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最後一天,按照中國古老的說法,就叫做除夕。據宋代高承的《事物紀原》所載,古來“除日驅儺,除夜守歲,飲屠蘇酒”,乃是慣例。我們現在過新年雖然用不着這一套,但是,瞭解一下這中間究竟有什麼道理,卻又何妨?
除日驅儺當然是一種迷信。唐代李綽的《秦中歲時記》說:“儺皆作鬼神狀,二老人爲儺公儺婆,以逐疫。”這一類跳神跳鬼的把戲,現在已經騙不了人,不用提了。可是,驅儺的意思是要驅逐癘疫之鬼,與我們現在說的送瘟神的意思相同。這表明了我們的祖先經常受到癘疫的侵襲和威脅,他們爲了保全自己和子孫的生命,不能不千方百計地向癘疫進行鬥爭。這種精神未可厚非,不過他們迷信巫術能夠驅儺則是完全錯誤的罷了。
至於除夜守歲也是很古的習慣。奇怪的是,高承在《事物紀原》中卻認爲這習慣是唐代纔開始的。他說:“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寢,謂之守歲。按守歲之事,三代前後典籍無文。至唐杜甫守歲於杜位家詩云: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其實,唐以前已有守歲的習慣。在南北朝時代,樑朝的庾肩吾、徐君蒨等人都有守歲的詩文。徐君蒨《共內人夜坐守歲》的詩,從前私塾老師往往教學生背誦。這首詩寫道: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糉裏覓楊梅。
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釵重,爲待曉光催。
而杜甫的《杜位宅守歲》那首詩當然是晚出的了。這首詩在《杜工部詩集》中並不怎麼引人注意,它的原句是:
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
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
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
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
歷來許多著名的作者,差不多都寫了除夕守歲等詩詞,內容大致也不外乎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做一些自我檢查和總結。有的作者特別認真地這樣做。例如,我們熱愛的唐代大詩人賈島,每逢除夕就要“祭詩”。請看唐代馮贄的《雲仙雜記》寫道:
賈島常以歲除,取一年所得詩,祭以酒脯曰:勞吾精神,以是補之。
這裏所謂“祭詩”。實際上等於做了一年創作的總結。至於一般人家,也要用種種行動,來表示除舊佈新的意思,對新的年度表示衷心的祝願。
大體說來,人們在除夕表示的最普遍的祝願,是關於健康的種種保證。在除夕的許多習慣,幾乎都與防疫和保健有關。飲屠蘇酒便是爲了防疫和保健的目的。至少起初的時候是這樣的,後來的人狂飲爛醉,就完全失去原意了。
“屠蘇”本來是一種闊葉草。南方民間風俗,有的房屋上畫了屠蘇草作爲裝飾,這種房屋就叫做“”。有的書上說,住在裏的人們釀的一種酒就叫做屠蘇酒。它是用幾種藥草釀成的。據明代屠隆的《遵生八箋》記載:
屠蘇方:大黃十六銖,白朮十五銖,桔梗十五株,蜀椒十五銖,去目桂心十八銖,去皮烏頭六銖,去皮臍茇葜十二銖。
古人把一兩分爲二十四銖。照這些分量按方配製,就成爲屠蘇酒。
如果分析一下屠蘇酒所包含的七味藥草的藥性和功效,我們就很清楚地知道它是防治瘟疫的。大黃的功能是排除各種滯濁之氣,推陳致新,所以被稱爲藥中的將軍。白朮是健胃、利水、解熱的藥,久服能輕身延年。桔梗能補血氣,除寒熱,祛風痹,下蠱毒。蜀椒也能解毒、殺蟲、健胃。桂心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烏頭能去風痹,去痞,溫養臟腑。茇葜能驅毒、防腐、定神。綜合這些藥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是防治疫病的有效藥方。
由此看來,古人守歲飲屠蘇的習慣,也頗有一些道理。尤其是飲屠蘇,可以說是羣衆性的防疫運動,很值得研究羣衆衛生的同志們作爲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