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小史第八回 改洋裝書生落難 竭民膏暴吏橫徵

卻說傅知府送過孫知府動身之後,他便一心一意在這抽捐上頭,凡孫知府想不到的地方,他又添出許多條款。因爲此事既可升官,又可發財,實在比別的都好。故而倒把懲辦會黨,見好上司的心思,十成中減了九成。黃孔一班秀才,一直押在捕廳看管,城隍廟三個道士,一個廟祝,押在首縣班房,他亦不題不問,隨他擱起。因此,幾個秀才,不致受他的責辱。也幸虧得孫知府來了這一回,還要算得他們的大恩人呢。但是此案一日不結,幾個秀才就一日不得出來,那幾個逃走的,亦一日不敢轉來。

話分兩頭。且說當日同在文會裏頭捉拿不到被他溜掉的那位劉秀才,他是本城人氏,雙名振鑣,表字伯驥。自那日會文不成,吃了這們一個驚嚇,當將房屋交託同住的兩家親戚代爲看管,自己攜了一個包囊,匆忙出城,也不問東西南北,也不管路遠高低,一氣行來,約摸有二三十里,看看離城已遠,追捕的人一時未必能來,方纔把心放下,獨自一個緩步而行。又走了一二里的路程,忽然到了一個所在,面前一座高崗,崗上一座古廟,崗下三面是水,臨流一帶,幾戶人家,這些人都以漁爲業,雖然竹籬茅舍,掩映着多少樹木,卻也別有清趣。高崗上面,古廟後頭,又有很大的一座洋房。你道這洋房是那裏來的?原來是兩個傳教的教士所居。他們因見這地方峯巒聳秀,水木清華,所以買了這地方,蓋了一座教堂,攜帶家小在此居家傳教。不在話下。

當時劉伯驥到得此處,觀看了一回景緻,倒也心寬意爽。

又獨自一人在柳陰之下,溪水之旁,臨流歎賞了一回,不知不覺日已向西。他早上起來的時候,雖已吃過點心,無奈奔波了半日,覺得很有些飢餓。心想這些人家,房屋淺窄,未必能容得我下?且喜那座古廟,餘屋尚多,不如且去借他一間半間,暫時安身,再作道理。主意打定,一步步踱上山來。踱到廟門前,連敲了幾下,只見有個小沙彌前來開門,詢明來歷,進去報知老和尚。老和尚出來,問了姓名住處,劉伯驥以實相告,但說因城中煩雜,不如鄉居幽靜,可以溫習經史,朝晚用功,意欲租憑廟中餘屋一間,小住兩月。原來這劉伯驥父母在日,於這廟裏也曾有過佈施,所以題起來,和尚也還相信。又知道他父母都已亡過,並未娶得妻室,本是一無牽掛的人,此時嫌城中煩雜,偶然到鄉間略住幾時,也是意中之事,且又樂得嫌他幾文租金,亦是好的。當下老和尚便嘻嘻的回答道:“空房子是有,既是施主遠臨,儘管住下,還說什麼租金?但是廟裏吃的東西,只有豆腐、青菜,沒有魚肉葷腥,恐怕施主吃不來這苦。”劉伯驥道:“師傅說那裏話來?我們有得青菜、豆腐吃,這福氣已經不小。你想此時山東鬧水,山西鬧旱,遍地災民,起初還有草根樹皮,可以充飢延命,後來草根樹皮,都已吃盡,連着草根樹皮且不可得,還說什麼豆腐、青菜呢?我們現在只要有屋住,有飯吃,比起他們來,已經是天堂地獄,還可不知足麼?況且古人說得好:『菜根滋味長』,我正苦在城裏的時候,被肥魚大肉吃膩了肚腸,卻來藉此清淡幾時也好。至於租金一層,你卻斷斷不可客氣。只有出家人吃八方,如今我要吃起和尚來,還成什麼話呢?”老和尚道:“旋主既然不嫌怠慢,這就很好的了。”忙問小沙彌:“大相公行李拿進來沒有?”劉伯驥道:“天氣還熱,用不着什麼行李,只此一個隨身包袱便是。”和尚看了,卻也疑心。想他是有錢之人,何以出門不帶鋪蓋?幸虧他父母在世,屢屢會面,不是那毫無根底之人,或者因料理無人,以致如此,也論不定。所以雖見他不帶行李,也並不十分追問。但料他城中住慣的人,耐不得鄉間清苦,大約住不長久,也就要回去的。當下便開了一間空房,讓他住下。一日三餐,都是和尚供給。到了第二天,劉伯驥便把包裹內洋錢,取出十二塊送給老和尚,以爲一月房飯之資。

老和尚見了,眉花眼笑,說了多少客氣話,方纔收去。

劉伯驥來時,原說借這幽靜地方溫心文史,豈知來的時候匆促,一個包袱內,只帶得幾件隨身衣服,一本書也沒有帶,筆墨紙硯也是一樣沒有。身上雖尚有餘資,無奈這窮鄉僻壤,既無讀書之人,那裏來的書店?他本是手不釋卷的人,到了此時,甚覺無聊得很。每日早晚必到廟前廟後,遊玩一番,以消氣悶,遊罷回廟,不是一人靜坐,便與老和尚閒談。幸虧和尚得了他的銀錢,並不來查問他的功課,有時反向他說道:“大相公,你是一位飽學秀才,可惜這村野地方,沒有一個讀書的人,可以同你考究考究。只有我們這廟後教堂裏頭,有位教士先生,雖是外國人,卻是中華打扮,一樣剃頭,一樣梳辮子,事事都學中國人,不過眼睛摳些,鼻子高些,就是差此一點,人家所以還不能不叫他做外國人。雖是外國人,倒有件本事虧他,我們中華的話,他已學得很像,而且中國的學問也很淵博。不說別的,一部全部《康熙字典》,他肚子裏滾瓜爛熟。大相公!我想你也算得我們府城裏一位文章魁首,想這讀熟《康熙字典》的,倒也少見少聞呢,不過這位教士先生,同別人都講得來,而且極其和氣,只同敝廟裏一班僧衆不大合式,往往避道而行。所以他來了多年,彼此卻不通聞問。”劉伯驥聽了和尚之言,心上半信半疑,也不同他頂真,低頭暗想,別的且不管他,明天得空且去訪訪他看。現在的教士,朝廷見了都怕,到底是怎麼一個人?現在我也被這班瘟官逼的苦了,幾個同會的朋友,還被他們捉去,不知是死是活。我不如藉此結識結識他們,或者能借他們的勢力,救這班朋友出來。則我此番未曾被拿,得以漏網,或者暗中神差鬼使,好叫我設法搭救他們,也未可定。主意想定,便同老和尚敷衍一番。老和尚別去,他便借出遊爲由,繞至廟後,竟到教堂前面,敲門進去。原來這教士自從來到中國,已經二十六年,不但中國話會說,中國書會讀,而且住得久了,又很歡喜同中國人來往,只因鄉下都是一般粗人,雖有幾個入了他的教,卻沒有一個可以談得來的,至於學問二字,更不用題。今聽得有人敲門,急急走出一看。只見這來人丰神秀逸,氣宇軒昂,知是儒雅一流,必非村氓之輩。

便即讓得裏面請坐,動問尊姓大名,貴鄉何處。劉伯驥-一告訴了他,也只說是爲嫌城中煩雜,不及鄉居幽靜,所以來此小住幾時,現在就住在前面廟內。教士道:“劉先生!我要說句不中聽的話,你不要生氣。這個佛教,是萬萬信不得的。你但看《康熙字典》上這個佛字的小注,是從人從弗,就是罵那些唸佛的人,都弗是人。還有僧字的小注,是從人從曾,說他們曾經也做過人,而今剃光了頭,進了空門,便不成其爲人了。劉先生!這《康熙字典》一部書,是你們貴國康熙皇上做的,聖人的話,是一點不錯的。我們一心只有天父,無論到什麼危難的時候,只要閉着眼睛,一心對着天父,禱告天父,那天父沒有不來救你的。所以,你們中國大皇帝,曉得我們做教士的,那是好人,並沒有歹人在內。所以,才許我們到中國來傳教。劉先生!你想想!我這話可錯不錯?”劉伯驥起初聽了他背字典,未免覺得好笑,但是不好意思笑出來;等到講到後面一半,見他說得正經,很有道理,也只得肅然起敬,聽他講完,着實謙恭了幾句,又說住在廟裏無可消遣,貴教士有什麼書可借我幾部。教士一聽向他借書,知道是斯文一派,立刻從書櫥內大大小小搬出來十幾種,什麼《四書》、《五經》、《東周列國》、《三國演義》、《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地理圖之類,足足擺了一桌子,還有他親手注過的大學,親手點過的《康熙字典》,雖然不至於通部滾瓜爛熟,大約一部之中,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裏,不然怎麼能夠脫口而出呢?當下劉伯驥檢來檢去,都是已經讀厭看厭的書,實在都不中意,然而已經開出了口,又不好都不拿他的,只得勉強檢了唐詩古文及地理圖三種,其餘一概不要,請他收起。然後又坐了一回,方纔起身告別。教士道:“我們外國規矩,是向來不作興送客的。拉拉手,說一句“姑特背!”算是我們再見的意思,這就完了。今天劉先生是第一次來,又是住在廟裏有菩薩的地方,我們是不到的,我不能來回拜你,所以我今天一定要送你到門外。”劉伯驥推之再三,他執定不肯,只得由他送出。等到出得大門,恰巧對着廟的後門,老和尚正在園地上監督着幾個粗工,在那裏澆菜。教士見了,頭也不回,指着這廟說道:幾時把這廟平掉就好了。”

劉伯驥道:“沒有這廟,教堂面前可以格外寬展。”教士道:“劉先生!你解錯了,我說的不是這個意思。《古文觀止》上有個韓愈,做了一篇古文,說什麼火其人,廬其居,就是這個意思。”劉伯驥聽了才曉得他還是罵的和尚,乃與一笑,拱手而別。教士亦叮囑再三,無事常來談談。劉伯驥答應着,教士方纔進去。自此以後,劉伯驥同他逐日往來,十分投契。已是無話不談,但是還未敢把心事說出。

只因劉伯驥逃出來的時候,天氣還熱,止帶得幾件單夾衣服,未曾帶得棉衣,在廟裏一住兩月,和尚只要有了租金,餘事便不在意。山居天氣不比城中,八月底一場大雨,幾陣涼風,已如交了十一月的節令一般。這日,劉伯驥因怕外面風冷,自己衣裳單薄,不敢出外,竟在房中擁被睡了一日。那知竟爲寒氣所感,次日頭痛發熱,生起病來。至此,老和尚方纔懊悔不迭,生恐他有一長半短,不應該留他住下。雖不常時也走過來問他要湯要水,無奈詞色之間,總擺出一副討厭他的意思。劉伯驥雖然看出,他素性一向是豁達慣的,不願與這班人計較,所以也不在意。但因凍的實在難過,意欲向老和尚商借一條棉被,兩件棉衣,以禦寒氣。老和尚道:“我們出家人,是沒有多餘衣服的。各人一兩件棉衣,都着在身上。就是棉被,也每人只有一條,如何可以出借?劉相公!你要借,你爲什麼不去問那外國教士先生去借呢?我聽說他常穿的,都是什麼外國絨法蘭布,又輕又暖,不比我們和尚的高強十倍嗎?”原來這個老和尚,近來見劉伯驥同教士十分要好,曾託劉伯驥在教士面前替他拿話疏通,以便日後來往,好想他的佈施。劉伯驥是曉得教士脾氣的,又因自己素性爽直,不去同教士說,先把實情回絕了和尚,免他再生妾想。誰知老和尚聽了,不以爲然,只說:“劉相公不肯方便。”今日此言,正是奚落他的,誰知一句話倒激動了劉伯驥的真氣,從牀上一骨碌爬起,也不顧天寒風冷,拿條氈毯往身上一裹,包着頭,拖着鞋,奪門就走。老和尚看楞了,還白瞪着兩隻眼睛,在那裏望他,誰知已被他撥開後門,投赴教堂去了。

這裏教士正因他一日不來,心上甚是記掛,想要去找他,又困這廟門是罰咒不肯進來的,正在疑慮之際,忽見他這個樣子走了進來,忙問:“劉先生!你怎麼樣了?”劉伯驥也不答應,見面之後,雙膝跪下,教士扶他起也不肯起。問其所以,他至此,方纔把當日城中之事,朋友怎樣被拿,自己怎樣逃走的詳細情形,自始至終,說了一遍;末後,又把感冒生病,以及和尚奚落的話,也說了出來。誰知這教士是個急姓子的,而且又最有熱心,聽了此言,連說:“有此大事,何不早說?倘若你一來時就把這話說給了我,這時候早把他們救出來了。現在一耽誤兩個月,這般瘟官,只怕已經害了他們,那能等到如今?”說着,又嘆了幾口氣。劉伯驥卻還是跪在地下,索索的發抖。教士只是踱來踱去,揹着手走圈子,想計策,也忘記扶他起來。還虧他來的熟了,教士的女人、孩子都見慣的了,女人說過,才把教士提醒,連忙拉他起來,叫他困在榻上養病,又拿一條絨毯給他蓋了。教士夫婦,本來全懂得醫道的,問他什麼病,無非是風寒感冒,自己有外國帶來的藥,取出些給他服過,叫他安睡片時,自然病退。教士又道:“我本說過,出家和尚,沒有好人,你爲什麼要去相信他?”劉伯驥聞言,也無可分辯。教士又說:“我想這事,總得明天,我親自去到城裏,去走一躺纔好。他們都是好人,我總要救他們纔是。只要地方官沒有殺害他們,就是押在監牢裏,我也得叫他們把這幾個人交給與我。”劉伯驥道:“我好去不好去?”教士道:“你跟了我去,他們誰敢拿你?”劉伯驥聽了,心中頓時寬了許多,朦朧睡去。教士自去吃飯。等到劉伯驥一覺睡醒,居然病體痊癒,已能掙扎着起來。但是身上沒有衣服,總擋不住寒冷。

教士道:“我雖有中國衣服,但是尺寸同劉先生身材不對,而且你穿了中國衣服要被人訛詐的,倒不如改個打扮的好。齊巧樓上昨日來了一個到中國遊歷的朋友,要在這裏住兩天,他有多餘的衣服,我去替你借一身。至於鞋帽棍子,我這裏都有,拿去用就是了。”說着,果然到樓上借到一身衣服下來,又說:“這身衣服,我已經替你買了下來了,快快穿吧,免得凍着。你們中國人底子弱是禁不起的。”劉伯驥見了,非常之喜,便一齊穿戴起來。但是多了一條辮子,無處安放。教士勸他盤在裏面,帶好帽子,果然成了一個假外國人。自己照照鏡子,也自覺得好笑。教士便催他趕緊把廟裏的行李收拾,拿到堂裏來,預備明天大早,可以一同進城。劉伯驥此時改了洋裝,身上不冷了,走回廟中,一衆和尚見了,俱各詫異,齊說:“劉相公想是入了教,所以變成外國人打扮了。”他本來沒有什麼行李,拿包袱一包,就好提了就走,纔出房門,齊巧老和尚趕來看他,連說:“劉相公,你真會玩,你的病好嗎?”劉伯驥道:“我是落難罷了!那有心思去玩呢?像你和尚才樂呢?”說罷,提了包裹,掉頭不顧的去了。老和尚本知道他是住不久的,算了算,還多收了他幾天房飯錢,也就無話而罷。

且說劉伯驥仍回教堂,過了一夜,次日跟着教士一同出門。

一個外國人,扮了一個假中國人,一箇中國人,扮了一個假外國人,彼此見了好笑。此地進城,另有小路,只有十五六裏,教士是熟悉地理圖的,而且腳力又健,所以都是步行。但是劉伯驥新病之後,兩腿無力,虧得沿途可以休歇,走一段,歇一段,一頭走,一面說,商量到城之後如何辦事,因此倒也不覺其苦。他二人天明動身,走到辰牌時分,離城止有二三里路了,只見前面一羣一羣的人退了下來,猶如看會散了的一般。但是這些人也有說的,也有罵的,也有咒的,情形甚爲奇怪。他二人初見之下,因爲嘴裏正在那裏談天,沒有把這些人在意。等到看見了種種情形,也甚覺得詫異,方纔駐足探聽。正見路旁一個婦人,坐在地下哭泣。問他何事,一旁有人替他說道:“只因今天是九月初一,本府大人又想出了一個新鮮法子弄錢。四鄉八鎮,開了無數的損局,一個城門捐一層,一道橋也捐一層。這女人因爲他娘生病,自己特特爲爲,幾天織了一疋布,趕進城去賣,指望賣幾百錢好請醫生吃藥。誰知布倒沒有賣掉。已被捐局裏扣下了。”正說着,又一人攘臂說道:“真正這此瘟官,想錢想昏了!我買了二斤肉出城,要我捐錢,我捐了。誰知城門捐了不算,到了吊橋,又要捐。二斤肉能值幾文?所以我也不要了。照他這樣的捐,還怕連子孫的飯碗都要捐完了呢!”教士聽了,詫異道:“朝廷有過上諭,原說不久就要裁撒釐局的,怎麼又添了這許多捐局呢?真正是黑暗世界了!等我見了官,倒要問問他這捐局是什麼人叫設的!”說罷,拉了劉伯驥,一直奔往城中去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