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是下着,下着。又是黴天啦。雨掛到腦袋上面,雨掛到褂子上面。雨順着頭髮往下掉,雨順着脖子往下掉。
-
我是一個校對員,每天晚上八點鐘就坐到編輯室裏的一張舊寫字桌旁邊,抽着廉價的紙菸,翻着字紙簍裏的廢稿消磨日子。
-
一雪我出發後的第四天早晨,覺得船身就不像以前那樣震盪了。船上的客人,也比尋常起得早了好些。
-
小小的車站中充滿了不安與浮躁的氣氛。月臺外的洋灰地上,有的是痰、水、瓜皮。亂糟的室隅,如鳥籠的小提門的售票口,以及站後面的石階上洋槐蔭下都是人——倉皇、紛亂、怯懦的鄉民,粗布搭肩、
-
一“好啦,好啦。您老人家別管啦!吃一點現成飯不好嗎?我又不是三兩歲小孩!”英華躺在藤椅上,抽着煙,皺着眉說。
-
十月下旬的天氣,在凌晨的時候,如一層薄薄玉屑鋪成的白絨氈子,罩在每家的屋頂之上。
-
我們猜不出我們自己的心境是如何的變幻不可測。有時,大事變使你完全失了自己的心,狂熱而且迷亂,激動而且暴勇,然而到事變一過去,卻如暴風雨後的天空一樣,仍舊蔚藍而澄淸;有時,小小的事情
-
“自然就是這麼一天天的鬼混!……”原豐堂飯館的賬先生在初春微雨的中夜裏,一邊走着,一邊想。
-
紫色的黃昏支配着場內,一層薄煙的輕紗罩住着人們的頭上,辨不大出他們的正體。人並不多,廳也不大。
-
晚飯後,那個姓王的混名叫做“老耗子”的同事,又用狡猾的方法,將我騙到了洞庭湖邊。
-
《惹事》,是以日本帝國殖民台灣為歷史背景的小說。小說前半部分寫一位年輕人「我」因釣魚與人發生爭執,最後竟把人推進魚池;後半段改寫這位年輕人為某位台灣婦女打抱不平,因為她被日本警察誣陷害死他養的小雞,但就在年輕人準備帶領群眾抗爭時,卻被群眾「遺棄」了。
-
兩年前,在北京,有一次,也是這麼一個秋風生動的日子,我把一個人的感想比作落葉,從生命那樹上掉下來的葉子。
-
一個綠衣的郵差在烈日——七月的烈日下,急忙地走。他的沉重的綠色揹包中,在橫寫的CPO的布包裏面,正不知負有多少的悲、喜、驚恐及使人尋思的使命。
-
一離開醫院十來丈就是植物園,那些探出在籬笆外的林木,嫩青青地像矜持的少女之姿,有條理地展媚着。
-
這是聖誕節的前夜。給幾天來那襯映出殘年急景的凍雲緊緊壓住的空間,雖然沒有撒下些點綴這盛節所應有的雪片,但那由北方吹來的隆冬的夜風,卻把這大都會附近的一所荒野似的小村落裏的幾間小泥屋
-
一“誰給你的信,瑞?”L君剛從內室出來,左手拿着一頂草帽,右手搭紐他腰間的紐兒,開頭問他的夫人這樣說。
-
留學日本二十年之久,到今日總算回到故國來了,不想再出國了。不敢家居徒食,所以到家後過了兩天,就爲謀事到上海來。
-
她喘着氣,聽着自己心房“卜卜”跳動地把兩隻跑了三幾里路酸得麻木了的腿兒一步步很費力地把整個困弱得就要躺下去的身體再由二層樓搬運到三層樓上去的時候,她那張大着的口和鼻子裏忽然飽吸了一
-
廣東有書生,其先累世鉅富,少失覆蔭,家漸貧,爲宗親所侮。生專心篤學,三年不窺園。
-
細紗間裏的幾萬只飛轉的錠子像哨子一樣尖着,分不出個點子來地響成一片。車間裏迷迷濛濛,不知道是噴霧還是飛舞的細花絨,簡直像漫天大霧。
-
一間矮窄的房子裏,點着一個五燭的暗淡的電燈,兩個約莫四十歲左右的夫婦坐在室的左旁的牀上,夫婦的中間睡着一個約十一、二歲的女孩兒,由他們的身上推想起來,可以知道是一個貧窮的勞動者的家
-
一扉語船緩緩地搖出了擁塞着七萬人口的,嘈雜的太平鎮,在蔚藍而澄澈的天邊描着的,峻拔的百衲嶺撲到眼前來的時候,對於那樣瑰麗的景色,懷着的不是旅行者當有的那種無可奈何的欣賞心境,卻是沿
-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莫人知。
-
石太太的丈夫在前曾奔走過好幾省,似乎並未幹過較大的事,攜眷回到成都,不到三年便死了。
-
惡運緊緊地包住他,不幸一件一件地發生:父來死了,母親也死了,妻又染了很重的病。終日悲傷着,煩惱着,可是在事實上一點用也沒有。
-
下午四點鐘。春雨的落着。街上只看見電車,洋車,摩托車,行人很少。大家都悶在家裏吧。
-
從北平來,從上海來,從中國任何的一個都市中到青島來,你會覺得有另一種的滋味。北平的塵土,舊風俗的圍繞,古老中國的社會,使你沉靜,使你覺到匆忙中的閒適,小趣味的享受。
-
絕對的值得一聽的話,是從不曾經人口說過的;比較的值得一聽的話,都在偶然的低聲細語中;相對的不值得一聽的話,是有規律有組織的文字結構;絕對不值得一聽的話,是用不經修練,又粗又蠢的嗓音
-
這日是靄生的出院期,自昨天晚上他就盤算着如同小孩子盼望聖誕節日的來到一般的迫切。
-
那時候正值秋天。大道上兩輛馬車飛似地跑着。前一輛車上坐着兩位婦女:一個是黃瘦憔悴的夫人,一個是光澤滿面,體格豐滿的女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