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散文集为中苏伟大的友谊欢呼

  中国有句俗话:“心心相印”。中苏人民的友谊,我确信,真已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地步。在形成这种心挨着心的关系中,苏联文学作品所起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略过去的。首先必须提到:中国人民热爱苏联的文学作品。在十月革命以前,我们已经非常喜爱托尔斯泰、果戈里,和其他的俄国伟大作家。在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的先进文学成为我们学习苏联的心灵培养的课本。苏联小说与戏剧中的英雄成为我们的英雄,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我们不可能人人都到苏联去,虽然每个人都渴望能去。苏联的文学作品使不能去的人看到了日夜仰慕的苏联。我们正走向社会主义,苏联已走到社会主义。苏联人民与中国人民是,用记者子冈同志的话来说,“共同呼吸着的”。因此,我们能够理解苏联作品,热情地愿向作品中的人物学习。每一本苏联著作翻译过来,就不知道打动了多少人的心,决定作出一番英雄事业,而且有不少人也真那么作了。我们感谢苏联赠给的一切援助,也感谢苏联作家给我们的作品。若是学习使用苏联机器的人恰好是读了苏联作品的人,那机器就掌握在一个劳动模范手里。事实上,这种例子确是很多的。

  我的坏习惯之一就是不大喜爱数目字。尽管如此,我现在也无法不数一数案头上堆积着的一些从报纸与刊物上剪下来的小文章。这是我个人随手积存的,我没有充裕时间去全面搜集、保存。这些文章不是文学作品的批评,而是读者对作品的感想。它们所反映的是读者在阅读之后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

  我数了一数,这里有:

  关于《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三十五篇;

  关于《普通一兵》的二十篇;

  关于《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的三十六篇;

  关于《我们这里已是早晨》的十九篇。

  好,我想,用这四部作品作例或者就够了,不必再多旁征博引。这样的小文章实在太多了。

  限于篇幅,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引证这些文章中的词句。就让我们看看一部书——《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的“读后感”的标题吧:

  《学习卓娅的劳动精神》;

  《卓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卓娅和舒拉活在新中国儿童的心里》;

  《记上海市立第二女中卓娅班的成立》;

  《妈妈的责任》;

  《根据祖国的需要来选择工作》;

  《向教师们推荐一本好书》;

  《随时记着卓娅,她将是最好的监督》;……。

  即使我们没有看到那些小文章的全貌,看到上列的标题也就可以想像它们说的是什么了。不,它们不只说了一些好听的话,中国青年们的确拿卓娅作为日常工作与学习的好榜样!一个苏联的卓娅使中国出了许多卓娅!

  我们毕竟似乎不能不引证几句文章中的原句。就请允许我抄录几句北京市清河制呢厂副厂长周匡同志在读了《远离莫斯科的地方》说的话吧:

  “……像纸烟一样,我离不开它(《远离莫斯科的地方》)了,因为它丰富了我的现实生活,给了我新的力量,指出了我努力的方向,教育了我改正错误的办法,……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社会主义思想给人类带来了力量和幸福,它可以浸透人们的血液,使血液沸腾起来,溶化着雪山、冰河;社会主义道德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变成伟大的集体力量,永远创造着新的幸福生活。我们在毛泽东时代,在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有多大力量,有多大勇气来参加祖国的大建设,那就看我们身上的资本主义气味被社会主义的思想蒸发了多少,代替了多少。代替得愈快愈多,我们的幸福就愈大。因此,这部书是我们改造思想的一剂良药,甜蜜的良药!”

  对这一段话而加以注解是画蛇添足。我只须指出:多少多少中国男女老少,已经和正在阅读多少多少苏联的优秀文学作品;他们已经和正在从实际行动上表现从那些著作所体会出的好处。

  这样,今天中国人民眼所看到的,耳所听到的,手所摸到的,心灵所感受到的,都不能不与苏联有关。十月革命所给我们的光明,十月革命后苏联所给我们的友谊与援助,使我永远感激不尽,述说不完。我们只能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只能千声万声地欢呼:

  伟大的中苏人民无比深厚的友谊万岁!

原载1954年11月7日《北京日报》

上一页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