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水經注·江水

酈道元

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餘里,涌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屋,若此者甚衆,皆崩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巖所餘,比之諸嶺,尚爲竦桀。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峯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羣山,並概青雲,更就宵漢辨其優劣耳。神孟塗所處。《山海經》曰:夏後啓之臣孟塗,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塗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雲: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爲草實、爲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爲行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立爲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爲名也。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壘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巖①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注】①巖,本字[山獻],意爲山頂,讀“眼 ”。此處代用。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