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留学日记一〇、记“的”字之来源:“之者”二字之古音

(五月廿五日)


  吾尝研究“的”字之文法(《季报》三年三号),知此字今用以代文言之“之”字、“者”字(此外用法尚多)。凡“之”字、“者”字之种种用法,多可以“的”字代之。因念此诸字变化沿革,或由于声韵的变迁,倘能求其历史的关系,则今之俗字,或竟为最古之字亦未可知。而吾人所谓俗者,不过一种无根据之恶感,蔽于积俗,而不知其非耳。(《月报》十一卷八号)

  此诸字之关系沿革,大略如下:

  赵宣仲曰:“‘之’字古盖读如今‘的’字。凡知、彻、澄三纽之字,原为舌上的端、透、定(Cerebral tt' & d)。其后此一类之音,变为照、穿、床(正齿),于是重复兴焉。”

  宣仲之言是也。“者”字之沿革略同此。“者”字古盖读如“堵”,后始变而为“煮”,后乃转为“者”耳。秦始皇《琅玡台刻石》曰: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索隐音户)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音堵)


功盖五帝,泽及牛马。(音姥)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又《诗·采绿》:

其钓维何?维鲂及


维鲂及,薄言观“者”。(《韩诗》作


  又《楚辞·九歌》:

搴汀州之杜若,


将以遗乎远“者”。(朱注:者叶音渚,又音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皆可证古“者”之读“堵”也。观合“者”以成声之字,如都,阇,堵,,睹,屠诸字,又可见“者”字本端、透、定纽也。

  “之”字古音为“的”(或低),亦可于“诸”字见之。“诸”字乃“之乎”二字或“之於”二字快读合成之音。“诸”字古盖音“都”(例同上),其切音之式为之乎为


  当文言之“者”变为“止野切”之后,口语之“者”犹作“堵”声,后变而为“朵”声。缪袭“挽歌”云:

形容稍消歇,齿发行当堕。


自古皆有然,谁能离此“者”?


  晋时“的”字在江左犹作“堵”声。《晋书·王衍传》曰:

衍口未尝言钱字。妇令婢以钱绕床下,不得行。衍晨起,呼婢曰:“举却‘阿堵’中物!”


“阿堵”犹今言“这个”也(《康熙字典》)。后“阿堵”变成“兀的”。“兀的”北音与“阿堵”相近。而“堵”变为“的”之沿革可见也。

  宋时“的”字尚读上声,为“底”。如罗仲素曰: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古只有“底”字。底止之底,亦音底。其指音乃后来之变音也。

  “之”字作动字用者,古亦音低。如“宋牼将之楚”“若魂则无不之也”是也。亦作底,如《诗》“靡所底止”,今人言“抵某处”,即此字也。

  “之”字作介字用者同此。如《诗》“之死矢靡他”与《汉书·礼乐志》“抵冬降霜”同一来原。今人言“抵死不肯招”是也。
Previou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