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瑣記閒話刺繡

  蘇州的刺繡,名聞天下,號稱蘇繡,與湖南的湘繡和上海的顧繡,鼎足而三。

  前年蘇州市教育局曾辦了一所刺繡學校,延聘幾位刺繡專家擔任教師,造就了幾十位刺繡的好手。她們的作品曾參加一九五四年舉行於拙政園的民間藝術展覽會,博得觀衆的好評。秋間,蘇州市土產公司與吳縣合作總社聯合舉辦了一個刺繡學習班,招了農村中擅長刺繡的婦女們上班學習,由黃薌女畫師畫了花卉,由以前刺繡學校的幾位女教師教授散套針法,採取了湘繡的優點,提高質量,經過了一個多月,全都學會了。這班學員都是從吳縣[]望亭、光福、滸墅關農村中來的,她們一向於種田之暇,以刺繡戲衣、被面、枕套等爲副業,不過花樣陳舊,繡法不夠細緻。經過了學習,頓時使人刮目相看;除了散套針法,又學會了反搶針法,作品有軟緞的方靠墊和臺毯、被面、睡衣等,刺繡的花樣如梅、蘭、竹、菊、百蝶、和平鴿等,都足以代表我國民族風格的,去冬已運往北京,聽說轉運法京巴黎去展覽了。

  一九五五年春節,蘇州市人民文化宮舉行了一個美術展覽會,刺繡也陳列了一室,四壁琳琅,燦爛奪目,中如毛主席的繡像,用幾十種色絲細針密縷地繡成,面目栩栩如生。還有一幅特出的作品,是前刺繡學校教師任嘒閒所繡的蘇聯畫史之一《列寧在拉茲裏夫火車站附近的草棚裏》。列寧低着頭在起草革命的計劃書,除了人之外,還有郊野樹木、草棚作背景,色彩調和,活潑生動,簡直是好像一幅畫;真可算得是一位現代的針神了。

  我藏有舊繡一幅,以緞爲地,色已黃黯,我也不知道是甚麼時代的作品,朋友們給我鑑定,說是明代的刺繡。繡的是一尊觀音,微微含笑,坐在一朵蓮花上,花作淺紅色,淡至欲無;觀音的膝上坐着一個男孩子,玉雪可念,一手執紅榴花一枝,向人作憨笑。上端用黑色絲繡有“禮拜供奉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七字,下有圖章一方,可惜已認不出是甚麼字了。舊時女子繡觀音,鄭重其事,必須洗了手才下針,以示虔誠;清代董文友曾有《留春令》第一體一闋詠浣手繡觀音雲:“蘭湯浴手,窗前先就,紅蓮嬌片。須記他原少凌波,休錯配鴛鴦線。  繡着金身須半面。似向儂青眼。春筍纖纖近慈雲,疑紫竹林中現。”

  凡是男女婚禮中所用的繡品,鴛鴦是必要的圖案,被面和枕套,總是繡着雙宿雙飛的鴛鴦,這又是詞人們的好題材了。如朱竹坨的《生查子》雲:“刺繡在深閨,總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簾垂地。  弱線手頻挑,碧綠青紅異。若遣繡鴛鴦,但繡鴛鴦睡。”董舜民《應天長》又一體雲:“水精簾卷東風院,枝上流鶯聲百囀。綠窗輕,香夢軟。清淚朝朝曾洗面。  砌痕深,花樣淺。出水芙蕖波濺。繡到鴛鴦偏倦,惱亂針和線。”這兩首詞,都寫出了舊社會刺繡者爲人作嫁的苦悶。
上一頁
作者:周瘦鵑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4.13万
阅读量:3085
可阅书店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