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忽蘭古鄭鼎甫昂霄制宜阿兒思蘭李進石抹按只不老鄭溫釭銓石抹乞兒狗狗
李忽蘭吉,一名庭玉,隴西人。父節,仕金,自鞏昌石門山從汪世顯以城降。
忽蘭吉隸皇子闊端爲質子,從徵西川,以功擢管軍總領,兼總帥府知事。從徵西番南澗,有功。世祖在潛邸,用汪德臣言,承製命忽蘭吉佩銀爲管軍千戶、都總領,佐汪德臣城利州。憲宗五年,大兵取合江大獲山,宋劉都統率從謀焚利州、沙市,次青山,忽蘭吉以伏兵敗之。都元帥阿答忽以聞,擢本帥府經歷,兼軍民彈壓。六年,憲宗更賜金符,仍命爲千戶、都總領。八年,忽蘭吉以兵趨劍門,宋人運糧於長寧,追至連曲壩,奪之,俘其將而還。
憲宗南征,忽蘭吉管橋道饋連,有功,賜璽書。從攻苦竹隘,行登,斬守將楊立,獲都統張實,招降長寧、清居、大獲山、遠山,龍州等寨。十一月,大獲山守臣楊大淵納款,已而逃歸,憲宗怒,將屠其城,衆不知所爲。德臣諭忽蘭吉曰:“大淵去,事頗難測,亟追之!”乃單騎至城下,門未閉,大呼入城曰;“皇帝使我來撫軍民。”一卒引入,忽蘭吉下馬,執大淵手謂之曰:“上方宣諭賞賜,不待而去,何也?”大淵曰:“誠不知大朝禮,且久出,恐城中有它變,是以亟歸,非敢有異謀也。”遂與偕來,一軍皆喜。忽蘭吉入奏,帝曰:“楊安撫反乎?”對曰:“不反。”帝曰:“汝何以知之?”對曰;“城門不閉,是無他心。一聞臣言,即從臣以出,故知其不反。”帝曰:“汝不懼乎?對曰;“臣恐上勞聖慮,下苦諸軍,又念一郡生靈,故不知懼。”帝悅,賜葡萄灑,使忽蘭吉與怯裏馬哥領戰船二百艘掠釣魚山,奪其糧船四百。帝次釣魚山,忽蘭右造浮樑以通往來。
九年,與怯馬裏哥、札胡打、魯都赤、闊闊術領蒙古、漢軍二千五百略重慶。六月,總帥汪德臣座,命忽蘭吉率所部殿後。寧兵水陸晝夜接戰,皆敗之。宗王穆哥承製,命忽蘭吉佩金符,爲鞏昌元帥,守青居山。
中統元年,德臣子惟正襲總帥,至青居。五月,忽蘭百等赴上都。時渾都海據六盤山以叛,世祖遣忽蘭吉亟還,與汪良臣發所統二十四州兵御之。十月,從宗王哈必赤等次合納忽石溫之地,力戰,擒渾都海等於陣,餘黨悉平。二年六月,以功授鞏昌後路元帥,賜金、幣、鞍馬、弓矢。
九月,火都叛於西蕃點西嶺,汪惟正帥師討之,至怯裏馬之地,火都叛以五百人遁。詔宗王只必鐵木兒以答剌海、察吉里、速木赤將蒙古軍二千,忽蘭吉將漢軍一千,追襲火都,擒之。四年,元帥答剌海言忽蘭吉功高,詔賜虎符,忽蘭吉不受。問其故,對曰:“臣聞國制,將萬人者佩虎符,若汪氏將萬人已佩之,臣安得復佩!”帝是其言,命於總帥汪惟正下充鞏昌路元帥,諸將悉聽節制。六月,帝命惟正討吐蕃酋答機於鬆州,忽蘭右以千騎先往,襲答機獲之。
至元元年,入覲,命與汪良臣同守青居。是時,大兵與宋兵相持於釣魚山,三年,宋兵陷大梁平山寨。平章賽典赤令忽蘭吉率千餘騎掠其境,斬首三百級,得馬二百八十。都元帥欽察等家屬百餘口,先爲宋兵所得;奪還之。四年,以本職充閬、蓬、廣安、順慶、夔府等處蒙古漢軍都元帥參議。六年,賜虎符,授昭勇大將軍、夔東路招討使,立章廣平山寨。
十年正月,成都失利,帝遣人問敗狀及措置之方。忽蘭吉附奏曰:“初立成都,惟建子城,軍民止於外城,別無壁壘。宋軍乘虛來攻,失於無備,軍官皆年少不經事之人,以此失利。西川地曠人稀,宜修築城寨以備不虞。選任才能,廣蓄軍儲,最爲急務。今蒙古、漢軍多非正身,代以驅奴,宜嚴禁之。所謂修築城寨、練習軍馬、措劃屯田、規運糧餉、創造舟楫、完繕軍器,六者不可缺一,則邊陲無虞矣。”六月,將兵赴成都,與察不花同權省事。十一月,復還守章廣平山寨。十三年,引兵略重慶,復取簡州。
十四年,承製授延安路管軍招討使。十五年,禿魯叛於六盤山,忽蘭吉以延安路軍,會別速臺、趙炳及總帥府兵於六盤,敗禿魯於武州,俘其孥。還,承製授京兆、延安、鳳翔三路管軍都尉,兼屯思守衛事。十月,改同知利州宣撫使,夔東招討如故。入覲,賜虎符,授四川北道宣慰使。忽蘭吉請以先授鞏昌元帥之職及虎符,與其弟庭望。二十年,改四川南道宣慰使。
二十二年,詔與參政曲裏吉思、僉省巴八、左丞汪惟正,分兵進取五溪洞蠻。時思、播以南施、黔、鼎、澧、辰、沅之界,蠻獠叛服不常,詔四川行省討之。曲裏吉思、惟正一軍出黔中,巴八一軍出思播,都元帥脫察一軍澧州,忽蘭吉一軍自夔門來會。十一月,諸將鑿山開道,綿亙千里,蠻獠設太險隘者,盡殺之。遣使諭其酋長皆率衆來降,獨散毛洞漂順走入巖谷,力屈始降。
二十三年,入覲,以老病乞歸田裏,帝憫之,遂還鞏昌。二十六年,行者奏忽蘭吉之功,請用範殿帥故事,商議本省軍事。二十七年,拜資善大夫,遙授陝西等處行尚書省左丞,商議軍事,食左丞之祿。元貞二年,入覲,授資德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右丞,議本省公事,卒。泰定元年,諡襄敏。
鄭鼎,澤州陽城人。父皋,金忠昌軍節度使。鼎善騎射,初爲澤、潞、遼、沁千戶。從塔海紺卜征蜀,攻二里關及散關,屢立戰功,還屯秦中。未幾,宋將餘玠燒絕棧道,以兵圍興元,鼎率從大敗宋兵,解興元之圍。遷陽城縣軍民長官。
從世祖徵大理國,自六盤山經監洮,入西蕃境,抵雪山。山路險澀,舍騎徒步,嘗揹負世祖以行。敵據險要,鼎力戰敗之,帝壯之,賜馬三匹。至金沙江,波濤洶涌,帝臨水傍危石,立馬觀之。鼎諫曰:“此非聖躬所宜。”親扶下馬,帝嘉之。大理平,師還以鼎殿後,全軍而返。入朝,憲宗問以時務,鼎敷對詳明,憲宗嘉納之,賜名曰也可拔都。賜白金千兩。
從世祖南伐,攻大勝關,破之。繼破台山寨,擒其守將胡知縣。乘勝獨進,陷淖中,伏兵突出,鼎擊殺三人,餘衆遁去。帝急召鼎還,使者以聞,帝曰:“爲將當鎮重,不可恃勇輕進。”遂分御衛士三百人,以備不虞,且戒之曰:“自今非奉命,毋得輕與敵接。”秋九月,帝駐蹕江北岸,命諸將南渡,先至者舉烽火爲應。鼎首奪南岸,衆軍畢渡。進圍鄂州,戰益力。別攻興國軍,遇宋兵五千,力戰破之,擒其將桑太尉,責以懦怯、不忠,斬之。
以功遷平陽、太原萬戶。阿藍答兒、渾都海之亂,鼎率本道兵討之。二年,詔鼎率徵西諸將戍雁門關。遷河東南、北西路宣撫使。三年,改平陽、太原兩道宣慰使。至元三年,遷平路總管。是歲大旱,鼎下車而雨。平陽地狹人衆,常乏食。鼎乃導汾水,溉民田千餘頃,開潞河鵬黃嶺道,以來上黨之粟。修學校,厲風俗。建橫漳故橋,以便行旅。民德之。
七年改僉書西蜀四川行尚書省事,將兵巡東川。過嘉定,遇宋兵,與戰江中,擒其將李越。八年五月,改軍前行尚書省事。十一年,從伐宋。十二年,留鎮黃州。夏四月,改淮西道宣慰使。十三年,加昭毅大將軍,賜白金五百兩。
十四年,改湖北道宣慰使,移鎮鄂州,仍領平陽、太原萬戶。是年,蘄、黃二州叛,鼎將所部討之,戰於樊口,舟覆溺死,年六十有三。
初,鄂州民傅高謀反,鼎疑城中大姓皆與高通,欲盡戮之。僉行中書省事賈居貞不從。及鼎出討賊,留其部將,告以吾還軍,內外合發,盡戮城中大姓。會鼎敗,溺死,鄂人始免於難。鼎一時名將,獨以此事爲人所訾焉。十七年,董文忠等奏:“鄭也可拔都遇害,其叛人家屬物產,宜悉與其子納懷。”帝從之。贈中書右丞,諡忠毅。後加贈宣忠保節功臣、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潞國公,諡忠肅。子制宜。鼎弟廷瑞,平陽太原萬戶。
次弟甫,未冠,鼎攜之入見,世祖偉其儀狀,命給事左右。甫勇略絕人,讀書,善騎射,從鼎西征有功。歷陽曲、長子、陽城、潞、平棘五縣尹,有惠政,遷平定州、潞州同知,不從長吏加鐵冶課稅,改邠州知卅,授璽書,仍前職,兼管民萬戶。致仕,卒。子昂霄。
昂霄,始宿衛世祖,以勤慎知名。至元十九年,從徵八番順元蠻,晉定元大將軍。又從徵安西徭賊,斬賊首樑君政,擢中奉大夫、廣西兩江都元帥。初,制宜官樞密副使,其所襲萬戶授廷瑞。及廷瑞老,以昂霄襲萬戶。昂霄重棄世勳,辭都元帥不拜。
大德五年,葛蠻雍真土官宋隆濟叛,昂霄率所部從分省討之,有功。入朝,賜銀鈔、錦段、進懷遠大將軍。延祐元年,進定遠大將軍。三年,分戍廣南。二十四年,擢廣西西江道宣慰使都元帥。泰定二年,復襲萬戶。安西徭叛,命昂霄與左丞乞住討之。昂霄諭以禍福,降洞寨八十五,男女八百餘人,遂班師。天曆元年授湖廣行省參知政事。率平陽、保定兵屯河上,以子濤襲萬戶,旋改樞密副使,扼潼關以御西兵。事平,賜銀鈔,固辭。二年,復授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與行省官脫歡,別薛、孛羅等總兵入蜀,討囊加歹,賜表裏衣甲、弓矢有差。四月,囊加歹降,師還。以疾告,不允。八月,知貢舉,昂霄力疾留貢院,誓天爲國得人,俄卒,年六十。
子濤,以萬戶不能去職丁憂,涕泣陳情,欲棄官歸,乃得請。濤婦範氏,以夫喪,哀毀卒。
制宜,小字納懷,性聰敏,有器局,通習國語。至元十四年,襲爺職太原、平陽萬戶,仍戍鄂州。十九年,朝廷將徵日本,造樓船何家洲。地狹,衆欲徙洲旁居民,制宜不從,改擇寬地,民德之。城中屢災,或言於制宜曰;“恐奸人乘間爲變,宜捕其疑似者,痛治之。”制宜曰:“吾但嚴守備而已,奈何濫及無辜!”不答一人,災亦息。有盜伏近郊,晨夕剽劫,流言將入城。俄有數人自城外至,顧盼異常,制宜命吏縛入獄,問之無驗,行省將釋之,不從。明日,再出城東,遇一人,乘白馬,制宜叱下,訊之,乃與前數人同爲盜者,遂殺之,一郡帖然。二十四年,扈駕東征乃顏,請赴失望自效。帝顧左右曰:“而父歿王事,惟有一子,毋使在行陣。”制宜表愈力,乃命從月兒呂那顏別爲一軍。以戰功,授懷遠大將軍、樞密院判官。明年,車駕幸上都。舊制:樞府官從行,歲留一人司本院事,漢人不得與。至是,以命制宜。制宜辭,帝曰:“汝豈漢人比耶!”竟留之。二十八年,遷湖廣地省參知政事,陛辭,帝曰:“汝父死事,恤賞未汝及。近者,要束木伏誅,已籍沒其財產,汝可擇取之。”制宜對曰:“彼以贓敗,臣復取之,寧不污臣!”帝賢之,賜白金五千兩。未幾,徵拜內臺侍御史。安西牧地圉人冒奪民田十萬餘頃,訟於有司,積年不能理。制宜奉詔而往,按圖籍以正之,訟遂息。
三十年,除湖廣行樞密院副使。湖南地闊遠,羣盜據險出沒、昭、賀二州及廬陵境常被害,制宜按部,經廬陵、永新,獲賊首其黨與,皆殺之。茶陵譚計龍,聚惡少年,匿兵器爲奸。既捕獲,其家納賂乞緩獄事。制宜頒其賂以犒士卒,斬計龍於市。自是,湖以南無盜賊。元貞元年,詔行樞密院添置副使一員,與制宜連署。制宜以員非常設,先任者當罷。俄入朝,特授大都留守,領少府監,兼武衛親軍都指揮使,知屯田事。
大德八年,平陽地震,壓死者衆。制宜承命存恤,懼緩不及事,晝夜倍道兼行。至則親入閭巷,撫瘡殘,給粟帛,存者賴之。成宗素知其名,眷遇殊厚。每侍宴,制宜不敢飲,終日儼然。帝察其忠勤,屢賜內醞,輒持以奉母。帝聞之,特封基母蘇氏爲潞國太夫人。十年卒,年四十有七。贈推忠贊治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澤國公,諡忠宣。
子阿兒思蘭嗣。至大三年,尚書省誣奏阿兒思蘭與兄塋祖及段叔仁等謀爲不軌,詔誅阿兒思蘭等十七人,籍沒其家。仁宗即位,雪其冤,並給還家產,追諡敬敏。
李進,保定曲陽人。初從萬戶張柔屯杞縣三叉口。六皇后稱制二年,柔引兵築堡龍岡。會淮水汛漲,宋舟師卒至,大帥察罕率軍拒之,進以兵十五人轉鬥十餘裏,奪一鉅艦,以功擢百戶。
憲宗八年,大舉伐宋,丞相史天澤爲河南經略大使,選諸道兵之驍勇者,命進爲總把。是年秋九月,由陳倉入興元,度米倉關,伐木開道七百餘里。冬十一月,至定遠七十關,基關上下皆築連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天澤命進往說降之,不從。進潛視間道,歸白天澤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進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備,攻之,脫門樞而入者二十人。守門者覺,拔刀拒之,進被傷,懸門俄閉,進與二十人力戰,殺傷三十人。後兵繼至,進乃毀懸門,納諸軍,遂拔其堡,守之,關路始通。
九年春二月,天澤兵至行在所,圍合州釣魚山。夏五月,宋舟師援合州,大戰三槽山西。六月,又戰三槽東。進並有功。秋七月,宋戰船三百餘泊黑石峽,在輕舟五十爲前鋒,北軍船七十餘泊峽西,相距一里許。帝立馬東山,擁捕二萬,夾江而陣。天澤乃號令於衆曰:“聽吾鼓,視吾旗,無稍怠。”頃之,聞鼓聲,視其旗東指,諸軍鼓譟而入。兵一交,宋前鋒潰走,順流縱擊,死者不可勝計。帝謂諸將曰:“白旗下服紅半臂突而前者,誰也?”天澤以進對。賞錦衣、名馬。
世祖即位,入爲侍衛親軍。中統二年,宣授總把,賜銀符。三年,從徵李璮,有功。至元八年,從圍襄陽。十二年,略地湖北、湖南。宋平,以兵馬使分兵屯鄂州。十三年,領軍三千,屯田河西中興府。十四年,加武略將軍,擢千戶。十五年,移屯六盤同山,加武毅將軍,賜金符。十七年,進明威將軍、稱軍總管。十九年,賜虎符,復進懷遠大將軍,命屯田西域別十八里。
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篤哇等至洪水山,進衆寡不失望,軍潰。進被擒,從至摻八里,遁還至和州,收潰兵三百餘人,且戰且行。至京師,賞金給紋衣二襲、鈔一千五百貫。二十五年,授蒙古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僉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萬戶。元貞元年春,卒。
子雯,襲授武德將軍、左翼屯田萬戶,佩虎符。皇慶二年,加宣武將軍,延祐六年,仁宗念其父功,特賜雯中統鈔五百錠以恤之。泰定元年春,以疾辭,子朵耳只襲。
石抹按只,契丹人,世居太原。父大家奴,率漢軍五百人歸太祖。憲宗八年,按只代領其軍,從都元帥紐璘攻成都。時宋兵聚於虛泉,按只率所部兵大敗之,殺其將韓都統。又從都元帥按敦攻滬州,按只以戰艦七十至馬湖江,宋軍先以五百艘控江渡,按只擊敗之。時宋兵沿江拒守,按只相地形,造浮橋,敵欲撓其役,兵出輒敗。自馬湖以達合江、涪江、清江,凡立浮橋二十餘。及四川平,浮橋之功居多。
九年,宋以鉅艦載甲士數萬,屯清河浮橋,相距七十日。水暴漲,浮橋壞,西岸車多漂溺,按只軍東岸,急撒浮橋,聚舟岸下,士卒得不死,又援出別部軍五百餘人,先鋒奔察火魯赤以聞,憲宗遣使慰諭,賞賜甚厚。敘州守將橫截江津,軍不得渡,按只聚軍中牛皮,作渾脫有皮船,乘之與戰,奪渡口,爲浮橋以濟。中統三年,授河中府船橋水手軍總管,佩金符,以立浮橋功也。
至元四年,從行省也速帶兒攻滬州,按只以水軍與宋將陳都統、張總制戰於馬湖江,按隻身被二創,戰愈力,敗之。六年正月,也速帶兒領兵趨滬州,遣按只連糧械,由水道進。宋兵復扼馬湖江,按只擊敗之,生獲四十人,奪其船五艘,復以水軍一千,連糧於眉、簡二州,軍中賴之。九年,從徵建都蠻,歲餘不下,按只先登力戰,遂降之。軍遠,道病卒。行省承製以其子不老代領其軍。
不老,從攻嘉定,以鉅艦七十艘載勇士數千人,據其上流,於府江紅崖灘造浮橋以渡。十二年,嘉定降,宋將鮮于都統率衆遁,不老追至大佛灘,盡斃之。行院汪田哥攻取紫雲、滬、敘等城,不老功最多。及諸軍圍重慶,不老先以戰艦三百艘列陣於觀灘,絕其走路。十三年,領隨翼軍五百人,會招討藥剌海,豎柵於白水江岸以爲備。不老乘夜襲宋軍,直抵重慶城下,攻千斯門,宋軍驚潰,溺死者衆,宋涪州守將率舟師來援,不老擊敗之於廣陽壩,奪其船十艘。十四年,從攻瀘州,不老勒所部兵攻神臂門,蟻附以登,斬首五十級。明日復戰,又敗之。十五年,復攻重慶太平門,不老先登,殺其守陴卒,宋都統趙安以城降,總管黃亮乘舟遁,不老追擒之,奪戰艦五十艘。
十六年,命襲父職爲懷遠大將國、船橋軍馬總管,更賜金虎符,兼夔路守鎮副萬戶。十八年,大小盤諸峒蠻叛,命領諸翼蒙古、漢軍三千餘人戍施州,既而蠻酋向貴、誓用等降,其餘峒蠻末服者悉平,以不老爲保寧等處萬戶。未幾卒。
鄭溫,真定靈壽人。初從粘合南合有功,爲合必赤千戶。後又從史天澤爲新軍萬戶鎮撫。憲宗徵西川,溫四月不解甲,天澤以溫見,具言其功,帝曰:“朕所親見也。”賜名也可拔都,賞以鞍勒。還至閬州,命分軍守邏青居、釣魚等山。
中統元年,佩金虎符爲總管。三年,李璮叛,詔溫以軍還討。至濟南,大軍圍其城,賊將楊拔都等乘夜斫營,溫力戰至黎明,賊退,諸王哈必赤、孫相史天澤厚賞之。七月,城破,命溫率兵三千往定益都。授侍衛親軍總管。
至元六年,進懷遠大將軍、右衛副都指揮使。九年,詔溫統蒙古、漢人、女真、高麗諸部軍萬人,渡海徵耽羅,平之。十二年,擢右衛親軍都指揮使,率三衛軍萬人,從攻嶽州、江州、沙市、潭州,皆有功。十四年,入朝,遷昭勇大將軍、樞密院判官。
十八年,改輔國上將國、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杭民飢,出米二十萬石糶之。俄賜以常州官田三十頃。二十二年,召還。二十三年,遷江浙行省左丞,命以新附漢軍萬五千人,於淮安雲山泉塘立屯田。三十年,卒,年八十一。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趙國公,諡武毅。
子欽、釭、銓、鏞。欽,以父功授右衛親軍千戶,遷利用監丞。欽子克諶,克諶子惟知,惟知子彬,皆世襲。釭,有智略,仕爲龍興路同知,歷廬州路總管,擢樞密院判官,所至有聲。銓,字方年。溫自江南入覲世祖,方次柳林,銓見於行宮,世祖奇其貌,命宿衛東宮,未幾,代兄爲右衛千戶。故事,大享太室,先期賜執事湯沐錢,有司或不時給。銓上言:“禮者,著致潔也,今湯沐錢賜或不均,非是。”時論韙之。分治渾河橋,大雨水溢,銓所治獨堅完不壞。敕賜灑饌勞之。大德中,復以官讓兄子克諶。中統元年卒。子克順,臨城縣尹。鏞,靖江路總管府同知,政尚平恕,民稱之。
石抹乞兒,契丹人。
祖高奴。太祖六年大軍至威寧,高奴與劉伯林、夾谷常哥等迎降,授千戶、青州防禦使,賜金符。太宗元年,從伐金,爲徵行千戶,卒。
父常山襲。憲宗三年,擢總管,領興元諸軍奧魯屯田,並權臺雞驛行軍都總管萬戶。卒。
乞兒襲萬戶,從紐鄰攻重慶、滬、敘諸州,俱有功。至元三年,從都元帥按敦移鎮潼川。四年九月,從攻蓬溪寨,戰歿。子狗狗襲。
狗狗,少從征伐,以勇敢稱。八年,從嚴忠範圍重慶,攻朝陽寨,先登。九年,宋昝萬壽襲成都,狗狗以蒙古軍二千擊敗之。十六年,錄前後功,賜金虎符,授宣武將軍、管軍總管,戍遂寧。
十七年進明威將軍、管軍副萬戶。從招討使藥刺海討亦奚不薛蠻,平之。從行省也速帶兒討都掌、烏蒙、蟻子諸蠻,戰於鴨樓關,狗狗最有功。二十一年,率蒙古軍八百人,從徵散貓,戰於菜園坪、滲水溪,皆敗之。月餘,散貓降,大盤諸蠻亦降。二十四年,遷懷遠大將軍、夔州路萬戶,移戍重慶。二十六年,卒。子安童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