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我的朋友,昔日的困苦之磨鍊者,盡隨去燕分飛,開始其溫和的夢。只餘剩我之孤獨,成爲這古城的戀人,經春蠶變繭,秋雁重來,顫慄於驢夫之鞭聲。
-
涼風習習飄來,但不見歸燕之影。寥落的星光散滿天空,閃耀間帶點冷意。樹葉在黑暗中蕭瑟,如亡國之哀音,烏鴉卻誤會爲催眠,遂由此入夢,不曾想到枯枝的景象。
-
我欲藉詩句以表現,奈我心充滿悲哀,即在這戀愛之時,亦無有這隱約之美的情緒。因苦惱的伸張,既滅之夢的復熾,使我的狂歌或低吟,全屬於憤怒之音。
-
我心充滿惆悵,與縹緲的可哀之感覺,但無意持筆,或塗顏色以表現。不讀書中的故事,爲生活的一種點綴;亦不思低吟或高唱,讚歎那時光的飄逝。
-
我見過海的波濤,似水族爭鬥之鑼鼓,但其可怕,遠不及艱難之生計的伸展。多少因貧窮而顛沛,死亡,呻吟或低頭垂淚,統成爲命運之哀歌,不幸其迴響,乃溫飽之人們的冷笑。
-
假使我服了毒,自殺或跳海,我的靈魂變成煙,變成虛無,我不會再感着憤怒與苦惱,所以我覺得死是一位美的天使。
-
因爲被一切的人把我擯出他們的心外,在冷風蕭索的晚上我悲憤地便投了軍;我剛剛學會那站着,屈着,和伏着的射擊,由旅部來一道命令我便到了前敵。
-
我不敢仰望那夜間的天宇,因恐怕那兒有淚樣的星光,當我在慘白色弱弱顫動的嘴脣上吻那最後一吻的我的愛的時候,那星樣的淚光是從她的眼裏映到我眼裏。
-
因尋屍我迷了歸路,躑躅在無窮黑暗的曠野;涼涼的陰風颼動這曠野的沉寂,——有如全宇宙都危危地在戰慄。
-
我的頭如黃葉裏落蒂的瓜,在淡淡的秋陽裏滾到沙地,被野狗的梅花腳兒輕輕地戲弄,到了這邊,又到了那邊。
-
淡淡的月光悽清地照遍一切,紅牆,黃瓦,與綠蔭都變成灰白,密密的樹葉軟被般蓋着,樹下的草兒在熟睡。
-
一切希望從我的微笑中消滅,愁情依然封鎖我滿面,呵,我愛,莫想念我吧——讓我如海上的燕子,努力地蹁躚於迷茫之前路。
-
收轉你的眼淚,髮香和所有淺笑,因我的愛情是要純潔的。你,雖是美極了,但惜乎市儈之狡臉曾佔據你心中,終使我感着“缺憾”。
-
疲乏的瘦削的腳兒,踏這蒼茫的大地,越過黑海,再渡長江,又無休息地來往在洞庭湖上。
-
呵,被打擊的心,我願你長爲歡樂之客,不受苦惱之光的芒刺;倘若發現了不幸之事實,亦願你如聖者不計較其惡意之分量。
-
佈景:一間半新半舊的客廳,其中的陳設,極不統一,有沙發,藤椅,竹榻,和紅木器具等類,但都是古舊和賤價的東西,一見便可知道是零星從拍賣行中買來的。
-
清華園之菊歸途中,我屢屢計畫回來後面中國的花鳥,我的熱度是很高的。不料回到中國,事事不合心意,雖然我相信這是我偷懶之故,但總覺得在中國的花鳥與在中國的人一樣的不易親近,是個大原因。
-
四十歲以上的人,每把求學叫做讀書;這讀書,也就是四十歲以下的人所稱的求學。(雖然四十歲只是一句含混話,並不極端附和錢玄同先生一過四十歲即須槍斃之說,但是到底隱隱約約有一條鴻溝,橫在
-
讀了許景宋先生在第六卷四期《抗戰文藝》上《民元前的魯迅先生》以後,我很覺得感奮。魯迅先生和我們永別已四年了,第一念好似已經有了四十年;但是無怪的,我們在這四年裏面,做了多少照耀史冊
-
曇鸞曰:餘友生多哀怨之事,顧其情楚惻,有落葉哀蟬之嘆者,則莫若夢珠。吾書今先揭夢珠小傳,然後述餘遭遇,以眇躬爲書中關鍵,亦流離辛苦,倖免橫夭,古人所以畏蜂蠆也。
-
餘至西湖之第五日,晨餐甫罷,徘徊於南樓之上,鐘聲悠悠而逝。遙望西湖風物如恆,但與我遊者,乃不同耳。
-
一黎曙今天由鐘聲自己送往香山慈幼院了,這在我們真是值得慶賀的一件事。我們全這樣說:“黎曙總算有了歸宿了。
-
“敵人多佔一個地方,便多一幢牢獄。他們在佔領的地方得不到稅收,沒有法子統治,甚至不能自由行動,我們雖然不是有意的,卻在無形中爲他們準備了若干若干的死囚牢。
-
——寫於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開會的日子那年,我十九歲。一天,國民黨特務把我捉住了。
-
“又是不會回來的了!又一定是陪那寡婦玩去的了!把娘一個人孤孤單單丟在屋子裏……”老太婆憤憤的喃喃着,一面拿着明晃晃的菜刀切着砧板上的肉。
-
“我們膽子太小,因爲我們一向把我們自己緊緊地關在小巢穴般的寓所中。我們往往把我們自己看得太高,自己以爲自己是了不得的,這是因爲我們一向太和廣大的羣衆隔離的緣故。
-
蛇先生在這幾百里路內外是真有聲名的人。他的職業是拿水雞(田雞),這雖是一種不用本錢的頭路(職業,工作),卻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做得來的事,有時也有生命上的危險。
-
這是一間精緻的客廳,靠壁安放一張坑牀,兩邊一副廣東制荔枝柴(木)的交椅,廳中央放着一隻圓桌,圍着圓桌有五六隻洋式藤椅,還有一隻逍遙椅放在透(通)內室的通路上的。
-
一件商品,在工場裏設使不合格,還可以改裝再製,一旦搬到市場上,若是不能合用,不稱顧客的意思,就只有永遠被遺棄了。
-
到處都張掛着避暑會的通告,在莫干山的嶺下及嶺脊。我們不曉得避暑會是什麼樣的組織,並且不知道以何因緣,他們的通告所佔的地位和語氣,似乎都比當地警察局的告示顯得冠冕而且有威權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