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譬喻經放逸品第十

昔佛在世時。有五百賈客從海中出。大持七寶還歸本國。經歷深山爲惡鬼所迷不能得出。糧食乏盡窮頓困厄遂皆餓死。所齎寶貨散在山間。時有沙門在山中學。見其如此便起想念。吾勤苦學道積已七年不能得道又復貧窮無以自濟。此寶物無主取之。持歸用立門戶。於是下山拾取寶物。藏著一處訖便出山。求呼兄弟負馳持歸。方到道半。佛念比丘應當得度。佛便化作一比丘尼。剃頭法服莊面畫眉金銀嬰珞。隨谷入山道逢沙門。頭面作禮問訊起居。道人呵比丘尼曰:爲道之法應得爾不。剃頭著法衣。云何復莊面畫眉嬰珞身體也。比丘尼答曰:沙門之法爲應爾不。辭親學道山居靜志。云何復取非其財物。貪慾忘道快心放意。不計無常。生世如寄罪報延長。於是比丘尼爲說偈言:

比丘謹慎戒,放逸多憂愆。變諍小致大,積惡入火焚。守戒福致喜,犯戒有懼心。能斷三界漏,此乃近涅槃。

是時比丘尼說此偈已,爲現佛身相好光明。沙門見之悚然毛豎。稽首佛足悔過自陳。愚癡迷謬違犯正教往而不返。其將奈何。於是世尊即說偈言:若前放逸,後能自禁,是照世間。

念定其宜,過失爲惡,追覆以善。是照世間,念善其宜,少壯舍家。盛修佛教,是照世間,如月雲消。人前爲惡,後止不犯,是照世間。

如月雲消。

於是比丘重聞此偈結解貪止。稽首佛足還到樹下。數息相隨止觀還淨。獲道果證成阿羅漢。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