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集北京京剧团的特点

  据我看,北京京剧团的特点有四:

  (一)演员多,流派多。演员多,故配搭整齐,牡丹花好,叶儿也好,演出的节目不论大小,都能耐看。流派多,即是独树一帜的名演员多。这可不简单:在旧社会里,有挂头牌资格的名家,都独挑一班,不易合作。北京京剧团里,须生有马(连良)、谭(富英)二家,旦角有张(君秋)、赵(燕侠)两派,花脸也有裘(盛戎)、周(和桐),一承家学,一继郝派。此外,老旦、小生、武生、和丑角,也都有名手。鼓手、琴师也有出色的专家。这么强大的剧团,只能出现于解放后的北京!

  (二)因为名演员多,所以剧目自然丰富,马派的,谭派的,张派、裘派、赵派的好戏都带到团里来,争奇斗艳,丰富多彩。同时,既在同一剧团内,势必要合演一些节目;群众有此要求。于是,北京京剧团就一方面演出各派的拿手戏,另一方面也演出名演员们合作的剧目,如《秦香莲》与《赵氏孤儿》等等,珠联璧合,交映生辉。小一些的剧团,无此便利。

  (三)虽然各派荟萃,传统剧目甚夥,可是老演员们并不保守。他们时常排演新戏。因排新戏,在音乐、服装、唱腔等等方面,就不能不实践“推陈出新”。特别是在唱腔方面,演员与音乐家们费煞苦心,既要继承,又求发展,既要悦耳,又求恰合剧情;张君秋与裘盛戎创制的新腔可以为证。

  (四)老演员肯教,青年演员肯学,是新社会戏曲界的新气象,新风气。北京京剧团有不少青年演员,而马、谭、张、裘等“老”先生都热情传授,毫无保留。因此,这个剧团,可也起着培养青年,继承流派的作用,与旧日的班社大不相同。可以说,这个剧团就是百花齐放的一座花园。

  以上四个特点,是我个人看出来的。假若我的看法不错,我深盼能够长久继持,根固枝荣,排演出更多的精彩节目,培养出更多的后起之秀,创造出更多的新腔妙舞,使剧团成为人民所热爱的剧团之一!

原载1963年7月9日《羊城晚报》

上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