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話三種諸葛亮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

  有的人對於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雲南,有的少數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在他們那裏,流傳着一些民間故事,都以諸葛亮爲譏嘲諷刺的對象。這是爲什麼呢?大概因爲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紀的三國時代,不像我們現在懂得講究民族政策,當時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義的錯誤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

  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所謂“七擒孟獲”的故事,在雲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就變成了“七擒諸葛亮”;而孟獲則受到同情和讚揚。他們認爲孟獲是聯合許多山峒的少數民族兄弟,共同反抗諸葛亮的民族英雄。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

  如果從各個方面蒐集各種材料,一一加以比較研究,我們將不難發現,人們所設想的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面目。例如,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描寫的諸葛亮,乃是一種面目,這可以算是歷史家筆下的諸葛亮吧。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又是一種面目,這可以算是小說家筆下的諸葛亮。而在現時仍然流行於京劇舞臺上的《借東風》等劇目中,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種樣子,這隻能算是舞臺上的諸葛亮。

  這些當然還是讚頌諸葛亮的居多。因爲這些史籍和小說、戲劇之類,基本上都是在漢族人民羣衆中流行的。他們歷來把諸葛亮當做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偉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聰明智慧都無過於諸葛亮,都要以諸葛亮爲代表。

  但是,我現在並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即:事前的諸葛亮、事後的諸葛亮和帶汁的諸葛亮。

  人所共知,傳說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夠預先做出種種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諸葛亮,總認爲他有先見之明。並且由此推論,凡是有先見之明者,都可以稱之爲諸葛亮。這就是我們說的事前的諸葛亮。這種諸葛亮當然是最可貴的了。

  爲什麼諸葛亮會有先見之明呢?是不是因爲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於真的會呼風喚雨,驅使六丁六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當然不是。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的還是因爲他平素注意調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里程、民情風俗等等,並且有豐富的知識,對於政治、經濟、歷史的背景,瞭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於過分加以誇大。實際上,他並非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有先見之明的。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評論古人,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未免太苛了吧!

  說一句公平話,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我們也不必過分強調事前的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事後的諸葛亮,倒也不壞。問題就要看我們對於事後的諸葛亮,究竟應該如何看法?

  常常可以聽見,有些人把事後諸葛亮當做了一種諷刺。如果對於那種光在旁邊說風涼話,臨事毫無主張,事後就哇啦哇啦的人,諷刺是應該的。否則,就是不應該的,因爲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不能不是從無數次事後研究各種經驗教訓中得來的。有許多事情,在它們沒有發生的時候,根本無法預斷它們是什麼樣子;只有當它們已經發生了,至少是已經露出了萌芽之後,纔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纔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斷,估計它們的發展前途。

  因此,應該承認,在這種意義上,事後的諸葛亮還是有用處的。由事後的諸葛亮到事前的諸葛亮,這是一個正常的必經的認識過程。

  只有帶汁的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這個名目見於岳飛的孫子岳珂的《桯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諸葛亮》的一條記載中。據稱:

  郭棣帥淮東,實築二城,倪從焉。……議論自負,莫敢攖者。一日,持扇題其上曰:三顧頻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蓋意以孔明自許。……餘至泗,正暑,見其坐上客扇,果有此兩句,然後知所聞爲不誣也。倬既潰於符離,僎又敗於儀真,自度不復振,對客泣數行。時彭法傳師爲法曹,好謔,適在座,謂人曰:此帶汁諸葛亮也。傳者莫不拊掌。倪知而怒,將罪之,會罷去,遂止。

  像郭倪這種帶汁的諸葛亮,簡直令人發笑,也令人發嘔。然而,這也證明,冒充諸葛亮,假裝諸葛亮是嚇不住人的,總會有一天要原形畢露,被天下人所恥笑。
Previou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