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通釋曲筆第二十五

肇有人倫,是稱家國。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親疏既辨,等差有別。蓋"子爲父隱,直在其中",《論語》之順也;略外別內,掩惡揚善,《春秋》之義也。自茲已降,率由舊章。史氏有事涉君親,必言多隱諱,雖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其有舞詞弄札,飾非文過,若王隱、虞預毀辱相凌,子野、休文釋紛相謝。用舍由乎臆說,威福行乎筆端,斯乃作者之醜行,人倫所同疾也。亦有事每憑虛,詞多烏有:或假人之美,藉爲私惠;或誣人之惡,持報己仇。若王沈《魏錄》濫述貶甄之詔,陸機《晉史》虛張拒葛之鋒,班固受金而始書,陳壽借米而方傳。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然則史之不直,代有其書,苟其事已彰,則今無所取。其有往賢之所未察,來者之所不知,今略廣異聞,用標先覺。案《後漢書更始傳》稱其懦弱也,其初即位,南面立,朝羣臣,羞愧流汗,刮席不敢視。夫以聖公身在微賤,已能結客報仇,避難綠林,名爲豪傑。安有貴爲人主,而反至於斯者乎? 將作者曲筆阿時,獨成光武之美;諛言媚主,用雪伯升之怨也。且中興之史,出自東觀,或明皇所定,或馬後攸刊,而炎祚靈長,簡書莫改,遂使他姓追撰,空傳僞錄者矣。陳氏《國志劉後主傳》雲:"蜀無史職,故災祥靡聞。"案黃氣見於姊歸,羣烏墮於江水,成都言有景星出,益州言無宰相氣,若史官不置,此事從何而書?蓋由父辱受髡,故加茲謗議者也。

古者諸侯並爭,勝負無恆,而他善必稱,己惡不諱。逮乎近古,無聞至公,國自稱爲我長,家相謂爲彼短。而魏收以元氏出於邊裔,見侮諸華,遂高自標舉,比桑乾於姬、漢之國;曲加排抑,同建鄴於蠻貊之邦。夫以敵國相仇,交兵結怨,載諸移檄,用可致誣,列諸緗素,難爲妄說。苟未達此義,安可言於史邪?夫史之曲筆誣書,不過一二,語其罪負,爲失已多。而魏收雜以寓言,殆將過半,固以倉頡已降,罕見其流,而李氏《齊書》稱爲實錄者,何也?蓋以重規亡考未達,伯起以公輔相加,字出大名,事同元嘆,既無德不報,故虛美相酬。然必謂昭公知禮,吾不信也。語曰:"明其爲賊,敵乃可服。"如王劭之抗詞不撓,可以方駕古人。而魏書持論激揚,稱其有慚正直。夫不彰其罪,而輕肆其誅,此所謂兵起無名,難爲制勝者。尋此論之作,蓋由君懋書法不隱,取咎當時。或有假手史臣,以復私門之恥,不然,何惡直醜正,盜憎主人之甚乎!

蓋霜雪交下,始見貞鬆之操;國家喪亂,方驗忠臣之節。若漢末之董承、耿紀,晉初之諸葛、毋丘,齊興而有劉秉、袁粲,周滅而有王謙、尉迥,斯皆破家殉國,視死猶生。而歷代諸史,皆書之曰逆,將何以激揚名教,以勸事君者乎!古之書事也,令賊臣逆子懼;今之書事也,使忠臣義士羞。若使南、董有靈,必切齒於九泉之下矣。

自樑、陳已降,隋、周而往,諸史皆貞觀年中羣公所撰,近古易悉,情僞可求。至如朝廷貴臣,必父祖有傳,考其行事,皆子孫所爲,而訪彼流俗,詢諸故老,事有不同,言多爽實。昔秦人不死,驗苻生之厚誣;蜀老猶存,知葛亮之多枉。斯則自古所嘆,豈獨於今哉!

藎史之爲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苟違斯法,豈曰能官。但古來唯聞以直筆見誅,不聞以曲詞獲罪。是以隱侯《宋書》多妄,蕭武知而勿尤;伯起《魏史》不平,齊宣覽而無譴。故令史臣得愛憎由己,高下在心,進不憚於公憲,退無愧於私室,欲求實錄,不亦難乎?嗚呼!此亦有國家者所宜懲革也。

虞預相凌《晉書王隱傳》:大興初,令隱撰晉史。時著作郎虞預私撰《晉書》,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於隱,並借隱所著書盜寫之。後更疾隱,形於言色。隱竟以謗免歸。

休文釋紛《南史》:裴子野曾祖鬆之,齊永明末,沈約撰《宋書》,稱鬆之已後無聞焉。子野更撰爲《宋略》二十卷,其敘事評論多善,而云戮淮南太守沈璞,以其不從義師故也。沈懼,徒跣謝之,請兩釋焉。

王沈濫述貶甄《晉書王沈傳》:高貴鄉公將攻文帝,召沈告之。沈馳白帝,不忠於主,甚爲衆論所非。按:沈所撰《魏書》已逸,述甄事無考。郭《評》:沈不忠於魏,故甄后之貶,濫述其事,彰曹醜也。

陸機虛張拒葛陸機有《晉三祖紀》,見《本紀》篇。按:《晉書宣紀》,魏太和五年及青龍二年,懿凡兩拒蜀丞相亮。

受金借米班生受金,陳壽求米,見《史官建置》篇柳虯注。《困學紀聞》:受金事未詳。予考《陳壽傳》有謂丁子,覓千斛米,丁不與,竟不立傳之說。但有"或雲"二字。或之者,疑之也,恐亦未可盡信。

伯升之怨《後漢書》:齊武王字伯升,光武長兄也。王莽篡漢,兵革並起。伯升部署賓客,自稱柱天都部。聖公即位,拜伯升大司徒。及伯升拔宛,光武破王尋、王邑,兄弟威名益盛。更始君臣謀誅伯升,害之。

明皇所定《後漢東平王蒼傳》:顯宗永平十五年,行幸東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紀》示蒼,蒼因上《光武受命興頌》,帝甚善之。按:顯宗,明帝廟號。

馬後攸刊《後漢皇后紀》:顯宗明德馬皇后,伏波將軍援小女也。肅宗即位,尊之曰皇太后。自撰《顯宗起居注》,削去兄防參醫藥事,曰:"吾不欲令後世聞先帝數親後宮之家。"

蜀無史職《後主傳評》: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

黃氣見自秭《先主傳》:章武二年,先主軍秭歸,於亭駐營。黃氣見自秭歸十餘里中,廣數十丈。

羣烏墮江水《後主傳注》:《漢晉春秋》曰:江陽有烏,從江南飛渡江北,不能達,墮水死者以千數。

有景星出《後主傳》:景耀元年,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元。

無宰相氣《費傳》:延熙十四年夏,成都望氣者曰:都邑無宰相氣。

父辱受髡《晉書陳壽傳》:壽父爲馬謖參軍,謖爲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壽爲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議者以此少之。

李稱實錄語見《浮詞》篇原注。

公輔大名《北史》:李百藥父德林,少孤,未有字。魏收謂之曰:卿識度必至公輔,吾以此字卿。王《訓故》:《左傳》雲:魏,大名也,故云。按:"大名"句見《左傳》閔元。

元嘆《吳志顧雍傳》:雍字元嘆。蔡伯喈嘗避怨於吳,雍從學琴書。《注》:《江表傳》曰:伯喈謂曰:"卿必成名,今以吾名與卿。"故雍與伯喈同名也。又《吳錄》曰:言爲伯喈所嘆,故以爲字焉

惡直醜正語見《左傳》昭二十八。

盜憎主人《家語觀周》:盜憎主人,民怨其上。君子知天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亦見《左傳》成十五。

董承耿紀《蜀志》:先主同曹公還許。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詔,當誅曹公,先主遂與承等同謀。《魏武紀》:備之未東也,陰與董承等謀反,舉兵屯沛。五年,承等謀泄,伏誅。按:耿紀攻許燒營,見《因習》篇。又《魏武紀注》:《三輔決錄》曰:紀字季行,爲丞相掾。又《獻帝春秋》曰:收紀等將斬之,紀呼魏王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爲羣兒所誤耳。"

諸葛毋丘諸葛誕見《因習》篇。《晉景紀》:正元二年,魏鎮東大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舉兵作亂,矯太后令,移檄郡國,爲壇盟於西門之外,帥衆六萬,渡淮而西。帝徵之。儉聞欽敗,宵遁安風津,都尉追斬之。《魏志誕》、《儉傳》誕字公休,儉字仲恭。儉都督揚州,反,敗見夷滅。誕不自安,朝廷微知,徵誕爲司空。誕愈恐,遂反。按:王應麟曰:儉、誕等千載有生氣矣。故鄭漁仲有《晉史》黨晉之言。又按:《通志略》毋丘以邑爲氏,無貫音。

劉秉袁粲《宋書袁粲傳》:粲字景倩,與齊王、劉秉平決萬機。順帝即位,詔移石頭。時齊王功高,天命有歸。粲密有異圖,劉秉宋代宗室,與粲相結。謀剋日矯太后令,使攻齊王。事泄,齊王遣軍主戴僧靜向石頭。僧靜挺身暗往,粲子最覺有異人,以身衛粲。僧靜直前斬之,父子俱殞。其後並誅秉,秉事在《宗室傳》。

王謙尉迥亦見《因習》篇。

秦人不死未詳。

蜀老獨存未詳。按:《困學紀聞》雲:蜀老獨存,知葛亮之多在枉,武侯事蹟湮沒多矣。然則蜀老事,王氏亦未有所考也。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