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年前,胡適博士曾經玩過一套“五鬼鬧中華”的把戲,那是說:這世界上並無所謂帝國主義之類在侵略中國,倒是中國自己該着“貧窮”、“愚昧”……等等五個鬼,鬧得大家不安寧。
-
抗戰的中國在我們的手裏,勝利的中國在我們的面前,新生的中國在我們的望中。中國要從工業化中新生。
-
一陣瘋狂的轟炸像百十座火山一齊迸裂了;整個大地接連不斷的咆哮着……城裏面多少條火蛇,正彷彿從那些火山的噴口裏伸吐出來。
-
在模糊的麻木了的腦幕上,我已經不能記憶着蛙叫究竟在什麼季候。閣閣地,大都是傍晚;有時也在深夜。
-
正是稻熟粱黃的秋令,孜孜自喜的母鼠的心。因爲她已懷了可喜的孕。正如將要綻開的栗苞,她腹內的胎兒將隨秋慄同時墜生;復如苞中的果實,她的胎兒將如慄兒一般的標緻,齊整。
-
南陽鄧文濱所作《醒睡錄》(同治七年成書,光緒初申報館出版)第三卷中有“京華二好二醜”一節。
-
——評前期的“大衆化問題”大衆文藝要在找大衆。這豈不是看了題目做文章。原來大衆是在找自己的文藝。
-
我前幾天和幾位朋友談天,有一位朋友大發其“保存國粹”“反對外國”的宏論。他說:“現在有許多人,無論什麼事,都覺得外國人的好,中國人的壞。
-
中伏的朝霖才過,烈日又在正午的時候,撐起那把火傘,在萬里無雲的空中,散佈些酷熱的導火線。
-
茅盾先生開始他的文學業績的時候,就標舉人生的文學與寫實的文學。這二十五年來,文壇上經過多少變化、多少花樣,但茅盾先生始終不移的堅持他的主張,不,信仰。
-
我來講一個故事。爲何荷梗中有抽剪不斷的細絲。原來在水底的荷花姑娘便和蜻蜓的公子水蠆相識,無猜的姑娘便愛上溫柔綠色的公子。
-
這鬧市,它吸乾了我底血液,使我衰弱而且怯懦。在鬧市底邊沿,我尋着那靜寂的道路,在昏黃的燈光下面踏着,讓我自己聽見我自己底足音。
-
前幾年,大觀園裏的壓軸戲是劉姥姥罵山門。那是要老旦出場的,老氣橫秋的大“放”一通,直到褲子後穿而後止。
-
(蛇之草原集之二)黃昏時候,我出新東門去散步。在門洞子裏的牆上,看見一張砍下來的土匪的頭的照片。
-
巴金兄:你還記得在南京,不,在這個廣大的世界上,有一個你曾繫念過的人:你曾爲他祝福,希望他生活下去,得到生活,……並且他也是一直的在繫念着你。
-
在千萬個悲肅的面孔和哀痛的心靈的圍繞中,魯迅先生安靜的躺下了—正—當黃昏朦朧的掩上大地,新月投着悽清的光的時候。
-
——魯迅先生逝世五週年雜感之二魯迅先生始終是一個作家、學者,乃至是一個思想家或批評家。他對於國家民族,對於社會,對於人類,都有熱烈真誠的愛。
-
低低的門,高高的白牆,當我走進天井,我又看見對面房子的許多小方格窗眼了。拾階登到樓上,四圍是憂鬱而晦黯的,那書架,那字畫,那案上的文具,那檐頭的竹簾……沒有一樣不是古香古色,雖然同
-
P兄:我是在桂林,從一月七日以迄於今,假如沒有什麼變動,自己也有耐性,大約可以呆到年底。
-
死一般靜寂的夜分。想起這與世界隔絕的生活,是怎樣也不能忍受的了。世界變成怎樣了呢?有生命活躍着和陽光照耀着的世界,現在不應當也是一樣地沉睡了吧?然而,世界之上有着災難,這裏也有着呻
-
文化產物,有各種多樣,但都可以用文字來表現,所以我們知道,文化可使用文字來批評。
-
伐木人底斧聲叮叮地響過濃密的山林,傳到寧靜的村中來了。午後的鄉村是沉睡着的,空氣之中罩着難耐的疲倦。
-
來津以後得見知堂老人所作《魯迅的故家》一書,署名周遐壽,一九五三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
學校在西北城角外的珠泉街上,就許因爲學校裏有噴珠泉,所以才把這條街起下這個名字。
-
醒來,聽見了如同呼喚着人名的風。是有月光照着那婆娑的樹影。不自主地來了恐怖和悽切,幾乎是想落下淚來,然而卻只隱忍。
-
我國人往往把文化和文藝混同着。如說文藝先行於文化,而哲學是在後面的,這樣說就似乎把文化和文藝的混同分開了。
-
一個人做事,在動手以前,當然要詳慎考慮;但是計劃或方針已定之後,就要認定目標進行,不可再有遲疑不決的態度。
-
天總是皺着眉頭。太陽光如果還射到地面上,那也總是稀微的淡薄的。至於月亮,那更不必說,他只是偶然露出半面,用他那慘淡的眼光看一看這罪孽的人間,這是孤兒寡婦的眼光,眼睛裏含着總算還沒有
-
(吳魯夫譯註)近代的思想常常在古人的遺書陳言裏聽到了同情的聲音,有些人就趕緊將那舊書由書架上取下,拂去了多年的灰塵送到印刷局去,刊行種廉價的版本,十七世紀的斯賓羅沙就是近代人這樣子
-
早晨上兩課。第一課國文,講《史通·敘事篇》。篇中力說敘事應該省句省字,但本文鋪張排比的地方就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