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匆匆》是現代傑出的散文家朱自清 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
如今已是午夜人靜,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彎新月,地上白茫茫滿鋪的都是雪,爐中殘火已熄只剩了灰燼,屋裏又冷靜又陰森;這世界呵!是我腸斷心碎的世界;這時候呵!是我低泣哀號的時候。
-
梅花延遲了一個月,終於在農曆二月下旬,爛爛漫漫地開起來,可是已使人等得有些兒不耐煩了。
-
洞庭東西二山,山水清嘉,所產枇杷、楊梅,甘美可口,名聞天下。而綠茶碧螺春尤其特出,實在西湖龍井之上,單單看了這名字,就覺得它的可愛了。
-
今年快過完了,我們將怎樣來迎接這新的一年來臨呢?除了在精神上、思想上要作迎新的準備外,在物質上也有點綴一下的必要。
-
我們現在作詩、作文、作小說,總要求其通俗,總要爲工農兵服務,這纔算得上是人民文學;如果艱深晦澀,那就像天書一樣,還有什麼人要讀呢?唐代大詩人白樂天,雖生在一千多年以前,倒是一位深解
-
回家數天了,妻已不再作無謂的靦腆。在豆似的燈光下,我們是相熟了。金漆的牀前垂着褪黃的綢帳。
-
達芳先生:信,四元錢,《救亡日報》副刊,均於昨日午後收到。今天恰巧是五一節,給您寫回信。我覺得在我們的友誼上,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
-
在萬頭攢動的人海里,在鑼鼓喧天的狂舞裏,在五彩紛飛的旗幟裏,在人民大衆從心底爆發出的歡呼聲裏,這天,一九四九年二月三號,上午十點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隊伍踏着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
-
一場熱帶的豪雨剛過,洶洶涌涌的大西洋霎時灑滿千萬點金星,雲破處,卻見一輪明月高懸當頭。
-
一年夏天,趁着剛離開厭煩的軍隊的職務,我和妻坐着海輪,到了一個有名的島上。這裏是佛國,全島周圍三十里中,除了七八家店鋪以外,全是寺院。
-
我因爲要看看美國南方的黑農被壓迫的實際狀況,所以特由紐約經華盛頓而到了南方“黑帶”的一個重要地點柏明漢,這在上次一文裏已略爲提到了。
-
財神菩薩對於真正的強盜土匪並不怕,對於叫化流氓更不怕。真正“可怕”的是反財神——是知道拿回自己心血的羣衆。至於對付強盜土匪叫化流氓,——財神菩薩的法寶多着呢。
-
據說有一幅唐代的古畫,名叫《三十三鎮神頭圖》。這是描繪古代中國人同外國人比賽圍棋的一幅圖畫。它反映了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
從一本通訊登記冊上,我看到了現時很常見的一些通訊地址。比如,“二一八工區十四段第六幢住宅三樓一○七號”,這樣的地址一個挨一個,出現在眼前,不禁令人感到頭昏眼花。
-
許多國畫家近來正在談論:某人的畫變了,某人的畫還沒有變。聽見他們的談論,在我們這些外行人心裏,總不免覺得有點納悶。究竟他們所說的“變”是什麼意思呢?爲什麼要“變”?怎樣“變”纔好呢
-
韋傑三君是一個可愛的人;我第一回見他面時就這樣想。這一天我正坐在房裏,忽然有敲門的聲音;進來的是一位溫雅的少年。
-
這已是午夜人靜,我被隔房一陣痛楚的呻吟驚醒!睜開眼時,一盞罩着綠綢的電燈,低低的垂到我牀前,閃映着白漆的几椅和鏡臺。
-
我家有一隻明代甌瓷的長方形淺水盤,右角有一塊綠油油的長着苔蘚的小石峯,後面插着兩枝素心磬口蠟梅花,一枝昂頭挺立,一枝折腰微欹。
-
“梁山伯與祝英臺”,無疑地是吾國流傳得最廣泛的一個民間故事,各地地方戲中,常有演出,而以越劇爲最著。
-
抗美援朝戰爭,早已勝利了,而當年我們志願軍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績,記憶猶新;尤其是上甘嶺一役,給與我們一個永遠不可磨滅的印象。
-
“梅君歌舞傾天下,餘事丹青亦可人。畫得梅花兼畫骨,獨標勁節傲羣倫。”這是我當年題京劇名藝人梅浣華先生蘭芳畫梅的一首詩;因他在對日抗戰期間不肯以聲音獻媚敵僞,故意養起鬚子來作抵抗,抗
-
棲霞山的紅葉,憧憧心頭已有好多年了。這次偕程小青兄上南京出席會議,等到閉幕之後,便一同去遊了棲霞山。
-
記得抗日戰爭勝利後的那一年農曆二月中旬,正當梅花怒放的季節,我應了江蘇省立圖書館長蔣吟秋兄之約,到滄浪亭可園去觀賞浩歌亭畔的幾株老梅,和蓮池邊那株人稱江南第一梅的胭脂紅梅,香色特殊
-
克家的詩已出版的有兩個集子,還有一篇長詩在印刷中,論理我早應分對他的詩說幾句話了。
-
據說出門走百步,得大吉祥。說是天上的仙子今晚也要化身下凡,遇見窮苦而善良的人們隨緣賜福。
-
六十三歲的母親,生肺病的老婆,和幾個營養不良的孱弱的孩子,被飢餓,水災和一些無情的環境的威脅,從三千多里路的故鄉,狼狽地逃亡出來,想依靠我這一月有十多元稿費收入的兒子,丈夫和父親過
-
當着夜從地上引退了,濃霧就漸漸地沉落下來。那是初春的早晨,什麼都還是寧靜的,霧填滿了每個角落和每個隙縫。
-
中國文學有一個小小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小,其實是很嚴重的。任何一個先進國家的文字和言語,固然都有相當的區別,但是書本上寫着的文字,讀出來是可以懂得的。
-
無論做什麼樣的領導工作或科學研究工作,既要有專門的學問,又要有廣博的知識。前者應以後者爲基礎。這個道理十分淺顯。專門的學問雖然不容易掌握,但是隻要有相當的條件,在較短時間內,如果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