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譬喻經法句譬喻經道利品第三十八

昔有國王治行正法民慕其化無有太子以爲愁憂。佛來入國便出覲尊。聽經歡欣即受五戒。一心奉敬唯願有子。晝夜精進三時不懈。有一給使其年十一常爲王使。忠信奉法不失威儀。謙卑忍辱精進一心學誦經偈。知時先起已辦香火。數年之中精進如是不以爲勞。卒得重病遂致無常。其神來還爲王作子。乳餔長大至年十五立爲太子。父王命終襲代爲王。憍慢自恣淫泆欲樂。晝夜躭荒不理國事臣僚廢朝民被其患佛知其行不會本。識將諸弟子往到其國王聞佛來如先王法。大衆奉迎稽首於地卻坐王位。佛告王曰:國土人民羣僚百官。悉自如常不。王曰:爲人年幼未能綏化。皆蒙聖恩國土無他。佛告王曰:王今自知本所從來。作何功德得此王位。王曰:不審頑愚不達。不知先世所從來也。佛告大王。本以五事得爲國王。何等爲五。一者佈施得爲國王。萬民奉獻宮觀殿堂資財無極。二者興立寺廟供養三尊牀榻幃帳以是爲王。在於正殿御座理國。三者親身禮敬三尊及諸長德以是爲王。一切萬民莫不爲之作禮。四者忍辱身三口四及意無惡以是爲王。一切見者莫不歡欣。五者學問常求智慧以是爲王。決斷國事莫不奉用。行此五事世世爲王。於是世尊以偈頌曰:

人知奉其上,君父師道士。信戒施聞慧,終吉所生安。宿命有福慶,生世爲人尊。以道安天下,奉法莫不從。

王爲臣民主,常以慈愛下。身率以法戒,示之以休咎。處安不忘危,慮明福轉厚。福德之反報,不問尊以卑。

佛告王曰:王前世時爲大王給使。奉佛以信奉法以淨。奉僧以敬奉親以孝奉君以忠。常行一心精進佈施。勞身苦體初不懈惓。是福追身得爲王子補王之榮。今者富貴而反懈擔夫爲國王當行五事。何謂爲五事。一者領理萬民無有枉濫。二者養育將士隨時稟與。三者念修本業福德無絕。四者當信忠臣正直之諫。無受讒言以傷正直。五者節慾貪樂心不放逸。行此五事名聞四海福祿自來。舍此五事衆綱不舉。民困則思亂士勞則勢不舉。無福鬼神不助自用失大理。忠臣不敢諫。心逸國不理臣{薛女}民則怨。若如是者身失令名後則無福。於是世尊重說偈言:

夫爲世間將,修正不阿枉。調心勝諸惡,如是爲法王。見正能施惠,仁愛好利人。既利以平均,如是衆附親。

佛說偈已是時王大歡喜。起住佛前五體投地懺悔謝佛。即受五戒佛重說法得須陀洹道。

昔佛在舍衛國祇樹精舍爲諸天人國王大臣四輩弟子說無上大法。時舍衛國南有深山。其中常出野象象有三色。白青黑者,國王欲得好名斗大象。輒遣人往捕取將來付調象師。三年之中便可乘騎亦可令鬥。時有一神象龍之所生。身白如雪尾赤如丹。兩牙如金色。獵師見此非常好象還白國王。有此大象其形如是宜大王乘。王即募捕象師三十餘人。遣令捕此象。人衆往到象所張羂欲捕象。而此神象知諸人意即便來前而墮羂中。衆人皆來而欲捕之。象便瞋恚逆蹸跳之。近者即死遠者得走。象逐不置。時山脅有諸年少道人多力勇劍山中學道大久未得定意。遙見此象追逐殺人。道人憐愍人故自恃勇健欲往救之。佛已遙見恐此比丘爲神象所殺。佛即到邊放大光明。象見佛光怒止恚解不復追逐殺人。比丘見佛迎爲作禮佛爲比丘即說偈言:

勿妄堯神象,以招苦痛患。惡意爲自殺,終不至善方。

比丘聞偈即便稽首懺悔謝過。內自篤責深惟爲非。即於佛前逮得應真。時捕象人即皆還。穌走者尋還皆得道跡。

昔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國王瓶沙有一大臣。犯事免退徙著南山中。去國千里外由來無人不熟五穀。大臣到中泉水流溢五穀大熟。四方諸國有飢寒者,皆來至此山中。數年之中便有三四千家。來者給與田地令得生活。其中三老諸長宿年共議。國之無君猶身之無首。相將至大臣所舉大臣爲國王。大臣答長老曰:若以我爲王者,當如諸國王之法左右大臣文武將士上下朝直髮女闐宮租稅穀帛當如民法。諸國老曰:唯然奉命一隨王法。即立爲王。處置羣臣文武上下。發調人民築城作舍。宮殿樓觀。民被苦毒不復堪諧。皆發想念欲謀圖王。諸奸臣輩將王出獵。去城三四十里。於曠野澤中。牽王欲殺。王問左右何緣殺我。答曰:民慕豐樂奉王以禮。民困思亂破家圖國。王告之言:卿等自爲非我本造。枉殺我者神祇知之。聽我發一願死不有恨。即願曰:我本開荒出穀養民。來者皆活。富樂無極。自共舉我立爲國王。依案諸國自共作此。今反殺我我實無惡。於此人民若我死者,願作羅剎。還入故身中。當報此怨。於是絞殺棄屍而去。三日之後。王神即作羅剎還入故身中。自名阿羅婆。即起入宮絞殺新王並及後宮采女左右奸臣。即皆殺之。羅剎瞋恚出宮盡欲殺人。國中三老草索自縛。來向羅剎自首。此是奸臣所爲。非是細民所可能知。乞丐原恕願還治國。曰我是羅剎。何與人等共從事也。食飲當得人肉。羅剎急性忿不思難。三老曰:國是王許。故當如前。食飲所須當相差次。國老共出宣令人民皆共探籌。以此爲次家出一小兒。生用作食食羅剎王。三四千家正有一戶。爲佛弟子。居門精進五戒不犯。隨民探籌。得第一籌。有一小兒。當先食鬼王賢者大小懊惱啼哭。遙向崛山。爲佛作禮悔過自責。佛以道眼見其辛苦。便自說言:因是小兒當度無數人。便獨飛往至羅剎門。現變光相照其宮內。羅剎見光疑是異人。即出見佛。便起毒心欲前噏佛。光刺其目。擔山吐火皆化爲塵。至久疲頓。然後降化請佛入坐頭面作禮佛爲說經。一心聽法。即受五戒爲。優婆塞。裏吏催食奪兒將來。室家嗥哭隨道而來。觀者無數爲之悲哀。吏抱兒擏食著羅剎前。羅剎即持此小兒擎食至佛前。長跪白佛言:國人相差次以小兒爲食。我今受佛五戒。不復得食此小兒。請以小兒佈施佛。爲佛作給使。佛爲受之。即說咒愿。羅剎歡喜得須陀洹道。佛以小兒著鉢中。擏出宮門。還其父母而告之曰:快養小兒勿復愁憂。衆人見佛莫不驚愕。怪是何神。此兒何福而獨救之。羅剎所食奪還父母。於是世尊在於大衆中央而說偈言:

戒德可恃怙,福報常隨己。見法爲人長,終遠三惡道。戒慎除苦畏,福德三界尊。鬼龍邪毒害,不犯有戒人。

佛說偈已無央數人。見佛光像乃知至尊三界無比。便皆歸化爲佛弟子。聞偈歡欣皆得道跡。

昔佛在波羅奈國鹿野場上。爲天人龍鬼國王臣民不可計衆而爲說法。時大國王太子將從小國王世子五百餘人。往到佛所爲佛作禮。卻坐一面而聽法。諸太子等。即白佛言:佛道清妙玄遠難及。自古以來頗有國王太子大臣長者之子。舍國吏民恩愛榮樂行作沙門者不。佛告諸太子。世間國土榮樂恩愛。如幻如化如夢如響。卒來卒去不可常保。又國王太子以三事故不能得道。何謂三事。一者憍恣不念學問佛經妙義以濟神本。二者貪取不念佈施下貧困厄。羣臣將士所有財寶。不與民共以修財本。三者不能遠離色慾愛樂之事捨棄牢獄憂煩之惱。行作沙門滅衆苦難。以修身本。是以菩薩所生爲王。除此三事。自致得佛。又有三事。何謂爲三。一者少壯學問。領理國土。率化民庶。使行十善。二者中以財施貧窮孤寡。羣臣將士與民同歡。三者每計無常命不久留。宜當出家行作沙門。斷苦因緣。勿更生死。三事不施獨無所得。於是世尊而自陳曰:昔我前世作轉輪聖王。名曰南王皇帝。七寶導從。宮觀浴池。行宮戲園。及羣臣太子夫人采女象馬廚宰。各八萬四千。有子千人。勇猛精銳。一人當千。飛行虛空。周遊四方。自在所爲無當前者,其壽八萬四千歲。以法治政。不枉人民。爾時聖王自念言:人命短促無常難保。但當作福以求道真。念常佈施世間人民。所有財物與民共之。已種福德。唯當出家行作沙門。斷絕貪慾乃得滅苦。王即敕梳頭人。若見頭髮白。便當啓我。至久數萬歲。梳頭人啓言:白髮已生。敕令拔之舉著案上。王見白髮。涕泣命曰:第一使者忽然復至。今頭已白。宜當出家行作沙門。求自然道。擎發掌中自說偈言:

今我上體首,白生爲被盜。已有天使召,時正宜出家。

即召羣臣立太子爲王。行作沙門入山修道。畢人之壽。即生第二天上爲天帝釋太子。於後領理天下亦如大王。復敕梳頭人。若見白髮便當啓我。至久復啓。白髮已生。敕令拔之。擎著掌中而說偈言:

今我上體首,白生爲被盜。已有天使召,時正宜出家。

復召羣臣立太子爲王。即行作沙門入山修道。畢人之壽。復生天上爲天帝釋。前天帝釋。畢天之壽。下生世間。爲聖王作太子。此三聖主更爲父子。上爲天帝。下爲聖主。中爲太子。各各三十六反。數千萬歲。終而復始。行此三事。自致得佛。爾時父者,今我身是也。太子者,舍利弗是也。王孫者,阿難是也。更相從生展轉爲王以化天下。是以特尊三界無比。佛說是時,國王太子並諸太子。皆大歡喜受佛五戒。爲優婆塞得須陀洹道。

上一頁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