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人們都在熱烈地談論着蘇聯載人的宇宙飛船勝利往返的偉大奇蹟。人們談到了關於宇宙航行的各種問題,真是有趣得很啊!
人類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想到宇宙去航行的呢?我想談談這一個問題就很有意思。
如果把什麼嫦娥呀,飛天呀,西王母呀,洪鈞老祖呀,齊天大聖呀,這一切都搬出來,那麼,可談的東西就太多了,簡直說不完;而且有很多是人們已經知道的,再說就太乏味了。因此,我不想談這些,只想比較確切地談一談直接有關宇宙航行的最古傳說。
我們中國因爲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最古的傳說往往都從這裏產生。關於宇宙航行的最古傳說果然也不例外。
在公元第四世紀出現的一部古書—《拾遺記》上有一段記載:
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槎浮於西海。槎上有光,夜明晝滅。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週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槎,亦謂掛星槎。
看來這是真正最古的關於宇宙航行的傳說。似乎在遠古時代,真的有這麼一條船,經常在四海上出現。但是,它並非只在海面漂浮的船隻,而是每十二年繞天一週,不斷地環繞航行的。更重要的是古人已經設想到,這條船能夠到月球上去,到其他星星上去,所以把它叫做“貫月槎”和“掛星槎”。
《拾遺記》的作者名叫王嘉,他是東晉時代的一個方士,鑿崖穴居,有弟子數百人。他當時因爲不肯做官,竟被殺害。我們把他記載的這個傳說當做最古的關於宇宙航行的傳說,不但是因爲他的著作出現最早,而且因爲他所記載的竟然是堯的傳說。
還有一部書也記載了關於宇宙航行的傳說,這就是《博物志》。據說它是公元第三世紀在西晉王朝做官的張華的著作;但是,實際上這部書是後人編輯的,可能比《拾遺記》成書的時候還要晚些。這部書上又有如下的記載:
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問嚴君平則知之。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這是說,從海上坐船可以直通天河。不過這裏沒有“周天”“貫月”“掛星”等的記載。如果把前後兩則文字合起來看,似乎就比較完備了。
此外,在《洞天集》中另有一段十分奇特的記載:
嚴遵仙槎,唐置之於麟德殿,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蠹。李德裕截細枝尺餘,刻爲道像,往往飛去復來。廣明以來失之,槎亦飛去。(按:廣明是唐僖宗的年號,時間是在公元九世紀中。)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仙槎”簡直與飛船無異。它有五十餘尺長,並且像是用特殊物質製成的。所謂“聲如鋼鐵,堅而不蠹”,彷彿是比不鏽鋼、特種合金還要高級的物質。你看這不是很奇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