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續記珠聯璧合走鋼絲

  重慶雜技藝術團在蘇州市演出了十四個節目,真的是豐富多采,美不勝收;我除了欣賞那柔術、椅技等幾項外,如何會忘懷那一雙兩好璧合珠聯的走鋼絲呢?

  走鋼絲是兩個嬌小玲瓏的妙齡女郎聯合表演的,一名劉玉飛,一名王利中,身材的長短肥瘦,竟是一模一樣,有如孿生的姊妹,大概也是從全體女團員中精選出來的。臺上先立了兩根彩柱,中間橫亙着一條粗粗的鋼絲,閃閃地發着光亮,這道具已是夠美的了。加着兩女郎身穿一色火黃緞繡花的半臂短褲,裸露着健美的雙臂與雙腿,腳上穿着特製的白色軟底鞋,手中各自擎着一頂五色斑斕的花傘,款款地走上鋼絲去,組成了一個美妙的畫面。

  她們倆分頭站在彩柱頂頭的一隻小平臺上,就開始表演了,先由這邊一個在鋼絲上滑過去,或作鶴立,或作鴟蹲,做了幾個姿態;再由對方的一個兔起鶻落地表演一番,她們手中的花傘,隨着腳的搬動而舞動着,是利用它來鎮定身體的重心的。最精彩的兩點,一是把兩腿拍開,作一字式地貼在鋼絲上;一是在鋼絲上放上一條板,作十字形,雙方站在板的兩頭,上下簸動,這也是很覺驚險的演出,而她們倆卻笑逐顏開,如履平地一樣,要練成這一種技術,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走鋼絲這玩意,古已有之,稱爲繩戲,因爲那時不用鋼絲而是用絲繩的。據《通典》說,樑代有高繩技。這就是在高掛着的繩子上所玩的把戲。又據《晉書·樂志》上載,後漢天子受朝賀,舍利從西來,戲於殿前,以兩絲繩系兩柱頭,相去數丈,兩女對舞,行於繩上,相逢切肩而不傾。唐代也有繩戲,曾有人詠之以詩,有“身輕一線中”句,可謂要言不煩,曲盡其妙。降至清初,表演繩戲的都是娼妓,所以有繩妓的專名,嚴修人曾有《觀繩妓作》一詩云:“長繩罥竿高百尺,楊花雪落城南陌。美人冉冉化行雲,細縠輕紈望空擲。冶袖雙開舒錦臂,婆娑往來若平地。盤中小試飛燕舞,樓上驚看綠珠墮。回眸顧盼無限情,空裏忽聞環珮聲。天風吹入碧雲去,始覺仙骨珊珊輕。輕軀上下無斷續,舞罷腰肢新結束。燕釵墮地悄無聲,背立當窗鬢雲綠。抱得秦箏寫春怨,歌脣宛轉吳趨曲。吳歌楚舞絕可憐,誰家笑擲珊瑚鞭?”看了末尾兩句,可知當時作繩戲的確是娼妓了。

  後來賣解女子也玩繩戲,所以改稱繩技,如女詞人王淑,有《蝶戀花》詞《觀繩技》雲:“紅粉牆邊停畫艇。綠樹陰陰,半露驚鴻影。裙颺留仙風不定,彩絲約住雙鉤穩。  小立回身香汗映。薄薄斜陽,照上秋蟬鬢。舞瘦垂楊花酩酊,鶯鶯燕燕差堪並。”這種繩技,卻是在畫艇上表演的,倒也別開生面。繩技又稱走索,清代乾嘉年間都作此稱,詞人劉芙初有《瑤華》一闋《詠美人走索》雲:“花梢霧重。柳腳煙垂,壓鞦韆晴晝。輕輕扶上,看驚鴻、來往襪塵生透。紅牆西畔,便悄把、弓鞋量彀。不防他、裙底留仙,天半瀟湘綠縐。  有時沙鷺翹來,怕隔着秋江,眼波先溜。細腰如許,珮聲裏、愁殺伊家消瘦。銀河一線,等風定、月斜時候。問秦樓,可有人歸?團扇招將鸞袖。”當時女子都曾纏足,又穿着裙子,表演時倒是不很容易的。
Previous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