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老子第四十四章

原文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①?得與亡孰病②?甚愛必大費③,多藏必厚亡④。故知足不辱⑤,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譯文


聲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樣更爲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更爲貴重?獲取和丟失相比,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的愛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過於積斂財富,必定會遭致更爲慘重的損失。所以說,懂得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見危險;這樣纔可以保持住長久的平安。

註釋


1、多:輕重的意思;貨,財富。

2、得:指名利;亡,指喪失性命;病,有害。

3、甚愛必大費:過於愛名就必定要付出很大的耗費。

4、多藏必厚亡:豐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

5、知足不辱:今本沒有“故”字,據帛書補之。

引語


此章與十三章同樣,是講人之尊嚴的。十三章是以寵辱榮患和人的自身價值對比,說明人要自重、自愛。這一章是以名與貨和人的自身價值對比,也是要人自重、自愛。老子宣傳的是這樣一種人生觀,人要貴生重己,對待名利要適可而止,知足知樂,這樣纔可以避免遇到危難;反之,爲名利奮不顧身,爭名逐利,則必然會落得身敗名裂之可悲下場。

評析


虛名和人的生命、貨利與人的價值哪一個更可貴?爭奪貨利還是重視人的價值,這二者的得與失,哪一個弊病多呢?這是老子在本章裏向人們提出的尖銳問題,這也是每個人都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有人解釋說,本章是講吝惜生命,與提倡奮不顧身是格格不入的兩種生命觀。事實上,吝惜生命並不是貪生怕死,老子講的是對寵辱榮患和虛名貨利來說,不要貪圖虛榮與名利,要珍惜自身的價值與尊嚴,不可自賤其身。本章裏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是老子處世爲人的精闢見解和高度概括。“知足”就是說,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極限,超出此限,則事物必然向它的反面發展。因而,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清醒的準確的認識,凡事不可求全。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積斂的財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他希望人們,尤其是手中握有權柄之人,對財富的佔有慾要適可而止,要知足,纔可以做到“不辱”。“多藏”,就是指對物質生活的過度追求,一個對物質利益片面追求的人,必定會採取各種手段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有人甚至會以身試法。“多藏必厚亡”,意思是說豐厚的貯藏必有嚴重的損失。這個損失並不僅僅指物質方面的損失,而且指人的精神、人格、品質方面的損失。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