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集經卷三十八

△那羅陀出家品

爾時伊羅鉢龍王。作如是念。世尊已知我名字也。復更重於如來世尊,增加歡喜。得清淨心。生愛敬心。時伊羅鉢即隱本形。別更化作摩那婆身。近世尊前。頂禮佛足。卻住一面。住一面已,即更親誦彼二偈文。而重問佛。

在何自在王,染著名爲染。彼云何清淨,云何得癡名。癡人何故迷,云何名智者,何會別離已,名曰盡因緣。

爾時世尊復還以偈答龍王言:第六自在故,王染名曰染。無染而有染,是故名爲癡。以沒大水故,故名盡方便。

一切方便盡,故名爲智者,爾時伊羅鉢龍王。復更以偈重白佛言:受持何戒行何行,復更作於何業因。能於人天受勝身,薰修最上無邊利。

爾時世尊即還以偈答龍王言:供養老人勿毀他,欲見尊長鬚時節。常愛善行及法語,數聽正真利益談。樂法深念正菩提,智慧分別思惟義。

實言精苦修梵行,於他常行佈施檀。質直詳審意勤劬,笑哭語言皆避惡。諂曲傲慢悉遠離,勿共他人作怨讎。善言在於正念中,若聞若知定心意。

若人常有放逸行,彼輩無聞無正思。若能行於聖道因,是名依行淨口業。彼等忍辱正思念,在於多聞廣智中。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其那羅陀摩那婆仙。即離欲法。爾時伊羅鉢龍。見佛聞法。瞻仰尊顏。悲喜相交。淚下如雨。爾時世尊,告伊羅鉢大龍王言:汝大龍王。何故忽然。瞻看我面。笑而復悲。如是淚下。作是語已伊羅鉢龍即白佛言:如來世尊,我念往昔。有佛出世。名曰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我時於彼佛法之中。修行梵行。爲出家人。

世尊,我於彼時見有一草。名曰伊羅。我時以手斫彼草。取執捉將。詣迦葉佛所。到佛所已,白彼佛言:世尊,若有比丘。斫於此草。得何果報。時彼世尊,即報我言:汝比丘知。若人故心斫斷此草。彼人當墮牢固地獄。

世尊,我於爾時於彼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邊。聞於此語。心中不信。不生希有奇特之想。以我不取彼佛語故。不受於彼如來教誨。又自思惟。但我斫此伊羅之草。有何果報。心作是念。

世尊,而我當時既造於彼波夜提罪。而不信有波夜提報。復不能捨此之邪見。命終已後。遂即生於長壽龍中。是故彼時爲我立名。名伊羅鉢伊羅鉢也。而我爾時,還於彼處迦葉佛邊。問彼佛言:大聖世尊,我於何時。當得脫此惡龍之形。何時當得復於人身。作是語已,默然而祝

爾時彼佛迦葉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即告我言:汝大龍王。今應當知。過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過若干百千萬億年後。當有佛出興於世。彼佛號爲釋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彼釋迦佛。當記汝得復於人身。

世尊,我於彼時作如是念。我今以於迦葉佛邊所說法戒違偝不信。受此龍身。以微善緣。今值世尊,還不持戒。世尊,我見如此自罪過故。呵責自身。泣淚啼哭。如雨滿面。見世尊喜。所以微笑。爲是因緣。我如是念。希有希有。未曾有事。如是之法。諸佛世尊,乃能如是,無有二言:如彼迦葉如來世尊授於我記。汝大龍王。過若干年乃至億年。於後當有如來出世。如彼佛言:無有異也。世尊,我以是緣。今復問佛世尊,我何時得脫此龍身。更何時得復於人身。

爾時世尊告伊羅鉢大龍王言:汝大龍王。從今已去。過若干年。乃至如前。若干億年。於後當有佛出於世。名曰彌勒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汝於彼時。當得人身。時彼世尊,度汝出家。修行梵行。得盡諸苦爾時世尊爲伊羅鉢。更復說法。令其歡喜。勸示教言:來汝龍王。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受持五戒。而汝當得長夜利益。大得安樂。伊羅鉢龍。既從佛聞如是語已,即白佛言:如世尊教。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受持五戒。

爾時世尊重更教誨伊羅鉢言:汝大龍王。今應知時時伊羅鉢。語那羅陀摩那婆言:來摩那婆。仁須幾多金銀珍寶隨意所須。從我索之。我當與仁。而此龍女。仁無所用。所以者何此之龍女。口一出氣。能令世人作於灰土。時那羅陀。報龍王言:汝大龍王。我亦不用金銀珍寶。亦復不用龍王之女。何以故?我今佛邊聞諸偈已,即於諸欲生厭離想。爾時伊羅鉢龍王。頂禮佛足。繞佛三匝。辭佛而還爾時世尊,告彼八萬四千衆等。其那羅陀最爲上首。次第爲說。所謂教行佈施持戒。得上生天。又說欲中多諸過患。令生厭離。證於漏荊又教出家讚歎功德。助成解脫。而世尊知彼諸大衆那羅陀等最爲上首。各各皆生歡喜之心。生踊躍心。生柔軟心。得無礙心。

爾時世尊,所有教法。令他歡喜真正要趣。謂四聖諦。苦集滅道。世尊,既將此四聖諦。種種方便。解脫顯示。教誨建立。分別宣揚。教行學習。如是生苦。如是苦集。如是苦滅。如是得道。世尊,以此四種聖諦種種因緣。顯示宣說。乃至教行。而彼衆等。即於其坐。離諸塵垢。盡煩惱界。於諸法中。得淨智眼。所有集法。皆悉除滅。如實知見。譬如淨衣。無有垢膩。無有黑毛。隨欲染時。而受諸色。如是如是,彼諸大衆那羅陀等。於彼坐處。遠離煩惱。悉盡諸集。證知諸法。建立無畏。度諸疑網。不隨他語。知世尊教。即並歸依佛法僧寶。受持五戒。是時彼衆八萬四千。從坐而起。頂禮佛足。圍繞三匝。辭還本處。爾時童子那羅陀仙。已見諸法。已得諸法。已證諸法。已入諸法。度諸所疑。度諸所惑。無復疑網。已得無畏。不隨他語。已知世尊法教微密。即從坐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與我出家及具足戒。

爾時佛告彼童子言:善來比丘。入我法中。行於梵行。正盡諸苦。令到其邊。時彼長老。便成出家。戒行具足。是時長老那羅陀比丘。既出家已,具戒成就。未經幾時。獨行獨坐。舍於衆鬧。謹慎身口。不曾放逸。精勤勇猛。無懈怠故。不久之間。其善男子,所爲出家無上梵行。進於彼岸。現見諸法。自證諸通。證已自知。自見自覺。而口唱言:生死已荊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如是了知。而彼長老。即成羅漢。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而那羅陀長老比丘。既得羅漢無著之果。空閒獨處。作如是念。我今可詣佛世尊所。以偈問佛。爾時長老那羅陀比丘。於晨朝時。從房而出。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坐一面已,時那羅陀。即便以偈。問佛義言:

我今方驗昔私陀,諦瞭如語莫不實。今復得聞世尊教,渡到諸法彼岸邊。既已舍家能出家,復持乞食存活命。行於此行得何報,我今諮問佛世尊,

爾時世尊,即還以偈報彼長老那羅陀言:汝問行行果報者,此事無常難驗知。我今爲汝分別宣,宜發精進令牢固。凡有行者入聚落,讚歎毀辱平等心。

其有亂意處須防,當取寂定無上果。行人常觀叫喚響,猶如猛火熾炎然。見於婦人端正容,應須舍離勿生染。以不染於諸欲法,彼此各無相染因。

無染即無鬥競緣,世間所有衆類輩。我身彼身無有異,我命彼命等共同。如是審諦思惟觀,嗔時勿殺勿相害。應舍貪等我慢事,一切凡夫染著身。

諸有眼者能離怨,如食毒藥平等死。若入聚落乞飯食,莫觀諸事散亂心。諸貪染處若舍捐,以無著故當解脫。夜獨坐時莫念請,遠離聚落亦勿思。

但至天曉欲乞時,正念正思入聚落。到聚落中默然住,次第歷家乞食行。遊於聚落莫忽嗤,向他語言勿粗獷。手執鉢盂行乞食,雖有才辯但默然。

設得少食心莫嫌,有施飯人勿毀罵。所得之處最爲善,若不得處莫生瞋。於二邊生平等心,至於樹下隨意食。食訖已後還林內,住於樹下結跏趺。

在於鋪上如仙人,身心及口皆斂攝。恐怖皆舍勵心意,餘事莫想唯念林。在於樹下當善觀,以舌拄齶漸出息。自餘諸根悉調伏,心意不得著諸緣。

境界悉遣心莫存,穢濁之處並須舍。清淨真心行梵行,善語處所精勤求。博聞多智須稟承,其有寂靜離欲者,若如是人應親近,至於彼邊心信從。

信已恭敬如世尊,勿說他家是非事。莫毀他人自贊嘆,語言不得大高聲。猶如猛火遠處聞,如是思惟斷諸惑。是名比丘出家法,作不作事悉離身。

若能平等觸處安,聖人行行應如是,當知業如車輪轉,對一人說聖法時。一人思惟即證知,調伏諸根獨處坐。調伏諸根心成就,於後名聞遍十方。

此行唯在空閒林,或坐山間及樹下。或在河岸池泉側,如是處所坐思惟。闕少智慧恆睡眠,滿足寂定常覺悟。如泉如池如大海,寂定之者亦復然。

愚癡人如半瓶泔,智慧者猶滿池水。智人雖復多言語,言語雖多不失時。或有才辯語言多,復有少言而審諦。如是少言亦名智,是則名爲仙聖人。

是名真實中道行,是名寂靜得解脫。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其那羅陀。心意開解。歡喜踊躍。又有師言:而此長老那羅陀者,其本種族姓迦旃延。以本姓故。衆人稱言大迦旃延。又復長老大迦旃延。佛曾記言:汝等比丘。今應當知。我此聲聞大衆之中。捷利取義。聞有廣說。而其聰敏。悉能領悟。或少聽受。而能爲他廣分別說。最第一者,所謂即此大迦栴延比丘是也。

爾時彼等諸比丘輩。聞是語已,生希有心。各相謂言:今此尊者大迦旃延。甚爲希有。心生疑惑。更無有人能決我疑。解了一切諸經義者,唯佛世尊,即往佛所。到佛所已,共白佛言:善哉世尊,今此長老大迦旃延。往昔曾種何等善根。而今來詣佛世尊所。即得出家。受具足戒。證羅漢果。世尊復記。聲聞衆中捷疾利智。略說廣解。廣言能略。最第一者,所謂即此大迦旃延比丘是也。我等願聞。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至心諦聽。我念往昔。此賢劫中。衆生壽命。二萬歲時。有一如來。出現於世。名曰迦葉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爾時彼佛迦葉如來。轉法輪已,豎法幢竟。昔誓願滿具。自在利辦。大丈夫一切作事。開化所化。度諸衆生蓮花衆等八千億類。令生天上。是時彼佛入涅槃後。並及建立解脫法門。悉皆在此波羅奈城鹿野苑中諸仙居處。說法而祝

爾時彼處波羅奈城。有一信行善優婆塞。受持五戒。彼優婆塞。善解五明。分別世論。能解其義。彼優婆塞。至鹿苑林。向諸比丘,略而問義。如是問已,時諸比丘,即爲廣說。彼優婆塞。既聞彼等諸比丘輩爲其廣說如是之義。心生欣羨。發如是願。善哉希有。願我來世。更得勝於如此之法。亦能如是分別爲他次第而說。如此比丘等無有異。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當知。彼時五戒優婆塞者,即此摩訶迦旃延是。以彼佛邊受持五戒。爲優婆塞。善解五明微細之義。復能分別爲他解說。於彼時發如是誓願。願我來世。成就是等一切諸法。能廣爲他種種解說。又複比丘。汝等當知。是迦旃延比丘。往昔歡喜心。種如是善根。以是因緣。至於我邊。即得出家成羅漢果。我今授記。於我聲聞大衆之中。略義能廣。廣義能略,第一之者,所謂摩訶大迦旃延比丘是也。

是時世間。即成九十二阿羅漢,第一世尊,後五比丘。並及長老耶輸陀身。又耶輸陀大富朋友諸長者等。勝中復勝諸善男子,所謂無垢善臂滿足。並牛主等又耶輸陀。復有五十商主朋友。他方所來諸善男子,又復長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及其朋友二十九人。並及長老迦旃延等。

佛本行集經娑毗耶出家品第四十二上。

爾時北天有一城。名特叉屍羅(隋言削石)。時彼城內。有於一家。彼家婦女。忽爾雙產男女二人。時其父母。即召明師。令爲相之。是時相師。即爲佔之雲:女薄相無有吉利。彼女父母。聞此言已,作如是念。此女今既無有好相。則不吉祥。若至長成當是誰取用其作婦。父母如是共平章已即將彼女。乞一學問外道之婦。其外道名波梨婆闍(隋言行行)。作如是言:我今乞汝此女養育。教示道法令其增長。若有所須調度供擬。我當悉與。

爾時外道波梨婆闍。即便攝受彼女養育。如是看視。其女漸漸隨時長大。及至笄年。女意智成。時彼外道。波梨婆闍。婦見女大。即教彼女種種咒術種種技能。悉皆成就。意智明解種種諸論。至齒成就。端正少雙。多人喜見。身體柔軟。面目勝他。骨節成熟。身體正等。無所缺減。

爾時彼女身體上著一奢絺衣。在於腰下。一奢絺衣。披置肩上。手中執持三奇立拒擬澡洗時安瓶之所。遊歷處處村城聚落國邑王門。覓諸外道。欲共論議。欲折伏故。而漸漸行值一波梨婆闍道人。名曰最妙自在勝他。處處遊歷。從南天竺來往北天。時彼道人。亦復可喜。端正少雙。年又盛壯。爲人樂見。面目還爾勝於他人。身體整頓。支節可喜。於諸論師。最得名聞。時彼道人。見此波梨婆闍之女如是可喜端正容色爲他樂睹。見已於彼波梨婆闍女人之邊。生愛著心。時彼波梨婆闍之女。亦復於彼波梨婆闍道人之邊。亦生染心。更相貪戀。私感無已,

爾時彼客波梨婆闍道人。即語於彼波梨婆闍女如是言:善女仁者,我意今者甚願樂汝共行世事。是時彼女。亦復報言:我今心中。亦貪樂仁欲得一處。時彼波梨婆闍道人。報彼女言:我等二人。俱是出家修道之者,若在如是法行之中作世事者,而諸人等。若見我輩作如是事。即便訶責毀辱我等。我等今可於諸人前共相論議立要誓言:若不如者,即教承事。

爾時彼女即如是言:若我得勝。汝脫不如。此事不善便成非理。豈有丈夫事女人乎。若女不如。伏事丈夫。此事乃善。此是順理。時彼波梨婆闍道人。即報女言:善哉德女。汝此語義。甚爲當理。如汝所說,

爾時波梨婆闍道人。即於衆中。打論議鼓。而告之言:此處頗有人。能共我問答已不。若或波梨婆闍道人。若或波梨婆闍女人。誰能共我問答語言:能者爲善。如是至三。時彼波梨婆闍女人。在衆中聞如是語已,即便唱言:我今甚能共汝論議往來問答。

爾時彼女。容儀庠序。在大衆內。發問其義。時彼波梨婆闍道人。爲解得通。而彼波梨婆婆闍道人。反問彼女。女解亦通。如是再過。各各相問。各各相通。至第三過。而彼波梨婆闍道人。問彼女義。其女有力。能爲解通。但護於彼波梨婆闍。心相愛故。現同不通。默然不答。時彼波梨婆闍道人。即於衆中。降伏彼女。

爾時彼女。既被波梨婆闍道人所降伏已,即便對衆。從彼波梨婆闍道人身手之邊。取其革屣及三叉拒。執持而行。彼等二人。既現相已,如是穢亂各不相避。共一處行。以彼道人二和合故。其女即便有於娠體。女既有娠。違本行故。失於容色。不復端正。而彼波梨婆闍道人。見彼女身失本顏色。即生厭賤。而告彼言:我不復能共汝一處居住停止。

時彼女人。報彼波梨婆闍道人。作如是言:我等二人。既並修道。兩俱失意。今於汝邊。已有此胎。汝今見我無有花色。忽葉舍我。我當立死。若其未死。必受大苦。

時彼波梨婆闍道人。離心既決。與彼女人一金指環。用以爲記。復告女言:汝若生女。用此指環。貨易取財。持以養育。若生男者,汝當與此指環爲記。令尋覓我。付指環已,舍彼女去。偝面還向南天竺行。

爾時波梨婆闍女人。懷抱娠體。遊歷處處。經涉而行。漸漸至於摩頭聚落。時彼聚落。有邊地州。名曰白雲。在於彼處。寄一縣內。產一男兒。兒既生已,時彼縣內所有居祝男子婦人。皆生憐愛慈愍之心。或與彼酥。或與彼油。自餘所須。皆亦佈施。而彼波梨婆闍女人。如是思惟。我今此子。在縣內生。今可立名還地地詺。是故此子。名娑毗耶(隋言縣官)。時彼女人波梨婆闍。如法養育子娑毗耶。令其增長。與於乳餔。而娑毗耶童子,長大意智漸漸向欲長成。而彼波梨婆闍女人。即教其子。書畫算數。印記咒術。自餘諸論。悉教使成。而彼童子,捷利聰明所學之事。皆得成就。無不知者,

時娑毗耶。曾於一日。問其母言:阿襄阿襄。我父是誰。今在何處。是時彼母。報其子言:子娑毗耶。汝父今在南天竺國。汝今宜應至彼尋求推覓汝父。是時彼母。即與其子夫先所留指環爲記。出而付之。而告之言:汝將此記。尋求汝父。而娑毗耶。即報母言:一如母教。我當依行。

時娑毗耶。受取記已,漸漸發向於南天竺。從村至村。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從城至城。漸漸而向南天竺地。所至之處。見論議人。皆悉降伏。漸到父所。既不識父。亦不借問。至已即打論議之鼓。作如是言:此處頗有或復波梨婆闍道人。或復波梨婆闍之女。有能共我問答論議如是者不。

時娑毗耶童子之父。既睹童子亦見。即便心裏自然生愛子想。而彼波梨婆闍道人。問童子言:汝善童子,汝今是誰。從何來也。是時童子,即向波梨婆闍道人。委曲而說其來因緣。出於指環。而以示現。時彼波梨婆闍道人。見指環已,語童子言:汝是我子。

時彼波梨婆闍道人。既得子已,即更增進教示種種咒術技能。而彼波梨婆闍道人。於先舊時。已曾修得於諸禪定。如是次第即教其子禪定之法。時彼波梨婆闍道人。其後不久。遂便命終。

時娑毗耶父命終後。漸漸行至向海岸邊。既至彼處。即便造作草菴。而住彼處。寂靜思惟而坐。不久成就獲得四禪。兼證五通。既證獲已,心如是念。世間所有諸阿羅漢。或復自稱。我得羅漢阿羅漢道。我於彼邊。亦名羅漢。一種無異。

時娑毗耶童子之母。其命先終。即得上生三十三天。是時世尊既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鹿野苑。轉於無上法輪之後。時彼地居諸天。各各迭相唱告。其聲轉轉相承。上至三十三天。爾時忉利童子母天。聞此聲已,內心思惟。我子今日住在何處。彼正念觀。即見其子在海岸祝

爾時彼天身色過他。正當夜半。放天光明。照子住處。至娑毗耶波梨婆闍行行邊。告娑毗耶言:汝娑毗耶。非是羅漢。亦復未入阿羅漢道。及羅漢法。汝於羅漢求道之法。未有次第。而娑毗耶問彼天言:天是阿誰。天今復是羅漢以不。有入羅漢道法以不。頗覆有知羅漢法教。能令學習得羅漢不。

爾時彼天即便報於娑毗耶言:汝娑毗耶。今有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現在於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人居處。而彼世尊自是羅漢。入羅漢道自解知已,復能教他得羅漢法。時娑毗耶復問天言:仁者大天。我今無智。作何方便。乃能得知彼是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

爾時彼天教娑毗耶作如是言:波梨婆闍汝問義法。應須如是,汝受如是比丘名也。云何調伏。云何善行。云何名佛。云何比丘。云何沙門及婆羅門。云何清淨。云何是智及知福田。云何名巧善解方便。云何名仙。云何名聞。云何隨順。云何精進。云何名龍。云何名受。云何名聖。云何行行。云何求道。汝娑毗耶。若見有人汝問是義。彼人一一爲汝解說。令汝歡喜。汝於彼邊行於梵行。

時娑毗耶波梨婆闍。從彼天聞如是文句。心憶持已,即遊歷行一切國城村邑聚落。處處打鼓。求欲論議。復口唱言:若有沙門及婆羅門。能解如是我問義不。是時至處。無有一人能解如是議論之者,時娑毗耶所行之處。或舊有人。坐思惟法。或論議者,聞娑毗耶來到其邊。各各散走。終無人敢共彼論議言語談說。

時娑毗耶波梨婆闍次第而行。漸漸至彼波羅奈城。爾時彼城。有六大師。各各唱言:我於世間。最爲第一。謂富蘭那。並三迦葉尼乾子等。時娑毗耶即便往詣彼富蘭那迦葉等邊。到已即共彼富蘭那。面相慰喻言語問訊。言說訖已卻住一面。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