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類存目二
△《識仁編》·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羅汝芳撰。其門人楊起元編。名以識仁者,蓋取程子爲學須先識仁之語也。然是書皆提唱禪宗,恣爲幻杳之論,特假借程子以爲名耳。
△《古言》·二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鄭曉撰。曉有《禹貢圖說》,已著錄。曉清直端諒,號爲名臣,其人足以自傳。此編則隨筆成文,議論時有偏僻,引據亦不免疏舛。如謂公孫弘勝司馬光,謂王安石遠過韓、範、富、歐,謂王通勝董仲舒,謂柳宗元勝韓愈,謂張子勝程子,甚至謂堯、舜非生知安行,皆務爲高論而不近理。又謂佛言空,道家言虛,儒言太極,只一個空圈,爲學只要還此本體。謂吾儒格致誠正工夫與佛、老無甚異,但二家不歸於修身,謂老佛、莫可系絆,天理完固。又欲以老子、周子、文中子別爲三子,其他如前劫、後劫無不毀之天地,豈有不亡之國,不敗之家,不死之身云云。提唱二氏之說,不一而足,尤不可爲訓。至於以《竹書》紀伊尹事誤爲《逸周書》,以《大禹謨》爲《今文尚書》之類,小小筆誤,又不足言矣。
△《渾然子》·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張翀撰。案《明史》有兩張翀,一在列傳第八十者,字習之,潼川人。正德辛未進士,官戶科給事中。以疏爭大禮謫戍。此張翀在列傳九十八,字子儀,柳州衛籍,馬平人。嘉靖癸丑進士,授刑部主事。以疏劾嚴嵩下詔獄,謫戍都勻。隆慶初起爲吏部主事,官至刑部右侍郎。是書凡十八篇,曰神遊論,曰田說,曰樵問,曰將,曰明心,曰士貴,曰體用論,曰興廢,曰禍福,曰忠孝,曰變化,曰窮理,曰求知,曰弭盜,曰用材,曰強弱,曰臣道,曰高潔。皆設爲主客問答,旁引曲證,以推明事物之理。大抵規仿劉基《郁離子》也。
△《經子臆解》·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王世懋撰。世懋有《卻金傳》,已著錄。是編凡解《易》二條,解《論語》二條,解《孟子》三條,解《老子》一條。大抵自以己意推衍,無所考證發明,不脫明人語錄之習。
(案:陸德明《經典釋文》兼及《老子》、《莊子》而古來著錄皆入經解,以其考訂音訓,始末兼該,漢以來諸儒舊學,藉是以傳。二子附錄其中,存而不論可也。世懋是編,雖亦解《周易》、四書,然不過偶拈數則,特筆記之流,不足以言經義。又參以道家之言,是有德明之過而無其功,不能與之並論矣。今入之《雜家類》中,從其實也。)
△《望崖錄》·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王世懋撰。是書內篇一卷,皆談佛理。自稱以三教歸一,與林兆恩、屠隆所見相同。蓋明中葉以後士大夫之所見,大抵如斯。外篇一卷,記師事曇陽子事,尤爲怪謬。
△《澹思子》·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王世懋撰。是編乃其講學之書,多浸淫於二氏。蓋萬曆以後,士大夫操此論者十之九也。至謂孟子所以不及孔子者爲性善二字,則益橫矣。
△《內外篇》·二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周宏祖撰。宏祖字少魯,麻城人。嘉靖己未進士,官至南京光祿寺卿。事蹟具《明史》本傳。是編內篇所論皆性命道德事,多剽竊老、莊之旨。外篇則自天文、地理、錢穀、甲兵皆各有論,然皆略涉藩籬,不能得其精要也。
△《文雅社約》·一卷、《附錄》·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沈鯉撰。鯉字仲化,歸德人。嘉靖乙丑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諡文端。事蹟具《明史》本傳。鯉裏中有文雅臺,相傳即矍相之圃,鯉與里人修舉社飲之禮,以禮法相約。凡書札、宴會、稱呼、揖讓、交際、冠服、閒家、御下、田宅、器用、勸義、明微、冠婚、喪祭、身檢、心檢十六條,附錄社倉約、義學約、族田約、勸施迂談、垂涕衷言、鄉射約、篤親會、墓享儀、沈氏祠堂生忌單、女訓約言十篇。刻本題爲社約下卷。然沈氏祠堂生忌之類,非可約之一社者。前有鯉自序,稱總十六類,百六十三款,則十篇顯爲附錄,爲其後人所誤合明矣。《明史》稱鯉念時侈,因稽典制,自冠婚喪祭以及酬酢往來,率定爲中制,頒示天下。蓋救奢崇樸,鯉之本志,此書猶是意也。中多失於太略太儉,不合古禮者。蓋事取易行,義主救弊,不無矯枉過直耳。
△《脈望》·八卷(內府藏本)
明趙臺鼎撰。臺鼎字長元,自號丹華洞主,內江人,大學士貞吉之子也。其書雜論三教,於道藏尤爲詳悉。故名以《脈望》,自比於書內蠹魚三食神仙之字。然陳因相襲,未能獨抽奇祕也。
△《庭幃雜錄》·二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嘉善袁衷等錄其父母之訓,而錢曉所訂定者也。衷父參坡生五子,長即衷,次曰襄,曰裳,曰表,曰袞。表嘗舉於鄉,袞遊文徵明之門,能以文學世其家。曉婚於袁氏,故刪定而爲之跋雲。
△《甘露園長書》·六卷、《短書》·十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陳汝錡撰。汝錡字伯容,高安人。嘉靖中由貢生官建陽縣訓導。是編前有自序雲,文之有首尾,稍紆徐曲折者,爲長書。其邊幅稍狹,辭不加純緣,若語錄、說家之類者,爲短書。題曰甘露園,從所居也。長書於經史及古今人物各爲論一篇,大約多縱橫之辭,持論亦多紕繆。如論宋和議,謂李通歸附,韓常、王鎮、崔慶輩乞降,皆烏珠陰指使之,而岳飛不悟,偶以班師,故不輿尸返耳。又斥胡銓封事爲欲使其君爲無父無母之人。又論張巡遮蔽江淮,食人以守,死不爲功。至力爲王安石辨冤作史謗一十九條,其中如辨安石排滕甫、貶呂公著皆引《東軒筆錄》以證之。考魏泰爲曾布婦弟,傾險無行,所作《東軒筆錄》與《碧雲騢》,皆黨邪醜正,顛倒是非,可據以爲公論乎?《短書》尤議論多而考證少,亦間記時事,大致失之佻巧,已開屠隆、陳繼儒等小品風氣。其論入定苦行諸條,則全入於外道。更篤信輪迴之說,歷引古事以證,且謂劉基爲北斗六星,王守仁爲南安上座,殊屬荒渺不經。至謂嘗至法雲寺見阿羅漢像,一一如舊相識,一僧在旁知其意,謂爾原此會中人,遂悟平生因緣云云,尤恍惚不足詰。初,其從子兵部侍郎邦瞻取短書汰其十一刊行,後其同裏劉願人以邦瞻所刪過甚,又據原本增刊之。願人刻書凡例曰:司馬公刻短書,刪有十之一。餘細細求之,大都司馬公膽較小耳。其膽之小,以官之大也云云。可謂悍然無忌矣。
△《海蠡編》·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袁士瑜撰。士瑜號七澤,公安人。即宗道、宏道、中道之父也。其書大旨以儒、釋二家同源異派,或援釋疏孔,或證孔於釋。謂濂、洛諸儒於聖人書詮釋妙暢,如樽注海,是篇如蠡注海,故名《海蠡編》。開卷釋明德,謂明德即是良知,德即是明,不可以明更求於明,朱子注爲虛靈不昧最妙。又謂善何以曰至,住於惡固非至善,住於善亦非至善,善惡兩邊俱不倚,是何境界,所謂至善也。但起心動念,便不是止。起心動念,不屬善邊,便屬惡邊,便不是至善。息機忘見,便是止於至善。皆本釋氏之虛寂,與無善無惡之說而曼衍之,蓋沿姚江末流而變本加厲者耳。
△《槐亭漫錄》·(無卷數,湖北巡撫採進本)
明嚴堯黻撰。堯黻字汝儀,號槐亭,朝邑人。官房縣主簿。是書凡十一篇,曰明玄,曰太極,曰天文,曰地理,曰時令,曰人物,曰性命,曰鬼神,曰文史,曰雜著,曰拒邪。前有嘉靖甲辰自序,謂是錄皆經傳格言,師友緒論。然鈔撮舊文,參以膚談,不足稱窮理格物之功。
△《東水質疑》·六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胡袞撰。袞字補之,自號味菜山人,鄱陽人。嘉靖中官台州教授。東水者,其所居也。前四卷皆史論,起周訖宋。後二卷皆讀書題記,自《左傳》、《國語》以暨諸子、諸集,起周訖明。前有小引,自謂於諸生講論之暇,筆之以備考訂。然持論疏淺,不免爲餖飣之學也。
△《宵練匣》·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朱得之撰。得之自號參玄子,烏程人,一雲靖江人。是書凡分三編。曰稽山承語,紀其聞於師者也。曰烹芹漫語,紀其聞於友者也。曰印古心語,紀其驗於經典而有得於心者也。皆提唱心學,陽儒陰釋。其曰《宵練匣》者,案《列子》,宵練,劍名,晝則見影不見光,夜則見光不見形,觸物而不覺,喻其析理之入微,不在名象間也。曰匣者,理寓於書,如劍藏於匣也。即其名之不衷,而書可想見矣。
△《意見》·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於陛撰。案明嘉隆時有兩陳於陛,一爲曲周人,嘉靖己未進士,官至南京戶部尚書。一爲南充人,大學士以勤之子,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此書自署曰玉壘,玉壘在蜀,則南充陳於陛也。事蹟具《明史》本傳。是書乃其劄記,每段各立標題。其立教、立物諸條,極駁王守仁之說,蓋以篤實爲本者。而出處一條,天意一條,造物所福一條,天道一條,則純爲黃、老之談。至於老、莊一條,更直露出本旨矣。用人一條,頗涉於植黨樹援。元史一條,尤偏駁。孝宗世廟一條,稱成化之濁亂,武宗之放縱,非當時臣子所宜言。且憲宗謂之濁亂,似亦稍過當也。
△《藝圃琳琅》·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蔣以忠撰。以忠字孝甫,常熟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廣平府知府。此書因何景明大復論門目太狹,推而廣之,自從化至殖業,凡八十二篇。以忠爲長樂令時嘗刊行之,諸生林大桂爲之集註。及守廣平時,復令訓導何錦刪訂前注,而屬永平令張可久重刻。所論皆類集古人成語,而以己意聯絡之。詞多排偶,大旨與類書相似,但稍變其體例耳。
△《筆麈》·十八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於慎行撰。慎行有《讀史漫錄》,已著錄。此編乃其退居穀城山中時所著。凡分三十五類,所紀多明代故典,亦頗及雜記。
△《問辨牘》·四卷、《續問辨牘》·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管志道撰。志道有《孟義訂測》,已著錄。是書萃其平日與人講學之書,合爲一編,曰《問辨牘》,取問以辨之之義也。志道之學,出於羅汝芳。原本先乖,末流彌甚。放蕩恣肆,顯唱禪宗,較泰州、龍谿爲尤甚。其答王塘南書,謂孔、顏真是即心是佛,即經世是出世,與文殊之智,普賢之行,兩不相違。其宗旨可見矣。雖爲儒言,實則佛教,今附之雜家類焉。
△《從先維俗議》·五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管志道撰。是書多論往來交接之禮。其四、五卷皆講學之語,理雜二氏,且明立三教主賓之說。並謂敦化通於性海,川流通於行海,經世之中有出世,是孔子與佛同道。又云,達摩安心,了不可得之宗。孔門七十二賢,靡不得其大意,至遵此實際,則惟顏子一人,而曾子啓手足時曾及之。其附會尤甚。蓋心學盛行,而儒、墨混而爲一,是亦明季之通病矣。
△《無甚高論》·七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趙鴻賜撰。鴻賜字承元,桐城人,嘉靖中副都御史釴之子也。此書雜引佛經及釋子語錄,而以聖賢之經傳互相辨證,大旨以援墨入儒爲主。
△《何之子》·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周宏禴撰。宏禴字元孚,麻城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尚寶司少卿。事蹟附見《明史·李沂傳》。是編乃其初謫代州州判時所作。汝南吳同春序,稱其語似《關尹子》。然九流競起,雖多以怪譎爲宗,要無不可尋文索解。宏禴此書,乃以常詞故爲澀體。其命名之義,似取《禮記》倀倀何之之語,已爲好異。至如書中太虛奚無,無以無無無,無無無則無無,無無則虛,虛虛則實,實實則極,極極則易,易易則始諸語,殆至不可句讀,則尤爲無取矣。
△《鴻苞》·四十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屠隆撰。隆字長卿,鄞縣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禮部儀制司主事。《明史·文苑傳》附載《徐渭傳》中。此書乃隆晚年所著,其言放誕而駁雜,又並所爲雜文案牘同編入之,體例尤爲餖飣。大旨耽於二氏之學,引而加於儒者之上。謂周公、孔子大而化之之謂聖,老子、釋迦聖不可知之謂神。儒者言道之當然,佛氏言道之所以然。蓋李贄之流亞也。
△《證學編》·四卷、附《證學論策》·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楊起元撰。起元字貞復,廣東歸善人。萬曆丁丑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諡文懿。《明史·儒林傳》附載《王畿傳》末。稱其清修姱節,而其學不諱禪。是編載尺牘語錄及雜文,附論策數首,大抵講學之語,故以證學爲名。觀其論佛仙雲,秦、漢以遠,不復知道爲何物,而佛之教能守其心性之法。及至達摩西來,單傳直指,儒生學士從此悟入,然後稍接孔脈云云。其授儒入墨,誣誕實甚。艾南英嘗作文待序曰:蓋自摘取良知之說,而士稍異學矣。然予觀其書不過師友講論,立教明宗而已,未嘗以入制舉業也。其徒龍谿、緒山闡明其師之說,而又過焉,亦未嘗以入制舉業也。然則誰爲之始歟?吾姑爲隱其姓名,而又詳乙注其文,使學者知以宗門之糟粕爲舉業之俑者,自斯人始云云。顧炎武《日知錄》嘗考南英所乙注者,即起元文也。然則起元變亂先儒,其流毒且及於經義矣。
△《因明子》·(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恆撰。恆字伯常,嘉定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是書於儒、釋之辨言之甚力。屢提幽明二義,以佛法爲幽教,聖道爲明教。書名因明,當取於此書中多借古人之言爲作轉語。筆墨間有輕雋自喜之意,故其理多參語錄,其格則頗近清談。
△《進修錄》·三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馮渠撰。渠字謙川,江西新城人。萬曆癸未進士。是書全規仿《論語》之文,復仿《論語》分爲二十篇。蓋又王通《中說》之重佁也。
△《三一子》·(無卷數,檢討蕭芝家藏本)
明程德良撰。德良字凝之,號雲連,雲夢人。萬曆癸未進士,官崇信縣知縣。《雲夢縣志》載所著有《不波館正續集》、《白蓮沜代豆日抄》、《明文覽》諸書,今皆不傳,傳者惟此書。前有自序,謂是書作於宰崇信時。若三才一人焉,則吾豈敢?若三不朽而居一焉,則亦不敢。第次三篇,而名曰《三一子》。三篇以立德、立功、立言爲序,其大旨亦欲合儒、釋而一之。
△《微言》·四卷、附《說書隨筆》·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詹在泮編。在泮字定齋,衢州人。萬曆癸未進士。是編採輯明代講學語錄,王守仁、王畿、羅汝芳三家合爲一卷,良知家之宗主也。又雜錄諸儒之言爲一卷,良知家之支派也。其非良知家言而亦割裂剿綴者,援儒入墨之術也。末爲《說書隨筆》一卷,則在泮所自著。要其宗旨,總借儒言以闡禪理耳。
△《宗一聖論》·二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吳應賓撰。應賓字尚之,桐城人。萬曆丙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以目眚告歸。《江南通志》稱其著《宗一聖論》十篇。今考上卷爲性善篇、致知上篇、致知下篇、養氣篇、孝慈篇,下卷爲知人篇、樂善篇、述志篇,凡八篇,則《通志》之言誤也。其書闡發性命,多入禪宗。
△《祈嗣真詮》·(無卷數,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袁黃撰。黃有《皇都水利》,已著錄。黃持功過格甚謹,鄉里稱爲願人。是書分改過、積善、聚精、養氣、存神、和室、知時、成胎、治病、祈禱十門。雜引常言俚語及醫方果報之事,頗爲蕪雜。
△《支談》·三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錄。是書主於三教歸一,而並欲陰駕佛、老於孔子之上。此姚江末流之極弊,並其本旨失之者。雖亦講學之言,不復以儒家論之,亦不復以儒理責之矣。
△《焦弱侯問答》·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焦竑撰,潘曾紘編。竑師耿定向而友李贄。於贄之習氣沾染尤深,二人相率而爲狂禪。贄至於詆孔子,而竑亦至尊崇楊、墨,與孟子爲難。雖天地之大無所不有,然不應妄誕至此也。曾紘乃綴拾刻之,以教新鄭之士子,可以見明季風氣矣。
△《叢語》·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吳炯撰。炯字晉明,華亭人。萬曆己丑進士,官杭州府推官。是書成於萬曆癸巳,初無門目,故李時英序但稱上編、下編。此本乃其門人孫汝學重爲排次,刻於南京。始分爲十七類,其學亦出於姚江,而不甚取其末流之狂肆。至於論處世之道,謂相安於無事爲上。又云爲善亦須顧慮。雖激於時事而言,然已參入黃、老矣。
△《環碧齋小言》·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祝世祿撰。世祿字無功,江西德興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尚寶司卿。是書純以禪門之說附合儒理。如雲中本無物,執亦非我。又云聖人空空,鄙夫亦空空,故虛而能受。又云賢者之學從意立根,聖人之學從無意立根。又云許行、白圭、陳仲子、楊朱、墨翟皆有意於聖人之學而不悟幾希。又云有善之善與惡對,無善之善善不足以名之。又云或問所存者神,曰神識不生,如空如水。問所過者化,曰雁過長空,影落寒水。又云禪那才下一語,便恐下語爲塵,連忙下一語掃之。又恐掃塵一語復爲塵,連忙又下一語掃掃塵語。宗門尤爲陡絕。弩之機,劍之鋒,無容擬議。六經原自無塵,而自爲掃塵語亦不少。既已曰識曰知,又曰不識不知;既已曰再思,曰九思,曰千慮,曰百憂,又曰何思何慮,至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應口即掃,何其迅速。自訓詁之學興,引葫蘆之纏,鑿混沌之窮,起人種種見解,而聖人當下指趣反爲晦蝕,快句以鈍,空句以填,於是高明者爲之攢眉扼腕,不難叛孔氏而皈依佛氏矣云云。觀其所言,蓋姚江、龍溪之末流也。
△《時習新知》·六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錄。是書舊名《知言》,敬於萬曆壬辰官永嘉時自爲之序。後改今名,復於萬曆己未及崇禎戊辰爲自序二首。幾初篇三卷,中篇二卷,後篇一卷,閱三十年而成。自序謂早歲出入佛、老,中年依傍理學,垂老途窮,乃輸心大道。書中於周子《太極圖說》、張子《正蒙》、邵子《皇極經世》及二程子、朱子無不肆言詆斥。謂宋儒設許多教門,主靜持敬,操存省察,致知窮理,專內疏外,舉體遺用,爲浮屠之學。又謂世儒先知後行,以格物爲窮理,以聞見爲致知,皆非。是即王守仁知行合一,致知格物之說。然既借姚江之學以攻宋儒,而又斥良知爲空虛,以攻姚江,亦可謂工於變幻者矣。
△《西行草》·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曾偉芳撰。偉芳字君彥,號滄巖,惠安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員外郎,謫賓州州判,天啓中贈布政使司參議。是書皆其雜著筆記之文,即謫賓州時舟中所作。凡論學二十二章,論君道五章,論臣道七章,論治九章,雜論四十五章,而雜文十二首附焉。大旨以王守仁之學爲主。
△《傳家迂言》·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賀應保撰。應保字宏任,號正予,永新人。是編凡十四篇皆其家訓。多參引古事以示勸戒,然頗談果報之說。
△《迂議》·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賀應保撰。是編多評論古事,蓋隨筆劄記之文。持論頗篤實,而別無新意。
△《迂億》·四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賀應保撰。是編與所作《迂議》體例相近,蓋隨得一編,即各立一名,實則正續集爾。第一卷皆解四書,其說以心學爲主,故多與朱子齟齬。餘三卷多考證史事及經史文句,如《五代史》韓通無傳,《孟浩然集》有送孟郊詩之類,頗襲舊說。亦有失於詳檢者,如論大事不須卜一條曰,又如卜郊,苟三卜不吉,可不郊耶?不知《春秋》固有三卜郊不從,猶三望也。又謂宇文虛中偶迕金人被殺,不知虛中以謀劫金主而死,元好問《中州集》載之甚詳,非偶迕也。
△《其發編》·四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明曹於汴撰。於汴字自樑,安邑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左都御史。事蹟具《明史·本傳》。是編乃爲淮安推官時講學安定祠內,與門人問答之語。其持論多涉玄妙。如譚大禮問無我相之語,儒與禪宗將無同。於汴答雲,若天地萬物一一聯屬於我,斯無我相矣。然天地萬物亦無相也。以相觀天地,則如彼其大矣。以相觀萬物,則如彼其衆矣。安能聯屬於我?故幻相非真,真相亦非真,而無相者爲真。夫墮禪者非也,避禪者亦非也。無真而未嘗無真,無幻而未嘗無幻,無天地萬物而未嘗無天地萬物。裁成輔相,種種現成,烏在其禪與不禪云云。是坐儒者之皋比,而演釋迦之經咒,則何不披緇而開方丈也。
△《盡心編》·一卷、《證語》二卷、《海鷗居日識》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陳伯友撰。伯友字中怡,濟寧州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太常寺卿。是書取《孟子》盡心之義,其說爲心統性仁,其要在悟。悟由於恥與憤,加以操存涵養擴充,則心無不盡矣。故前列爲總圖、分圖,後各爲之論。大抵沿良知之學而參入禪機。其《證語》二卷則牽引宋儒之言,以附會其說。《海鷗居日識》上卷多論世事,反稍切實。然謂佛生堯、舜之時,則所就不在孔子下。佛生孔子之時,則所就不在顏、曾下。又謂吾儒心性透悟,則肢節皆靈。又謂一貫如水迸荷葉,散爲萬珠。蓋即晦堂和尚以聞木樨香證聖人無隱之義。下卷或爲駢句,或如偈語,或如詩話,在彼法頗具聰明,而於聖賢本旨,則愈失愈遠矣。
△《寅陽十二論》·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葉秉敬撰。秉敬有《字孿》,已著錄。是編分十二篇,曰太極,曰仁孝,曰性善,曰工夫,曰勉強,曰學問,曰資質,曰知行,曰理欲,曰好惡,曰零總,曰獨並。其說喜爲新奇,而理多不愜。
△《剩言》·十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戴君恩撰。君恩字忠甫,澧州人。萬曆癸丑進士,官至四川兵備副使。是編凡內篇十一卷,外篇三卷,乃君恩家居時所著,其學出於姚江。至外篇謂孔子近禪,孟子近道,真可謂援儒入墨矣。
△《宏山集》·四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張後覺撰。後覺字志人,號宏山,茌平人。官華陰縣訓導。嘗受業於尤時熙。《明史·儒林傳》附載《時熙傳》末。其學源出姚江,推闡彌深,而彌墮禪趣。是集凡教言一卷,語錄一卷,皆其門人趙維新所編。第三卷爲後覺所作志銘一篇,詩三篇,書五篇。第四卷附錄傳志之類,教言語錄皆窅冥恍惚之談,動稱顏山農,其宗旨可見。詩文皆不入格,尤不諳體例。如爲其父作志,題曰明故先考府君墓誌銘。夫明者當時帝王國號也,明故先考是誰之先考乎?
△《感述錄》·六卷、《續錄》·四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趙維新撰。維新字素衷,茌平人。官長山縣教諭。《明史·儒林傳》附載《尤時熙傳》末。以維新師張後覺,源出時熙故也。此二錄即維新感其師之言而述之,故曰《感述》。前錄皆記後覺講授四書之義,《續錄》前二卷皆自述講學之旨,第三卷爲詩文,第四卷則附錄維新行略及張元忭、孫鑛諸人評語也。師弟所述,無非禪機,而轉相神聖,以爲不傳之祕。蓋姚江立說之初,亦不料其末流至此矣。
△《治平言》·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曾大奇撰。大奇字端甫,泰和人,明神宗之末,萬事叢脞,門戶之禍大起。大奇是書分經世、主術、輔臣、明法、責成、富國、賦役、兵制、養兵、廟算、馬政、言路、資格、核舉、聽訟、宦豎十六議,而輔臣議分爲二篇,凡十七篇。其體例指陳時弊,略仿賈誼《新書》,而文格則多近蘇氏《策論》。然論弊則明,而論所以救弊之道則往往參以書生之見。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雲。
△《論學緒言》·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鄒士元撰。士元字志尹,吉水人。是書首載鄒元標序,萬曆時人也。其論學大抵以陳獻章、王守仁爲宗,而立論多墮於虛無。如與歐南野書雲,未發已發分不得先後,時時用吾靈明照察,則私慾客氣纖毫容他住腳不得。又與劉一齋書雲,吾性之靈乃先天太極未生之時無始之真也,吾氣之靈乃後天陰陽交合有生之初賦畀之精也。又與鄒東廓書雲,真機不息,莫非物也;人情物理,莫非虛也。其大旨略可見矣。
△《林全子集》·四十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明林兆恩撰。兆恩字懋勳,號龍江,又號子穀子,又稱三教先生,莆田人。生平立說,欲合三教爲一,悠謬殆不足與辨。至稱夢中見孔子,授以魯論微旨,尤爲誕妄。是編乃其門人塗元輔匯刻。分元、亨、利、貞四集,每集十冊,皆猖狂無忌之談。謝肇淛《文海披沙》曰:吾閩莆陽林兆恩,亦自博學能文,能以艮背之法治病。其門人傳之者不得其學,徒以上章降魔捉鬼爲事,儼然巫矣。縱日捉百鬼何益?況從其教者日盛,奸僞詐盜,無所不有,恐他日一方之患,不下黃巾、白蓮也。肇淛爲兆恩鄉人,其言如此。而顧大韶《炳燭齋集》有《林三教集序》,乃盛推之,謬矣。
△《韋弦佩》·(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屠本畯撰。本畯有《閩中海錯疏》,已著錄。是書凡四篇,一曰處方,二曰艾觀,三曰藥鏡,四曰郤病。大旨以情性嗜慾之偏爲疾病,以清淨忍耐之法爲醫藥。後視履一篇,亦謹身寡過之意。然語多近鄙。
△《紀聞類編》·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竇文照撰。文照字子明,秀水人。萬曆中官光祿寺典簿。其書每卷分六類,亦格言之流。朱國祚跋甚稱其孝行。蓋以其人重之,其言則未能免俗也。
△《虞精集》·八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周伯耕撰。伯耕字更生,莆田人。是書蓋雜家者流。其曰虞精,蓋取虞人獵百禽之精意也。前有李維禎序,稱原書正續共百餘篇,莆田知縣郭如闇爲刻其四十七篇。此本實五十三篇,殆刻版時續入四篇,序則未改也。其書篇各立名,鎔鑄故事以成文,欲以博麗見長,而襞積之痕不化。蓋借文以隸事,而非用事以成文,故往往堆砌擁腫,不能運掉。維禎序稱其文格與陸賈《新語》、王符《潛夫論》、荀悅《申鑑》、徐幹《中論》、劉劭《人物誌》相似。今考其文,實與數書不類。晉、宋以後,以儷偶爲子書者,惟葛洪《抱朴子》外篇,劉晝《新論》有是體裁。伯耕此書,蓋規橅二家而不成耳。
△《聽心齋客問》·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舊題廬山山人萬尚父撰,不詳其履貫。書中大旨皆宗尚二氏之學,謂一切聲色,弗以耳聽而以心聽。設爲客問,亦弗以言答而以心答也。大抵近俞琬《席上腐談》,而所言荒渺,尤多紕繆之詞。
△《王氏二書選要》·十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王貞善撰。貞善字如性,泰和人。是編爲鄒元標所選定。凡靜談五卷。前四卷皆其語錄,分十篇,各摘篇首二字爲名。第五卷附雜文五篇。其《象山學辨辨》,則爲霍韜《象山學辨》而作。蓋貞善爲陸九淵鄉人,故持論以陸氏爲宗也。又讀史法戒六卷,前三卷爲法言,後三卷爲戒言,皆紀古人言行之有關勸懲者。前有元標序,其名爲《王氏二書選要》,亦元標所題也。
△《文園漫語》·一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舊本題程希堯撰。不著時代,亦不詳其始末。書中詩韻更定一條,稱我朝洪武正韻,則明人也。其大旨合儒、禪而一之,謂佛法皆從儒出,較明末尊佛抑儒者其說更巧。然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同一變幻伎倆也。所考論天文諸條,純以臆斷,如謂地形之大去天不遠,其謬可知。至於龜鴇諸解,更爲鄙俚矣。
△《辨學遺牘》·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利瑪竇撰。利瑪竇有《乾坤體義》,已著錄。是編乃其與虞淳熙論釋氏書,及辨蓮池和尚《竹窗三筆》攻擊天主之說也。利瑪竇力排釋氏,故學佛者起而相爭,利瑪竇又反脣相詰,各持一悠謬荒唐之說,以較勝負於不可究詰之地,不知佛教可闢,非天主教所可闢;天主教可闢,又非佛教所可闢。均所謂同浴而譏裸裎耳。
△《二十五言》·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利瑪竇撰。西洋人之入中國自利瑪竇始,西洋教法傳中國亦自此二十五條始。大旨多剽竊釋氏,而文詞尤拙。蓋西方之教惟有佛書,歐羅巴人取其意而變幻之,猶未能甚離其本。厥後既入中國,習見儒書,則因緣假借以文其說,乃漸至蔓衍支離,不可究詰,自以爲超出三教上矣。附存其目,庶可知彼教之初,所見不過如是也。
△《天主實義》·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利瑪竇撰。是書成於萬曆癸卯,凡八篇。首篇論天主始制天地萬物而主宰安養之。二篇解釋世人錯認天主。三篇論人魂不滅,大異禽獸。四篇辨釋鬼神及人魂異,論天下萬物不可謂之一體。五篇排辨輪迴六道戒殺生之謬,而明齋素之意在於正志。六篇解釋意不可滅,並論死後必有天堂地獄之賞罰。七篇論人性本善,並述天主門士之學。八篇總舉泰西俗尚,而論其傳道之士所以不娶之意,並釋天主降生西土來由。大旨主於使人尊信天主,以行其教。知儒教之不可攻,則附會六經中上帝之說以合於天主,而特攻釋氏以求勝。然天堂、地獄之說與輪迴之說相去無幾,特小變釋氏之說,而本原則一耳。
△《畸人十篇》·二卷、附《西琴曲意》·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利瑪竇撰。是書成於萬曆戊申。凡十篇,皆設爲問答以申彼教之說。一謂人壽既過,誤猶爲有。二謂人於今世惟僑寓耳。三謂常念死候,利行爲祥。四謂常念死候,備死後審。五謂君子希言而欲無言。六謂齋素正旨非由戒殺。七謂自省自責,無爲爲尤。八謂善惡之報在身之後。九謂妄詢未來,自速身兇。十謂富而貪吝,苦於貧窶。其言宏肆博辨,頗足動聽。大抵掇釋氏生死無常、罪福不爽之說,而不取其輪迴、戒殺不娶之說,以附會於儒理,使人猝不可攻。較所作《天主實義》純涉支離荒誕者,立說較巧。以佛書比之,《天主實義》猶其禮懺,此則猶其談禪也。末附《西琴曲義》八章,乃萬曆庚子利瑪竇覲京師所獻,皆譯以華言,非其本旨。惟曲意僅存。以其旨與《十論》相發明,故附錄書末焉。
△《交友論》·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利瑪竇撰。萬曆己亥利瑪竇遊南昌,與建安王論友道,因著是編以獻。其言不甚荒悖,然多爲利害而言,醇駁參半。如雲友者過譽之害,大於讎者過訾之害,此中理者也。又云多有密友,便無密友,此洞悉物情者也。至雲視其人之友如林,則知其德之盛;視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則知其德之薄;是導天下以濫交矣。又云二人爲友,不應一富一貧,是止知有通財之義,而不知古禮惟小功同財,不概諸朋友,一相友而即同財,是使富者愛無差等,而貧者且以利合,又豈中庸之道乎?王肯堂《鬱岡齋筆麈》曰:利君遺餘《交友論》一編,有味哉其言之也。使其素熟於中土語言文字,當不止是。乃稍刪潤著於篇,則此書爲肯堂所點竄矣。
△《七克》·七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西洋人龐迪我撰。書成於萬曆甲辰。其說以天主所禁,罪宗凡七,一謂驕傲,二謂嫉妒,三謂慳吝,四謂忿怒,五謂迷飲食,六謂迷色,七謂懈惰於善。迪我因作此書,發明其義,一曰伏傲,二曰平妒,三曰解貪,四曰熄忿,五曰塞饕,六曰坊淫,七曰策怠。其言出於儒、墨之間,就所論之一事言之,不爲無理;而皆歸本敬事天主以求福,則其謬在宗旨,不在詞說也。其論保守童身一條,載或人難以人俱守貞不婚,人類將滅,乃答以儻世人俱守貞,人類將滅,天主必有以處之,何煩過慮。其詞已遁。又謂生人之類有生必有滅,亦始終成毀之常,若得以此終,以此毀,幸甚大願。則又詞窮理屈,不覺遁於釋氏矣,尚何闢佛之云乎?
△《西學凡》·一卷、附錄《唐大秦寺碑》·一篇(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儒略有《職方外紀》,已著錄。是書成於天啓癸亥,《天學初函》之第一種也。所述皆其國建學育才之法,凡分六科。所謂勒鐸理加者,文科也。斐錄所費亞者,理科也。默第濟納者,醫科也。勒義斯者,法科也。加諾搦斯者,教科也。陡祿日亞者,道科也。其教授各有次第,大抵從文入理,而理爲之綱。文科如中國之小學,理科則如中國之大學,醫科、法科、教科者,皆其事業,道科則在彼法中所謂儘性致命之極也。其致力亦以格物窮理爲本,以明體達用爲功,與儒學次序略似。特所格之物皆器數之末,而所窮之理又支離神怪而不可詰,是所以爲異學耳。末附唐碑一篇,明其教之久入中國。碑稱貞觀十二年大秦國阿羅本遠將經像,來獻上京,即於義寧坊敕造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云雲。考《西溪叢語》,載唐貞觀五年有傳法穆護何祿將祅教詣闕聞奏。敕令長安崇化坊立祅寺,號大秦寺,又名波斯寺。至天寶四年七月,敕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久行中國,爰初建寺,因以爲名,將以示人,必循其本,其兩京波斯寺並宜改爲大秦寺,天下諸州郡有者准此。《冊府元龜》載,開元七年吐火羅國王上表獻解天文人大慕闍,智慧幽深,問無不知。伏乞天恩喚取,問諸教法。知其人有如此之藝能,請置一法堂,依本教供養。段成式《酉陽雜俎》載,孝億國界三千餘裏,舉俗事祅,不識佛法,有祅祠三千餘所。又載德建國烏滸河中有火祅祠,相傳其神本自波斯國乘神通來,因立祅祠。祠內無像,於大屋下置小廬舍,向西。人向東禮神,有一銅馬,國人言自天而下。據此數說,則西洋人即所謂波斯,天主即所謂祅神。中國具有紀載,不但有此碑可證。又杜預注《左傳》次睢之社曰:睢受汴,東經陳留、樑、譙、彭城入泗,此水次有祅神,皆社祠之。顧野王《玉篇》亦有祅字,音呵憐切,注爲祅神。徐鉉據以增入《說文》。宋敏求《東京記》載,寧遠坊有祅神廟。注曰:四夷朝貢圖雲,康國有神名祅,畢國有火祅祠,或曰石勒時立此。是祅教其來已久,亦不始於唐。岳珂《桯史》記番禺海獠,其最豪者蒲姓,號白番人,本占城之貴人。留中國以通往來之貨,屋室侈靡逾制,性尚鬼而好潔,平居終日相與膜拜祈福,有堂焉以祀。如中國之佛,而實無像設。稱謂聱牙,亦莫能曉,竟不知爲何神。有碑高袤數丈,上皆刻異書如篆籀。是爲像主,拜者皆向之。是祅教至宋之末年,尚由賈舶達廣州。而利瑪竇之初來,乃詫爲亙古未睹。艾儒略作此書,既援唐碑以自證,則其爲祅教更無疑義。乃無一人援古事以抉其源流,遂使蔓延於海內。蓋萬曆以來,士大夫大抵講心學,刻語錄,即盡一生之能事,故不能徵實考古,以遏邪說之流行也。
△《靈言蠡勺》·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西洋人畢方濟撰,而徐光啓編錄之。書成於天啓甲子,皆論亞尼瑪之學。亞尼瑪者,華言靈性也,凡四篇。一論亞尼瑪之體,二論亞尼瑪之能,三論亞尼瑪之尊,四論亞尼瑪所同美好之情,而總歸於敬事天主以求福。其實即釋氏覺性之說,而巧爲敷衍耳。明之季年,心學盛行,西士慧黠,因摭佛經而變幻之,以投時好。其說驟行,蓋由於此。所謂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非盡持論之巧也。
△《空際格致》·二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西洋人高一志撰。西法以火、氣、水、土爲四大元行,而以中國五行兼用金、木爲非,一志因作此書以暢其說。然其窺測天文,不能廢五星也。天地自然之氣,而欲以強詞奪之,烏可得乎?適成其妄而已矣。
△《寰有銓》·六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西洋人浦汛際撰。書亦成於天啓中。其論皆宗天主。又有圜滿純體不壞等十五篇,總以闡明彼法。
(案:歐羅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製作之巧,實逾前古;其議論誇詐迂怪,亦爲異端之尤。國朝節取其技能,而禁傳其學術,具存深意。其書本不足登《冊府》之編,然如《寰有詮》之類,《明史·藝文志》中已列其名,削而不論,轉慮惑誣,故著於錄而闢斥之。又《明史》載其書於道家,今考所言兼剽三教之理,而又舉三教全排之,變幻支離,莫可究詰,真雜學也,故存其目於雜家焉。)
△《蒼崖子》·(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朱健撰。健字子強,進賢人。天啓辛酉舉人。是書凡十篇,曰大氣,曰廣化,曰達命,曰質情,曰裁理,曰挈真,曰善學,曰習境,曰簡制,曰鏡治,皆題曰內篇。前有其弟徽序,雲外篇專於商訂今古,雜考物類。而內篇則自天地造化性命之精微,陰陽律歷之廣博,間及於古今成敗,人事得喪,蓋略以備矣。然則尚有外篇也。其文滉漾自恣,而時時參以排偶,僅彷彿僞《子華子》。明魯重民輯《子史類語》,收入是書,乃稱其文沉鬱古奧,絕似魏、晉。未免標榜之詞矣。
△《爨下語》·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復撰。復字子遠,休寧人。其書黃虞稷《千頃堂書目》作四卷。此本止分上下二卷,每條俱以偶語聯比成文,頗似格言而多雜以委巷之語。前有天啓壬戌陳繼儒序,知爲繼儒一流人矣。
△《尚絅小語》·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姚張斌撰。張斌號尚絅,亦號絅生,金谿人。天啓乙丑進士。是編皆其雜著筆記,多論人情世事,所見頗粗。而自序乃上援孔子,亦云妄矣。
△《垂訓樸語》·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陳其德撰。其德字太華,桐鄉人。據卷中災荒紀事,稱生於萬曆初年,而作記於崇禎十四、十五年,則明末之人。自序稱苜蓿多年,則嘗爲學官也。是書皆勸善格言,附以遺詩十首。卷首題同裏後學編校,而劖去其名,末喻何故。
△《狂夫之言》·三卷、《續狂夫之言》·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繼儒撰。繼儒有《邵康節外紀》,已著錄。此書曰《狂夫之言》者,用漢晁錯傳語也。書中雜論古今得失,才辨亦頗縱橫,而見地多失之偏矯。如謂佛家能養鰥寡孤獨,殊不免故爲異論。至於指顏子端居不動爲以身諷孔子,左邱明《春秋內傳》非有意於發明孔子,則尤爲臆見矣。
△《安得長者言》·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繼儒撰。安得長者之言句,本《漢書·龔遂傳》語,繼儒取以名其書。自序雲,少從四方名賢遊,有聞輒錄,使異日子孫躬耕之暇,粗識數行字者,讀之了了。蓋亦語錄之類。然聖賢以言立訓,本出自然,有意雕鐫,便非心得。張昞跋謂其於熱鬧中下一冷語,冷淡中下一熱語。宗尚如此,宜其於布帛菽粟之旨去之益遠也。
△《睿養圖說》·(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楊觀光撰。觀光,招遠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少詹事。是書乃其爲贊善時所進。以唐六典載東宮官制,贊善掌侍從翼養之事,故以睿養之道,演爲三圖,一曰養性圖,二曰養氣圖,三曰養體圖,每圖各系一說。末附凡例數條,以明奇耦方圓不同之故。其說養性,則首重良知,養氣則專言夜氣,養體則推闡太極。反覆演說,皆捨實踐而談微妙,非啓迪引翼之道也。
△《尋樂編》·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毛元淳撰。元淳字還樸,一字嬰中,松陽人。崇禎癸酉歲貢生。是編乃其所撰語錄。序稱慕周茂叔尋孔、顏樂處,遇會心輒便記錄,故以尋樂名編。然意旨頗爲淺近,自稱素性讀陳眉公書則躍然喜,讀李卓吾書則怫然不悅,非有意愛憎,乃氣味自有同異。蓋所見與繼儒相近,故著作亦復似之雲。
△《補計然子》·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董漢策撰。漢策字帷儒,烏程人。是書成於崇禎壬午。雜取《左》、《國》、《吳越春秋》諸書爲之,凡四十篇,又敘略一篇。大旨以句踐之復伯,起衰激怠,事在人自爲之,蓋藉以爲晏安之戒。自雲是書爲寓言,又云釋憤之作,是也。考《文獻通考》載範子《計然》十五卷,今其書不傳,故《漢策》補之。然不僞託於古書,賢於姚士粦《於陵子》、王逢年《天祿閣外史》以贗售欺者多矣。
△《蔬齋厞語》·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沈大洽撰。大洽號愚公,又號雪樵,杭州人。是書卷首吳之鯨序,稱武林高士坊有梅花屋,明聖湖有讀書舫,表忠觀右有蔬齋,法華山有萬竹廬,愚公隨意偃息云云。蓋亦趙宧光、陳繼儒之類。前一卷皆隨筆小品,不儒不釋,強作清言,不出明季山人之窠臼。後二卷爲詩。末爲自作小傳,亦當時纖佻之體。其曰厞語者,厞訓爲隱,蓋故取僻字以竊附《書》、《極書》之例耳。
△《激書》·(無卷數,江西巡撫採進本)
明賀貽孫撰。貽孫有《詩觸》,已著錄。是書凡三十三篇。以《激書》名者,自雲深感夫激我者成我之德,故記而述之。所述皆憤世嫉俗之談,多證以近事。或舉古事,易其姓名,藉以立議,若《太平廣記》貴公子煉炭之類;或因古語而推闡之,如蘇軾書孟德事之類。其文稱心而談,有縱橫曼衍之意,而句或傷於冗贅,字或傷於纖麗,蓋學《莊子》而不成者,其大旨則黃、老家言也。
△《真如子醒言》·九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王化隆撰。化隆自號真如子,廣漢人。由貢生官主簿。其書分天道、地道、人道、懋修、訂學、鉤玄、彝典、齊治、均平九篇,篇各分章,皆設爲問答。其文頗博麗宏肆,規仿《淮南》、《鶡冠》諸子。然理不足而軋茁,其辭又多用奇字,如《亢倉子》之例,則亦金玉其外而已。
△《養生弗佛二論》·一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魏大成撰。大成字時夫,柏鄉人。其養生論以平情爲祛病之本,而深明醫之不足恃。其弗佛論則明儒理以闢釋也,持論頗不詭於正。然養生論稱聖有心而無爲,無爲則能平情,情平總歸無情,所以長生久視,則闢佛而轉入黃、老矣。故退而列之雜家類焉。
△《枕流日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觀其中引明薛瑄、蔡清、吳與弼事,則明中葉以後人矣。前有自題,稱偶有會心,即述諸楮,不倫不次,或佛或儒。今觀所錄諸條,大抵格言之類。至於說志字之義,以爲從士從心,不知志字上本從,知爲不學人矣。
△《息齋藏書》·十二卷(山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裴希度撰。希度字晉卿,號中菴,陽曲人。崇禎甲戌進士,官監察御史。入國朝官至太常寺少卿。是書第一卷曰儒經撮要,第二卷曰道統中一經,第三、四、五卷曰四子丹元,第六卷曰學鏡約,第七卷曰心聖直指,第八、九、十卷曰嘉言存略,第十一卷曰公餘證可,第十二卷曰麈譚摘,皆講學之言,中間多與蔚州魏象樞書問辨論。卷首凡例,謂自一卷至十卷皆古先聖賢之前言往行,間出臆見,以發攄其底蘊。十一卷之證可,十二卷之麈譚摘,則同人之書札往來,與夫坐譚有涉名教者。今核是編,其中四子丹元,舉濂溪、明道、象山、陽明而不及朱子,其生平宗主,已可概見。至道統中一經,多以二氏之言互證,亦未免於雜也。
△《衡書》·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唐大陶撰。大陶字鑄採,夔州人。書中自稱官長子時事。蓋嘗爲長子縣知縣也。是書凡核儒、仁師、五行、審知、利才、釋孟、受任、抑尊、權實、賤隸、貞隱、明悌、富國十三篇,大抵學莊、列之寓言。如核儒篇稱冉有爲魯將,與齊兵戰敗,季孫欲誅之,懼而奔楚。子貢遊說吳越,反爲魯召兵,國幾亡。朱子進正心誠意之說,金人聞風而遁,遂恢復中原,並削平西夏。皆故繆其事實,以資嘲戲。蓋大陶生於明末,故其書多有激之談也。
△《新婦譜》·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陸圻撰。圻字麗京,號講山,錢塘人。順治中貢生。其書皆詳論爲婦承順之道,凡五十九條。乃其嫁女之時,作以授之者,故多通俗之語。自序謂傅氏有《理縣譜》,今世無其書。所見惟《時人治譜》一帙,京邸授官者,率不可闕。故仿其例,亦名之爲譜雲。
△《格物問答》·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先舒撰。先舒有《聲韻叢說》,已著錄。此書爲《思古堂全集》十四種之一。大旨主王守仁之說,以格物爲格去物慾,力斥朱子窮理之非。然王守仁初爲是說,特高明之過,流入釋氏耳。先舒乃毅然謂三教本一,二氏爲儒之根本。且稱此論既確,決定無疑,恪欲專一守此以爲自修自證之學。蓋明季心學之流弊,深中乎人心如此,此固非守仁所及料者矣。
△《螺峯說錄》·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先舒撰。大旨調停於儒、禪之間。謂聖人之學深入於無生死,故其說曰格物慾者完性命,完性命者了生死。曰盡倫常者完性命,完性命者了生死。格物慾語與考亭異,盡倫常語與佛氏異云云。蓋欲以佛立教,而恐儒者以蔑倫攻之,故巧立是說以彌縫其闕也。
△《聖學真語》·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國朝毛先舒撰。先舒既著《匡林問答》諸書,復約其指歸以爲是編。其學雖出劉宗周,然宗周傳良知之說而主於慎獨,故持論篤實。先舒傳良知之說乃流於幻窅支離,無語非禪,而又自以爲非禪。所謂姚江末流,愈失愈遠,彌巧而彌離其宗者也。
△《潛齋處語》·一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楊慶撰。慶有《古韻叶音》,已著錄。是書分二十四門。大旨欲仿宋儒語錄而所見頗淺。其駁陳淳論鬼神一條,以曾於夢中親見《抱朴子》葛洪,具有靈驗爲證。夫淳以爲必無鬼神,固宋儒主持過甚之論。然慶所云祈禱感應之說,亦非知鬼神之理者也。
△《蒙訓》·一卷(陝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楊慶撰。是編凡十九門,皆採摭古人之言,而大旨出袁黃《功過格》,雜以二氏福田之說。動輒稱引鬼神,所謂有爲而爲,非儒者之本旨也。
△《理學就正言》·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祝文彥撰。文彥字方文,海寧人。自稱受學於劉宗周。然所論主於儒道同源,合孔、老而一之,似非宗周慎獨之旨也。
△《聖學大成》·(無卷數,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國朝孫鍾瑞編。鍾瑞字子麟,嘉興人。是編雜抄明人語錄,始自曹端,終於金鉉,共八十五人。大旨以朱、陸、羅、王各分黨與,釀爲門戶之爭,欲以調停之說解兩派之紛,其意本善。然兩派判如水火,言人人殊,詬爭固爲私心,竟合而一之,莫明誰是,後學將何所適從?此所謂子莫執中者也。所引皆講學之語,當列於儒家。以其中楊起元輩儼然自號比邱者亦廁簡牘,則其流不一矣。故改錄之於雜家,從其實焉。
△《拳拳錄》·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衷燦撰。衷燦號梅村,含山人。官荊門州知州。其學出鹿善繼孫奇逢。是書分內、外二篇。內篇講學,以見性爲宗。外篇以陰符爲衛道、衛仁之書,謂朱子晚歲自悔早年訓詁章句之非。皆沿襲姚江宗旨,去其師說猶不甚遠。雲不爲俗情所染,方能說法度人,光明藏中,孰非遊戲,淫坊酒肆,遍歷道場,絲竹管絃,皆談般若。則定興、容城之學均無此論矣。
△《顏巷錄》·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衷燦撰。是書多記前言往行,其大旨歸於淡泊。蓋成於衷燦罷官之後,故以顏巷名編,然往往雜於二氏之學。如載九宮隱咒寢魂之法,又云真儒始能徹佛之巔,真禪始能窺儒之岸,其宗旨可見矣。
△《晚聞篇》·一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衷燦撰。是書摘錄宋周、程五子以下至國朝孫奇逢、魏裔介、成性諸人之語,大旨在抑朱而尊陸。末附祖乩二條。南華十二條,更顯然入二氏之談矣。
△《柏鄉魏氏傳家錄》·二卷、附《家約》·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經注義》,已著錄。是編皆訓導子孫之詞,多講舉業。後附《家約》一卷,凡十事。大旨主於謹身守法,保全富貴。蓋其爲大學士時作也。
△《勸世恆言》·一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題曰時人近本,昆林刪訂。昆林者,魏裔介之別號也。凡四十八條,意主化導下愚,是以多陳因果,然皆雜用駢偶之詞。以文論則不工,以示俚俗又不能解,未免兩無所取矣。
△《萬世太平書》·十卷(內府藏本)
國朝勞大輿撰。大輿有《甌江逸志》,已著錄。是書皆雜綴先儒緒論。其曰《萬世太平書》者,考周密《癸辛雜識續集》載,道學諸儒,自稱爲生民立極,爲天地立心,爲萬世開太平,爲前聖繼絕學。命名之義,當取是語云。
△《龍巖子集》·十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李丕則撰。丕則自號龍巖山人,曲沃人。順治乙未進士,官金谿縣知縣。是書乃其自編語錄。首列天地萬物一體圖,爲其講學宗旨。書中議論,務爲奇創。如雲鵝湖之會,紫陽毫未有悟,直詆朱子爲強項。又云餘每不樂與天地合其德等語,加一與字,是天地與己爲二,遂欲竄改經文。可謂果於自用。乃亟稱明《一統志》、《月令廣義》爲無所不備,尤不可解也。
△《唾居隨錄》·四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貞生撰。貞生有《玉山遺響》,已著錄。是編乃其家居之時,於玉山下葺頹垣爲唾居,隨意會所至,或披閱有得,陸續筆記成帙,故名曰《隨錄》。凡九百八十三則,皆講學之語,持論頗爲平正,多切近人情,而失之太繁,遂枝葉多於根柢。又多爲對偶長聯,猶沿明季陳繼儒等小品之習。
△《圖書祕典一隅解》·一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沐撰,其子煓注。《祕典》者,沐之書。一隅解者,煓之注也。沐有《周易疏略》,已著錄。煓仕履未詳。是書前無序文,而列湯斌、毛甡(案:毛甡即毛奇齡之原名)書二首。其說以天下事物之數起於一,而其要在集神明。如雲聞見之知,月也。神明之知,日也。毛髮寒變之知,星也。肌膚痛癢之知,辰也。其知皆神明也,而不可謂即神明。其說實本姚江之良知,而變化其語。至煓之注,則守其父說而玄虛彌甚。如雲一旦躍起,正容端坐,息心以集神明。又云聖人在上,蔽目塞耳,斂手並足,端居深宮,而家國天下治,神明而已。堯、舜、周、孔以來,有是枯寂之學乎?至典之爲訓,說文謂從冊在几上,尊閣之也。五帝之書,乃有是稱,沐以自名,不免於僣。至《靈蘭祕典》,乃《黃帝·素問篇》名,方技家依託之文,更不應以名儒書矣。
△《潛書》·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唐甄撰。甄字鑄萬,達州人,僑寓蘇州。順治庚子舉人。官長子縣知縣。宋李覯先有《潛書》,今見《盱江集》中。甄此書偶同其名,凡分上、下二篇,而上篇下篇又各析爲二,凡九十七目。大略仿《論衡》之體,自心性、治術,以至處世淑身之理,無不具列。甄與魏禧友善,故其文格頗相類。然所載多據當時見聞,及友朋酬對之語。其尊孟篇頗詆伊川。法王、虛受、知行三篇,又力崇良知之學,皆未爲醇粹。
△《五倫懿範》·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舊本題曰天台鹿門子撰,不著名氏。前有康熙五年自序一篇,又有康熙十年四明山人鶴控子序一篇,亦不知何許人。其書以五倫爲綱,而各分子目。一目爲論一篇,反覆申勸戒之旨。詞多淺易,蓋意求通俗也。
△《天方典禮擇要解》·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劉智撰。智字介濂,江寧人,回回裔也。嘗搜取彼國經典七十種,譯爲《天方禮經》。後以卷帙浩繁,復撮其要爲此書。首爲原教、真宰、識認、諦言四卷,次爲五功四卷。五功者,念真、禮真、齋戒、捐課、朝覲也。次爲禋祀一卷,次爲五典四卷,言五倫之事,次爲民常四卷,次爲娶禮、婚禮、喪禮,而附以歸正儀。每事詳爲解釋,以自尊其教。回回教本僻謬,而智頗習儒書,乃雜援經義以文其說,其文亦頗雅贍。然根柢先非,巧爲文飾無益也。
△《進善集》·(無卷數,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天柱撰。天柱字孟高,號擎菴,秀水人。康熙丙申,天柱寄跡南京,見風俗奢汰,因爲是書。共三十篇,總題爲持身要則。惟編末略覽古昔、近觀天地二篇別署進善寶書,其中如保身禁忌、功過格之類皆附入焉。大意在箴砭世俗侈靡之失,而歸之於三教清淨。謂清淨者儒之髓,佛之原,道之宗。又謂佛繼三王、周、孔,有功於後世。三王、周、孔爲盛世之佛。其立意未始不善,而立言則悖謬甚矣。
△《懿言日錄》·一卷、《二錄》·一卷、《續錄》·一卷、《別錄》·一卷、附《禮闈分校日記》·一卷、《七規》·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喆生撰。喆生字素巖,崑山人。康熙壬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書編年成帙。《日錄》始康熙庚申,終丁丑。《二錄》始戊寅,終壬寅。《續錄》始雍正癸卯終丁未。多講學之語,亦兼及雜事。大旨尊程、朱,攻陸、王。謂孫奇逢初守程、朱甚篤,自鹿善繼誘以文成,講習遂復異趣,所遇非人,固其不幸云云。案鹿善繼之在明季,力赴楊、左之難,觸璫焰而不辭,洎大兵攻定興,死守孤城,力竭授命。爲人如是,亦可無愧於聖賢。而喆生不論人品之醇疵,但論學術之同異,至以非人詆之,程、朱所傳,恐不如是。至《別錄》一卷,純言修煉之術,稱爲真仙所傳。又稱佛言應生無所住心,是無上妙義,能見得無住之心,便可超凡云云,純爲二氏之學。其《禮闈分校日記》一卷,乃康熙乙丑爲同考官時所作。《七規》一卷,則其邀講學諸人結會,每一會靜坐七晝夜,以驗心學者也。
△《方齋補莊》·(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方正瑗撰。正瑗字引除,號方齋,桐城人。康熙庚子舉人,官至陝西潼商道。是書以《莊子》背馳聖道,故即其內篇之目而補其所未及論者。蓋欲明孔之全,正莊之偏,反莊之肆,以歸學莊者於醇也。然莊子之書,汪洋恣肆,本不附託聖人以立言,此乃一一與之辨難,殊爲贅設。至反《南華經》之名而別名《西華經》,尤爲不必矣。
△《公餘筆記》·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文炳撰。文炳有《易象數鉤深圖》,已著錄。此書乃其講學之語。凡八十一篇,各立篇名。其大意欲仿《通書》,故其自序謂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時,嘗奉檄校刊。欽定《朱子全書》,御纂《周易折中》,得益窺聖學之始終,全體大用,多所發明。然其學以無爲宗,已全流於佛氏。又多雜以丹經之語,亦爲不醇。
△《容膝居集雜錄》·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葛芝撰。芝字龍仙,崑山人。是書所載,類多格言,若所云心本無慾,欲者非心之類。其學蓋頗雜於禪。卷首有芝自序,不著年月。而中引魏禧、徐枋語,知爲近時人作矣。
△《苕西問答》·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吳學孔錄其師羅爲賡講學語也。爲賡號西溪,南充人。康熙中官烏程縣知縣。嘗顏其書室曰古小學,與門人講論其中。學孔錄其問答而附以與人論學之書。其大旨出於陸、王,而體例則全如禪宗機鋒。
△《續箋山房集略》·十八卷(兵部員外郎丁田樹家藏本)
國朝鄭道明撰。道明字希濂,號松岡,懷寧人。乾隆丙辰副榜貢生。是編皆其讀書劄記之文。卷一曰理氣解略,卷二至卷四曰四書解略,卷五曰四書徵略,卷六至卷八曰四書疏略,卷九曰洪範解略,卷十曰春秋解略,卷十一至十四曰經史解略,卷十五曰明史論略,卷十六十七曰明史綱目述略,卷十八曰葬儀記略、節烈記略。其學尺尺寸寸,摹仿宋儒,惟恐有一毫不似。在鄉塾老儒之中,亦可謂篤志者矣。
△《頤菴心言》·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喬大凱撰。大凱有《周易觀瀾》,已著錄。是編乃其筆記之文,多所論辨,而頗近拘迂。
△《聖學逢源錄》·十八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金維嘉撰。維嘉號潛川,休寧人。是書每卷爲一類,每類以六字標題。既以逢源錄爲名,而每卷之首又別題深造篇第幾字,未喻其例。其書爲講學而作,然大旨參雜以佛、老。
──右“雜家類”雜學之屬,一百八十四部,七百五十卷,內十三部無卷數,皆附《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