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的死

  電影女伶阮玲玉的死,叫大衆非常轟動。這一星期以來,報紙上連續用大幅記載着她的事,街談巷語都以她爲話題。據說跑到殯儀館去瞻觀遺體的有幾萬人,其中有些人是特從遠地趕來的,出殯的時候沿途有幾萬人看。甚至還有兩個女子因她的死而自殺。轟動的範圍之廣爲從來所未有。她死後的榮哀,老實說超過於任何闊人,任何名流。至於那些死後要大發訃聞號召弔客,出殯時要靠許多叫化子來繃場面的大喪事,更談不上了。

  一個電影女伶的死竟會如此轟動大衆,這原因說起來原不簡單。第一,她是自殺的,自殺比生病死自然更易動人;第二,她的死是爲了戀愛的糾紛,桃色事件照例是容易引起大衆的注意的;第三,她是一個電影伶人,大衆雖和她無往來,但在銀幕上對她有相當的認識,抱有相當的好感。這三種原因合在一起,遂使她的死如此轟動大衆。

  如果把這三種原因分析比較起來,我以爲第三個原因是主要的,第一第二並不是主要的原因。現今社會上自殺的人差不多日日都有,桃色事件更不計其數,因桃色事件而自殺的男女也不知有多少,何以不曾如此轟動大衆呢?阮玲玉的死所以如此使大衆轟動,主要原因就在大衆對她有認識,有好感,換句話說,她十年來體會大衆的心理,在某程度上是曾能滿足大衆要求的。同是電影女伶,同是自殺的,一年以前有過一個艾霞。社會人士雖也曾爲之惋惜,卻沒有如此轟動,那是因她上銀幕未久,作品不多,工力尚未能深入人心的緣故。

  不論音樂繪畫文章還是什麼,凡是真正的藝術,照理都該以大衆爲對象,努力和大衆發生交涉的。藝術家的任務就是用了他的天分體會大衆的心情,用了他的技巧滿足大衆的要求。好的藝術家必和大衆接近,同時爲大衆所認識,所愛戴。普式庚出殯時啜泣而送的有幾萬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許多人爲之號哭;農民畫家米萊的行事和作品,到今還在多數人心裏活着不死。他們一向不忘記大衆,一切作爲都把大衆放在心目中,所以大衆也不忘記他們,把他們放在心目中。這情形原不但藝術上如此,政治上、道德上、事業上、學問上都一樣。凡是心目中沒有大衆的,任憑他議論怎樣巧,地位怎樣高,聲勢怎樣盛,大衆也不會把他放在心目中。

  現在單就藝術來說,在各種藝術之中,最易有和大衆接觸的機會的要算戲劇和文學。戲劇天然有許多觀衆,文學靠了印刷的傳佈,隨時隨地可得到讀者。

  同是戲劇,電影比一向的京劇、崑劇接近大衆得多。這隻要看京劇、崑劇已觀客漸少而電影院到處林立的現象,就可知道。在今日,舊劇的名伶——假定是梅蘭芳氏吧,有一天如果死了,死因無論怎樣,轟動大衆的程度決不及這次的阮玲玉,這是可預言的。電影伶人卓別麟將來死時,必將大大地有一番轟動,這也是可預言的。因爲電影在性質上比歌劇接近於大衆,它的藝術材料及演出方法,在爲大衆接受上有着種種舊劇所沒有的便利。阮玲玉的表演技術原不能說已了不得,已好到了絕頂,她在電影上的工力和從來名伶在舊劇上的工力,兩相比較起來也許不及。她的所以能因了相當的成就,收得較大的效果,可以說因爲她是電影伶人的緣故。如果她以同樣的工力投身在舊劇中,也許只是一個平常的女伶而已。這完全是藝術材料和方法進步不進步的關係。

  同樣的情形也可應用到文學上。文學是用文字做的藝術,它和大衆接近本來就沒有電影那麼容易。電影只要有眼睛的就能看,文學卻須以識得懂得文字爲條件。文學對於文盲,其無交涉等於電影對於瞎子。國內瞎子不多,文盲卻自古以來佔着大多數,到現在還是佔着大多數。文學在中國根本是和大衆絕緣的東西。救濟的方法,一方面固然須普及教育,掃除文盲,一方面還得像舊劇改進到電影的樣子,把文學的藝術材料和演出方法改進,使容易和大衆接近。世間各種新文學運動,用意不外乎此。新文學運動離成功尚遠,並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阻力在加以障礙,例如到現在還居然有人主張作古文讀經。中國自古有過許多傑出的文人,現在也有不少好的文人,可是大衆之中認識他們、愛戴他們的人有多少呢?長此下去,中國文人心目中沒有大衆的不必說了,即使心目中想有大衆,也無法有大衆吧。中國文人死的時候像阮玲玉似的能使大衆轟動的,過去固然不曾有過,最近的將來也決不會有吧。這是可使我們做文人的愧殺的。

刊《太白》第二卷第二期(1935年4月)

上一頁
作者:夏丏尊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1685
阅读量:95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