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列傳第九十六

鐵哥乞臺普濟也克吉兒斡羅斯博羅不花慶童愛薛曲樞伯都 伯帖木兒脫虎脫三寶奴察罕

鐵哥,伽乃氏,迦葉彌兒人。

父斡脫赤,與叔父那摩俱學浮屠法。兄弟相謂曰:“吾國將亡,東北有天子氣,盍往歸之。”乃不降,太宗禮遇之。定宗師事那摩,以斡脫赤佩金符,巡行各路。憲宗即位,尊那摩爲國師。授玉印,總天下釋教。斡脫赤貴用事,領迦葉彌兒萬戶,奏曰:“迦葉彌兒西陲小國,今尚未誠服,請往諭之。”詔偕近侍以往,其部奠不從,怒而殺之。帝發兵討平迦呈彌兒。元貞元年,追封斡脫赤代國公,諡忠遂。

鐵哥,少孤,從那摩入見憲宗。帝方良雞,輟賜鐵哥,鐵哥奉而不食。問之,對曰:“將以遺母。”帝奇之,加賜一雞。

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見書畏兀字於壁,問之。僧對曰:“國師兄子鐵哥書也。”帝召見,偉其容止,命直宿衛。憲宗晚年,以讒言稍疏世祖,那摩密白世祖,宜加敬慎,遂友愛如初。至是,帝將用鐵哥,謂左右曰:“吾以酬國師也。”時鐵哥年十七,詔擇貴家女妻之,辭曰:“臣母漢人,欲得漢人女爲婦,臣不敢傷母心。”乃爲娶冉氏女。久之,命掌御膳湯藥,日親密。

至元十六年,鐵哥奏:“武臣佩符,古制也,今長民者亦佩符,請省之。”從之。十七年,進正議大夫、尚膳監,帝諭之曰:“朕聞父飲藥,子先嚐之,君飲藥,臣先嚐之。今卿典朕膳,凡飲食湯藥,卿宜先嚐。”詔賜第於大明宮之左,留守段圭言:“賜第逼木局,不便。”帝曰:“鐵哥第近禁闥,便於宣召。木局稍隘,曷害?”高州人言:“州多野獸害稼,原捕以充貢。鐵哥白其擾民,不可聽。從之。

十九年,遷同知宣徽院,領尚膳監。內府食用圓米。鐵哥奏:“粳米一石,僅獲圓米四半,請非御用,止給常米。”帝韙之。進司農寺達魯花赤。從獵巴雅爾之地,獵者亦不剌金射免,誤中名駝,駝死。帝怒命誅之,鐵哥曰:“殺人償畜,刑太重。”帝亟命釋之。庚人盜鑿粳米者,罪死。鐵哥諫曰:“臣鞫庚人,其母病,盜粳米食母耳,請貸之。詔免死。二十二年,司農寺升爲大司農司,秩二呂,進資善大夫、大司農。時有司供膳,多擾民,鐵哥奏曰:“屯田,則諸物立供。”從之。

二十四年,從徵乃顏,至蘇爾圖之地,叛王塔布岱率兵奄至。鐵哥請設疑兵以退敵,於是帝張曲蓋,據胡牀,鐵哥從容進酒。塔布岱覘之,懼有伏,遂引去。帝以金章宗玉帶賜之。

二十九年,進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以病足,聽輿轎入殿門。初,詔遣新附民種蒲萄於野馬川鴻和爾布拉克之地,鐵哥以北地苦寒,奏歲賜衣服,從之。

成宗即位,以先朝舊臣,賜鐵千兩、鈔十萬貫。他日,又賜以瑪瑙碗,詔曰:“此器,先帝所用,朕今賜卿,以卿久侍先帝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祿大夫。三年,乞解機務,從之,仍授平間政事、議中書省事。時諸王朝見,未有知故事者,帝曰;“惟鐵哥知之,使專司其事,凡稟飢金帛之數,皆遵世祖舊制。

八年,復拜中書平章政事。平灤大水,鐵哥奏加賑恤。十年,丁母擾,詔奪情起復。遼王託託入朝,從者執兵入大明宮,鐵哥劾止之,王懼謝。從幸晉山,饑民相望,鐵哥輒發稟賑之,已而自劾專擅,帝稱善不已。

武宗即位,賜金一百兩,加金紫光祿大夫,遙授中書右丞相。有告寧遠王闊闊出謀反者,鐵哥知其誣,廷辯之,由是闊闊出得釋,徒高麗。二年,領度支院,尋賜江州稻田五千畝。

仁宗即位,授開府儀同三司、太傅、錄軍國重事。奏:“世祖諸子,惟寧遠王在,宜賜還。”從之。二年,奉命詣萬守寺祀世祖神御殿,感疾歸,皇太后令內臣問疾,鐵哥附奏曰:“臣死無日,願太后輔陛下布惟新之政,社稷之福也。”未幾,卒。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秦國公,諡忠穆。加贈推誠守正佐理翊戴功臣,進封延安王,改諡忠獻。

六子:忽察,淮東宣慰使;平安奴,大平路達魯花赤;也識哥,同知山東宣慰司事;虎裏臺,同知真定總管府事;亦可麻,同知都護府事;重喜,隆禧院副使。孫八人,伯顏,中書平章政事。

乞臺普濟,河西人,本姓史氏。祖拉吉爾威,宿衛太祖。父考算爾威,材勇絕人,事世祖於潛邸,從平雲南,又從渡江攻鄂州。世祖即位,從討阿里不哥,授蒙古、唐兀軍民達魯花赤。

氣臺普濟,幼從父出入世祖帷幄,後選侍裕宗,以敬慎聞。武宗生,是爲皇曾孫,詔乞臺普濟保育之。皇曾孫幼學,以其子也克吉兒侍讀。或遊戲廢學,則撻也克吉兒以誡之。每大會,宗王讀世祖大訓,必謂皇曾孫曰:“此汝異日所應爲者,其謹之勿忘。”裕聖皇后以乞臺普濟善於輔導,命四衛番直官,事必諮之。

大德二年,武宗鎮撫北庭,軍事悉委於乞臺普濟。四年,以文移無印寶,入朝白其事,得裕宗信寶以歸。五年,海都入寇,敗之。令軍士表紅衣於甲,以自別;自是,賊望見紅甲軍,輒退走。

十一年,成宗崩,武宗欲棄大軍奔喪,乞臺普濟曰:“使者但不告哀,須俟皇太后詔赴。”已而,仁宗奉皇太后削平內難,詔武宗入繼大統。即日,假乞臺普濟平章政事。武宗即位,拜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封慶國公。七月,進儀同三司、太子太保。九月,加開府、太子太傅。至大元年二月,拜中書左丞相,加上柱國。四月,拜太保。六月,進太子太師。七月,加錄軍國重事。十一月,進右丞相。又授其兄阿拉克普濟榮祿大夫,兼都元帥;弟昂吉,榮祿大夫、司徒,遙授平章政事;日爾塞,榮祿大夫、宣政院使。期年之內,貴震一時。二年八月,立尚書省,進太傅、尚書右丞相。是年十二月,以病罷。皇慶二年,進封安吉王。延佑五年四月,卒。

子也克吉見、納裏日、爾祿。納裏日,光祿大夫,遙授中書左丞相,兼將作院使;爾祿,幼爲少門,後賜御服帽,不祝髮,僉宣政院事。

也克吉兒,年二十二,從武宗於北庭。海都逾金山至庫布哩,也克吉兒將左衛射士爲前鋒,當賊驍將。既接戰,搏賊將墮馬,斬其首而還。武宗解御衣及馬鞍勒賜之。賊夜襲他部輜重,又將數百騎追敗之。四年,敗賊於昂吉爾圖。獲人畜無算。五年,海都大都大舉犯和林,戰於哈喇臺,以數十騎出入敵陣,武宗乘之,賊始卻。十年,從武宗逾金山,斬獲萬餘。十一年,第諸將功,以也克吉兒爲冠。

武宗即位,授資德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六月,賜虎符、大府院使、唐兀親軍都指揮使。七月,加特進、遙授中書左丞,又進知樞密院事,兼典瑞院使。至大元年五月,兼仁虞院使。十一月,拜御史大夫。仁宗即位,改知樞密院事。卒。

斡羅思,康里氏。曾祖哈失伯,國初款附,爲莊聖太后牧官。祖海都,從憲宗伐宋,戰歿於釣魚山。父明裏帖木兒,世祖時爲必闍赤,累遷太府少監,追封益國公。

斡羅思,初爲內府必都赤。二十一年,拜監察御史,出爲雲南行洎時問,領雲南王府事,忤桑哥,被譖,籍其家。惟金,玉帶各一,黃金五十,皆上所賜者,乃以公用系官孳畜罪之。帝寢而不問。二十六年,置八番羅甸宣慰司,以斡羅思爲宣慰使,諸蠻悉平,立持等司以守之。晉中奉大夫,賜虎符。遷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賜三珠虎符。大德六年,授通奉大夫,兼管萬戶,晉天奉大夫。武宗立,召爲中書左丞,領武衛親軍都指揮使、大都屯田府事。尋晉榮祿大夫、中書右丞,兼翰林學士承旨,仍領武衛屯田。屢賜資產、第宅,皆固辭。遷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至大二年,召還,以病乞歸。皇慶二年卒,贈光祿大夫、益國公。子博羅不花、慶童。

博羅不花,初直宿衛爲速古兒赤。至大元年,累遷翰林侍講學士,以父疾乞養歸。延佑四年,起爲速古兒赤札撒孫,遷速古兒赤五十人之長,兼領后皇後宮寶兒赤。出爲河南府同知。子察罕不花領其所掌宿衛。見文宗於汴,入爲溫都赤。拜監察御史,累遷御史臺經歷、中書右司郎中,授中憲大夫、隆禧總管府副達魯花赤。卒。

慶童,字明德。早以勳臣子孫受知仁宗,給事內廷,掌宿衛。累遷判大宗正府,兼上都留守,江西、河南二行省平章政事。入爲太府卿,復爲上都留守,又爲遼陽行省平章政事。

至正十年,遷江浙行省平章政事。十二年,蘄黃賊攻陷杭州,慶童與行省相達實特穆爾遁走。城既復,省都事以下皆罷黜不敘,而慶童等釋不問。慶童大治官廨,募民爲工役,償之以錢,杭民賴以存活。

十四年,脫脫以大兵圍張士誠於高郵,軍資取給於江浙,慶童規措有方,轉輸相屬,軍中賴之。

十六年,平江、湖州俱陷,義兵元帥方家奴屯杭州北關,所部白晝殺人,日肆劫掠,民患之。慶童白丞相達識帖睦爾曰:“師無紀律,何以克敵,必斬方家奴,乃可出師。”與達實帖睦爾入其軍,數而斬之,民大悅。既而苗軍元帥楊完者求娶慶童女,時達識帖睦爾方倚楊完者御張士誠誠,強爲主婚,慶童不得巳與之。後楊完者益驕,達實帖睦爾不能堪,又使張士誠襲殺之,士誠遂據杭州。俄召慶童爲翰林學士承旨,改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未行,仍留江浙。十八年,遷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又拜江南臺御史大夫。

二十年,召還,由海道至京師,拜中書平章政事。有譖其子剛僧與宮人亂,帝怒殺之。慶童遂移疾家居。

二十五年,起爲陝西行省左丞相。慶童在江南,逼於張士誠,方國珍,在陝西,逼於李思齊,不能有所表見,但擁臺、省虛位而已。

二十八年,召還京師。七月,明師至通州,帝出奔,命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慶章爲中書左丞相以輔之。或問何以捍禦,慶童曰:“吾知死所,尚何言哉!”城陷,慶童與帖木兒不花,平章政事迭兒必失、樸賽因不花,中書右丞張康伯,御史中丞滿川等,均不屈死之。

史臣曰:“元季羣盜逢起,受撫於官則號爲義軍。然大者據郡縣,小亦賊良民,以恣搏噬。而朝廷又以官爵寵之,故憑籍王命益無忌憚,此獎亂之道也。使元之君相能如慶童之待方家奴,則降賊懾於威令,雖張士誠、方國珍可使之馴服,況其餘之小丑!惜乎其不知出此也。”

愛薛,拂菻人,祖不阿里,父不魯麻失。

愛薛通拂菻語及星曆、醫學。有列邊阿答者以本欲教法事定宗,薦愛薛賢,召侍左右,直言敢諫。世祖在潛邸,深重之。

中統三年春,詔二月八日作佛事,集教坊伎樂及鑑輿法駕迎之。愛薛諫曰:“今高麗新附,李璮復叛,天下疲弊,糜此無益之費,非所以爲社稷計也。

帝喜納之。是月,帝幸長春宮,欲駐蹕,愛薛趣入,復力諫。帝愕然,拊其背曰:“非卿不聞此言。“促駕還。自是日見親近。

五年春,帝獵於保定之親安,日且久,乃從容於帝前,問供給之民,曰:“得勿妨爾耕乎?”帝爲罷獵。從幸上都涼亭,大宴,諸王、羣臣競起行酒。愛薛進曰:“此可飲乎?”上悟,抱愛薛置膝上,啐其頂,左手挽其須,以酒飲之,顧謂皇太子曰:“有臣如此,朕復何憂。”

八年,以愛薛副孛羅使於西北諸王,還,爲賊所邀截,與孛羅相失。二年,始達京師。召見,以阿魯渾王所贈寶裝束帶進,帝大悅,謂左右曰:“孛羅生吾土,食吾祿,而安於彼。愛薛生於彼,家於彼。而忠於我,何相去之遠耶?”孛羅爲阿魯渾所留,遂用事。後合贊與貝杜爭國,貝杜遣孛羅使於使於貝杜,事具諸王傳。故世祖斥其安於彼雲。愛薛拜平章政事,固辭。

十二年,拜祕書監。十三年,伯顏平江南還,阿合馬以飛語構之,愛薛叩頭諫,事得釋。十四年,領崇福院使。十九年,進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

大德元年,遙授平間政事。七年,帝不豫,秋八月地震,皇后召問:“卿知天象,災異殆民所致。”愛薛曰:“此天示警誡,民何與?願熟思之。”皇后曰:“卿何不早言。”曰:“臣事世祖及皇帝,雖寢食未嘗不見。臣今累月不入,侍言何由達?”皇后默然。

十一年,成宗崩,內旨索星曆祕文,愛薛厲色拒之。武宗即位,進金紫光祿大夫,封秦國公。至大元年六月,卒於上都,年八十二。皇慶元年,贈推誠協力贊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拂林王,諡忠獻。

六子:也裏牙,光祿大夫、秦國公、崇福院使,領司天臺事,以與文宗逆謀,惠宗時詔暴其罪;腆哈,翰林學士承旨、兼修國史;黑廝,光祿卿;闊裏吉思,同知泉府院事;魯哈,廣惠司提舉;咬難,宿衛興聖宮。

曲樞,西域人。性縝密,爲徽仁裕聖皇后宮臣。仁宗幼,以曲樞可任保傅,命侍仁宗。曲樞入典飲膳,出則抱負之,昕夕無間。大德九年,仁宗侍皇太后居懷孟,未幾復之雲中,曲樞俱隨扈。

成宗崩,仁宗入靖內難,迎武宗即位。仁宗爲皇太子,拜曲樞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行大司農。未幾,進光祿大夫、領詹事院事,加特進,封應國公。至大元年,拜開府儀同三司、太子詹事、平章軍國重事、上柱國,依前大司農。又加太子太保,領典醫監事。明年,授太保、錄軍國重事、集賢大學士,領崇祥院、司天臺事。延佑四年,詔於京師健德門外構園亭,以賜曲樞,名曰賢樂堂,且曰:“可爲朕往來駐蹕之地。”後卒於官,贈太師,追封祁連王,諡忠惠。

子二人:長伯都,大德十一年,特授學士、嘉議大夫。遷中奉大夫、典寶監卿,加資德大夫、治書侍御史。至大元年,晉榮祿大夫,遙授中書平章政事。改侍御史。明年,拜中書參知政事。三年,進右丞。年三十二卒。子咬住。

次伯帖木兒,大德十一年,特授正議大夫、懷孟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兼管諸軍奧魯、管內勸農事,改府正,至大二年,遷中奉大夫、陝西等處行尚書省參知政事。三年,入爲太子家令,遷正奉大夫。四年,遷資德大夫、大都留守,兼少府監,擬擢侍御史,改除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未幾,復爲大都留守,兼少府監、武衛親軍都指揮使,佩金虎符。皇慶元年,加榮祿大夫。卒,贈太傅,追封文安王,諡患憲。子二人:醒澤都、蠻子。

脫虎脫,畏兀氏族。武宗即位,以潛藩之舊,授宣政院使。

是年九月,詔立尚書省,分理財用,以脫虎脫、教化、法魯忽丁三人任省事,令其自舉官屬。御史臺臣言:至元中阿合馬綜理財用,立尚書省,三年併入中書。其後桑哥用事,復立尚書省,事敗,又併入中書。自大德五年以來,四方地震、水災,歲仍不登,百姓重困,便民之政,正在今日。頃又聞立尚書省,必增置所司,濫設官吏,殆非益民之事也。且理財在從,若止命中書整飭,未見不可。臣等隱而不言,懼將獲罪。帝曰:“卿言良是,脫虎脫等願任其事,姑聽之。既而,詔脫虎爲宣政使,教化留京師,其餘尚書省官各任以職事,遂中格。”

至大二年,遷中書左丞。是年,樂實言:“鈔法大壞,變法以維之。”且圖新鈔式以進。又與保八議立尚書省,詔乞臺普濟、塔思不花、赤斤鐵木兒、脫虎脫集議以聞。保八奏:政事得失,皆前日省臣所爲。彼懼爲罪,敦原更張?陛下若矜恤臣等所議,請立尚書省,舊事從中書,新政從尚書。請以乞臺普濟、脫虎脫爲尚書丞相,三寶奴、樂實爲平章,保八爲右丞,王羆參知政事。”帝並從之。塔思不花言:“此大事,乞與老臣詳議。”不聽。

八月癸酋,遂立尚書省,以脫虎脫爲左丞相。是月,命脫虎兼領右衛率府事。脫虎脫等奏:“中書省逋欠錢糧、應追理者,宜存斷事官十人,餘皆併入尚書。”又言:“往者大辟獄具,尚書省議定,令中書省裁酌以聞,宜依舊制。”從之。詔:天下敢有沮撓尚書省事者,罪之。改造至大寶鈔,頒行天下。事具《食貨志》。已而以大都建佛寺,立行工部,命脫虎脫領之。脫虎脫等又奏:“三宮內降之旨,中書省奏請勿行,臣等請仍舊行之。倘於大事有害,則奏聞可也。”又奏:“中書政務,乞盡歸臣等。至元二十四年,凡宣敕亦尚書省掌之。今臣等議:“乞從尚書省任人,而以宣敕散官委之中書。帝並韙其言。其攬權罔上,事多類此。

三年,遷右丞相,定稅課法及脫課官等第,以歷代銅錢與至大錢並用。六月,加太師。詔與三寶奴總理百司庶務。脫虎脫等奏:“宣微院稟給日增,宜分減。”帝曰:“比見後宮飲膳,與朕無異,有是理耶?其核實減之。”又敕:尚書省事繁重,諸司有才識明達者,先從尚書省選任。十一月,加錄軍國重事,封義國公。是年,誣奏都指揮使鄭阿思蘭等十七人謀不軌,盡殺之,天下冤之。

四年正月,武宗崩。越三日,仁宗罷尚書省,以脫臣脫等變亂舊章,與三寶奴、樂實、保八、王羆俱伏誅。

三寶奴者,至大元年封渤國公,六月,加錄軍國重事。二年,拜尚書平章政事。先是三寶奴以罪謫武昌,與翟萬戶妻劉氏往來。及爲執政,劉氏至京師上謁,不爲所禮,見榻上有逃婢所竊鞍帕,即詣御史臺訴三寶奴奪所欺所進亡宋玉璽一、金椅一、夜明珠二。鞫之,亡實,杖劉氏,斬書狀人喬瑜。

三年,進尚書左丞相,加太保,又賜號答拉罕。奏:“省部官惰窳,請敕其晨集暮散,後至都便宜罷之,不必奏聞。其抵任一二月稱病者,杖免。”從之。三寶奴等密勸廢仁宗,立周王爲皇太子,事具《亦納脫脫傳》。仁宗深惡之。及武宗崩,與脫虎脫等同日伏誅。

子哈剌拔都兒,累官知樞密院事。追封三寶奴郢城王,諡榮敏。

史臣曰:“自世祖至武宗,凡三立尚書省。聚斂之臣災及其身,無足論者。然脫虎脫等視阿合馬、桑哥罪,宜末減。仁宗以私憾殺之,過矣。

察罕,西域板勒紇城人。

父伯得那,太宗十年旭烈兀伐宋,圍安豐,裨將伯要臺薄城下,城人執長鉤及之,懸以上,伯得那在後隊,奮出助伯要臺,引卻,人、鉤俱墜,戮於陣前,宋人爲之奪氣。旭烈兀壯之,賜各拔都。河東陝右諸路爲旭烈兀分地,以重合剌馬總管,治解州,至是命伯德那爲副總管。伯德那因家焉。僧人誣道士置酒謀毒旭烈兀,有司逮捕數百人治之。伯德那以事至和林,見旭烈兀,白其誣,事得釋。旭烈兀欲使代重合剌爲總管,伯德那固辭,賜西錦名馬以旌其讓。重合剌者,旭烈兀之愛將,賢伯德那之讓,以養女李氏妻之,生六子。

察罕,其長子也。幼穎悟,誦諸國字書,爲行軍府奧魯千戶,湖廣參知政事奧魯赤闢爲蒙古都萬戶府知事。奧魯赤進平章,復辟爲理問,政事悉委裁決,且令諸子受學。

至元二十四年,從鎮南王徵安南,師次富良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詣軍門,自陳無罪。王命察罕數其罪而責之,使者辭屈,世子率衆遁。

二十八年,授樞密院經歷。未幾,從奧魯赤移治江西寧都。民言:“某鄉石上雲氣五色,視之,玉璽也。不以兵取,恐爲居人所有。”衆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構害仇家者。”核之,果然。前後從奧魯赤出入湖廣、江西省,凡二十一年。

大德四年,御史臺奏僉湖南按察司事,中書省奏爲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孫曰:“察罕廉潔,固宜居風憲,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治中,廣西妖賊高仙道以左道惑衆,平民詿誤者以數千計。既敗,湖廣行省命察罕與憲司雜治之,議誅首惡數人,餘悉縱遣,且焚其籍。衆難之,察罕曰:“吾獨當其責,諸君無累也。”以治最聞,擢河南省郎中。

武宗即位,河南平章囊家臺薦之。驛召至上都,賜廄馬二匹、鈔一千貫、銀五十兩,曰:“卿少留,行用卿矣。”仁宗爲皇太子,授察罕詹事院判,進僉詹事院事,賜銀百兩、錦二匹,遺先還大都,立詹事院。仁宗至,謂曰:“上以故安西王地賜我,置都總管府,卿其領之。勿以詹事位高,不屑此也。進卿秩資德大夫。”察罕辭,改正奉大夫,授以銀印。至大元年,命閱戶口江南,還,進太子府正,加昭文館大學士,遷家令。

武宗崩,仁宗哭泣不已,察罕啓曰:“天下重器懸於殿下,縱自苦,如宗廟、太后何?”仁宗輟泣曰;“囊者大喪,必命浮屠,何益?吾欲發府庫以賑鰥寡孤獨,若何?”曰:“發政施仁,文王所以爲聖。殿下行之,幸甚!”東宮故有左右衛兵,命察罕與囊加臺總右衛,且令慎擇官屬。

仁宗即位,拜中書參知政事,總持綱紀,識者謂得大臣體。帝嘗賜枸札酒,曰:“以益卿壽。”又語宰相曰:“察罕清素,可賜金束帶、鈔萬貫。”前後賞賚不可勝計。皇慶元年,進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乞歸解州,立碑先瑩。許之。

晚居德安白雲山別墅,以白雲自號。及入覲。帝望見曰:“白雲先生來矣。”其寵遇如此。帝嘗問:“張良何如人?”對曰:“佐高帝興漢,功成身退,賢者也。”又狄仁傑,對曰:“當唐室中衰,能保社稷,亦賢相也。”因誦范仲淹所撰狄仁傑碑,帝嘆息良久,曰:“察罕博學如此。”已而譯《貞觀政要》以獻,帝大悅,詔繕寫,遍賜左右,且詔譯《帝範》,又命譯《脫必赤顏》名曰《聖武開天紀》及《紀年纂要》、《太宗平金始末》等書俱付史館。後以病請告。暨還朝,帝御萬歲山圓殿,與平章李孟入謝,帝曰:“白雲病癒邪?”頓首對曰:“老臣衰病,無補聖明,荷陛下哀矜,放歸田裏,幸甚!”命賜茵以坐,顧李孟曰:“知止不辱,今見其人。朕始以答剌罕、不憐吉臺、囊加臺等言用之,誠多裨益。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又語及科舉並前古帝王賜姓命氏之事,因賜察罕姓白氏。

初,察罕生,其夜月白如晝,相者賀曰:“是兒必貴。”國人謂白爲察罕,故名察罕。既致仕,優遊八年,以壽卒。

子外家奴,太中大夫、武岡路總管;李家奴,早卒;忽都篤,承直郎、高出府判官。孫九人,知名者:闊闊不花、哈撒。察罕弟朵羅臺,性至孝,高尚不仕,朝遷旌其閭爲孝子。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