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爲什麼不願吃羊肉而寧願吃菜羹呢?說這樣的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估計到大家看見這個題目會感覺詫異。其實,這本來是很普通的典故,我覺得它很有啓發性,所以又想把它拿來重新做一番解釋。
-
由於近來把業餘活動的注意力轉到其他方面,我已經不寫《燕山夜話》了。現在將三十二篇未編的文稿重閱一遍,選得二十九篇。又把在別的報刊上發表的短文選了一篇加上,補足三十篇。
-
北京廣播學院的一個同學來信,告訴我說,他最近發現了長髮的奇蹟。事情是這樣的:今晚我從實驗劇場看戲回來,乘坐十三路公共汽車的末班車。
-
馮友蘭先生在《新事論·贊中華》篇裏第一次指出現在一般人對於青年的估價超過老年之上。
-
去年夏天,我們和S君夫婦在鬆堂住了三日。難得這三日的閒,我們約好了什麼事不管,只玩兒,也帶了兩本書,卻只是預備閒得真沒辦法時消消遣的。
-
警報解除不久,第二次警報又響了,並且接連着就是緊急警報。隔了半天敵機沒有來,於是又解除了。
-
稍稍熟習北方情形的人,當然知道這三個字——青紗帳。帳字上加青紗二字,很容易令人想到那幽幽的,沉沉的,如煙,如霧的趣味。
-
真真的就是那麼兩根蛛絲,由門框邊輕輕地牽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麼兩根細絲,迎着太陽光發亮……再多了,那還像樣麼?一個摩登家庭如何能容蛛網在光天白日裏作怪,管它有多美麗,多玄妙,多細緻
-
小麻雀燕居屋檐底下,在旁有慈愛的母親。窩中乾燥而溫暖。他日常所吃的,有金黃的穀粒,棕紅的小麥,肥白的蟲,和青綠的菜葉。
-
我曾經想過,如若人們開始愛惜光陰,那麼他的生命的積儲是有一部分耗蝕的了。年輕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陰,猶如擁資鉅萬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揮霍他的錢財,等到黃金垂盡便吝嗇起來,而懊悔從前的浪
-
弟弟:不幸早就籠蓋在我們的頭上,我曾用了全力去頂撞,我想用我的手臂高高揚起,衝破了它;我也想用我的腳,把土地踏成了一個深洞,我們都沉下去。
-
惡耗傳來,知道七年前曾與我們小有周旋的荊生將軍,竟不幸而爲仇家暗殺了。這件事,真使我們無論爲友爲敵的,都要起相當的傷感。
-
沉默而多情—雖然是在那樣幼小的時候,我們就似乎已經看清了生命所爲我們鋪置的道路。
-
“能其所爲”與“爲其所能”而能合併,在個人在社會都是莫大的幸事;初雖未能,肯學習而做到能,則由“爲”而“能”,亦尚可有爲;最下者雖“能”而不“爲”,或不能而妄“爲”。
-
內容:你如果有福氣獨自坐在窗內,靜悄悄的沒一個人來打擾我,一點鐘,兩點鐘的過去,嘴裏銜着一支菸,躺在沙發上慢慢的噴着煙雲,看它一白圈一白圈的升上,那末在這靜境之內,你便可以聽到那牆角階前的鳴蟲的奏樂...
-
——考古遊記之一住的地方,恰好在開陝西省先進生產者代表會議,碰到了不少位在各個生產戰線上的先進工作者的代表們,個個紅光滿面,喜氣洋洋,看得出是蘊蓄着無限的信心與決心,蘊蓄着無窮的克
-
宇宙都變態了!一陣陣的濃雲;天色是奇怪的黑暗,如果它還是青的,那簡直是鬼臉似的靛青的顏色。是煙霧,是灰沙,還是雲翳把太陽矇住了?爲什麼太陽會是這麼慘白的臉色?還露出了惡鬼似的雪白的
-
學習文化知識能不能走終南捷徑呢?這是許多初學的同志時常提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不能過於籠統。一定說能或不能,都不恰當。
-
在北京市公共汽車公司第四路環行汽車上,前天發生了一場吵嘴的事情。一位目擊者敘述當時的情形說:當着四路環行汽車經過東單站的時候,上車的人很多。
-
此時是基督二十六世紀初頭。世上情形,已經改變得不能認識了。有色人種,早同白種混合,更生得強壯長壽,正如動物界所有的雜種一樣。
-
我們宿舍附近,馬路兩旁,對植着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樹,但只有一種:槐樹。這很好,雖然較之槐樹,我更爲喜歡楊柳。
-
十年前我寫過詩;後來不寫詩了,寫散文;入中年以後,散文也不大寫得出了現在是,比散文還要“散”的無話可說!許多人苦於有話說不出,另有許多人苦於有話無處說;他們的苦還在話中,我這無話可
-
從前在北平讀書的時候,老在城圈兒裏呆着。四年中雖也遊過三五回西山,卻從沒來過清華;說起清華,只覺得很遠很遠而已。
-
這幾個月,北平的報紙上除了戰事、殺人案、教育危機等等消息以外,舊書的危機也是一個熱鬧的新聞題目。
-
秋汛已經退了,江的兩岸露出寬闊的沙灘。靠近水邊鋪着一片平整的鵝卵石,稍遠一些的地上,還留着一層醬黃色的淤積的泥土。
-
這是一個悽風苦雨的深夜。一切都寂靜了,只有雨點落在蕉葉上,淅淅瀝瀝令人聽着心碎。
-
(一段事實)正當濟南那樣瀟灑的城池被×國的黃衣軍用重炮轟毀之後的一個週年,顯然是天下太平景象了!各處正在改新的制度,黨部顯出活力的控縱。
-
《大公報·文藝副刊》出了一年多,現在要將這第一年中屬於創造的短篇小說提出來,選出若干篇,印成單行本供給讀者更方便的閱覽。
-
深愛這藏在榕樹蔭裏的小小的鐘。好似長在樹上的瓜大的果實,又好像山羊頸下的銅鈴,輕巧、得神。
-
我有幾句話想趁這個機會對諸君講,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耐心聽。泰戈爾先生快走了,在幾天內他就離別北京,在一兩個星期內他就告辭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