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五

△優波離因緣品下

汝等比丘。若有心疑。彼時童子剃髮師者,莫作異想。即優波離比丘是也。然優波離。昔於尊者辟支佛邊。剃鬚發已,乞如是願。願我生生世世之中。若得人身。恆常生在剃髮師家。復於彼時。更乞願言:願我莫生惡道之中。由彼發願果報力故。不生惡道。從爾已來。流轉天人。多受快樂。現得已利。復作是願。願我當於未來世時。恆常值遇如是教師或勝此者,若彼教師所說之法。願我速證。即得知解。由斯業報。今得值我。以爲教師。即得出家。受具足戒。證羅漢果。亦覆在於迦葉如來法教之中。作如是願。願我於彼未來世中。值遇釋迦牟尼如來。莫背彼法。隨順出家。若得出家。於彼持律諸弟子中。我最第一。藉彼業報。今我法中。而得出家。乃至持律諸弟子中。最爲第一。汝諸比丘,彼優波離。於過去世。作如是業。今得報生剃髮師家。復以造彼願業因緣。現今得報。於我法中。如是出家。及受具戒。證羅漢果。我今又復授彼記言:於我持律弟子之中。最爲第一。

佛本行集經羅睺羅因緣品第五十六上。

又於一時。輸頭檀王白佛言:世尊,願佛及僧。受我明朝所設飲食。於時世尊,默然而許。輸頭檀王。既見世尊默然許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圍繞三匝。辭退而去。至本宮已,即於彼夜。辦具微妙多種飲食。所謂餐食齧食唼食?束食。辦具已訖。過夜至朝。灑掃鋪設。即遣使人。白世尊言:今已時至。飲食備辦。唯願降赴。

爾時世尊,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諸比丘僧。左右圍繞。佛爲導首。來至輸頭檀王宮內。到已坐於所設佛座。諸比丘僧。各各依次。如法而坐。爾時輸頭檀王。以佛爲首。諸比丘僧。次第坐已,自手行諸微妙飲食。盡其種數。乃至唼?束。悉令充飽。稱意自恣。既見佛僧飲食飽已,洗治鉢器。將置別處一小座上。卻在一面。既安坐已,輸頭檀王。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教誨於我。又願世尊善逝示現。令我長夜常得利益安樂之事。

爾時世尊,告輸頭檀王。作如是言:大王今日。若知時者,應須舍此聽法之事。亦復不須數來問訊諸比丘等。王身不久。應自得其最勝妙果。於時世尊,方便教化輸頭檀王。說法顯示。令其解悟。令嘆喜已,從座而起。還於本處。輸頭檀王。又於一時。因舍利弗得法眼淨。兼得證於須陀洹果。而淨飯王。已得諸法。已證諸法。已入諸法。已度諸疑。心無有惑。已得無畏。更不復問自餘法行。悉證知已,詣向佛所。而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度我。出家入道。受具足戒。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輸頭檀王。於此教中。舍家出家。復更能證勝上法不。爾時世尊,思惟是已,自證知此輸頭檀王。決定不合舍家出家。亦不得證勝上之法。如是知已,而告之言:大王今日。若知時者,但在本家。行檀佈施。造福業耳。

至於後日。摩訶波闍波提大夫人。請佛及僧。供給飲食。悉令飽滿。至第三日,第一宮內諸妃眷屬。又復請佛及比丘僧。供給餚膳。亦悉充足。至第四日。其第二宮。又復請佛及比丘僧。供奉種種百味餚膳。亦悉充足其羅睺羅。如來出家六年已後。始出母胎。如來還其父家之日。其羅睺羅。年始六歲。

爾時如來。至迦毗羅婆蘇都城。羅睺羅母。作如是念。我昔因此羅睺羅故。爲諸眷屬之所誹謗。今日時至。我於彼事。應自清淨。以明其身。以是因緣。必須請佛及比丘僧。佈施飲食。及請一切諸眷屬等。以自明白。耶輸陀羅。作是念已,於其彼夜。辦具種種微妙飲食。既備辦已,過於彼夜。即遣使人。往白佛言:所設飲食。辦具已訖。世尊知時。兼告一切諸眷屬等。悉令聚集來赴所請。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與諸比丘,左右圍繞。佛爲導首。與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詣向王宮。如所鋪座次第而坐。

爾時羅睺羅母。別作一枚大歡喜丸。喚羅睺羅。內著手裏。作如是言:汝羅睺羅。往至比丘僧衆之內是汝父者,施歡喜丸。羅睺羅母。復告一切諸眷屬言:是羅睺羅。今當覓父。時羅睺羅。持歡喜丸。遍觀一切諸比丘已,直往佛邊。而白佛言:如是沙門。蔭涼快哉。如是沙門。蔭涼快哉。

爾時輸頭檀王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耶輸陀羅。頗有如此過患已不爾時世尊告輸頭檀王。作如是言:大王今日。莫作是疑。耶輸陀羅。無此過患。其羅睺羅。真我之子。但是往昔業緣所逼。在胎六年。

爾時輸頭檀王。及諸眷屬。聞佛此語。皆悉歡喜。踊躍遍身。不能自勝。各各以手持諸種種飲食餚膳。供佛及僧。令得充足。自恣飽已,佛及大衆。洗鉢澡手。各將小座。繞佛左右。坐一面。爾時輸頭檀王。以敬佛故。不能廣問如上因緣。而白衆中諸比丘言:願諸師等。請問世尊,睺羅睺羅。及耶輸陀羅。往昔造業因緣之事。爾時諸比丘,即白佛言:是羅睺羅。往昔造作何業因緣。以何業報。處胎六歲。耶輸陀羅。復作何業。懷孕六年。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過無量世。時有一王。婆羅門種。名曰人天。生其二子。大者名日。次者名月。其大王子。恆不樂世。願欲出家。經未多時。其王人天。算盡命終。命終之後。其子日月。互相推讓。其長子言:汝當爲王治國政事。其第二子。復語彼言:汝當爲王治國政事。

其日王子。告月王子。復作是言:汝必爲王。我當舍家而出家也。

時月王子。復白彼兄。作如是言:汝既長大。王位當汝。我不合受。

其日王子。復告其弟月王子言:凡受王位。先作何法。其月王子。復報彼言:先頒號令時日王子。復問彼言:世若有人違號令者,當合何罪。其月王子。復報彼言:必須重罰罪之重者,其日王子。復語其弟月王子言:依其道理。我合得王。我今但舍王位付汝。汝當作王。我欲舍家而出家也。

時日王子。以其王位。付月王子。遂即舍家。出家修道。其日王子。所有眷屬。皆隨出家時日仙人。作如是念。此等諸人。依我出家。我今既與此輩爲師。當須勤學求於道業。以勝於彼。作是念已,因發誓言:願我此身。從今已後。若非他施。不得自齲乃至一物水及楊枝。爾時仙人。至於一時。忘失本念。他不施與藥草根等及以諸果而自取食。又時夜渴。見他澡氵盥。謂言自許。遂取而飲。而自澡氵盥。在於一邊。時彼仙人本澡氵盥主。見自澡氵盥空無有水。而問之言:是誰取我澡氵盥中水。此乃是賊住居之處。本非仙人所居地也。時彼仙人取水飲者,見自澡氵盥水滿其中。在於一邊。遂報彼言:我不知故。取汝水飲。謂言我許。而彼仙人。告彼飲水日仙人言:汝若飲者,善哉快哉。爾時錯誤飲水仙人。正自思念。我已違失昔日誓言:爲不善也。此非仙法。我今云何不與不受諸藥草根及果子等。而自食之。復取他水。而自飲也。以此因緣。悵怏不樂。心生憂惱。蹲坐地上。思惟正念。憂愁此事爾時弟子摩那婆輩。便即詣向日仙人所。頂禮其足。如法承事。而彼仙人。告彼弟子摩那婆言:汝等童子,從今已後。莫頂禮我。何以故?我於今日。已成賊也。彼諸童子,即問王仙。作如是言:優波陀事云何也。

時日王仙。便報彼等摩那婆言:汝等童子,今須知我不從他邊受得藥草根及果等。復取他水而自飲之。作是語已,彼等童子,尋復白彼日王仙言:師於今者,莫作是語。所食飲者,一切皆是優波陀物。時日王仙。復語彼等摩那婆言:汝等知我不從他得。而自取不然。我今者不從他得草葉根果及澡氵盥水。而自取飲。我已成賊。是故汝等當罰我罪。如治賊者,等莫有異。時諸童子,鹹白彼仙。我不敢決優波陀罪。優波陀弟。今者作王。現領此境。如法治化。至於彼邊。必能治罰優波陀也。

爾時王仙。詣月王所。於時月王。既聞此事。知其日王欲來其邊。即辦四兵。出迎城外。日王到已,頂禮其足。時日王仙。止月王言:莫禮我足。所以者何。我今是賊。大王。必須治罰我罪。如賊莫異。

爾時彼王。即問其兄日仙人言:聖者今日作何賊也。彼時仙人。報月王言:大王當知。我在空閒清靜樹林修道之時,不從他得藥草根果並取他水。而自飲也。

爾時彼王。聞此語已,煩冤懊惱。嗚噎悲啼。涕淚滿面。作是思惟。如此仙人。功德本行。自來清淨。無有過患。云何今日。可罪罰也。作是念已,報王仙言:我許諸仙。取諸果子。及藥草根。乃至水等。自食自飲。是故仙人所食之者,皆是己物。大仙非賊。亦不可罰。

時日王仙。告月王言:大王今日始許斯事。非昔日也。王復白言:我昔初承王位之時,即有此語。我施沙門。及婆羅門。草木及水。隨意用食。是故大仙。實非賊耳。我於今者,云何罰罪。而彼王仙。復告王言:善哉大王。我今已造不善之事。自念不能消此過罪。我既取他澡氵盥水飲。是故大王。須治罰我如賊無二爾時月王。有一<外男>甥。在彼衆會。而彼<外男>甥。白月王言:大王。但與此仙決罪。勿令此仙煩冤懊惱。爾時月王。白彼仙言:事若爾者,入在我苑。止住修道。爾時月王。令此仙人。入其苑已,尋即廢忘。不復更憶。至於六日。然後始念。喚諸臣佐諸卿等輩。彼仙在苑出去已未。爾時諸臣。白月王言:彼之仙人。猶未出苑。仍在園內。

爾時月王。放赦天下一切囚繫。乃至飛走諸禽獸等。別喚彼仙。佈施種種甘美飲食。而白之言:唯願大仙。隨意而去。放已月王心懷不樂。我於此仙。已有罪過。因此仙人。必得罪失。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若有心疑。於時王仙。號名日者,此是誰也。莫作異見。我身是也。汝等比丘。若有心疑。當於彼時。王名月者,此是誰也。莫作異見。即羅睺羅。是其人也。爲其將彼仙人入苑住六日故。因彼業報。住於生死煩惱之中。無量受苦。因其餘業。覆在母胎。止住六歲。

汝諸比丘,我念往昔。過無量世。有一羣牛。在於牧所。其牛主妻。自將一女。往至牛羣。構取乳酪。所將二器。並皆盈滿。其器大者,遣女而負。其器小者,身自擔提。至其中路。語其女言:汝速疾行。此間路嶮。有可怖畏爾時彼女。語其母言:此器大重。我今云何可得速疾。其母如是再語三語。汝速疾行。今此路中。大有恐怖。

爾時彼女。而作是念。云何遣我負最大器。更復催促。遣令急行。其女因此。便生瞋恚。而白母言:母可且兼將此乳器。我今暫欲大小便耳。而彼女母。取此大器。負擔行已,其女於後。徐徐緩行。爾時彼母。兼負重擔。遂即行至六拘盧舍。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若有心疑。彼女有瞋恚心。乃遣其母負重。行六拘盧舍者,莫作異見。耶輸陀羅釋女是也。既於彼時。遣母負重。行其道路六拘盧舍。由彼業報。在於生死煩惱之內。受無量苦。以彼殘業。今於此生。懷胎六歲。

諸比丘,所有諸業。非是虛受。隨造善惡。還自受之。是故汝等諸比丘輩。恆須舍此身口意惡。何以故?作身口意善惡因緣。汝諸比丘,現見如是善惡果報。汝等比丘。應當如是修學善業。爾時世尊,與淨飯王。及彼大衆。說微妙法。使令歡喜顯示宣通教化訖已,從座而起。還於本處。

爾時羅睺羅母。遣羅睺羅。往向父邊。乞取父封。時羅睺羅。隨佛而行。且行且語。作如是言:惟願沙門。與我封邑。唯願沙門。與我封邑。

爾時世尊,自授手指。與羅睺羅。時羅睺羅。執佛指已,傍佛而行。

爾時世尊,將羅睺羅。至於靜林。遙喚長老舍利弗言:汝舍利弗。將羅睺羅。令其出家。時舍利弗。而白佛言:如世尊教。承佛教已,度羅睺羅而出家也。爾時世尊,爲諸比丘,制禁戒時。其羅睺羅。甚大歡喜。遂受禁戒。如法奉行。所以者何。教法應爾。其舍利弗。依佛教戒。攝受教示。當爾之時,有善男子,皆悉獲得正信正見。何以故?並欲出家求無上道諸梵行故。利益現自證見法故。自證知已,口自唱言:諸漏已荊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其羅睺羅。亦復如是,自證其心。得正解脫。世尊即記。告諸比丘,當知我之聲聞弟子持戒之中。其羅睺羅。最爲第一(此摩訶僧祇師作如是說)。其迦葉維。復有別說。當爾之時,輸頭檀王。辦諸食已,即喚宮內諸眷屬等。敕告之言:汝等今者勿令一人。示羅睺羅言悉達多是汝之父。何以故?恐羅睺羅。聞已即隨其父出家。時淨飯王。於其彼夜。備辦種種甘美飲食餐啖唼?束。辦具已訖。過彼夜分。始晨朝時。鋪設諸座。將羅睺羅。及諸侍從童男童女。左右圍繞。並遣將入阿輸迦林。然後發使往白佛言:食時已至。飲食已辦。願尊知時。

爾時世尊,日在東方。著衣持鉢。諸比丘僧。左右圍繞。在前而行。相隨往詣輸頭檀王宮。到已即於先所鋪座。次第而坐。

時羅睺羅。見彼童男及童女等。各各亂行。漫遊漫戲而諸傳母。亦不遮斷。共相戲笑。遂私便從阿輸迦林。漸入王宮。往見世尊及比丘衆。見已頂禮。禮已即便昇樓閣上。當於彼時。羅睺羅母。先在樓閣。觀見世尊,剃頭鬚髮。身著袈裟。見已悲泣。而有偈說。

大王釋子新婦者,其名號曰輸陀羅。見夫如是出家相,心懷悲泣自懊惱。

時羅睺羅。問其母言:聖者何故悲啼如此。其母報子羅睺羅言:身體金色。在沙門衆。即是汝父。時羅睺羅。復白母言:如是聖者,我生已來。未曾憶念。有如是等快樂之事。作是語已,從樓閣上。速疾而下。詣向佛所。入佛衣裏。隱藏而祝時諸比丘,即欲遮斷。佛告之言:汝諸比丘,莫復遮斷。但令入我衣內而祝

爾時輸頭檀王。見佛及僧次第而坐。自手奉過種種清淨甘美餚膳。所謂餐啖唼?束等食。悉令飽滿自恣充足。爾時世尊,飯食已訖。洗鉢澡手。將一小座。卻坐一面。即爲父王。而作願言:

祭祀火爲最,諸偈嘆爲最。人中王爲最,諸流海爲最。星宿月爲最,諸明日爲最。上下及四方,及於衆生輩。

若天若人者,諸佛是爲最。

爾時世尊,爲淨飯王。以此偈句。咒愿已訖。即從坐起。隨緣而去。

爾時輸頭檀王。於後撿挍事務東西行。時其羅睺羅。已逐世尊,出於宮外。既出宮已,還欲來入。於時世尊,自授手指。與羅睺羅。令其執捉。時羅睺羅。其身上分。安隱快樂。譬如以繩系諸鳥足。更不復離。如是依附著世尊已,即將往至尼拘陀林。

爾時世尊,告羅睺羅。作如是言:汝羅睺羅。汝能隨我出家以不。時羅睺羅。而報佛言:我實如是,能出家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諸比丘,我於今者,令羅睺羅。舍家出家。遣舍利弗。以爲和上。

爾時諸比丘,作如是念。世尊昔日。曾告我等。作如是言:若有年歲不滿二十。不得爲受具足禁戒。而羅睺羅。今始十五。我等爲當依佛昔教。爲當更復別有。所以作是念。時即將前事。具白世尊,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當知。十五而出家者,可爲沙彌。時諸比丘,蒙佛教已,即令出家。請舍利弗。以爲和上。

爾時輸頭檀王。發遣世尊,及比丘僧。諸眷屬等。然後方自欲坐食時。而作是言:汝等當喚羅睺羅來。與我共食。爾時左右。處處求覓。了不能得。還至王所。俱白王言:大王我今求羅睺羅。莫知所在。

爾時輸頭檀王。復告之言:汝等往至阿輸迦林。及諸宮內。處處求覓。時彼左右。復即往至阿輸迦林。及諸宮內求亦不得。來告王言:往至彼處求亦不見。

爾時輸頭檀王。復告之言:速往至於尼拘陀園。或非世尊將令出家如是去也。

爾時左右。聞王此敕。速即至彼尼拘陀園。處處求覓。見羅睺羅已爲世尊遣令出家。見已還宮。而白王言:大王當知。其羅睺羅。已被世尊,放令出家。王聞是已,迷悶躃地。經於少時。還得醒悟。從城出至尼拘陀林。到於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往昔在家之日。諸解相師婆羅門等。已曾授記。若其在家。必當得作轉輪聖王。世尊,今已舍家出家。我見世尊出家之後。作是思惟。欲以王位付與難陀。世尊於後。復令出家。彼既出家。我復思惟。令阿難陀紹其王位。復爲世尊已放出家。彼出家後。我復作念。當欲令彼阿尼樓陀紹其王位。復爲世尊放令出家。彼出家後。我復作念。婆提唎迦。紹其王位。世尊亦復放令出家。今者望欲留羅睺羅。擬付王位。復爲世尊將出家也。世尊如是,將羅睺羅出家之後。豈不斷我王種姓耳。

複次世尊,雖復如此。兼戀子情。穿徹皮肉筋骨及髓。是故世尊,從今日後。作如是教制。諸比丘,有出家者,令諮父母。許出家已,然後乃放。

爾時佛告輸頭檀王。如大王意。我不違也。我必當教作如是事。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向淨飯王。說諸法義。顯示教化。令王欣悅。加其威力。復令歡喜。爾時輸頭檀王。既歡喜已,從坐而起。頂禮佛足。繞佛三匝。辭退而去。還其宮內。

爾時世尊,以此因緣。集比丘僧。而告之言:汝等比丘。當知兒子於其父母。報恩最難。所以者何然其父母難作能作。顯示世間。長育諸陰故。令乳哺養成身體。是故汝等諸比丘輩。從今已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求出家者,先須令彼諮其父母。然後乃聽。若不許可放出家者,須如法治。我今日後。立如是制。凡人來投請出家者,先須問言:汝之父母。生存已不。彼人若報雲:我父母現今生在。方更問言:復當聽汝出家已不。

然其五師。或有異說。作如是言其羅睺羅。生二年後。菩薩爾時,方始出家。苦行六年。然後成道。成道七歲。方始來向迦毗羅城。如是次第。數羅睺羅出家之日。正年十五或有諸師。作如是說。波闍波提。見其菩薩舍家出家。爲此因緣。憂愁懊惱啼哭之時,眼壞失明。然佛世尊,已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十二年。然後方還迦毗羅城。欲於眷屬現憐愍故。爾時輸頭檀王。及諸宮內。一切眷屬。左右圍繞。王爲導首。在前而行。

爾時復有同姓種族。合有九萬九千人。俱同來見佛。其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同在彼衆。往詣佛所。爲看其子羅睺羅故爾時如來現雙神變。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既聞他說。今我之子。顯現神通。所謂於身下分放其火光。於身上分出其冷水。如是聞已,歡喜踊躍。遍滿其體。不能自勝。往詣佛所。到佛所已,爲敬佛故。取其佛身所流之水。自灑己身。及以洗面。

爾時世尊,爲令摩訶波闍波提。起於慈悲。遍滿其體。受其快樂。其所壞眼。尋得清淨。勝於本時。爾時摩訶波闍波提。即於佛邊。更增信敬。

時諸比丘,又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今此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爲世尊故。憂愁啼泣。失壞其目。復因世尊,還得清淨。

爾時佛告諸比丘僧。作如是言:汝諸比丘,其摩訶波闍波提憍曇彌。非但今日爲我作是憂愁啼哭。失壞此眼。還復因我。而得清淨。過去之世。亦曾爲我憂愁啼哭。失壞其眼。復還因我。眼得清明。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此事云何。願爲說之。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