。\"(出《摭言》)

【譯文】

崔沆中進士,授官爲主罰錄事。同年盧彖請假,到洛陽去參加鄰居爲他舉行的慶宴。住了很多日子。同年們到曲江亭子宴會。盧彖用轎車載着歌妓,穿着普通的衣服,牽着馬籠頭,引來許多人圍觀,被教坊頭目告發。崔沆的判詞大略是,戴着普通人的帽子,跟在氈車的旁邊。尋花問柳之期,就斷了同年的情誼。現在剛剛得到了地位就這樣胡鬧,可知後來所爲了。

----------------------------------------


翁彥樞

翁彥樞,蘇州人,應進士舉。有僧與彥樞同鄉裏,出入故相國裴公垣(《玉泉子》\"垣\"作\"坦\",下同。)門下。以其年耄優惜之,雖中門內,亦不禁其出入。手持貫珠,閉目以誦佛經,非寢食,未嘗輟也。垣主文柄,入貢院。子勳、質,日議榜於私室,僧多處其間,二子不之虞也。其擬議名氏,迨與奪進退,僧悉熟之矣。歸寺而彥樞訪焉,僧問彥樞將來得失之耗。彥樞具對以無有成遂狀。僧曰:\"公成名須第幾人。\"彥樞謂僧戲己,答曰:\"第八人足矣。\"即復往裴氏之家,二子所議如初,僧忽張目謂之曰:\"侍郎知舉邪?郎君知舉邪?夫科第國家重事,朝廷委之侍郎,意者欲侍郎鏟偶人邪?且郎君所與者,不過權豪子弟,未嘗以一貧(\"貧\"原作\"平\",據明抄本改)人藝士議之,郎君可乎?\"即屈其指,自首及末,不差一人,其豪族私讎曲折,畢中二子所諱,勳等大懼。即問僧所欲,且以金帛啗之。僧曰:\"貧僧老矣,何用金帛爲?有鄉人翁彥樞者,徒要及第耳。\"勳等曰:\"即列在丙科。\"僧曰:\"非第八人不可也。\"勳不得已許之。僧曰:\"與貧僧一文書來。彥樞其年及第,意如其言。(出《玉泉子》)

【譯文】

翁彥樞是蘇州人。去參加進士考試。有一蘇州和尚,是侍郎裴垣家的常客(裴垣後來拜相)。和尚年老,裴家很優待他,即使中門以內,也可以進出。和尚手持捻珠,閉目誦經。不是吃飯、睡覺,從不停止。裴垣被任命做主考。他的兒子裴勳、裴質在家中議論考試情況,和尚在場,也不避諱。準備中誰、落誰,都被和尚聽得明明白白。和尚回到寺裏,翁彥樞去拜訪他。和尚問翁彥樞:\"你對考試前途有什麼想法?\"翁彥樞說心裏沒底。和尚說:\"你想中第幾名?\"翁彥樞以爲和尚開他的玩笑,順口答第八名就行。和尚又到裴家去,裴勳、裴質還在那裏議論。和尚忽然把眼珠一瞪,說:\"是你父親做主考還是你們做主考?科考進士是國家的大事,朝廷委派侍郎(指裴垣)做主考,本意是讓他革除以往的弊端,讓貧苦的讀書人有個奔頭。當今科舉,由你父親主持,難道他是木偶嗎?你們弟兄想選中的人都是些權貴的公子哥兒,連一個有才學的貧苦學子也沒提過。我說的你們認可不?\"板着手指從頭數到尾,不差一個。把其中的曲曲折折,揭露無遺。裴勳、裴質很害怕。問和尚有什麼要求,並且以錢財利誘。和尚說:\"我老了,要錢財做什麼用?我的同鄉翁彥樞,一定要中的。\"裴勳、裴質立即答應列在末等裏。和尚說,非第八不可。裴勳、裴質不得已,只好答應。和尚說給我立個字據。翁彥樞考中,按和尚的要求,中了第八名。

----------------------------------------


劉虛白

劉虛白與裴垣早同硯席,垣主文,虛白猶是舉子。試雜文日:簾前獻一絕句雲:\"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燈燭一般風。不知歲月能多少,猶著麻衣侍至公。\"孟棨年長於魏公,放榜日,棨出行曲謝,沆泣曰:\"先輩吾師也。\"沆泣,棨亦注。棨出入場籍三十年。長孫藉與張公舊交,公兄呼藉。公嘗諷其改圖。藉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出《摭言》)

【譯文】

劉虛白跟裴垣同學。裴垣做了主考,劉虛白還是個考生。考試那天,劉虛白向裴垣獻了一首詩,大意說,二十年前這樣的夜晚,也是這樣的燈燭,這樣的風。能有幾個二十年呢?我還在穿着麻布的衣服侍候你啊。孟棨比崔沆年長。放榜那天,孟棨向主考崔沆表示謝意。崔沆流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老師。\"兩人都流淚。孟棨考了三十多年。長孫藉跟張公是好朋友,張公稱藉爲兄長。張公曾經勸過長孫藉做點別的。藉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在這裏借用,意思說早上考中,晚上死了也可。

----------------------------------------


封定卿

大中後,進士尤盛。封定卿、丁茂珪,舉子與其交者,必先登第,而二公各二十舉方成名。何進退之相懸也?先是李都、崔雍、孫瑝、鄭嵎四君子,蒙其眄睞者因是進升。故曰:欲得命通,問瑝、嵎、都、雍。(出《北夢瑣言》)

【譯文】

大中後期,進士風很盛。舉子們只要能跟封定卿、丁茂珪交往,就能得中進士。但是他們兩個人卻都是考了二十年才考中的。爲什麼他們這樣慢而人家這樣快呢?先前,李都、崔雍、孫瑝鄭嵎被稱四君子,他們看中和交往的,纔有了中第和晉升的機會。所以有人說,要想運氣好,四君子就是榜樣。馮藻 唐馮藻,常侍宿之子,涓之叔父,世有科名。藻文彩不高,酷愛名第,已十五舉。有相識道士謂曰:\"某曾\'入靜\'觀之,此生無名第,但有官職也。\"亦未之信。更應十舉,已二十五舉矣。姻親勸令罷舉,且謀官。藻曰:譬如一生無成,更誓五舉。無成,遂三十舉,方就仕宦。歷卿監峽牧,終於騎省。(出《北夢瑣言》)

【譯文】

唐朝的馮藻是常侍馮宿的兒子,是馮涓的叔父。馮氏家族是一個出進士的學問家族。但是,馮藻的文彩不高,而且熱中功名。考了十五次,不中。有一個相識的道士跟他說:\"我曾\'入靜\'替你看了。你一生都考不中,但能做官。\"馮藻不肯相信。又考了十次,已經考了二十五年。親家勸他作罷,謀個官職算了。馮藻說即使一生無成,我也再考五次。三十次再考不中才去謀官。做到峽州牧,死於散騎常侍任上。

----------------------------------------


趙琮

趙琮妻父爲鍾陵大將。琮以久隨計不第,窮悴甚,妻族益相薄,雖妻父母不能不然也。一日,軍中高會,州郡謂(\"謂\"原作\"請\",據《玉泉子》改。)之春設者,大將家相率列棚以觀之。其妻雖貧,不能無往。然所服故弊,衆以帷隔絕之。設方酣,廉使忽馳吏呼將,將驚且懼。既至,廉使臨軒,手持一書笑曰:\"趙琮得非君子婿乎?\"曰:\"然。\"乃告之:適報至,已及第矣。即授所持書,乃榜也。將遽以榜奔歸,呼曰:趙郎及第矣!妻之族即撤去帷障,相與同席,競以簪服而慶遺焉。(出《玉泉子》)

【譯文】

趙琮的岳父是一位將軍。趙琮久試不中,很窮困,妻族的人都瞧不起。岳父、岳母也是一樣。一天,地方官犒勞軍隊(稱爲春設)。岳父家搭了棚子,一家人坐在棚上看。他的妻子雖然跟他受窮,也不能不去。但是,她的衣服很破,將軍家的人嫌棄,就用布簾子把她隔開。宴會高潮,廉訪使忽然差人傳呼將軍。將軍又驚又懼,馬上前往。廉訪使在大廳裏接見他,手裏拿着一封信,笑問:\"趙琮是你的女婿嗎?\"將軍說是。廉訪使說:\"剛纔來了關報(也稱邸報),他中了進士。\"就把信交給將軍,那封信就是抄的榜文。將軍拿着榜文就跑。跑回之後就喊:\"趙琮中進士了!\"妻族立即把布簾子撤掉,跟她同席,並且給她換了華麗的衣服,送她回去,表示慶賀。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