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新傳第六十三回 智宋江片言退金兵 勇武松獨手擒鐵將

  當晚,宋江到張叔夜行轅裏稟見,來告知此事。那張叔夜坐在文書案旁,燃起兩支巨燭,攤開了筆硯,正低頭專心修寫本章。衛士在簾外聲張:“宋統制到。”張叔夜且不起身,昂頭向外道:“統制且入來。”宋江掀簾而入,見書案上放有奉章,便不敢向前,遙遙地躬身站定。張叔夜撫了他蒼白的長鬚,問道:“宋統制有何軍情見報?”宋江道:“末將才來時,知道南薰門外金兵又合了圍。一路之上,曾蒙相公指示,我等必須留一半軍隊在郊外,以便打開內外道路,於今全軍入城,末將恐怕有坐困之勢,特來請示。”張叔夜道:“朱統制,你怕我不省得?無奈聖上見東京城內空虛,只得留本軍在城駐守。我見聖上之後,就曾面奏聖上,駕幸南陽,以避賊鋒。聖上卻說,上次金兵圍汴粱,也曾有遷都建康之意,李綱曾苦諫,宗廟所在,不可離去,於今卻怎地要去南陽?”宋江躬身道:“相公卻不知此一時彼一時,那時金兵不多,李綱相公又有兵可用,而且京城西南兩路援軍正在路上。暫守着東京,自不懼金兵不退。更有重大的,上皇已出京南下,便是東京不守,也大業有上皇擔當。現今城內兵薄,外援斷絕,更是上皇、聖上都在圍城之中,如何能和那次比得?”張叔夜點頭道:“宋統制所見甚是。今日見聖上之時候甚短,未能暢所欲奏。你不見我正在修寫本章,正是道着這事,明日將本章面呈聖上,且看聖意如何?若聖上肯駕幸南陽,自不難殺開一條血路。”宋江道:“適才太學生陳東,帶領十七名太學生來見末將,曾再三申說此事,羣情如此,趁南路金兵薄弱,護駕南去,還不算遲。”張叔夜點頭道:“宋統制,我甚知你忠義。你且去南門監視職守,待明日見了聖上,再作理會。你適才所言,甚有見地,我當寫入本章之內。”宋江未敢耽誤張叔夜修本工夫,只好告退。

  次日天明,帶了盧俊義、吳用、關勝向城垣探望了一番金兵陣勢,見郊外旗幟飄揚,鼓角傳聲,已與東西兩門金兵相連一處。雖是未曾來攻城,見道路上金兵遊騎,來往飛跑,黃塵滾滾。他深鎖兩遭眉鋒,回頭看隨從將領,都面帶了憂色。便向盧俊義道:“金兵恁地猖獗,實是煩惱煞人。”盧俊義正色道:“金兵怕他怎地?朱仙鎮一仗,我以八九千步兵,就破了他三萬之衆。弟等所憂者,朝廷取困守之策,四門被圍兀自和戰未定。只怕我兄弟白出一身血汗,卻無補國難於萬一耳!”關勝道:“張相公想已退朝,就請公明哥哥前去探候消息。”宋江道:“我們也只有一線指望,且看聖上是否回心轉意。”於是下得城來,他獨自騎馬向行轅去了。盧俊義和幾個上級將領,都在白蓮寺裏等候消息。不到一個時辰,宋江滿臉發黃,額角上冒了汗珠,匆匆走入後殿來。盧俊義等起身相迎,還不曾開口問話,宋江拍膝長嘆了一聲。向在後殿將領看了一看,因道:“各位兄弟,這南薰門是我兄弟死所矣。求仁得仁,我兄弟有何話說。只是其如大宋江山何?”說着,又連連嘆息了兩聲。吳用道:“總管相公見了聖上,不曾轉回聖上之意麼?”宋江道:“大家且坐地,慢慢籌個良策。”於是大家環繞了宋江,在殿中草蒲團上坐下。朱江坐在正中,向大家望了一望,因道:“張相公今日親帶本章,入宮面聖。聖上看罷了本章,道是京城四面,都是金兵,若駕幸南陽,恐怕衝殺不出。便是衝殺得出,金人騎兵來去如飛,倘被追及,反爲不美,因決計守城。一面派人暗藏蠟丸旨書,前去相州,封康王爲天下兵馬大元帥,徵調各路援軍入京。同時,下旨派張總管籤書樞密院事,倒教他作了圍城裏的宰相。張總管相公曾說,事已至此,聖旨不可挽回,只有大家死守東京,等候援兵,若守得住兩個月就不怕了。我兄弟身在下位,自是唯張相公之命是從,於今且多多商量個守城之策。”吳用道:“歷來守城之法,無非是深溝高壘,多備糧食。但現今守東京之法,這卻是個末着。第一要當朝文臣不再引金使入城議和,免得搖動人心。第二要劃一軍權,守城之責,交與張總管相公。像前次李綱相公守城一般。現今除了張總管外,有個姚友仲指揮使,又有個薛永中指揮使,分掌着七萬老弱之兵。再加個郭京,帶七千七百個六甲兵。這些人馬,分明不省得廝殺,我們又指揮不得。若金兵看出了破綻,放開我們,卻只覓他們守城之處進攻,就怕我們個個有三頭六臂,挽救不得。”宋江聽了這番話,低頭仔細想了一想,許久埋首無語。武松也在座,便忍不住了,因道:“吳先生道的不錯,兄長如何沒句話說?”宋江嘆口氣道:“兄弟,我怕不省得吳先生句句是良言。只是恁般作法,張相公兀自向聖上開口不得,休說我等。罷罷,我們且守了這南薰門,一死報國便了。”衆兄弟到了東京,便曉得當今趙官家對當前局勢沒個了斷。現在聽宋江言語,料着張叔夜卻作不到李綱那般地步,大家也只有認定了宋江那句話,一死報國。所幸當日聖旨已下,晉授宋江爲京城保御使,着他帶領第三軍全軍防守南薰門。恁地時,他倒是專當了一路軍事,不受着他軍牽制。宋江益發將中軍帳移設到南薰門箭樓裏,親率了各位弟兄晝夜在城垣上廝守。那金兵見這城垣打着宋江旗號,只是在城濠對岸擺下了陣勢,金兵大隊人馬,都屯集在通津、宣化兩門城外,不住搖旗吶喊,作個攻打模樣。張叔夜就奏明瞭趙官家,派張伯奮第一軍全軍守通津門,張仲雄第二軍全軍守宣化門,自己卻來往南薰、通津、宣化三門之間。

  這時是個閏十一月,天氣已入隆冬,整日西北風在空中呼呼怒號,黃霾遮天,大地渾沌沌地,日色無光。那寒風捲了飛沙,撲打在人臉上,像刀劍割着皮膚。南道軍士,不分晝夜,駐守在城垣上。像是不斷用冷水澆了肩背,老大苦惱。張氏父子和宋江弟兄,只怕懈了軍心,不時用好言語安慰他們,恁地相持了六七日,下過兩次小雪,護城河裏,已結上了厚冰。金兵殺到壕邊時,便向壕裏擲下長短草屑。姚友仲得見,便單騎奔到通津門城垣箭樓上,來見張叔夜。因道:“現今天氣一日冷似一日,河裏冰塊已是加厚。金兵現把草屑拋擲在冰上,若再下一場雪,冰塊益發加厚,又不滑溜,金兵勢必隨處可以渡河攻城。我們必須預籌良策方妥。”張叔夜也正爲此事躊躇,便會同了姚友仲,同走出箭樓,沿着城垛向外張望,見金兵三三五五,各拿着成束的草屑,向護城濠裏拋擲。城上守兵若用箭去射他,他便退去,不射時,他又來了。姚友仲問道:“相公見嗎?料着不出十日半月,金兵必定一齊渡過濠來攻城。”張叔夜道:“似此情形,必須調一部軍隊出城去駐紮,才教敵人近不得城濠。”姚友仲道:“東京偌大一座城池,城垣兀自保護不周,那有如許兵力調出城去。那郭神仙曾言道,到了危難之時,他自會作法退敵,現今已到了危難時分,相公何不調他他出來退敵?”張叔夜手撫蒼白鬍須,哈哈大笑道:“老夫讀兵書數十年,廝殺了半生,卻不曾聽說有恁般六甲神兵?姚指揮,你特認真!”姚友仲正色道:“現今滿朝文武,都信郭京有仙法可以退敵,須不是姚某一人之言,相公雖熟讀兵書,卻不懂得仙術。聖上特地重用此人,相公怎好置之不理?”張叔夜手撫蒼髯,緊皺了雙眉,正自沉吟着,遙見城垣遠處,一騎飛舞前來,到了面前,正是宋江。他滾鞍下馬,向張叔夜唱個喏道:“金兵環城向踩裏拋擲草把,早晚要踏冰攻城。弟兄在城上看了不耐,都要出城一戰。此事千系重大,末將不敢作主,特請相公就至南薰門一行。”張叔夜便向姚友仲道:“適才指揮之言,暫緩一二日,再作理會,且到南城觀看情形。”於是別了姚友仲,和宋江聯騎到南薰門城樓上來。

  卻見盧俊義以下弟兄個個頂盔着甲,手拿兵器,一字排開,站在箭樓廊柱外面。張、宋二人下馬,來到衆將面前。各人雖是躬身唱喏,臉上兀自怒容滿面。張叔夜面向衆人道:“宋保御言道,各位將軍要縋城一戰,果有此意嗎?”這時,關勝出班向前,躬身道:“相公容稟。非是末將等逞血氣之勇,不顧利害。只因金兵拋草填濠,這早晚便要踏冰攻城。我們既不能在城外駐下兵馬,作爲犄角之勢,也當派人出城小小接殺,一來牽制擾亂他的陣勢,二來也挫折些他一些銳氣。這城下那支金兵,正是在朱仙鎮被我打敗的鐵郎隊伍。現今他正在城下叫陣,指明要我第三軍出城決戰。若不去時,我自己倒埋沒了士氣。不信,相公可向下看,他那股驕焰,卻是教人忍受不得。”張叔夜聽說,便向城垛縫裏看來。見城下那邊,密密層層的金兵,約莫有萬餘步兵,空中搖撼了旗幟,逆着風勢,括括有聲。兵士們操着漢語叫罵:“梁山賊人,若是好漢便出城來打一仗。”喊時指手劃腳,還帶了笑聲。在那隊伍之中,樹起一面大纛旗。旗下一員金將,頭戴盔帽,露了半截光頭,腦後垂了髮辮,身穿紫羅戰袍,也不曾着甲。騎在一頭白馬上,手上拿了一支長鞭,對城牆上指指點點。宋江近前道:“相公見麼?此人便是金兵東路元帥,斡離不手下一員金環大將,鐵角將軍鐵朗。”話言未了,那大蠢旗之外,又樹出一簇大旗,一員金將,身着紫銅盔甲,來到陣前,和鐵朗並騎談話。他馬前飄出兩面紫色長方大旗,上書銅角將軍白色斗大字樣。在他手下番兵,向城上叫道:“教那梁山賊將張清出城來,我家銅角將軍,要報那飛石之仇。是好漢,休得使用暗器傷人。”張清走到張叔夜面前,躬身稟道:“此人叫脫爾不花,曾被末將用飛石打傷。他欺末將不能刀槍交鋒,末將願單騎出城,斬此賊於陣前。”張叔夜道:“金將十分驕妄,何必與他一般見識?”李逵在班裏叫起來道:“張相公,你不聽到那番狗千賊萬賊罵人。相公好肚量容忍得,我鐵牛鳥性忍耐不得。死也要與那番狗廝殺一頓。”宋江喝道:“黑廝不得無禮。”

  張叔夜見將校們個個怒形於色。因道:“我自有個打算在這裏,各位將軍且少待。”因將宋江引到一旁,輕輕對他述說了一陣,一面且着各位將領飽餐戰飯。張叔夜也廝守在這南薰門箭樓上,不曾走開。看看那城下金兵罵陣一個時辰有餘,宋江見對濠旗幟移動,隊伍的行列,也錯亂起來。便露身在垛口外大聲喊道:“保御使宋江,請金將答話。”那鐵郎與脫爾不花都已回入陣裏了,聽了番兵報道,便又雙雙騎馬走出陣來。宋江道:“敝軍在朱仙鎮與尉氏時已和二位見過高低了。鬥將也好,鬥兵也好,騎戰也好,步戰也好,陣戰也好,何懼於你?只是你等軍馬緊逼了城濠,城腳下只二三十步遠的地面,如何廝殺?你等口出大言,指明瞭要我這裏將領出戰,卻攔住了城濠,教我將領出馬施展不得,你卻空出大言,不敢交手。”那邊鐵郎聽了手下通事翻譯言語,便道:“你果派兵出城,我們就退後一箭之地,和你周旋。”宋江手扶城垛,哈哈大笑道:“鐵郎,你這條計,三歲小兒也識得,卻如何騙得了我。你們把中軍退出了城濠,卻把騎兵埋伏了兩旁,你等我這裏開了城門,放下吊橋,乘我冷不妨卻好衝殺過濠來。你若真有心和我第三軍再比個高下,你須將城外軍馬退後兩里路,放出一片戰場。本使不用許多人馬,當親率五十騎兵將領出城和你一比。你若怕事,就休得再來羅唣,儘管攻城。你若有膽量,便依我言語,退開兩里路去。你本部雖被我在朱仙鎮殺得大敗,兀自有兩三萬人,不爭就怕我這五十騎出馬。”鐵郎聽宋江恁般說法,勃然大怒,將馬鞭指了城上道:“宋江,你調五十騎出城來,我若將五十一騎與你會戰,也算輸了。我便依你,將人馬退後兩裏。我金邦早晚奪了你汴梁城池,不爭得這一半日。”說畢,脫爾不花也躍馬向前,叫道:“你教那打石子的張清也出來。”宋江笑道:“你是他手下敗軍之將,不爭他會怯你!”鐵郎聽了,益發大怒,即刻傳令下去,將人馬調往郊外二里之遙,扎住陣腳,與脫爾不花選了四十八騎將校在陣前立馬等候。宋江在城上看得清楚,便與衆弟兄湊成五十騎出城過濠會戰。盧俊義卻帶了三千人馬紮陣吊橋頭上,以防不測,宋江一馬當先,呂芳、郭盛兩騎馬夾恃在左右。關勝手提青龍大刀,帶領了四十餘名弟兄在後,騎馬跟隨。相距一箭之遙,卻有李應帶一百名騎兵弓箭手,樹了旗號,遙爲掩護。

  宋江這五十騎將領裏,只有一面大纛旗,由玉幡竿孟康執掌。來到金軍陣前,宋江遙見一簇金將,立在莊稼地裏,便將馬鞭一伸,攔着大家之路。在馬上向對陣欠身道:“大宋汴梁保御使宋江在此,請金將答話。”那脫爾不花橫槍躍馬直跳了出來。將槍尖指了這裏,操了漢話道:“叫張清出來。”宋江道:“且慢,你且看我陣上,是否五十騎人馬?”他馬後奔來個通事官,將話轉告了他。脫爾不花大叫道:“誰耐煩去點數目,你只與我叫張清出來。”在這邊陣勢裏,有人答應一聲來也。張清右手提槍,左手兜動繮繩,一陣馬鈴趟啷有聲,來到陣前。那脫爾不花陣後見張清果然出馬,便有一騎懂漢話的將頓奔出。大聲叫道:“對陣宋將軍聽着,我們既是鬥將,須說明不用脫手兵刃,你們不能用飛石打人。”張清在馬上笑道:“你們想是被我石子嚇破了膽。我便不用石子,也能取勝。”他說話時,脫爾不花已挺槍向前,直刺將來。這邊宋軍陣裏,在城垣上已經將戰略商量好了,張清雖是首先出馬,卻不恁地急迫,看到金將提槍猛刺將來,馬頭一閃,兩手舉起手中槍,搬弄一個槍花,將敵人槍尖撥開。那脫爾不花見張清只管躲閃,怕他又是要騰出身子來拋擲飛石,只把手上這枝槍,緊緊逼處張清,那跨下馬一步不曾放鬆,緊跟了張清的馬左盤右旋。張清且戰且退,忽然身子向鞍上一貼,右手舉槍高高橫了架起。脫爾不花以爲他是騰出左手取石打人,也兩腿一夾馬腹,人在馬背上向後一閃。張清卻借了他這個破綻,一提繮繩,奔回陣裏。脫爾不花哈哈大笑,正待轉馬回陣,忽然一騎赭色大馬,上騎一綠甲紅面長鬚將軍,由宋江陣裏奔向金將陣前,抄出自己之後,正自驚訝。那馬四蹄一撥,突然轉過頭,又直奔自己。脫爾不花急忙回馬提槍迎敵。那紅臉將高舉青龍大刀劈空而至。脫爾不花提槍一撥,向右一閃,刀劈了一個空。脫爾不花大喜,趁了紅臉將左側空虛,提槍向紅臉將肋下便刺。那將似乎早已警覺,拖刀側馬而走。這裏搠出去的槍尖,卻已過了來將的馬頭。看看兩馬待要並排,那紅臉將半迴轉身來,兩手執住刀柄向懷裏一拖,刀口向外,撥風一轉,大喝一聲:“下去!”這正是關家嫡傳拖刀妙着。脫爾不花如何躲閃得及?刀光一閃,人頭滾落地下,那馬馱了那沒頭屍首,奔回了金兵對陣。宋江陣裏齊齊地喝了一聲彩。那紅臉將把刀尖插着地上首級,勒繮緩馬回陣。鐵郎在對陣看到,怒不可遏,手提大砍刀,飛馬出陣。他那邊大聲喝問,紅臉將何人?紅臉將己走到陣前,回馬笑道:“我乃南道第三軍馬兵都監大刀關勝是也。”說畢,自入陣去。鐵郎勒馬按刀大叫道:“關勝若有能耐,休得回陣,與我戰三百個回合。”這邊陣裏,李逵棄卻馬匹,手使兩把板斧,飛步跑出來,大叫道:“你紅臉爺爺要將息些時,黑臉爺爺來也。”鐵郎在朱仙鎮上,飽吃這斧頭的虧。現今見着一個使雙斧的步將奔出來,先吃了一驚,勒馬便向旁邊一閃,金兵陣上,也就有兩員步將,各使了金槍雙雙將李逵抵住。武松在陣中看到,手使鑌鐵梢棒,直奔鐵郎。這鐵郎見武松未曾帶得斧子,便放心了一半,便使大刀將武松敵住。他雖騎在馬上以高臨下,無奈武松縱跳如飛,把一根鐵棍舞得像風車一般,在鐵郎馬前馬後,只管搠打。只四五個回合,逼得鐵郎這騎馬左右亂撞。金兵陣上,恐鐵郎有失,擁出兩騎將領來援救。宋江這邊,呼廷灼手使雙鞭、秦明手使狼牙棒,兩騎同出,將兩員金將敵住。金將陣裏,料着再出一將,宋軍必有一將敵住,救不得鐵郎。且認得武松是個天生神勇的大將,在尉氏曾經獨力扯過吊橋,鐵郎決非他對手。一個金兵射手,暗暗取了弩弓,扣上短箭,閃在騎兵馬縫裏,對着武松便放了一枝弩箭來。這箭原向武松心窩裏射來。他百忙裏看到一條黑影,便抽回打人的鐵棒向空中一撥。鐵棍不曾撥得弩箭,箭卻射在左臂上,一時麻木不靈,便揮不得鐵棍。那鐵郎如何肯失了這個機會,提起大刀,又向武松吹來。刀影過去,武松的半截左臂與鐵棍同落地上。他見勢不妙,便就地一滾,滾入鐵郎那馬腹下來。那馬被他一撞,前面兩蹄登起。武松尚有一隻右臂,於是撈住一條馬腿,用盡生平之力,向懷裏一拉。那馬如何吃得住這打虎的神力,連鞍帶人,橫倒下地。馬身恰壓着鐵郎一條腿,教他掙扎不起。武松看到,就地一個鯉魚打挺,跳了起來,就地撈了鐵郎的髮辮,扯流星一般,將人向懷裏一拖,快步如飛奔向本陣。金兵見主將被擒,面前數十名將領,一擁向前來救。宋江這邊將領,也一齊搶出去抵住,彼此混戰一團。宋江見陣斬脫爾不花,活提了鐵郎,大佔便宜,不敢戀戰,將鞭梢向後一指,李應在後壓陣,便鳴金收兵。武松早是將鐵郎倒拖到李應陣前,幾個小校,搶着將鐵郎縛了。武松低頭一看身上,全被血跡沾染了,站着哈哈大笑幾聲,推金山倒玉柱一般,跌在地上。兩三個小校們,擡了武松,急忙奔回城去。那邊宋將,聽了鳴金收兵,只好丟了敵將,各各回陣。金將在這陣混戰中,又被砍倒十幾個。李逵奪了鐵郎大纛旗,一斧舞動,且戰且退。金將見這班宋將,恁地了得,不敢追趕了鬥將,響起梆子,馬軍陣裏,飛出千萬條箭,只管對宋江陣裏且射且追。宋江退過吊橋,才站定腳,點查隨從將領,索超、秦明、韓滔、魏定國都已中箭。李逵手舞金兵大纛旗,在大衆後面又不曾着得甲,肩上中了兩箭,腿上中了一箭,路過吊橋時,大吼一聲,也倒在地上了。兵士們和李逵最是相好,見他身受重傷,早有多人,七手八腳,將他擡進城內。宋江立馬濠岸,待得全部將校過了城濠,他才押隊進城。

  這時,安道全還留在朱仙鎮,替那些重傷兄弟,醫治創口。於今武松擡在寺裏,在僧房裏將息,急切中兀自未曾覓得外科醫生來醫治。宋江聽了軍士們報道,一馬便奔入寺後殿裏來,口裏不住問人道:“我那武二兄弟,現在何處?”軍士說在僧房裏,他兀自拿着馬鞭,向僧房裏來。見武松渾身血裹了戰衣,坐在禪牀沿上。兩個兵士,擡了一甕酒放在面前,大碗舀遞給他。他一手送了酒到口邊,只管吃。宋江抖簌了身體跑向前道:“我那好兄弟,你怎地只管吃酒,不將息了?”武松將手上酒碗一丟,突地站了起來,強笑道:“哥哥,我咬着牙等你來。”宋江道:“兄弟,你應該將息,酒吃不得。”武松道:“哥哥,我一生只醉這一次了,你倒不教我醉?”宋江聽說,心如刀絞,見他左臂不在,衣神半截,血裹了一團,不覺淚如雨下。武松道:“哥哥,你哭怎地?我武二是好男子,死也不屈。我死了,你胡亂將我埋了便罷,讓我墓門朝東,我好望着山東。”宋江垂淚道:“兄弟,你若有個好歹,我將鐵郎那廝心肝祭你。”武松搖頭道:“不可,兩軍交鋒,爲將的各爲其國殺敵,我殺不得他,他便殺我,有甚錯處?於今我捉了他,應當向朝廷獻俘。哥哥,閒言休道,你待我愚重如山,情逾骨肉,武二再不能保哥哥爲國增光了,就此拜別哥哥。”說着,跪了下去。宋江放聲大哭,拋了手中馬鞭,對跪下去,扯了武松右臂,將他扶起。武松喘着氣道:“你能不能同武二同吃一碗永別酒?”宋江哽咽了道:“兄弟,你自保重,休吃酒。”武松喘氣愈加急促,斷續地道:“武二血流太多,不濟事了。”宋江看到,立刻另取一隻碗,舀了一碗酒來。因道:“兄弟,你就在我手上吃一口。”武松點頭。宋江兩手捧了碗送到他面前,武松低頭,就手吃了半碗,將眼望了宋江。宋江會意,便把那半碗站着吃了。武松含笑點頭,忽然大叫一聲道:“哥哥,武二去也!”向下一坐,坐在牀沿上,兩目圓睜,氣喘一停,真個去也!
Previou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