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尊者以無始有的道理,度明家僧。一品不解,問家僧,家僧既悟,乃向一品說道:“先神先鬼,先稽我智,我智乃我知。我知,即始有;我不知,乃無始有。無始有,天地也不知。妙虛不過一幻法,焉能知道?”一品聽了,乃問元通:“家僧這議論可是?”元通答道:“是則是矣,恐未盡是。”家僧乃向尊得稽首請教,尊者不答,但說一偈。偈曰:
未始有無始,無始猶然後。
盡此是仍非,知悟總皆謬。
尊者說偈畢,只見妙虛垂膝而坐,仰望尊者道:“師父,弟子此時五內若蒙,不復知來事矣。”尊者見他垂下一膝,乃答道:“妙師,你這會蒙然垂膝處,便得了無始有未始矣。”妙虛點首謝度。趙一品乃說出梵志在東印度,國王以師禮拜他,衆徒弟法術高妙的一席話。百萬也說是一品薦書、左相引進這一種的根由。尊者只是捻着指珠兒不答,一面辭謝衆人,一面與元通往東印度國行來不提。
且說賽新園被公子捉住,怒他弄障眼法隱身入他妾室房內,到園中來見梵志。新園心愧,使了一個脫殼金蟬法,一路煙飛星走了。他卻走到靈通關,原住在崗前小廟兒裏。乃收拾廟堂,打掃房屋,說道:“我久離廟內,你看這鼠穴蛛絲,把個房屋傾頹,可見要人居住。”乃嘆了幾句。後人遂爲新園代作了古風一律,說道:
生來有房屋,居此屋者誰?
靜省三更夢,安常四序時。
晨修明德廡,久輯太平基。
屬耳休頹壞,明堂未可倚。
毋令鼠作穴,莫使蛛網絲。
勤勤時灑掃,刻刻莫輕離。
百年常固守,合宅得撐持。
奈何人好動,鑽穴隙相窺。
傷卻原來宅,仳離故遷移。
久去不復返,致令房屋虧。
牆垣頹乃塌,樓閣參且差。
及時忘葺輯,老大徒傷悲。
寄信知音者,克復莫教遲。
重整百年業,安居永不衰。
話說新園復歸舊廟,意欲再尋雨裏霧弟兄,據獎隘處。忽然陰風慘慘,形影悽悽,一個人魂立於其前。新園喝道:“吾久未歸廟,何處精靈,敢侵吾廟宇?舊主已歸,尚敢白日現形?”這個魂漸漸顯明,答道:“新園別來不復相識耶?”新園定睛一看,原來是本定,忙驚道:“師兄,我爲遁法一時計拙,幾弄出醜。惶愧隨那梵師,故不辭,逃復舊廟。你緣何不跟隨梵師,來此何干?想是梵師不棄我新園,或者公子不執我作對,使你來尋我?卻如何藏藏躲躲,弄些悽慘陰風。”本定乃泣道:“青鸞假馭樹葉不靈,跌落塵埃,南柯夢裏,想梵師迷入外道,衆徒誤入,怎得超凡?我如今四大無收,想你爲吾指個脫離,故此來尋契交。”新園笑道:“師兄,你當初如何投拜,卻爲的何事?既入梵師之門,做的卻是何道?今日所欲脫離,何等方向,你自不明說,我如何指你個路境?”本定道:師兄我不說,果然你不知。你聽我道:
當年生長岐岐路,未識人倫把自誤。
拳打高山猛虎降,劍揮大海蛟龍怖。
只因戲法賽神通,要學修行拜師父。
三尖嶺上救道人,花柳樓上原吃素。
巨-港裏戰巫師,撮桶街前迷美婦。
樹葉兩扮假青鸞,前趕獐兒後失兔。
法收樹葉復原來,一夢南柯本定數。
本定說畢,新園笑道:“師兄,原來苦苦爲弄幻,誤投門路,我新園自己尚錯,今日方整理舊屋,有甚教誨指你!你莫若權安小廟,待有行教的,不拘僧道,指點你個方向可也。”本定聽了,忽然不見。新園嘆怪嗟異不提。
且說東印度國王名堅固,我國王愛民禮賢,素稱有道。既爲雨澤蒼生,聽左相薦引梵志,立壇瞻禮。一日坐朝,梵師上殿不趨,國王迎侍恐後,乃設玉團花寶座,尊梵志坐了。國王問道:“國師所談的性命雙修,予一時未便得就會。聞說你道法能指滄海變桑田,指高山成平地,予欲國師演試一二觀看。”梵志道:“我王畏修道之難,欲觀法術。不知這法術,只可愚凡俗,未可使於王所。”國王不聽,再三要觀。梵志乃喚徒弟演法。徒弟只有本慧、巫師在旁侍立,乃問道:“師父叫弟子演個甚法?”梵志道:“就把王言滄海桑田、高山平地,試一法來。”只見本慧把手一指,階前茫茫大海,汪洋邈闊。本慧卻又一指,只見波浪洶涌,實時變阡陌井畝。那桑田中人民濟濟,分勞任苦。巫師也就把手一指,只見那桑田實時變成高山,巍峨形勢,險峻崗巒。又把手一指,依舊桑田平壤。國王一見,說道:“國師且休作法,予聞桑田乃民生大事,予見此法,雖說是變幻虛設,卻動了予憫念人民分勞任苦。”乃即傳命執事官,排齊鸞駕,出郊勸課農桑。執事官奏道:“桑田乃海變平壤,法術假託。”國王道:“汝道說假,予心卻真。”乃命駕出郊,與梵志同車共輦。正行之際,只見城外白氣漫漫,自南而東,貫於上下。王見了,問梵志:“此何祥瑞?”梵志早已知是尊者自南來,將入國境。恐怕國王改了念頭,懈怠拜師的禮節,乃佯言答道:“這白氣蔽空,毫光直射,哪裏是祥瑞,是魔王妖氣耳。王可傳諭各門城外,但有外來僧人,即是此妖魔來到,勿容其入。”王依梵志之言,即傳諭四門,勿得縱放外來僧道。四門把守官役遵諭,但遇僧人,更加盤詰。
國王退朝入內。梵志乃歸私寓,對巫師、本慧說道:“勢裏妙虛曾遺四句偈語,說出白毫光事。今日與王出遊,見南來白氣,果應此偈。我想自岐岐路收你本慧,本定不知駕青鸞作何究竟,新園又愧心逃走,如今門徒寥若晨星,這般稀少,萬一南來僧道應此白毫,我等事體必被他奪。汝二徒有何計策,能阻逐他去?”本慧道:“師父不必多慮,料小徒法術能驅逐他去,何足爲患!”巫師道:“不然,往日有本智、本定、新園衆弟子,今日五去其三,勢孤力寡。萬一來的妖魔力大,可不徒勞了國王這一番頂禮!”巫師只這一句,便動了梵志凝心,說:“徒弟,你言越合妙虛之偈。如今之計,只得能中顯能。你與本慧,多方延攬幾個徒弟,演習些法裏通法,阻遏南來的僧人道士,堅確王心,勿使更改。”巫師依梵師之言,便設方法延攬弟子。這城中只因巫師祈禱雨澤,哪一個不認得,且衆見國王師事,往日要入門爲弟子不可得,今見巫師明言廣收博錄,一時便動了那少年浪蕩遊閒、不顧父母之養的,或博奕飲酒、花費了家產的,或無計資身、有過欲逃罪躲避的,紛紛亂投。一時便動了纓絡童子憫衆之心,也隨着這些投名拜門的衆等,混入郊壇。
巫師正入壇場,端坐問道:“汝等欲拜師學道,心各不同。只是吾師以大道傳度入門的弟子,汝等以何智力進門?”衆人哪裏悟巫師的言語,各各面視不答。纓絡童子便越次答道:“我等以正進門,以大求教。”巫師道:“何爲而正?”童子道:“不外不旁便正。”巫師道:“何爲而大?”童子道:“盡卻生人,皈依無量。”巫師聽了,忙下座來,一手扯着童子說道:“吾師得汝,傳道有人矣。”扯衣要走。那衆人見了,齊齊說道:“師父,你廣收博攬門徒,緣何不容我等,只扯着一個童子?”巫師道:“汝等來意在外,我便知內,做不得吾師門徒,就是我也不收你等。惟這童子,可以收入門中,做個徒弟。”巫師正說畢,要起身,只見童子說道:“我非投師,實來收徒弟的。”巫師聽了道:“童子如何說此妄言?你有何能,敢誇大口!”童子道:“你便是妄收徒弟,徒誇大口!”巫師道:“汝敢比法較術麼?”童子道:“比較便生嗔心,法術豈爲正大?”巫師哪裏覺悟,把手丟了童子衣袖,只一指,只見黑氣漫空,對面莫見。少頃那黑洞洞處,青面朱發,山精水怪,無數見前,嚇得衆做徒弟的,走不敢走,站不敢站,只叫:“好師父,怪道,祈雨頃刻就風雲雷電,若像這樣神通,便是真仙活佛。”童子見了,把手也一指,黑氣即變做金光,青面朱發即變做善男信女,各引着寶蓋長幡。乃喚衆人道:“你們從哪門投入?”衆人見了道:“爺爺呀,怎麼巫師見的那等惡?童子見的這等善?惡的嚇人,善的快意。罷,罷,罷!我等隨童子去罷。”童子見衆人要隨去,乃飛走離壇,衆人趕來,哪裏得近!巫師也顧不得,喝一聲:“疾風快云何在?”只見風從壇起,雲自空生,巫師駕風雲,直追南向,哪裏見個童子!只見尊者師徒行來,將近國城之外,白毫光頂上騰騰,緇色衲風前擺擺。巫師忖道:“這光景,便是師父那樁兒事也。”他不趕童子,竟回梵志寓處,備將這事說出。梵志沒奈何,只得靜聽。後有替揚惟天惟地乃正大功果五言四句:詩曰:
玄黃正之色,洪荒大之形。
於此有功果,昭昭屬聖人。
話說尊者與元通走近國城,只見宮牆黑氣騰騰,乃對元通說:“弟子,你可見宮牆黑氣麼?”元通答道:“弟子目見,但不知主何兆?”尊者微微笑道:“妖孽計吾等小難耳,何足介意!”乃大踏步入城。把門人明明看見兩個僧人入城,正欲攔阻,卻又不見僧人,只見兩個執事官員把僧人且迎接過去。尊者直至王所,國王忽然見了尊者莊嚴色相,也不疑怪,便問道:“師來何爲?”尊者答曰:“將度衆生。”王曰:“以何法度?”尊者答曰:“各以其類度之。”國王聽了,方纔叫執事官供具素齋在朝堂正殿。只見梵志進入朝堂,見了國王,卻與尊者稽首,隨問道:“僧人到此何事?”尊者也把答王的話說出。梵志聽了,不勝大怒,說道:“何方野僧,敢到此誇張大話!”便叫本慧徒弟:“何不以法壓之!”只見本慧把手一指,頃刻化了一座大山現前。怎見得大山?但見:
巔巒接漢,崗阜齊雲。高聳不說須彌,廣闊過如泰嶽。登峯嶺,只訝天低;覽形勝,偏嫌地小。飛漢倒影,宛似萬丈懸巖壓下;峭壁層巒,有如一天泰岳飛來。
尊者見這大山,漸漸從天壓將下來,只把手一指,那山忽然皆從梵志師徒頭上壓去。梵志慌了,忙跑在地,道:“凡道不識聖僧,望賜指教。”尊者憫其愚感,再以手一指,那山隨滅。國王見尊者開度梵志,便問道:“梵師誨予性命雙修,此道非道麼?”尊者合掌答道:“性命雙修,他原未嘗非道。只是有道修,要有道行。口能言,而心不能應,徒自遠道耳。”王曰:“心何爲應?”尊者答道:“王所爲問,即是應己。”王聞尊者之言,乃拜尊者爲師,願聞其法。尊者曰:“王欲問法,法有法要。”王曰:“願聞法要。”尊者曰:“當趣真乘,即是要己。”國王信受回宮,着令執事官役修葺潔淨寺院,延尊者師徒居住。後有僧名懶雲,嘆是法要,因贊一偈。偈曰:
本無有爲法,如何爲有要?
如如何爲如,即是法要己。
卻說梵志聽了尊者法要,又見本慧、巫師幻法不能阻真,辭王從海島而去。本慧與巫師,不忿尊者指破他化山,他卻也不隨梵師,各自懷忿散去不提。
且說本智,原是玄隱道真的道童,只因誤入蜃氛,迷了原性,忘卻舊師,跟隨梵志爲徒弟子。梵志道術原來也正,只因他門類繁多,時演幻術,亂收徒弟,遂入旁門。道童跟隨着他,起了法名本智,兩次青鸞接引他回島,只爲蜃氛堅固,且以幻法迷留,今既爲纓絡童子度脫,復明原宗,遂跨着青鸞,迴歸洞裏,謁見玄隱真師。玄隱見了道童回還,憫其誤被蜃氛,妄宗外道,今感纓絡度回,他卻知纓絡非凡,且令道童仍守丹爐,卻往蓬萊赴會。後有妙真道士讚歎五言四句。詩曰:
妖氣聚仍散,道童去復還。
不教仙聖引,迷昧怎超凡?
話說東印度國王重禮真僧,一日聽尊者說法,要論真乘,心地了明。忽然左相朝王,說出城市中有纓絡童子,遊行閭里,莊嚴色相,若常不輕。市有人見他臨水欲渡,棄履赤足,浮水而行,登高山嶺,未見跋涉,突然行於巔上。閭里焚燒,能輕身入救不毀。見孤苦乞兒,乃哀憐說道:“汝如風颳楊花,入投糞穢,雖然是你遭遇,卻也有一種惡孽因緣積來。”市人與的飯食即施與乞者。王聽得左相之說,乃問尊者:“有此事麼?”尊者答道:“此國中當有聖人繼我,即是此婆羅門子也。”國王乃吩咐排列車輦,與尊者共轅而出。正纔到通衢大路,只見一人,直闖車前,左右哪裏阻遏得住。卻是何人,下回自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