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通釋因習第十八

蓋聞三王各異禮,五帝不同樂,故傳稱因俗,《易》貴隨時。況史書者,記事之言耳。夫事有貿遷,而言無變革,此所謂膠柱而調瑟,刻船以求劍也。

古者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故《左氏傳》稱楚鄧曼曰:"王薨於行,國之福也。"又鄭子產曰:文、襄之伯,君薨,大夫吊。即其證也。案夫子修《春秋》,實用斯義。而諸國皆卒,魯獨稱薨者,此略外別內之旨也。馬遷《史記》西伯已下,與諸列國王侯,凡有薨者,同加卒稱,此豈略外別內邪?何貶薨而書卒也?

蓋著魯史者,不謂其邦爲魯國;撰周書者,不呼其上曰周王。如《史記》者,事總古今,勢無主客,故言及漢祖,多爲漢王,斯亦未爲累也。班氏既分裂《史記》,定名《漢書》,至於述高祖爲公、王之時,皆不除沛、漢之字。凡有異方降款者,以歸漢爲文。肇自班《》,首爲此失;迄於仲豫,仍踵厥非。積習相傳,曾無先覺者矣。

又《史記陳涉世家》,稱其子孫至今血食。《漢書》復有《涉傳》,乃具載遷文。案遷之言今,實孝武之世也;固之言今,當孝明之世也。事出百年,語同一理。即如是,豈陳氏苗裔祚流東京者乎?斯必不然。《漢書》又云:嚴君平既卒,蜀人至今稱之。皇甫謐全錄斯語,載於《高士傳》。夫孟堅、士安,年代懸隔,至今之說,豈可同雲?夫班之習焉,其非既如彼;謐之承固,其失又如此。迷而不悟,奚其甚乎!

何法盛《中興書劉隗》《錄》,稱其議獄事具《刑法志》,依檢志內,了無其說。既而臧氏《晉書》、樑朝《通史》,於大連之傳,並有斯言,志亦無文,傳仍虛述。此又不精之咎,同於玄晏也。

尋班、馬之爲一列傳,皆具編其人姓名,如行狀尤相似者,則共歸一稱,若《刺客》、《日者》、《儒林》、《循吏》是也。范曄既移題目於傳首,列姓名於卷中,而猶於列傳之下,注爲列女、高隱等目。苟姓名既書,題目又顯,是則鄧禹、寇恂之首,當署爲公輔者矣;岑彭、吳漢之前,當標爲將帥者矣。觸類而長,實繁其徒,何止列女、孝子、高隱、獨行而已。

魏書著書,標榜南國,桓、劉諸族,鹹曰島夷。是則自江而東,盡爲卉服之地。至於《劉昶》、《沈文秀》等傳,敘其爵裏,則不異諸華。豈有君臣共國,父子同姓,闔閭、季札,便致土風之殊;孫策、虞翻,乃成夷夏之隔。求諸往例,所未聞也。

當晉宅江、淮,實膺正朔,嫉彼羣雄,稱爲僭盜。故阮氏《七錄》,以田、範、裴、段諸記,劉、石、符、姚等書,別創一名,題爲"僞史"。及隋氏受命,海內爲家,國靡愛憎,人無彼我,而世有撰《隋書經籍志》者,其流別羣書,還依阮《錄》。案國之有僞,其來尚矣。如杜宇作帝,勾踐稱王,孫權建鼎峙之業,蕭祭爲附庸之主,而揚雄撰《蜀紀》,子貢《越絕》,虞裁《江表傳》,蔡述《後梁史》。考斯衆作,鹹是僞書,自可類聚相從,合成一部,何止取東晉一世十有六家而已乎?

夫王室將崩,霸圖雲構,必有忠臣義士,捐生殉節。若乃韋、耿謀誅曹武,欽、誕問罪馬文,而魏、晉史臣書之曰賊,此乃迫於當世,難以直言。至如荀濟、元瑾蘭摧於孝靖之末,王謙、尉迥玉折於宇文之季,而李刊齊史,顏述隋篇,時無逼畏,事須矯枉,而皆仍舊不改,謂數君爲叛逆。書事如此,褒貶何施?

昔漢代有修奏記於其府者,遂盜葛龔所作而進之,既具錄他文,不知改易名姓,時人謂之曰:"作奏雖工,宜去葛龔。"及邯鄲氏撰《笑林》,載之以爲口實。嗟乎!歷觀自古,此類尤多,其有宜去而不去者,豈直葛龔而已!何事於斯,獨致解頤之誚也。凡爲史者,苟能議事詳審,措辭精密,舉一隅以三隅反,告諸往而知諸來,斯庶幾可以無大過矣。

膠柱刻船《史記廉藺傳》:趙王以趙括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柱而鼓瑟耳。"按:調瑟又用《淮南子》語。《呂覽察今》篇:楚人涉江,劍墜水,遽契其舟,曰:吾劍所從墜也。《廣韻》:契、鍥通,刻也。

曰薨曰卒《公羊》隱三: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

劉隗《晉書》:劉隗字大連。避亂渡江,元帝以爲從事中郎。遷丞相司直,委以刑憲。按:今《晉書》議獄事,收入本傳,竄去"具刑法志"一語,不襲臧《》、《通史》之誤矣。

劉昶沈文秀《魏書劉昶傳》:昶字休道,義隆第九子也。又《沈文秀傳》:文秀字仲遠,吳興武康人。按:義隆者,宋文帝之諱也。文秀則世爲宋臣,《宋書》亦有傳。二人皆出奔仕魏者,《魏書》島夷其君父,而邑里其子臣,是使父子君臣異籍也。

闔閭季札按:《史記》吳大伯十九世至壽夢,壽夢四子,長諸樊,季季札。諸樊子光,是爲闔閭,於季札爲子行也。

孫策虞翻按:《吳志》孫策字伯符,漢討逆將軍。弟權稱尊號,追諡策長沙桓王。虞翻爲孫策功曹。

田範裴段《隋經籍》霸史志:《趙書》十卷,一曰《二石集》,僞燕太傳田融撰。《燕書》二十卷,僞燕尚書範亨撰。《秦記》十一卷,宋殿中將軍裴景仁撰。《涼記》十卷,僞涼著作郎段龜龍撰。

劉石苻姚前超起劉淵,後趙起石勒,前秦起蒞洪,後秦起姚弋仲。按:田、範、句錯舉十六國書,劉、石句錯舉十六國姓,總統之詞也。並詳《外篇正史》。又按:"蒞"舊作"符",有參證語,亦具《正史》篇。

杜宇《華陽國志》:有王曰杜宇,教民務時。朱提有梁氏女利,字納以爲妃。自號曰望帝,更名蒲卑。

蜀記越絕《隋經籍志》:《蜀王本記》一卷,揚雄撰。《越絕書》十六卷,子貢撰。《越絕本事》:絕謂句踐時也,貴其內能自約,外能絕人也。吳、越賢者所作。按:書內有春申、秦皇、漢祖諸人,又有毗陵、無錫、鹽官、太末、丹陽、豫章諸地,皆後世名,其非子貢撰可知。

江表後梁《晉書》:虞溥字允源。鄱陽內史,撰《江表傳》。《唐書》:蔡允恭仕隋,爲起居舍人,著《後梁春秋》十卷。後梁,蕭也。見《世家》篇。

韋耿《後漢獻帝紀》:建安二十三年,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起兵誅曹操,不克,夷三族。《魏志武紀》: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必與嚴匡討暫之。

欽誕《魏志毋丘儉傳》: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與儉矯太后詔,罪狀大將軍司馬景王,舉兵反。大將軍統兵討破之。欽亡入吳,吳以欽爲鎮北將軍。又《諸葛誕傳》:誕字公休,景王東征,使誕督軍向壽春。欽之破也,誕累見夷滅,懼不自安,遂反。吳人與文欽來應。大將軍司馬文王討之。欽與誕有隙,誕殺欽。大將軍乃自臨圍,摯斬誕。誕麾下不降,皆曰:"爲諸葛公死不恨。"

荀濟元瑾延壽《齊文襄紀》:尚書祠部郎中元瑾與樑降人荀濟及淮南王宣洪等謀害文襄,事發,伏誅。又《荀濟傳》:濟字子通,及見執,楊謂曰:"遲暮何爲然?"濟曰:"叱叱氣耳。"

王謙尉迥師古《隋高祖紀》:相州總管尉遲迥,自以重臣宿將,志不能平,遂舉兵東夏。高祖命韋孝寬討。破迥,傳首闕下。初,迥之亂也,上柱國王謙爲益州總管,見幼主在位,政由高祖,遂起巴蜀之衆,以匡復爲辭,進屯劍閣,陷始州。命樑睿討平之。按:《周書》王謙字敕萬。尉遲迥字薄居羅。又按:師古敘謙、迥事,在本傳殊得體。但於他臣,如《高穎》、《王述》、《李德林》、《樑士彥》等傳,每及此二人,皆書賊書逆,曰"王謙作亂",曰"尉遲迥反",不一而足,宜《史通》摘之。

葛龔《後漢文苑傳》:葛龔字元甫,以善文記知名。按:篇末所引,具章懷《注》中。

笑林《隋經籍志》:《笑林》三卷,後漢給事中邯鄲淳撰。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