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園到宣化

  別後,坐載重汽車向清華園車站出發。沿途道路太壞,顛簸得心跳身痛。因爲坐得高,綠榆樹枝,時時撲面打來,一不小心,不低頭,便會被打得痛極。8時12分,上平綏車,向西走,“漸人佳境”。左邊是平原,麥田花畦,色彩方整若圖案。右邊,大山峙立,峯尖巉巉若齒,色極青翠。白雲環繞半山,益增幻趣。絕似大幅工筆的青綠山水圖。天陰,欲雨未雨。道旁大石巨崖棋佈羅立,而小樹散綴於巖間,益顯其細弱可憐。沿途馬纓花樹最多,樹尖即在車窗之下,綠衣紅飾,楚楚有致。9時半,到南口。車停得很久。下去買了一筐桃子,總有一百多個,價僅二角。味極甜美。果販們搶着叫賣,以脫手賣出爲幸,據說獲利極少。過南口,車即上山。溪水清冽,錚淙有聲。過了幾個山洞,山勢險峻甚。在青龍橋站停了一會。又過山洞,經八達嶺下,即入大平原。儼然換一天地。山勢平衍若土阜,綠得可愛。長城如在車下。回顧八達嶺一帶,則山皆壁立,崚削不可攀援。長城婉蜒臥于山頂,雉堞相望。山下則堡壘形的烽火臺連綿不斷。昔日的國防,是這樣的設備得周密,今已一無所用了。長城一線已不能阻限敵人們鐵騎的蹂躪了!

  11時45分到康莊。這是一個很大的車站,待運的貨物堆積得極多。有許多山羊,裝在牲畜車上,當是從西邊運來的。12時25分,過懷來,山勢又險峻起來。山色黃綠相間,斑斕若虎皮紋,白雲若斷若連的懶散地擁抱于山腰。太陽光從雲隙中射下,一縷一縷的,映照山上,益顯得彩色的幻變不居。

  下午1時餘,到土木堡。此地即明英宗被也先所俘處,侍臣及兵士們死難者極多。聞有大墓一,今已不知所在。有顯忠祠一,祀死難諸臣的,今尚在堡內。我們下車,預備在此處停留數小時。堡離車站數裏;在田壟間走着。進沛津門,即入堡。房屋構造,道路情形,已和“關內”不同。大街極窄小,滿是泥濘,不堪下足,除小毛驢外,似無其他代步物。街下有“歲進士”和“選元”的匾額,初不知所指,後讀題字,始知前者爲“歲貢生”,後者爲“選拔貢生”。商店很少,有所謂“孟嘗君子之店”者,即爲旅館。門上又懸“好大豆腐”的招記,後又數見此招記。似居民食物主要品即爲豆腐。到顯忠祠,房屋破敗不堪,明碑也鮮存者。此祠立於景泰間,至萬曆時焚於火,清初又毀於兵。康熙五十六年(1717)雷有乾等重建之。嘉慶間又加重修。祠後,闢屋銅文昌帝君,壁上畫天聾、地啞像,喬模作態,幽默可喜。3時半,回到車站,4時又上車西去。6時20分到下花園車站。這個地方,遼代的遺蹟頗多,惜未及下車。雞鳴山遠峙於左,洋河濁浪滔滔,車即沿河而走。右有一峯孤聳,若廢壘,四無依傍,拔地數十丈,色若焦煤,是一奇景。一路上都是稻田,大有江南的風光。6時55分到辛莊子,溯河而上,洋河之水,勢極湍急,奔流而下,潺潺之聲滿耳。堤岸皆方石所築,極齊整,間亦有已被沖刷壞了的。對山一帶,自山腰以下,皆是黃色,風力吹積之痕跡,宛然可見。漠外的沙磧,第一次睹得一斑。山色本來是綠的;爲了黃沙的烘托,覺得幽暗,更顯出暗綠。柳樹極多,極目皆是。

  7時40分到宣化。車停在車站,擬即在此過夜。城外有兵士甚多,正在築土堡,據說是在蓋建營房。夜間,風很大,虎虎有聲,不像是夏天。

  8日,清晨即起身。遙望山腰,白雲綿綿不絕,有若衣帶環束者,有若炊煙上升者。半山黃沙,看得更清楚。7時半,坐人力車進城。入昌平門,門兩旁有燒磚砌成之金剛神。城門上釘的是鐘形之鐵釘;極別緻。城牆上有一石刻小孩做向下放便勢;下有一猴,頭頂一盤承之。據車伕說,從前每逢天將雨,盤上便有水漬。今已沒有這效驗了。穿城而過,出北門。北門的城樓,即有名之威遠樓,明代所建,今尚未全頹。正對此樓,爲鎮虜臺,臺高四丈,遠望極雄壯。旁有一小阜,名藥王閣。我們走上去,無一人,屋內皆停棺木。狗吠聲極兇猛。一老太婆在最高處出而問客。語聲不可懂。她骨瘦如柴,說一聲話,便要咳嗽幾聲。明白的是肺癆病已到不可救藥的地步,真所謂“與鬼爲鄰”的了。我心頭上覺得有物梗塞,非常難過,便離開了她,向鎮虜臺走來。臺下爲龍王殿,臺上有匾曰“眺遠”。此臺爲嘉靖甲寅(1554)所建,登之,可眺望全城。有明代碑記,凡“鎮虜臺”之“虜”字,皆已被鏟去,殆是清代駐防軍人所爲。臺下山旁,有洞穴二,初不知爲何物,人其中,可容人坐立。車伕雲:“爲一山西客民所居,今已棄之而去。”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的穴居。

  過鎮虜臺,便望見恆山寺(一名北嶽廟)。寺佔一山巔,須過一小河始可達。山徑已湮沒,無路可上。行於亂石細草之間,尚不難走。前殿爲安天殿,後殿爲子孫娘娘廟。有順治十年(1653)及乾隆甲午(1774)二碑。山石皆鐵色。對河即爲龍煙鐵礦辦事處。本有鐵路支線一,因此礦停工,路亦被拆去。此礦規模極大,煉礦砂處,在北平之石景山。恆山寺下葡萄園極多,亦間有瓜田。平津一帶所需之葡萄,皆由此處供給。又有天主堂的修道院一,建築不久,式樣似輔仁大學,當爲同時所造的。院主爲本國人吳君,在內修道者,有五六十人,都是從遠方來的。

  回到城內,遊城中央的鎮朔樓,本爲鼓樓,大鼓尚存,今改爲民衆教育館,辦事精神很好,圖書有《萬有文庫》等,尚不少。其北爲清遠樓,尚是舊形,原爲鐘樓,崇閣三層,爲明成化間御史秦紘所造,因上樓之門被鎖上了,未能上去。清遠樓正居城的中央,樓下通自衡四達,似峨(格)特式的建築,全是圓拱式的。

  甘霖橋東有朝玄觀(亦作朝天觀),有宣德九年(1434)楊榮撰及正統三年(1438)吳大節撰的碑記。樓閣雖已破敗,而宏偉的規模猶在。

  次到介春園(今名玉家花園),園本清初王毅洲(墨莊)的藏書處,乾隆間爲李氏所得。道光十年(1830),始爲守備王煥功所得,大加經營,爲一邑名勝。魚池花木,幽雅宜人,今也已衰敗,半淪爲葡萄園,聞年可出葡萄八千斤。園亭的建築大有日本風(味),小巧玲瓏。春時芍藥極盛,今僅存數株耳。大樹不少,正有兩株絕大的,被斫伐去,斥賣給賈人。工匠丁丁的在挖掘樹根。不禁有重讀柴霍夫《櫻桃園》劇之感。

  次到彌陀寺。朝玄觀的道士雲:“先有彌陀,後有宣化,不可不看。”但此寺今已改爲第二師範,僅存明代的銅鐘及大銅佛各一。其實,彌陀寺乃始建於元中書右丞相安童,元、清皆曾重修。今碑文皆不見。銅佛高一丈八尺五寸,重四千餘斤,爲明宣德十四年(1439)九月十五日比丘性杲真源募緣建造。校園中,有大葡萄樹數株,遠者已有六十餘年。

  次去參觀一清真寺,脫鞋入殿。此地教徒約五千人,甚佔勢力。

  宣化本爲李克用的沙陀國城,餘址今尚可辨,又有鎮國府,爲明武宗的行在,曾輦豹房珍寶及婦女實其中,稱曰“家裏”,今爲女子師範學校。惜因時促,均未及遊。

  宣化城內用水,皆依靠洋河,全城皆有小溝渠,引水入城,飲用,洗濯,及灌溉葡萄園皆用此水。人工河道,規模之小,似當以此處爲最。
上一頁
作者:鄭振鐸
类型:散文随笔
总字数:2684
阅读量:83
可阅日刊
Amazon AD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