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了《北京晚報》發表的言佳同志寫的《蓖麻蠶》一文,我很高興,願藉此機會,也來談談養蠶的問題。先要來“正名”。蠶字現在流行的簡體字寫成“蠶”字,這是不妥當的,似乎應該考慮改正。
-
自己是長子長孫,所以不到十一歲就說起媳婦來了。那時對於媳婦這件事簡直茫然,不知怎麼一來,就已經說上了。
-
誠僞是品性,卻又是態度。從前論人的誠僞,大概就品性而言。誠實,誠篤,至誠,都是君子之德;不誠便是詐僞的小人。
-
倫敦賣舊書的鋪子,集中在切林克拉斯路(CharingCrossRoad);那是熱鬧地方,頂容易找。路不寬,也不長,只這麼彎彎的一段兒;兩旁不短的是書,玻璃窗裏齊整整排着的,門口攤兒
-
幾次輕掠飄浮過的思緒,都浸在晶瑩的淚光中了。何嘗不是冷豔的故事,悽哀的悲劇,但是,不幸我是心海中沉淪的溺者,不能有機會看見雪浪和海鷗一瞥中的痕跡。
-
十六年——一九二七——底冬月初十,因爲父親和姊姊的遭難,我單身從故鄉流亡出來,到長沙天心閣側面的一家小客棧中搭住了。
-
我們需要小品文和漫畫,在這年頭,我們比旁的藝術作品還需要得厲害。小品文和漫畫差不多是天天和我們見面的。
-
一過雁門關,氣候顯然不同了,重陽前後,天就飄起大雪來。
-
十二月的一個月黑天,我跟着一支鐵路援朝志願大隊跨過鴨綠江,到了朝鮮。有些軟東西撲到臉上,掉雪花了。
-
京西萬山叢中有座最高的山,叫百花山。
-
聽埃及朋友說,金字塔的夜月,朦朦朧朧的,彷彿是富有幻想的夢境。我去,卻不是爲的尋夢,倒想親自多摸摸這個民族的活生生的歷史。
-
倘若我問你:“你喜歡西湖嗎?”你一定回答說:“是的,我非常喜歡!”但是,倘若我問你說:“你喜歡後湖嗎?”你一定搖一搖頭說:“那裏比得上西湖!”或者,你竟露着奇異的眼光,反問我說:“
-
前天你們查先生來電話要我講演,我說但是我沒有什麼話講,並且我又是最不耐煩講演的。
-
秋心:在我心境萬分沉悶時候,接到你由豔陽的南方來的信,雖然只是潦草幾行,所說的又是淒涼酸楚的話,然而我眉開眼笑起來了。
-
對着慘黃的燈光,看着一根根發顫的絲,聽得街頭漸漸變爲沉寂,幾乎連一葉落地的聲音也竟能聽出—於是,我知道夜晚已深,一天,將要過去到遠遠的望不見的地方去了。
-
朋友常喜說一個故事:二十年前有位新到法國的中國學生,住在巴黎近郊某“市鎮”,一天,騎了一輛腳踏車在寬闊平坦的人行道上行馳,遇着一個警察把他攔住,指手畫腳說了好一會,而這位中國仁兄
-
我前幾天和幾位朋友談天,有一位朋友大發其“保存國粹”“反對外國”的宏論。他說:“現在有許多人,無論什麼事,都覺得外國人的好,中國人的壞。
-
八月九日下午參觀了布爾穴俘公社之後,由莫斯科的郊外回到城內,順便彎到紅場,去看列寧的墓,因爲這墓在下午五時後纔開放給大衆看。
-
17日晨5時起牀,6時半到綏遠車站,預備向包頭走。因二次車遲到的緣故,等到8時半方纔開車。
-
——讀《革命文豪高爾基》二鄒韜奮先生編譯的《革命文豪高爾基》裏敘述了高爾基和列寧的爭論,尤其是關於一九一七年高爾基的《新生活》報的事實,敘述得很詳細。
-
夏丏尊先生是一位理想家。他有高遠的理想,可並不是空想,他少年時傾向無政府主義,一度想和幾個朋友組織新村,自耕自食,但是沒有實現。
-
讀書人又稱書生。這固然是個可以驕傲的名字,如說“一介書生”,“書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
-
做作就是“佯”,就是“喬”,也就是“裝”。蘇北方言有“裝佯”的話,“喬裝”更是人人皆知。
-
買書也是我的嗜好,和抽菸一樣。但這兩件事我其實都不在行,尤其是買書。在北平這地方,像我那樣買,像我買的那些書,說出來真寒塵死人;不過本文所要說的既非訣竅,也算不得經驗,只是些小小的
-
俗語說,“火燒眉毛,且顧眼前。”這句話大概有了年代,我們可以說是人們向來如此。這一回抗戰,火燒到了每人的眉毛,“且顧眼前”竟成了一般的守則,一時的風氣,卻是向來少有的。
-
在夜更深的時候,我忽然醒覺了。不知從什麼地方,正傳過一陣一陣的哀樂,那是悠長的,低鬱的,如訴如泣的。
-
一陣瘋狂的轟炸像百十座火山一齊迸裂了;整個大地接連不斷的咆哮着……城裏面多少條火蛇,正彷彿從那些火山的噴口裏伸吐出來。
-
這是一個謎:先是四條腿,後來兩條腿,再後變成三條腿:腿越多的時候越微弱。這個謎,據說是司芬克斯(Sphinx)——一個獅身女首而有翅膀的怪物,坐在路旁岩石上常常問過路的人,如果猜不
-
一九二五年元旦那天,我到醫院去看天辛,那時殘雪未消,輕踏着積雪去叩彈他的病室,誠然具着別種興趣,在這連續探病的心情經驗中,才產生出現在我這懺悔的惆悵!不過我常覺由崎嶇蜿蜒的山徑到達
-
今天是你走脫這世界的四週年!朋友,我們這次拿什麼來紀念你?前兩次的用香花感傷地圍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嘆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無聊地對望着,完成一種紀念的形式,儼然是愚蠢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