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你從遠遠的地方來到我這裏,你去了,你遺下了一對你所愛的石球,那是你在昆明湖畔買的。
-
我喜歡任何種的和任何式樣的燈,一點點的火光或是照耀的明亮,它們都可以滲透了黑暗,給莫測的黑暗添生了眼睛——任何在黑暗中閃爍的眼睛,不都是美麗的,令人感激的麼?我愛燈,愛光,那是因爲
-
一樣在寒凍中歡迎了春來,抱着無限的抖顫驚悸歡迎了春來,然而陣陣風沙裏夾着的不是馨香而是血腥。
-
熊飛嶺,這是一條從衡州到祁陽去的要道,轎伕們在吃早飯的時候告訴過我。
-
四年前的“一·二八”,我正在××公安局當警察,因爲用不到我們上前線去,便只好日夜不停地在後方做維持治安的工作——捉漢奸!那時候只有捉漢奸和殺漢奸是最快人心的事。
-
朝鮮的冬天,三日冷,兩日暖。碰上好天,風絲都沒有,太陽暖烘烘的,好像春天。頭幾日,美國侵略軍剛從西線敗下去,逃難的朝鮮農民零零星星迴家來了。
-
唐朝詩人李白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意思是說事物一旦消逝,歷史就不會再重複。
-
一九三二年的冬天,我們由福建回到了久別的故鄉。那時父親還健在着,母親正患着病。他們的年紀都早已超過了六十,所謂風燭之年,無時不在戰慄着暴風雨的來到。
-
“如其你早幾年,也許就是現在,到道騫司德的鄉下,你或許碰得到‘裘德’的作者,一個和善可親的老者,穿着短褲便服,精神颯爽的,短短的臉面,短短的下頦,在街道上閒暇的走着,照呼着
-
情人們常常覺得他倆的戀愛是空前絕後的壯舉,跟一切芸芸衆生的男歡女愛絕不相同。這恐怕也只是戀愛這場黃金好夢裏面的幻影罷。
-
只有來的路,沒有回去的路。風是在作大圈兒地迴旋了。“莫要說這是荒涼吧,我底孩子—在我們,荒涼之中也有生活。
-
這鬧市,它吸乾了我底血液,使我衰弱而且怯懦。在鬧市底邊沿,我尋着那靜寂的道路,在昏黃的燈光下面踏着,讓我自己聽見我自己底足音。
-
社會人對於文化的素養不同,他們能理解的文藝作品也不同,所以有許多比較高深文體之作品,如需叫大衆理解,不得不用淺近文字來寫出,那麼這就叫通俗文藝。
-
讀了許景宋先生在第六卷四期《抗戰文藝》上《民元前的魯迅先生》以後,我很覺得感奮。魯迅先生和我們永別已四年了,第一念好似已經有了四十年;但是無怪的,我們在這四年裏面,做了多少照耀史冊
-
一春送了綠衣給田野,給樹林,給花園;甚至於小小的牆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階下,也點綴着新綠。
-
幾年前,胡適博士曾經玩過一套“五鬼鬧中華”的把戲,那是說:這世界上並無所謂帝國主義之類在侵略中國,倒是中國自己該着“貧窮”、“愚昧”……等等五個鬼,鬧得大家不安寧。
-
當蔣君同我做“好朋友”的時候,照例我每月的最後一天拿到薪水以後,總很高興的跑到伊那裏去:“到東安市場去吧,買東西去!”“好吧!你又是去買書,買亂七八糟的書!”伊這麼笑着說了一句,便
-
一位教師在來信中提到,他和同學們都很想知道我們祖國的航海與造船業的歷史,但是找不到有關的書籍和參考資料。這卻使我驚奇,難道這許多年來真的沒有出版過我國航海和造船的歷史書籍嗎?查問了
-
誰能不說話,除了啞子?有人這個時候說,那個時候不說。有人這個地方說,那個地方不說。
-
英國是個尊重自由的國家,從倫敦海德公園(HydePark)可以看出。學政治的人一定知道這個名字;近年日報的海外電訊裏也偶然有這個公園出現。
-
一小面窗子透進一小塊景色。朦朧的有一道屋脊,朦朧的有一團樹影,朦朧的有一角天,有幾顆閃瞬着的星星,也許朦朧地還有一抹淡淡的月色,在山的背後,或是樹的梢頭,卻被窗欄遮住不能看見。
-
正是稻熟粱黃的秋令,孜孜自喜的母鼠的心。因爲她已懷了可喜的孕。正如將要綻開的栗苞,她腹內的胎兒將隨秋慄同時墜生;復如苞中的果實,她的胎兒將如慄兒一般的標緻,齊整。
-
一九五〇年底,在朝鮮戰場上,有一回我趁交通方便,當夜要坐摩托車到前方去。那些戰鬥的日子呀,人像騎在閃電上似的,一眨眼生活就變了,過的連日子都忘記是幾時。
-
直到如今,我的舊“家當”裏還藏着個皮揹包,底差不多快要磨透,用是不能再用了,可總捨不得丟。
-
乍到加納,我幾次發覺曠野裏有些奇奇怪怪的小山,都是極細的黃土堆成的。高的高到好幾丈,頂兒像錐子一樣尖,顯得十分精巧。
-
市邊區,馬路底盡頭。在記不起來的往日,人們慣常將垃圾往這裏運送。當垃圾堆成了小山,於是有人在上面建造房屋了。
-
“閒暇”兩個字,用再平常一點的話講起來,就是“空的時候”。金屑在美國費列得費亞的造幣廠地板上,常用造幣材料餘下小如細粉的金屑,看過去似乎是很細微不足道,但是當局想法把它聚集攏來,每
-
到處都張掛着避暑會的通告,在莫干山的嶺下及嶺脊。我們不曉得避暑會是什麼樣的組織,並且不知道以何因緣,他們的通告所佔的地位和語氣,似乎都比當地警察局的告示顯得冠冕而且有威權些。
-
我們的歷史上,有了好幾次的大規模的“燒書”之舉。秦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便來了一次燒書。
-
詩人就是死也死得“高人一等”。這固然不錯。但是,詩,始終是給活人讀的。爲什麼詩人愛用活死人的文字和腔調來作詩呢?中國古文和時文的文言,據劉大白說,是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