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是衆香國中的硬骨頭,它不怕霜而反傲霜,偏要在肅肅霜飛的時節,爛漫地開起花來,並且開得分外鮮妍,因此古詩人對它的評價很高,宋代蘇洵詠菊詩,曾有“粲粲秋菊早,卓爲霜中英”之句。菊花既被稱爲霜中的英雄,那麼每年秋季中國各地紛紛舉行菊展,就可算得是菊花的羣英大會了。
中國菊花的歷史,真是太悠久了。遠在晉代的陶淵明,已在吟哦着“採菊東籬下”的詩篇。不過古時的菊花,大概只有黃色一種,所以“菊有黃華”啊,“黃花晚節香”啊,都把黃花來作爲菊花的代名詞。後來仗着園藝工人的智慧,搞出了許多新品種來,由宋代的七八十種,增加到明代的二百餘種;而近年來,據說已多至一千餘種,真的是陸離光怪,五色繽紛。
可是菊花的名稱不能統一,是莫大的遺憾;同是一個品種,而各地有各地的名稱,各不相同,並且有些是怪怪奇奇,很使人費解的。一九六○年七月我曾經建議統一菊花名稱,料知不久的將來,定可如願以償。菊花的名稱統一以後,那麼現在中國究有多少品種,就可有一個比較正確的統計了。
從十一月起,全國各地凡是有菊花的地方,差不多都舉行菊花展覽會,五光十色,如火如荼;蘇州現有大小型的菊花,約在二百種左右,曾在葑門內網師園舉行菊展,以大公園爲最多,共一百多種,每種一盆,雲蒸霞蔚,大有可觀。我的出品共二十種,在面水而築的“濯纓水閣”中展出,有高几,有長案,有方桌,有琴桌,分列這些盆菊,高低參差,位置不惡。所用盆盎,有瓷質的、有陶質的、有銅質的,色彩和式樣也種種不一,幾座有紅木的、有用樹根雕成的,一一和盆盎相配合。每一種花,我標上一個別出心裁的名稱,如兩盆是北京劉㛃園先生所贈的名種,標以“北京來的客”;一盆是二色相間的小型喬種,標以“小喬初嫁”;一盆是“簾外桃花”,配着修竹一枝,標以“簾外桃花花外竹”;一盆“綠牡丹”,種在一隻古銅三元鼎中,標以“在魏紫姚黃之外”;一盆“織女”,三朵花作懸崖形,標以“牛郎的愛侶”。這些盆菊,除了有必要的用一二枝細竹竿支撐外,大半不用竹竿,也不加扎縛,姿態悉取自然,好像是長在籬下牆角一般。
這展出的二十盆菊花中,有三盆作爲主體,中央一隻長方形的淺灰色大陶盆中,種着三種菊花,一種名“黃龍”,一種名“紅線”,一種名“帥旗”,一高一低一欹斜;右首一盆百年老枸杞,朱實累累,綠葉紛披,下配白菊三朵,斜出盆外,標以“杞菊延年”;左首一盆,是五枝下垂的紅黃二色相間的菊花,種在一隻長圓形的乾隆窯淺藍色瓷盆中,標以“鍊鐵鍊鋼發火花”。這三盆菊花的題名,都是意義深長的。
到得各地的菊展,逐漸結束之後,而我家的小型菊展,卻還在繼續下去;有的經過整理,仍然楚楚可觀,有的花大葉茂,還是鮮豔如故。我有決心要使這些東籬秋色,跟隨着新時代的步伐一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