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武梧病故的信息傳出去了,三軍聞訊,無不驚悼。宋江親自殯殮,就在寺後空地裏,暫時埋葬了。一面着中箭兄弟,好生將息。李逵身中三箭,傷勢更重。宋江怕他在城垣上聽到廝殺聲,教他在寺內僧房裏將息,逼着他在牀上睡下。關勝斬得脫爾不花首級,號令城門。武松活捉的鐵郎解到張叔夜行轅獻俘。張叔夜痛惜武松之死,也將他斬了。號令通津門城垣上。那金兵一戰連失兩員大將,卻不敢再與宋軍鬥將。知道南薰門爲宋江所守。派兵遙遙圍困,並不來攻打,攻打的只是其他城門。如此相持了半月,天氣益發寒冷,城濠裏結冰甚厚,金兵曾數次踏冰衝到城腳下來。
張叔夜看到軍事更加危急,便叩宮進見欽宗。那時,欽宗正和門下侍郎何慄、尚書右丞孫博在便殿議事,這何、孫二人向來不主割地議和,卻也器重張叔夜。只是兩個書呆全不識得世情輕重。欽宗宣張叔夜入殿,二人卻也不曾避開。張叔夜朝拜畢,欽宗在御座上先問道:“今日軍情如何?”張叔夜登階奏道:“現在城濠裏結冰甚厚,賊兵隨時可以渡濠。以臣愚見,敵我衆寡懸殊,守城不易。東京可留一宗王殿下留守。上皇與陛下若肯駕幸南陽,轉道往江漢乃是萬全之策,臣之第三軍宋江部下,皆視死如歸之士,賊兵望之膽落。若令宋江出南薰門先殺開一條血路,臣父子率兩萬人保護上皇、聖上脫險。”欽宗皺眉道:“此計可行朕早已行之了。”這孫、何二人,分立寶座左右。孫傅便大聲道:“張相公,你有何力量保證可以護駕到南陽?若萬一有了差錯,我等作臣子的,恐怕萬死莫贖。”張叔夜道:“小可之見,出城尚有一半生機,於今困守京城,內外消息隔絕,正不知何時何地有援兵到來,卻是一半生機也無。”孫傅道:“城中現尚有十萬守兵,自可支持一些時,而且郭京所練的六甲兵還有神術可以退敵。”張叔夜立在下方,對他怒目而視,還不曾回言。何慄便向孫博道:“正是此事甚爲緊要。那郭京是尚書相公所引薦,必知他底細。小可曾親至大相國寺催促郭京出戰。他只是說到了危難時候,他自會出戰。於今難道還不曾到危難時候?”孫博道:“小可也曾催促過他。他道作法早了,收不到大效,所以讓他遲下來。”欽宗道:“現在不能再遲,即着卿傳旨,命郭京率六甲兵即日出戰。”說着,又向張叔夜道:“朕知卿武將,不信法術。但只要能退兵破敵,又何必固持成見,那郭京作法時,卿須聽其便宜行事。”張叔夜無法,只得領旨。當時退出宮來,何粟、孫傅追蹤而至。何粟叫住道:“張相公何往?”張叔夜道:“小可掛懷城防,不敢久離。”何粟道:“何不同去大相國寺,看那郭京如何作法?”張叔夜至此,對郭京這人,卻也難以相信。便想,先去看看法壇也好。於是三人輕車簡從,同向大相圍寺來。這時,這座寺,卻被郭京佔了。廟門口插着兩行七星八卦旗,所有旗章都是紅色。廟門正中大院裏,烈焰騰騰燒着一叢薪火。孫傅在廟門外下車,笑問道:“張相公,你知此是何意?”張叔夜道:“卻是不知。”孫傅道:“此五行生剋之理也。旗幟紅色,象火,火能克金。院中這叢大火亦是如此。”張叔夜微笑點頭。孫傅帶的從人,早奔向廟裏,大聲吆喝:“聖旨下!”於是三人步行入內,見廟殿前院落裏有那召集來的市民,披了頭髮,分着七排站立,各人手拿法器,如銅鈴、塵拂、寶劍之類,也有人將竹竿桃着長幡,在空中飄蕩。這些人都便衣不着盔甲,只是胸前背後,備貼一塊紅巾,大書一火字在上。正中搭起一架木柱臺,上面五彩旗幟,按着金木水火土,插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卻也熱鬧。那成忠郎郭京,聽說聖旨下,頭戴束髮紫金小冠,身披紅色羽衣,足登紫色方頭雲履,手提寶劍,緩步下壇,俯伏級前,口稱臣成忠郎郭京接旨。孫傅向前一步站定,大聲道:“聖上命尚書右丞孫傅傳旨,着成忠郎即日率領全體六甲兵出城退敵,不得有誤。”郭京口稱領旨,三呼已畢,起來向張、何、孫三人打了個稽首道:“敝法師有法衣在身,不能全禮。”張叔夜見他尖頷勾鼻,三綹老鼠黃髭鬚,卻也不像有着甚仙風道骨的人。便已瞧科兩三分了。孫傅道:“現在事已危急,法師必須立刻出戰,否則聖上不能寬宥。”郭京道:“敞法師已經將法術練好。明天是甲丑日,在子時左右,按着南方丙丁火,由南薰門作法殺出。”張叔夜心中暗忖,這廝一派胡言,如何都信。便道:“南薰門金兵較少,攻不當堅,如何能挽轉全局?郭法師若作法,須是由宣化門殺出,那時,本帥當親自觀陣,以防萬一。”那郭京低頭想了一想,點頭道:“宣化門也好。只是一層,六甲神兵出城時,城上防守兵將,須暫時避開,以免衝犯天神。”張叔夜道:“此事卻難從命!”郭京正色道:“若不避開,本法師六甲六丁神兵如不靈驗時,卻是休怪。”張叔夜道:“本帥負守禦之責,豈可輕令守兵離城?國家存亡大事,不能當作兒戲。”說畢,臉色一變,轉身便走,自騎了馬回城防去了。郭京呆站了一響,向孫傅道:“張相公不信法術,本法師如何退得敵?”孫傅道:“此事易處。姚友仲指揮現守禦順天門,法師屆時到順天門作法便是。我自向聖上奏明此事。”郭京聽了,方纔點首認可。張叔夜一怒而去,卻還不曾料得有此計議。回到通津門城上,向張伯奮道:“我看郭京這人是個市井無賴,本無心出戰。因聖上已下旨教他應敵,他迫不得已,約了今晚子時登城作法。那時,他能退敵便罷。如有脫逃之意,你可先斬這廝以安軍心。”伯奮躬身道:“此人是聖上所器重,父親須慎重相處。”張叔夜道:“便不殺他,也休教他壞了大事。”張伯奮恭立一旁,未敢言語。
這晚,夭色陰暗如漆,星月無光,寒風吹過城頭,呼呼作響。下看城外金兵營陣裏,一簇簇燈火,環繞了城圈,那火光反射天空,照耀出城外人家許多牆頭屋角,在暗空中閃着紅光。號角更鼓嗚嗚咚咚,四處彼起此落。其間雜着人喊馬嘶之聲,順風吹來,一陣陣有如潮涌。張叔夜見賊勢這樣猖獗,料着是個準備大戰的預兆。自己周身披掛,手握腰上佩的劍柄,只管呆立城垛口下,向城外張望。有時擡頭仰觀天空,霜風由臉上吹過,有如刀刮。黑雲影裏,偶然露出一兩顆星點,閃爍着兩下,便已不見,天也怕看這危城了。聽城上鼓轉三更,沉悶得作篤篤之聲,更樓裏一兩星燈火,慘淡不明,不覺長嘆了一聲。副將樑志忠、粱志孝二人悄悄地隨侍在側。志忠便道:“天色這般寒冷,身上冰得鐵板也似,相公到箭樓裏將息一會也好。”張叔夜道:“城防危難萬分,我恨不得分出千百具身體來,分守各截城垣,如何能去將息?”二將聽說,不敢多言。只見一簇燈籠,有人從裏面走上城垣。樑志忠迎上前張望,卻是盧俊義和關勝,帶着幾名將校來了。他們聽說張叔夜在城垣上巡城,便匆忙來到面前參見。張叔夜道:“深夜來此,莫非是看到金營裏賊鋒囂張,怕是賊兵要攻城?”盧俊義道:“相公明鑑,正是如此。宋保御怕是廝殺得緊時來不及向相公請示,特着末將二人來見相公,先請示個方略。”張叔夜道:“金兵必在明日大舉攻城。這一戰,他必是竭盡他所有的兵力孤注一擲,若能把他的鋒焰挫敗下去,以後他就不敢嘗試了。事己至此,我也無甚方略。二位將軍可轉告宋將軍,好好把守每個城垛,死一兵,再上去一兵,死一將,再上去一將,全軍戰死爲止。若無本帥將令,或聖上聖旨,休管他人如何制止,你們只管廝殺,城戰也好,巷戰也好,都是如此。”關勝躬身道:“相公已提及巷戰二字,末將等謹聞命矣。”說畢二人唱喏而去。張叔夜說過了這些壯語,心裏愈發焦灼,只在城樓上坐了,不住對城下探望。連連促人向城下探訪,那郭京帶的六甲兵怎地動作。四鼓將近,有探卒來報,那郭京帶了七千七百七十七名六甲兵,打了旗幟,鳴金擂鼓,向順天門而去。粱志忠在一旁站立,因道:“莫非這廝,真有些法術?但他說子正出發,現今已到丑時了。”張叔夜道:“他原說來宣化門,如何又轉向了順天門?樑將軍快去探看虛實。你可順便稟告姚指揮,六甲兵出城作戰時,城門上下,須十分戒備,休得讓金兵混進了城來。”樑志忠道聲遵令,騎了匹快馬,順着城垣,飛奔而去。這時五更將到,天色未明,卻反是加倍的黑暗。那城下金營裏的火光,一個分作幾個,疏疏密密,繞城牽連不斷。人馬卻停了嘶喊,卻像是早餐戰飯,看看自己兵士,除了一撥身披戰甲,手拿弓箭的軍士,分着城垛廝守了外,其餘都因晝夜辛苦,在城垣上帳棚裏將息,靜悄悄地沒有聲息。張叔夜在城上廝守了大半夜,估量兵士將息得夠了,便回到箭樓裏,傳下將令,全軍起身用飯。原來守城兵馬,有個老大便宜,每日戰飯,都由城裏百姓分別供應着饅首鹹菜,儲藏在城根下民家,以便隨時應用。張叔夜料着今日一戰必與金兵拼個死活,白日恐怕不能教軍士有開飯工夫,所以恁地扣緊了時候。這時,將兩個公子叫到面前,正色道:“我昨晚觀看金營半夜動靜,見城下燈火徹夜不息,人馬蠢動,想是今日天明必然全力攻打城池。國家存亡,在此一舉。爲將在今日非可一死了事,必須掙扎了最後一分力氣,替社稷保一線生機。萬一無望,這宣化門上便是我自了之所。有我盡忠,你二人不必便死,當脫身南下,作將來報仇雪恥之計。”二公子聽了這番言語,不覺臉上變色,垂下淚來。張叔夜喝道:“今日何日?還作恁般兒女態嗎?論私,你是我兒子,論公,你是我部屬,爲將者對統帥垂淚,成何體統?”二公子聽了,便收了淚容,正色立着。正好樑志忠搶步走入箭樓,躬身稟道:“那郭京六甲兵已到順天門。姚指揮聽了他言論,盡把城上弓箭手調下城來讓他作法。他道天色微明,便開城出去。”張叔夜大吃一驚,拍案而起道:“這還了得!金兵正要攻城,城上防禦,如何可以撤守?我須親自向順天門走上一遭。伯奮、仲雄,你們今日須作忠臣,也須作孝子。謹記我言,好好看守兩座城門。”說畢,便取了兵刃架上槍枝在手,走出箭樓來。他的坐騎,早已由馬伕喂好了草料,系在廊柱上候命。張叔夜解了空繮繩,飛躍登鞍,順了城垣,便向順天門飛奔了去。
這時,長空變了灰色,城垣上露出半環黑影,回看城裏宮闕以及人家,已在寒風中,透出千層萬疊的高低屋脊。好一座帝王之都,烏壓壓一片巍峨影子。再看城外,金營裏旌旗飄動,正如無數長蛇毒鳥飛舞。他馬不停蹄,一口氣奔到順天門來,卻見一大截城垣,僵旗息鼓,沒半個人影,許多帳蓬,都靜悄悄地,低伏在城牆上。曉風吹了帳門,閃閃自動。薄霧中,順天門箭樓孤零着一簇黑影。他不覺暗暗叫道:“這是何時何地?卻扮出這般空城計?”飛馬來到城樓邊,卻見十幾個披髮六甲乓,手拿七星小紅旗。郭京身着羽衣,手拿七星寶劍,正要下城。張叔夜便大聲喊道:“郭法師那裏去?”郭京見他怒馬而來,便道:“現已開了城門,放出六甲兵士迎戰,我須下城去親自作法。”張叔夜跳下馬來,將馬鞭子伸着道:“我們可同到城垛口上先看一看陣勢。”郭京無奈,只好走回來,和他同走到城垛口。向下看時,城門洞開。吊橋平放,那七幹多名六甲兵,打了朱幡朱旗,擁過了吊橋,鑼鼓亂響,拼命的吶喊,向金兵陣前衝去。這時,天色大亮,金兵卻也預備妥當,正要攻城,遙遙聽到嗚嘟嘟一片胡茄聲,吊橋那邊,堆山也似一片金兵旗號,分開兩面,一陣黃塵捲起,幾千匹胡馬,就向六甲兵衝將來,那六甲兵還不曾與金兵接近,看了這般聲勢,紛紛拋了旗幟,回頭便走。那吊橋窄小,擁擠不下,六甲兵就跳下護城濠裏,踏冰向城腳跑。人多冰滑,滾了滿濠。郭京看到,也不待張叔夜言語,口裏道:“這須我親自下城作法。”兩隻腳己飛跑了去。張叔夜見金兵已追到濠邊,在六甲兵身上踐踏了,待要過河。城上沒有一個守兵,不能放箭拋石去抵擋。這便來不及追去問郭京,也飛奔下城,口中大喊閉城閉城。所幸城門洞裏還有百十個守兵,趕快將城門關了。張叔夜眼見郭京脫了羽衣,卻已跑出城門去,未曾將他閉在城裏。只得罷休。隔了城門,卻聽到外面金兵進兵鼓聲,像大雨落地一般,分不出段落,喊殺聲起如潮涌。料着金兵已渡過濠來,在城腳攻打。便揮了手中鞭子,向城門口守兵道:“快快登城。”那些守兵,一來是姚友仲部下,不聽張叔夜指揮。二來見金兵已到城腳,大勢已去,不願上城。張叔夜雖是催促了,兀自有幾個人向街上亂竄,卻不登城。張叔夜大怒,撥出腰間佩劍,將逃跑的守兵,砍倒了兩個。其餘兵士,不敢違抗了他,只得三三五五,零落着奔上城去。張叔夜回到城上看時,金兵已螞蟻羣也似,牽連不斷,由吊橋上渡過城濠。便是城濠裏,也沿着全岸散開了陣勢,無數的步兵,踏了冰過來。雖也有些人踏破了冰,陷下水去。但後面的步兵,還是繼續奔將來。金將騎着馬,在對岸來往奔馳,揮了旗子,只符督促金兵前進。那鼓角聲鳴嗚咚咚,連串幾十裏都在響。奔到城腳下的金兵,架起幾百架雲梯,已靠了城垣。金兵攀了雲梯,一個一個,魚貫而上。這城上只有幾十個守兵,慌了手腳,胡亂放着箭,反射不到人。不到片時,已有幾百金兵,擁上了東京城。張叔夜騎着馬揮着槍,只挑人多地方衝殺,無如金兵上城之後,愈來愈多,如何殺得盡?原來幾十名兵,叉多潰散了。一人一騎,決不能挽回大勢,只得丟下順天門,奔向通津門去。心裏兀自估計着,還可以帶了本部人去作巷戰。誰想,順天門這個缺口一開,金兵像奔泉也似,只管向城腳擁來。城門又被登城的金兵打開了,他們正好擺隊擁進來。那金兵進入順天門之後,卻不殺向街市,只管用騎兵大隊擁向城牆,分着南北兩路,沿了城牆追逐。城上守兵來迎敵城上金兵時,城下金兵,又踏冰過了城濠,架着雲梯登城。守兵立腳不住,紛紛下城。張叔夜奔到通津門時,金兵隨後已到。張伯奮挺槍躍馬迎到面前,大聲道:“父親且請下城,兒在此攔住賊軍。”正說時,身後喊殺又起。張叔夜道:“我的南道軍何在?”張伯奮道:“都已退下城了。仲雄方由此下去,兒教他壓住退兵,不讓潰散,以便巷戰。”父子說着話,已有十餘騎金兵奔到面前。張叔夜大吼一聲,父子兩枝槍,同時伸出,搠倒了幾騎。不想身後金兵爬上城垛,已有一大羣人圍將上來。城垣窄狹,兩馬並立,施展不得,一霎時,兩騎馬都在亂軍中被槍刀砍搠受傷倒地,張叔夜父子,跳下馬背,兩人背對了背,各揮動手中槍將人牆殺開一個缺口,衝出了重圍,也只好順了階坡,奔下城來。
到得街道上,回頭看時,金兵羣擁在城上,卻不曾追下來。街上人家,處處關門閉戶,百姓躲得形影俱無。守城兵馬,卻也一騎一卒不見。張叔夜丟了手中槍頓腳大哭道:“朝廷不聽我言,果有今日,我守土有責,於今城池失陷,我何面目見天下人?”說着,拉出腰問佩劍,便要向頸脖子上抹來。張伯備丟了手中槍,兩手扯住他手臂道:“父親且忍耐片時,待尋着自己人馬,再作計較。”張叔夜道:“不道自己人馬便罷休,若道自己人馬,便辱沒了人。我練兵數十年,今日殺得棄城大敗,我還有何面目再見他們?”父子說着,正爭奪那柄劍時,卻見街那頭,有幾個人飛奔而來。人叢中夾雜了一騎馬,馬上坐丁一個穿胡服的文官。他前面有一面白旗,上面寫了四個漢字,停戰議和。那羣人走來時,口裏兀自操着漢語喊道:“張相公休得短見,有話商量。”說時,那羣人來得快,已奔到面前。張叔夜且不自刎,挺了劍站在街邊。張伯奮也拔出腰問佩劍來,緊傍着父親來警戒了。那匹馬到了面前站定,那人滾鞍下馬,向張叔夜一揖道:“張相公可認識我?我大金邦議和使臣王訥是也。”張叔夜望了他道:“你雖身穿金國品服,還是漢人模樣,閣下諒是中原人士?”王訥道:“現今卻不是道論此等言語時候。攻下東京城的,是我西路元帥粘沒喝部下。元帥有令,自古有南有北,大金邦並不要滅了南朝。此次興兵,只是要南朝割讓兩河。所以金兵登城之後,並不曾再向城裏進兵。於今特派本使入城,見你家君相,再訂一個盟約。”張叔夜瞪了眼看他臉色,問道:“閣下此話是真?”王訥道:“我大軍已攻破了城池,何求不得?若不議和,我將話來騙你則甚?”張叔夜沉吟了,還不曾言語,張伯奮道:“金軍既在城上未曾下來,他自未求巷戰。於今王使臣又親自來了,我等且自信了他。他奔走兩國和議,正不止一日,所說想是真的。”張叔夜便提劍插入腰間劍鞘裏,然後拱手向他道:“張某失城之將,自當一死以謝君國。貴元帥既有此等好意,停戰議和,只要能存趙氏社稷,張某也只好忍辱偷生一時,以觀其成。卻不知閣下有何見教?”王訥道:“現今在大街上,自不是談論兩國和戰之地。聞得張相公現任籤書樞密院事……”張叔夜不等他說完,連連播了幾下頭,昂頭望天,嘆了一口長氣。王訥唱個喏道:“相公恕罪則個。向來聽說閣下是南朝一位元老,早已欽慕,決非有心辱沒閣下。只是說相公今在宰輔之職,正好一同共議大事。就相煩陪同入宮如何?”張叔夜道:“城池失陷,想我主一定在宮中驚憂不已。入官面聖,正有此意。”那王訥知張叔夜是宋朝一個大大的忠臣,正要籠絡他。便舍卻了坐騎,和他一路步行入宮。張伯奮怕有意外,插劍入鞘,也就緊隨父後,直走到宮門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