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三個人今天一齊遊八丈亭。小林做小孩子的時候,時常同着他的小朋友上八丈亭玩,琴子細竹是第一次了。從史家莊這一條路來,小林也未曾走過,沿河壩走,快到八丈亭,要過一架木橋。這個東西,在他的記憶裏是渡不過的,而且是一個奇蹟,一記起牠來,也記起他自己的畏縮的影子,永遠站在橋的這一邊。因爲既是木架的橋,又長,又狹,又頗高,沒有攀手的地方,小孩子喜歡跑來看,跑到了又站住,站在橋頭,四顧而返。實際上這十年以內發了幾次山洪,橋衝坍了重新修造了兩回。依然是當初的形式。今天動身出來,他卻沒有想到這個橋,壩上都是樹,看見了這個橋,橋已經在他的面前。他立刻也就認識了。很容易的過得去,他相信。當然,只要再一開步。他逡巡着,望着對岸。細竹請他走,因爲他走在先。他笑道:
“你們兩人先走,我站在這裏看你們過橋。”
推讓起來反而不好,琴子笑着首先走上去了。走到中間,細竹掉轉頭來,看他還站在那裏,嚷道:
“你這個人真奇怪,還站在那裏看什麼呢?”
說着她站住了。
實在他自己也不知道站在那裏看什麼。過去的靈魂愈望愈渺茫,當前的兩幅後影也隨着帶遠了。很像一個夢境。顏色還是橋上的顏色。細竹一回頭,非常之驚異於這一面了,“橋下水流嗚咽,”彷彿立刻聽見水響,望她而一笑。從此這個橋就以中間爲彼岸,細竹在那裏站住了,永瞻風采,一空倚傍。
這一下的印像真是深。
過了橋,站在一棵樹底下,回頭看一看,這一下子又非同小可,望見對岸一棵樹,樹頂上也還有一個鳥窠,簡直是二十年前的樣子,“程小林”站在這邊望牠想攀上去!於是他開口道:
“這個橋我並沒有過。”
說得有一點傷感。
“那一棵樹還是同我隔了這一個橋。”
接着把兒時這段事實告訴她們聽。
“我的靈魂還永遠是站在這一個地方,——看你們過橋。”
是忽然超度到那一岸去了。
細竹道:
“我乍看見的時候,也覺得很新鮮,這麼一個橋,但一點也不怕。”
“那我實在慚愧得很。”
“你那時是小孩。”她連忙答應。
小林笑了。琴子心裏很有點兒嫉妒,當細竹忽然站在橋上說話的時候,她已經一腳過來了,望着“丫頭”背面罵一下:
“你這丫頭!”
八丈亭立於廟中央,一共四層,最下層爲“羅漢殿”,供着“大肚子羅漢”,殿的右角由石梯上樓。老和尚拿了鑰匙給他們開了殿門,琴子囑耳細竹,叫她掏出二百錢來,和尚接去又去幹活去了。他們自己權且就着佛前“拜席”坐下去,彼此都好像是傾耳無聲音,不覺相視而笑了。細竹問:
“笑什麼?”
她自己的笑就不算數了。由低聲而至於高談,說話以休息。小林一看,琴子微微的低了頭坐在那裏照鏡子,拿手抹着眉毛稍上一點的地方,——大概是從荷包裏掏出這個東西來!圓圓的恰可以藏在荷包內。這在他真是一個大發現,“這叫做什麼鏡子?……”
琴子看見他在那裏看了,笑着收下。他開言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句話琴姐她不喜歡,她說屠刀這種字眼總不好,她怕聽。”
細竹指着琴子說。小林憮然得很。其實他的意思只不過是稱讚這個鏡子照得好。
“醉臥沙場君莫笑,人生何處似尊前?”
忽然這樣兩句,很是一個駟不及舌的神氣,而又似乎很悲哀,不知其所以。
琴子笑道:
“這都不是菩薩面前的話。”
“我是請你們不要怪我,隨便一點。”
他也笑了。
琴子又道:
“我們先去看牡丹罷,回頭再來上樓。”
姑娘動了花興了。細竹也同意。小林導引她們去。昨夜下了幾陣雨,好幾欄的牡丹開得甚是鮮明。院子那一頭又有兩棵芭蕉。地方不大,關着這大的葉與花朵,倒也不形其小,只是現得天高而地厚了。她們彎腰下去看花,小林向天上望,青空中飛旋着一隻鷂鷹。他覺得這個景緻很好。琴子站起來也看到天上去了。他說:
“你看,這個東西牠總不叫喚,飛旋得有力,牠的顏色配合牠的背景,令人格外振精神。”
他一聽,他的話沒有迴音,細竹雖然自言自語的這個好那個好,只是說花。他是同琴子說話。
“你爲什麼不答應我?”
“鷂鷹牠總不叫喚,——你要看牠就看,說什麼呢?”
小林笑了——
“這樣認真說起來,世上就沒有腳本可編,我們也沒有好詩讀了。——你的話叫我記起我從前讀莎士比亞的一篇戲的時候起的一點意思。兩個人黑夜走路,看見遠處燈光亮,一陣音樂又吹了來,一個人說,聲音在夜間比白晝更來得動人,那一個人答道——
Silence bestows that virtue on it,madam.
我當時讀了笑,莎士比亞的這句文章就不該做。但文章做得很好。”
琴子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今天的花實在很燦爛,——李義山詠牡丹詩有兩句我很喜歡:‘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你想,紅花綠葉,其實在夜裏都佈置好了,——朝雲一剎那見。”
琴子喜歡得很——
“你這一說,確乎很美,也只有牡丹恰稱這個意,可以大筆一寫。”
花在眼下,默而不語了。
“我嘗想,記憶這東西不可思議,什麼都在那裏,而可以不現顏色,——我是說不出現。過去的什麼都不能說沒有關係。我曾經爲一個瞎子所感,所以,我的燦爛的花開之中,實有那盲人的一見。”
細竹忽然很懶的一個樣子,把眼睛一閉——
“你這一說,我彷彿有一個瞎子在這裏看,你不信,我的花更燦爛了。”
說完眼睛打開了,自己好笑。她這一做時,琴子也在那裏現身說法,她曾經在一本書冊上看見一幅印度雕像,此刻不是記起而是自己忘形了,儼然花前合掌。
妙境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