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星期日薄暮時分,向“惟利書局”代領了稿費,我便趕緊走出四馬路,到了這個不知名的街頭,跳上電車,因爲我惦念着雲倉君那過了夜就必得交付的房租和飯線,恐怕他等得過分的盼望,或者,這
-
在秋天欲雨的夜裏,賊似的,一個五十歲左右的木匠爬出了城牆;因爲心慌,他剛剛把腳踏着了實地,轉過身,便絆住了磚頭,跌倒了,手肘和膝踝都發出痛楚。
-
一她趕着羊羣到牧場去。羊兒在田壩上走着,原是挨挨擠擠,非常懶惰的,然而遠遠地望見了牧場,這小小的畜牲就有精神了,興奮的往前跑;她跟在羊後面,快步的追逐,——趕羊的柳枝條拖到地上去。
-
大約十二個少年和中年的泥水匠,在初秋的太陽剛剛偏西時候,一個兩個的,說說笑笑,連續地向一家還不曾竣工的新蓋的屋子,低下頭,挨進那竹籬笆矮矮的小門去。
-
一貓的毛是黃和白相間的……。這是在一天下午,無意中,廚子忽見到它,那時候正落雨。
-
“跳井!”這兩個字便帶來了無限的悲憤,激烈,和恐怖散漫到瀏村所有的人們的心裏;時候雖然是初秋,炎威的暑氣還未盡滅,但空間卻流蕩着一種靜默的可駭的顫慄,似乎過往的白雲,烏鴉,牆頭的狗
-
從常德到漢口,這路上,是必須經過很多的小小仄仄的河。倘若在秋天,縱不說和冬季相聯的秋末,水也淺了,仄小的河於是越顯出仄小來,如漢壽一帶的河道,就只能用木划子去通行了。
-
下面所說的,是一個春青已經萎謝,而還是獨身着的人的故事:大約是十二歲,父親就送我到相隔兩千餘里之遠的外省去讀書,離開家鄉,不覺間已是足足的三年零四個月了。
-
一天下午,在富紳王品齋家裏忽然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事情發生的原因是:當這個富紳用快活的眼睛看他所心愛的第三姨太太時候,無意中卻發現在那嬌小的臉旁邊,在那新月形的耳朵底下,不見了一隻珍
-
紙窗上沙沙沙沙的響,照經驗,這是又颳風了。這風是從昨天夜裏颳起的,我彷彿知道。颳起風來,天氣又變了。
-
離開我的故鄉,到現在,已是足足的七個年頭了。在我十四歲至十八歲這四年裏面,是安安靜靜地過着平穩的學校生活,故每年一放暑假,便由天津而上海,而馬江,回到家裏去了。
-
我因爲要看看美國南方的黑農被壓迫的實際狀況,所以特由紐約經華盛頓而到了南方“黑帶”的一個重要地點柏明漢,這在上次一文裏已略爲提到了。
-
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麼名字!這件小事也可表示今昔時代的不同。
-
記者提筆含淚寫着這篇《悼戈公振先生》的時候,正在十月二十四日下午從中國殯儀館哀送戈先生大殮以後。
-
從倫敦到紐約的情形,記者在上次已談過一些,現在要隨意談些到紐約以後的見聞——有的是在歐洲不常有的現象。
-
一先生的故鄉西曆一八六六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十六年,就是清同治五年,陰曆十月初六日,先生生於廣東香山縣的翠亨村。
-
留學日本二十年之久,到今日總算回到故國來了,不想再出國了。不敢家居徒食,所以到家後過了兩天,就爲謀事到上海來。
-
盧別根路飛機場的近旁有個很宏壯的醫院,光爲它的建築,聽說已用去一百萬兩。裏面的看護有中國人,有西洋人,有菲利賓人,住院的病人也有各國的國籍。
-
早晨八點鐘,半醒半睡,在大馬路外灘等電車。我恭敬地向一個年輕“密斯特”行了一個敬禮,這“密斯特”是大學裏的同事,雖說同事,但我還不曉得他的名姓及專門學問,我初進來時也沒有人替我介紹
-
他是江南人,他十五歲時候留學日本,也回家去過好幾回,只是他對於江南一個一個的女人,除了他的母親——姊妹他是沒有的——都很慊惡。
-
近來他熱心地彈鋼琴,因爲他兩年後總不得不回中國了,回中國以前他總要想學會貝多芬後期的Sonata。
-
一絕壁從瑞嚴寺的石階的中腰彎進林中。他不得不跟那敏捷細步的女士走了。山路到了略平之處的時候:“這兒算路盡了麼?我看一點景趣都沒有。
-
日本籍的大輪船叫天洋丸,是開在香港上海橫濱桑港間的。那兒有什麼美麗的頭等艙不說了,我們但看那三等艙就好。
-
一春他寬敞地對比牙琴坐下,獨奏家坐在舞臺中央,會場的視線都集向獨奏家。——伴奏暫在休止符裏,他放雙手在膝上,落視線在鍵盤上——這時候,臺下的會衆要映進他的眼睛裏。
-
到底是鄉間,一座古廟雖然寬敞,但只呆呆地立着;廟前已通電車,過往的行人也頗不少。
-
話說中華民國十三年秋,小可看了一場西洋鏡之後,葉落歸根,依然精赤條條跑回這九里三分的成都來時,在前六年與幾個朋友共同辦理的《川報》,還未被楊督理子惠先生封閉,仍一天兩大張的在印行
-
石太太的丈夫在前曾奔走過好幾省,似乎並未幹過較大的事,攜眷回到成都,不到三年便死了。
-
我與江西的鄱陽湖相別,業經十六七年。在這十幾年的長久日月中,雖然走的地方不少,見的事體甚多,但偶一回想起來,湖中的幾幅舊畫圖總儘先展在我的眼前。
-
《日日報》的編輯室在中國內地一個省會的某條街中。這省會有五十多萬人口,每日吃的米、面、菜蔬、雞、鴨、魚、肉是很多的,獨於《日日報》的銷數在本城中經過了七八年,依然還只千餘份。
-
我不知道爲什麼與人一談起這個好人家,總是頗感興會。朋友們往往聚在一處,紅葡萄酒擺在跟前,黃淡芭菰掛在嘴上,悠哉遊哉,大家都不要再用腦筋,而叫我隨便說一件故鄉的故事,以爲消遣之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