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盧季韶(繼韶)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三日(天津)

季韶吾弟如晤:

  六月十八日出都,到此忽忽便已廿餘日矣。

  出都前本擬往看水間先生及知堂老人。行期迫促,又腰腿不健,懶於行動,未能成爲事實。亦未晤及建功。到此後,丕功曾於前星期日(五號也,是日之惠亦自北京來)來師院暢談,午飯後始別去。丕功身體見好,苦工作及學習太多,少睡時耳。李竹年、楊葉九都曾晤及。此外,所晤及者,則多是京中諸校校友也。

  比愚夫婦,起居都好。宿舍系樓底:書室、臥室、廚房、廁所各一。書室、臥室之大,一間可抵李廣橋三至四間,高爽、乾燥,頗合理想。樓上一家爲教務長任子庸同志(共產黨員),河北大名人,極誠實和藹,可謂德鄰。已參加中文系古典文學小組會議兩次,振華意欲我任暑後中文系四年級“元明清戲曲小說選”,每週二或三小時,已應之,或當不致太勞。振華又代約高君(輔大校友,此間中文系講師)爲助手,儘可放膽做去矣。

  雨多,時苦腰痠,無可如何耳。燕女來,說京中亦多雨。然則不能以此爲天津咎也。

  弟比來何似?宇佟當更健旺。

顧隨 七月十三日雨中


  丕功擬說服其老太太自涿移津,孝思至可嘉尚,惟渠又恐老人安土重遷,且來津後暌離多年街坊鄰居,不免有索居離羣之感。此則事之無可如何者。內子性情亦板滯生硬,未必能爲屏嫂破除寂寞也。

  津市菜蔬魚肉較京師價廉,而其鮮美亦遠過於京師,不在此住家不能知也。惟馬廠道一帶多居民而少市肆,每日買菜須坐汽車到黃家花園菜市去,稍覺不便。然距離亦不過自李廣橋至地安門而已。

  適間以鋼筆寫得一頁紙,坐雨書齋甚無俚,聊復再草此紙以當小談。

隨又白


  來津以後得見知堂老人所作《魯迅的故家》一書,署名周遐壽,五三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其中文字去年曾繼續於《上海日報》登出,如今始匯印成一集。日前天暑無事,曾借得一部讀一過。文筆鬆鬆懈懈,仍是啓老本來面目,惟所寫太瑣屑,讀後除去記得許多閒事而外,很難說令人得到什麼好處。即啓老自序亦謂“雞零狗碎”矣。深恐最近之將來不免有人要批評一通,弟曾見此書否?如無事可以一看,否則不過目,亦不甚可惜耳。

  聞丕功說,吾弟已加入民盟,加入前後有何感想與印象,得暇希見告也。

同日下午又接寫此頁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