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五代史列傳一 后妃

案:《晉后妃傳》,《永樂大典》已佚,今採《五代會要》、《通鑑》、《契丹國志》、《文獻通考》所載晉后妃事,分注以補是書之闕。

高祖皇后李氏。 《五代會要》:高祖皇后李氏,唐明宗第三女。天成三年四月,封永寧公主;長興四年九月,進封魏國公主;清泰二年九月,改封晉國長公主;至天福六年十一月,尊爲皇后;七年六月,尊爲皇太后。開運四年三月,與少帝同遷於契丹之黃龍府。漢乾祐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崩於蕃中之建州。《文獻通考》雲:天福二年,有司請立皇后,帝以宗廟未立,謙抑未遑。帝崩,出帝即位,乃尊爲皇太后。《契丹國志》載皇太后降表雲:“晉室皇太后媳婦李氏妾言:張彥澤、富珠哩等至,伏蒙皇帝阿翁降書安撫者。妾伏念先皇帝頃在並、汾,適逢屯難,危同累卵,急若倒懸,智勇俱窮,朝夕不保。皇帝阿翁發自冀北,親抵河東,跋履山川,逾越險阻,立平巨孽,遂定中原。救石氏之覆亡,立晉朝之社稷。不幸先帝厭代,嗣子承祧,不能繼好息民,而反虧恩辜義,兵戈屢動,駟馬難追,戚實自貽,咎將誰執。今穹旻震怒,中外攜離,上將牽羊,六師解甲。妾舉宗負釁,視景偷生。惶惑之中,撫問斯至,明宣恩旨,曲賜含容,慰諭丁寧,神爽飛越。豈謂已垂之命,忽蒙更生之恩,省罪責躬,九死未報。今遣孫男延煦、延寶奉表請罪,陳謝以聞。”又,《帝紀》雲:會同十一年正月朔,出帝、太后迎遼帝於封丘門外,帝辭不見,館於封禪寺,遣其將崔廷勳以兵守之。是時雨雪連旬,外無供億,上下凍餒。太后使人謂寺僧曰:“吾嘗於此飯僧數萬,今日豈不相憫耶?”僧辭以遼帝之意難測,不敢獻食。少帝陰祈守者,乃稍得食。遼降少帝爲光祿大夫,檢校太尉,封負義侯,遷於黃龍府,即慕容氏和龍城也。帝使人謂太后曰:“吾聞爾子重貴,不從母教而至於此,可求自便,勿與俱行。”太后答曰:“重貴事妾甚謹,所失者違先君之志,絕兩國之歡。然重貴此去,幸蒙大惠,全身保家,母不隨子,欲何所歸?”於是太后與馮氏、皇弟重睿。子延煦延寶,舉族從晉侯而北。天祿元年四月,帝至遼陽,晉侯白衣紗帽與太后、皇后上謁於帳中。五月,帝上陘,取晉侯所從宦者十五人、東西班十五人及皇子延煦而去。八月,帝下陘,太后自馳至霸州謁帝,求於漢兒城側賜地耕牧以爲生。許之。帝以太后自行十餘日,遣與延煦俱還遼陽。二年,徙晉侯、太后於建州。三年秋八月,晉李太后病,無醫藥,仰天號泣,戟手罵杜重威、李守貞曰:“吾死不置汝。”病亟,謂晉侯曰:“吾死,焚其骨送范陽佛寺,無使吾爲邊地鬼也。”

太妃安氏。 《文獻通考》:安太妃,代北人,不知其世家。生出帝,帝立,尊爲皇太妃。《契丹國志》雲:天祿二年春二月,徙晉侯、太后於建州,中途安太妃卒,遺命晉侯曰:“焚骨爲灰,南向揚之,庶幾遺魂得返中國也。”

少帝皇后張氏。 案《五代會要》:天福八年十月追冊。考是書《少帝紀》雲:追冊故妃張氏爲皇后。《張從訓傳》亦云,高祖鎮太原,爲少帝娶從訓長女爲妃。

皇后馮氏。 案《五代會要》:開運三年十月冊。《通鑑》雲:天福八年冬十月戊申,立吳國夫人馮氏爲皇后。初,高祖愛少弟重允,養以爲子。及留守鄴都,娶副留守馮濛女爲其婦,重允早卒,馮夫人寡居,有美色,帝見而悅之。高祖崩,梓宮在殯,帝遂納之。羣臣皆賀,帝謂馮道等曰:“皇太后之命,與卿等不任大慶。”羣臣出,帝與夫人酣飲,過梓宮前,醊而告曰:“皇太后之命,與先帝不任大慶。”左右失笑,帝亦自笑,謂左右曰:“我今日作新婿何如?”夫人與左右皆大笑。太后雖恚,而無如之何。既正位中宮,頗預政事。後兄玉,時爲禮部郎中、鹽鐵判官,帝驟擢用至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與議政事。《文獻通考》雲:契丹入京師,後隨帝北遷,不知所終。又,案《五代會要》載晉內職雲:高祖潁川郡夫人蔡氏,天福三年八月敕。少帝寶省李氏封隴西郡夫人;張氏封春宮夫人,充皇后尚宮,並天福八年十二月二日敕。前左御正齊國夫人吳氏進封燕國夫人,書省魏國夫人崔氏進封樑國夫人,前右御正天水郡夫人趙氏封衛國夫人,司簿孟氏封汧國夫人,前司簿李氏封隴西郡夫人,弟子院使齊氏、大使郭氏、副使賈氏並封本縣君,太后宮尚宮陳留郡夫人何氏進封鄒國夫人,河南郡夫人元氏進封齊國夫人,知客出使夫人石氏封武威郡夫人,春宮姚氏、常氏、焦氏、王氏、陶氏、魏氏、趙氏七人並超封郡夫人,寶省婉美趙氏封天水郡夫人,武氏以下十一人並授春宮,天福八年十一月敕。清河郡夫人張氏、彭城郡夫人劉氏並充太后宮司寶,南陽郡夫人路氏、出使夫人趙氏白氏並充皇后宮司賓,開運二年八月敕。又,案是書不載外戚傳,據《五代會要》雲:晉高祖長女長安公主降楊承祚,天福二年五月封,至六年五月卒,追封秦國公主,至七年九月,又追封樑國長公主。從長女高平縣主、第二女新平縣主、第三女千乘縣主、孫女永慶縣主,並天福七年五月封。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