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其雄①,守其雌②,爲天下溪③。爲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④。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⑤,爲天下式,常德不忒⑥,復歸於無極⑦。知其榮⑧,守其辱⑨,爲天下谷⑩。爲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⑾。樸散則爲器⑿,聖人用之,則爲官長⒀,故大制不割⒁。
譯文
深知什麼是雄強,卻安守雌柔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溪澗。甘願作天下的溪澗,永恆的德性就不會離失,回覆到嬰兒般單純的狀態。深知什麼是明亮,卻安於闇昧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模式。甘願做天下的模式,永恆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復到不可窮極的真理。深知什麼是榮耀,卻安守卑辱的地位,甘願做天下的川穀。甘願做天下的川穀,永恆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覆到自然本初的素樸純真狀態。樸素本初的東西經制作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樸,則爲百官之長,所以完善的政治是不可分割的。
註釋
1、雄:比喻剛勁、躁進、強大。
2、雌:比喻柔靜、軟弱、謙下。
3、溪:溝溪。
4、嬰兒:象徵純真、稚氣。
5、式:楷模、範式。
6、忒:過失、差錯。
7、無極:意爲最終的真理。
8、榮:榮譽,寵幸。
9、辱:侮辱、羞辱。
10、谷:深谷、峽谷,喻胸懷廣闊。
11、樸:樸素。指純樸的原始狀態。
12、器:器物。指萬事萬物。
13、官長:百官的首長,領導者、管理者。
14、大制不割:制,製作器物,引申爲政治;割,割裂。此句意爲: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引語
這一章重點講“復歸”的學說,前幾章雖多次講到這個問題,但本章是作爲重點專講的,給人留下的印象更爲深刻。老子提出這樣的一個原則:知雄、守雌,用這個原則去從事政治活動,參與社會生活。這種原則在老子所處的時代,可以作爲一種生活態度的選擇。當時正處在春秋末年,政治動盪、社會混亂、你爭我奪,紛紜擾攘,面對這樣一種社會狀況,老子提出了“守雌”的處世原則。他認爲,只要人們這樣做了,就可以返樸歸真,達到天下大治。此處還應注意,不僅是“守雌”,還有“知雄”。在雄雌的對立中,對於雄的一面有透徹的瞭解,然後處於雌的一方。本章所用的幾個名詞,代表着老子的一些基本觀念。
評析
“樸”、“嬰兒”、“雌”等可以說是老子哲學思想上的重要概念。在十五章裏有“敦兮其若樸”;十九章“見素抱樸”;本章的“復歸於樸”以及三十七章和五十七章都提到“樸”這一概念。這些地方所提到的“樸”的字,一般可以解釋爲素樸、純真、自然、本初、淳正等意,是老子對他關於社會理想及個人素質的最一般的表述。在十章裏有“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二十章有“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本章裏有“復歸於嬰兒”以及後面的章節中也有提及“嬰兒”這個概念的地方。“嬰兒”,其實也是“樸”這個概念的形象解說,只有嬰兒纔不被世俗的功利寵辱所困擾,好像未知啼笑一般,無私無慾,淳樸無邪。老子明確反對用仁、義、禮、智、信這些儒家的規範約束人,塑造人,反對用這些說教扭曲人的本性,這就涉及到老子所說的“復歸”這個概念,即不要按照聖賢所制定的清規戒律去束縛人們,而應當讓人們返回到自然素樸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在本章裏,老子還主張用柔弱、退守的原則來保身處世,並要求“聖人”也應以此作爲治國安民的原則。守雌守辱、爲谷爲溪的思想,自然不能理解爲退縮或者逃避,而是含有主宰性在裏面,不僅守雌,而且知雄,這實在是告誡人們要居於最恰切、最妥當的地位,面對社會紛亂爭鬥的場面。陳鼓應說,“守雌”含有持靜、處後、守柔的意思,同時也含有內收、凝斂、含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