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存目五
△《龍虎山志》·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元明善撰,明張國祥續修。明善字復初,清河人。以浙東使者薦,爲學正。擢太子文學,歷翰林學士,諡文敏,事蹟具《元史》本傳。國祥則嗣封真人也。是書乃皇慶三年明善官翰林學士時奉敕所修。然原本體例,不可復考,惟存延祐元年程鉅夫序及吳全節進表。此本載山川、建置、人物、道侶並累朝制敕、藝文,頗爲龐雜。殆已多所竄亂,非其舊矣。
△《茅山志》·十五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元道士劉大彬撰。大彬號玉虛子,錢塘人。延祐中襲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師,洞觀微妙元應真人。是書分《誥副墨》、《三神紀》、《括神區》、《稽古蹟》、《道山冊》、《上清品》、《仙曹署》、《採真遊》、《樓觀部》、《靈植檢》、《錄金石》、《金薤編》十二門,每門以三字爲題,蓋仿陶弘景《真誥》例也。前有永樂癸卯胡儼序,稱“舊本爲張雨所書,至爲精潔。後毀於兵,姚廣孝復爲刊版。及成化庚寅、嘉靖庚戌又重刻者再”。此本即嘉靖時刻。不但紙版惡劣,非張雨之舊,且爲無識道流續入明事,敘述凡鄙,亦非劉大彬之舊矣。
△《仙都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元道士陳性定撰。仙都山古名縉雲山,唐天寶中敕改今名。此志分六門,曰《山川》,曰《祠宇》,曰《神仙》,曰《高士》,曰《草木》,曰《碑碣題詠》。前序題至正戊子,不著姓名,以序及志中《祠宇門》考之,蓋元延祐中給道士趙嗣祺五品印,提點是山玉虛宮。羽流榮之,因撰是志也。
△《天台山志》·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末稱世祖皇帝封道士王中立爲仁靖純素真人,知爲元人所作。又稱前至元間,知爲順帝時人矣。其書頗典雅可觀,惟“七十二福地”一條,不引杜光庭書而引《記纂淵海》,知爲稗販之學矣。
△《武夷山志》·十九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裘仲孺撰。仲孺字穉生,崇安人。洪武初,薦授平遠縣知縣。其書凡十一篇,首《名勝》,次《雲構》,次《題刻》,次《仙真》,次《羽流》,次《存疑》,次《物產》,次《遊寓》,次《祀典》,次《掞藻》,次《餘韻》。末一卷爲《詞訂》,則詩文之續得者也。體例龐雜,殊不足觀。《掞藻》一篇,幾及全書之半,尤乖裁製也。
△《震澤編》·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蔡昇撰。王鏊重修。昇字景東,吳江人。鏊有《史餘》,已著錄。是書首紀五湖七十二山兩洞庭,次石泉古蹟,次風俗人物、土產、賦稅,次水利、官署、寺觀、菴廟、雜記,次集詩、集文。前有弘治十八年楊循吉序,稱其“操觚之妙,天機獨運。中間有似《爾雅》者,有似《山海經》者,有似柳子厚諸山水記者,用能繪畫造物,陳諸簡牘”。未免譽過其實。昇書本名《太湖志》,鏊爲重修,乃取《禹貢》之語改今名雲。
△《金山雜誌》·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楊循吉撰。循吉有《蘇州府纂修識略》,已著錄。金山在吳縣西三十里,循吉少時,嘗讀書其中。歸田後因爲之志。分八篇,一《山勢》,二《品石》,三《泉》,四《山居》,五《遊觀》,六《草木》,七《飲食》,八《勝事》,每篇各有論贊。
△《雁山志》·四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朱諫撰。諫號蕩南,樂清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吉安府知府。雁蕩山在溫州府,跨樂清、平陽二縣,於古無稱,自宋太平興國中,始有僧居之,奇秀甲於浙東。明初僧永昇者,始輯爲《雁山集》一卷,編次無法。嘉靖己亥,諫因舊本搜討,增爲四卷,列三十二門,樂清知縣徽州潘潢序之。萬曆辛巳,知州南昌胡汝寧復爲翻雕,而以續得詩文冠於卷前,殊爲猥雜。
△《京口三山志》·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張萊撰。萊字廷心,丹徒人。弘治間舉人。北固、金、焦三山,皆古來勝境,而未有裒輯遺文舊事,合爲一志者。兗州史宗道爲鎮江推官,始屬萊考三山名跡沿革,及歷代詩文,匯成此編,頗能訂訛正謬。如金山之名,舊雲創於唐李錡。萊則謂樑天監四年即金山修水陸會,其名已始於六朝。考證頗爲典核。然如《事物紀原》引宋大中祥符七年四月詔,封焦山大聖祠爲明應公,本非僻書僻事,而《祠廟類》中乃失收之,則疏密亦不免互見。蓋萊所依據,多取諸郡縣圖經,未能博徵羣籍,故每有漏略也。
△《慧山記》·三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一名《九龍山志》。明邵寶撰。寶有《左觿》,已著錄。慧山即惠山,在無錫縣界,局狹而氣秀,地近而景幽,自昔號爲佳境。寶居近是山,釣遊所及,時有品題。所作如《惠山雜歌》、《惠山十二詠》、《敘竹茶壚》等篇,具載於《容春堂續集》中。此書仿賀知章會稽洞、郭子美羅浮山之例,搜輯舊事遺文,爲之作志。
△《鄧尉山志》·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沈津撰。津字潤卿,蘇州人。是書分《本志》、《泉石》、《祠墓》、《梵宇》、《山居》、《名釋》、《草木》、《食品》、《集詩》、《集文》十類。前爲《總敘》一篇。其稱《本志》者,以專紀山之形勢爲作志本意,故以冠於各類之首也。書成於嘉靖壬寅,靳學顏嘗爲之序。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遂以爲學顏所作,失考甚矣。
△《衡嶽志》·十三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彭簪撰,姚宏謨重訂。考《明史·藝文志》,載彭簪《衡嶽志》八卷。此多五卷,當即宏謨所增。然宏謨序已稱“續刻者隨時竄入而不之究”,則未經重修以前已非簪之原本矣。序又稱“總《形勝》於多景之前,補《事紀》於諸卷之首”,此本一卷爲《事紀》,二卷、三卷爲《形勢》,知爲宏謨所增。至所稱“詩文以景附,景以類分”者,則散綴各卷,不可復考。簪自號石屋山人,安城人。官衡山縣知縣。其書成於嘉靖戊子。宏謨,秀水人。嘉靖癸丑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其書成於隆慶辛未。時提督湖廣學政,應知縣章宣之請,續此編雲。
△《廬山紀事》·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桑喬撰,國朝範礽補訂。喬字子木,江都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首劾嚴嵩,爲所構陷,謫戍九江以卒。事蹟具《明史》本傳。此書即其在戍所時作,成於嘉靖辛酉。至國朝順治戊戌,巡按御史許世昌屬南康推官會稽範礽重爲補訂。以山陰、山陽別其條貫,屬南康者列於陽,屬九江者列於陰。又取喬後百餘年間事蹟題詠,綴補於後。礽序稱喬書質而辨,文而約,紀事皆題原採書名。礽所補悉仿其例雲。
△《仙都山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戴葵撰。葵,酆都人。始末未詳。據其自跋,此書蓋嘉靖丁未作也。仙都山在四川酆都縣境,爲道經第四十二福地,稱前漢王方平、後漢陰長生得道處。葵雜採舊文,分爲八類,大抵神仙家言爲多。
△《牛首山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盛時泰撰。時泰字仲交,江寧人。嘉靖中貢生。牛首山在江寧城南,一名天闕。是書首志《山名》,次志《巖洞》、《池泉》、《殿廬》、《草樹》、《法寶》、《遊覽》、《麗藻》。其文頗近遊記,不盡沿志書窠臼。其藝文多著出某書,亦明人所難。惟“地畝弓口”一條,全錄稟帖批詞,首尾不加刪削,殊失體例。
△《仙岩志》·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王應辰撰,應辰自署曰舉人,不著裏貫。考《太學題名碑》有隆慶辛未進士王應辰,信陽人。去作此書時僅十六年,未知即其人否也。仙岩山在浙江瑞安縣境,爲道書第二十六福地。嘉靖壬戌,兵部郎中永嘉王叔果屬應辰爲此編。首載圖景,次錄詩文,序次尚頗簡潔。
△《黃海》·六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潘之恆撰。之恆字景昇,歙縣人。嘉靖間官中書舍人。考《明史·藝文志》有潘之恆《黃海》二十九卷,此本雖卷數未標,其曰《紀初》者八,曰《紀藏》者七,曰《紀跡》者十有八,曰《紀遊》者二十有一,曰《紀異》者六,皆別之爲卷,則已六十卷矣。史稱二十九卷,未爲確數。然其中次第卷數,或有或闕,或參差錯互,蓋猶未定之稿,不知其止此六十卷否也。黃山在徽州府西北百三十里,舊名黟山,唐改今名。跨據宣、池、江、浙數郡。世傳黃帝與容成子、浮邱公煉藥於此,故有浮邱、容成諸峯。此姑存圖經之說,以備古蹟一條則可。之恆竟上溯軒轅,採摭經傳,凡語涉黃帝者皆入焉。至以《廣黃帝本行紀》、《真仙通鑑》諸書與六經之文並列,何其誕歟!大抵以多爲勝,而考證之學與著述之體則非所講也。
△《武夷山志略》·四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徐表然撰。表然字德望,崇安人。嘉靖中嘗結漱藝山房於武夷第三曲,因撰次是書,分爲四集。繪山之全圖,及武夷宮左各景,宮右九曲諸勝,悉以題詠附於後。凡名勝、古蹟,皆分附於《山川》。較他地誌尤便省覽,此變例之可取者。至於《寓賢》及《仙真》之類,人繪一圖,則不免近兒戲矣。其名《志略》者,謂茲山已有全志也。
△《阿育王山志》·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錄。阿育王山在浙江寧波府,去府治四十里。山有阿育王寺舍利塔,相傳爲地中涌出,因以名寺,遂因以名山。蓋緇流梵笈有是異聞,年祀綿遠,亦無從而究詰也。是志凡分十類。揆其大旨,主於闡釋氏之顯應。故標茲靈蹟,以啓彼信心,原不以核訂地理、考證古今爲事也。
△《雲門志略》·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元忭撰。元忭有《紹興府志》,已著錄。雲門山在會稽城南。元至正十年,相里允若作《雲門集》,黃溍序之。元忭以其未備,補緝是編。以《山川》、《古蹟》、《名賢》爲一卷,而餘四卷皆《藝文》,又末大於本矣。
△《京口三山續志》·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徐邦佐、陳朝用、朱文山同撰。邦佐號雁洲,浦城人。官鎮江府教授。朝用號南湖,寧都人;文山號仰泉,常寧人。皆官鎮江府訓導。是書成於隆慶中,以補史宗道《三山志》之闕,故以《續志》爲名。專取當時人遊覽詩賦,匯萃成帙、而邦佐等所自作,附錄尤夥。蓋意在釣名,於三山考訂無涉也。
△《齊雲山志》·五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魯點撰。點字子與,南漳人。萬曆癸未進士,官休寧縣知縣。齊雲山在休寧縣,名齊雲巖,蓋白嶽西北分支也。上有北極佑聖真君神祠,明代數經修葺,嘉靖中始有齊雲山之號。茲志因雲巖舊本而重輯之,分三十七目。卷前又有順治中告示二通,又後人刊入,非原書之舊矣。
△《普陀山志》·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周應賓撰。應賓有《九經考》,已著錄。普陀山在浙江之定海。是編因舊志重輯,凡六卷,十五門。而應賓自序稱五卷,十七門。勘驗卷帙,並無闕佚,未審何以矛盾也。
△《太嶽太和山志》·十七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田玉撰。玉不知何許人,萬曆中宦官也。太和山即湖廣均州之武當山,相傳爲北極玄武修真地。明成祖即位時,自謂得神之祐,因尊爲太嶽,敕建宮觀,常遣內臣司其香火。嘉靖間,提督太監王佐始創爲志,太監呂評續增之。萬曆癸未,玉復增廣爲此本。前載修建廟宇始末實事,並仙蹟、徵應、物產,後載唐、宋、元、明序記詩賦等作。
△《太姥志》·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史起欽撰。起欽字敬所,鄞縣人。萬曆己丑進士,官福寧州知州。太姥山在福寧州境,傳堯時有老母業採藍,後得仙去,故以爲名。中有鍾離巖、一線天諸勝蹟,起欽因創爲此書,成於萬曆乙未。前列圖,次列記序及題詠之作。然山以巖壑寺宇爲主,法當分門編載。起欽但爲總繪一圖,悉不加分別詮次,非體例也。
△《續刻麻姑山志》·十七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左宗郢撰,國朝何天爵、邱時彬重修。宗郢,南城人。萬曆己丑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天爵、時彬皆建昌人。麻姑山唐時隸撫州,故顏真卿《麻姑仙壇記》有“撫州南城縣”之語,今則在建昌府城西十里。宗郢志見於《明史·藝文志》,著錄卷數相同。此本每卷標題,或稱麻姑而去“山”字,或又加“洞天”字,或加“丹霞”字。名目紛然,可知體例之龐雜。考《明史》作《續刻麻姑山志》,今姑從標目焉。
△《嵩書》·二十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明傅梅撰。梅字元鼎,邢臺人。萬曆辛卯舉人,由登封縣知縣擢刑部主事。與員外郎陸夢龍力爭梃擊一案,鄭氏之黨中以察典,罷官。後起爲台州府知府。崇禎中,解職家居。大兵下順德,抗節死,贈太常寺少卿。事蹟附見《明史·張問達傳》。乾隆乙未,賜諡忠節。是編乃其官登封知縣時所作。分《星政》、《峙勝》、《卜營》、《宸望》、《嶽生》、《官履》、《巖棲》、《黃裔》、《竺業》、《物華》、《靈緒》、《顏始》、《章成》爲十三篇,立名頗嫌塗飾。全書意在廣搜,亦殊多駁雜。
△《蜀中名勝記》·三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曹學佺撰。學佺有《易經通論》,已著錄。案,學佺所著,本無此書之名。此本乃萬曆戊午福清林茂之摘其《蜀中廣記》內《名勝》一門,刻之南京,而鍾惺爲之序。不知其何所取也。
△《華嶽全集》·十三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舊本題明華陰縣知縣李時芳撰。今案時芳之本,《千頃堂書目》作十卷,乃嘉靖四十一年所修。至萬曆二十四年,汝州張維新爲潼關道副使,以時芳書多舛錯,與華陰縣知縣貴陽馬明卿重加詮敘。前載《圖說》、《形勝》、《物產》、《靈異》、《封號》,後載《藝文》,增成十三卷。前有巡撫賈待問序,及維新自序,述之頗詳。題時芳所撰,誤也。後六年壬寅,知縣河間馮嘉會又增文數篇,亦注於書內。至所載國朝祭告之文,與宋琬、蔣超諸人之詩,則莫知誰所續入。考其中多有潼關道溧陽狄敬姓名,意者即敬所增歟?
△《九疑山志》·九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蔣鐄撰。鐄,長洲人。萬曆中官寧遠縣知縣。九疑山在寧遠縣南四十里,相傳舜葬其地,有舜廟焉。雖輿記流傳,而舊無專志,鐄始創修此編。首紀祭舜陵文,次載形勝、古蹟、人物、仙釋、土產,次錄前人碑記詩文。崇禎中,平陵俞向葵爲令,復補圖於卷首。
△《羅浮野乘》·六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明韓晃撰。晃字賓仲,南海人。萬曆庚子舉人,官青田縣知縣。是編首《全圖》,次《名峯》,次《勝蹟》,次《仙釋》,次《品物》,次《逸事》。書成於崇禎己卯。其兄晟,字寅仲,亦著《羅浮副墨》,今未見。
△《雁山志勝》·四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徐待聘撰。待聘字廷珍,常熟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按察使副使。是編乃其官樂清知縣時所撰。卷一爲山之名勝及人物、土產、雜事,二卷三卷皆佛剎,四卷則所自作詩文也。其凡例有曰:“舊志凡詩賦題雁山者,或以臨蒞,或以要津,皆旁搜而詮之,而文之微佔於山者亦聚焉。又有欲世識其名者,賂剞劂氏私刻攙入,真贗並收,薰蕕莫辨。山靈有知,定當作嘔,今皆刪去”云云。其言可謂深中地誌之陋習。然舊作雖已汰除,而又獨錄己作一卷,其亦尤而效之矣。
△《泰山紀事》·三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明宋燾撰。燾字繹田,泰安州人。萬曆辛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此書一卷曰《天集》,記天神事。二卷曰《地集》,記古蹟。三卷曰《人集》,記名宦人物。所言神鬼冥報,已涉荒誕;至泰山太守、泰安知州爲守土之官,柳下惠、王章、羊祐諸人亦不過生長其鄉,並未巖棲谷汲,乃概行摭入,不知於岱宗故事何涉也。
△《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釋無盡撰。案,錢希言《犭會園·釋異篇》曰:“有門法師名傳燈,一號無盡,太末人也。出家天台之高明寺。少精煉戒行,學識高出道流。嘗撰《天台山志》,甚有禪藻”云云。則無盡者乃其號也。天台山自孫綽作賦以來,登臨題詠,翰墨流傳,已多見於地誌。此書成於萬曆癸卯,出自釋家之手,述梵跡者爲多,與專志山川者體例稍殊。故別題曰《方外志》焉。
△《幽溪別志》·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釋無盡撰。幽溪在天台山,無盡常居其地,因撰是志。凡十六門,每門附以藝文,而同時人所作爲多。名爲地誌,實同社刻。《犭會園》稱其所至講席如雲,蓋明末標榜之風,浸淫乎方以外矣。
△《恆嶽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趙之韓、王濬初同撰。之韓,汜水人。官渾源州知州。濬初,山陰縣舉人。是書成於萬曆壬子。其目十一,曰《外紀》、《星紀》、《山紀》、《廟紀》、《祀紀》、《事紀》、《物紀》、《遊紀》、《仙紀》、《文紀》、《詩紀》。搜考頗稱詳核。又以自宋以來皆祠北嶽於上曲陽,故復取《曲陽岳廟詩》附於卷末。後五年,知州衡陽張述齡爲刻而行之。然其《文紀》有目無書,已非完本矣。
△《天目山志》·四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明徐嘉泰撰。嘉泰字道亨,循州人。官於潛縣知縣。是書乃萬曆甲寅嘉泰因舊志重修。浙江有東西二天目,東天目在臨安縣之西五十里,西天目在於潛縣西北四十五里。據此書所圖,則本屬一山。東西水源若兩目然,故曰天目。然此書所紀多屬西天目事,統稱《天目山志》,非也。
△《煙雲手鏡》·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楊繼益撰。繼益始末未詳。前有萬曆甲寅自序,稱居恆遊思險遠,因檢閱羣書,摭其山川喜懼之境,錄成二帙。然所載諸山水,俱隨手雜錄,抄撮舊文,無所損益。既不注原書之名,前後次序亦無義例。如上卷有房山、石徑山,而房山水洞又在下卷。上卷有牛首山、鐘山,而獅子山又在下卷。以至廬山之與瀑布,金山之與妙高臺,皆顛倒破析,棼如亂絲。以比《名勝志》、《遊名山記》諸書,可謂每況愈下矣。
△《海陽山水志》·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丁惟曜撰。惟曜字貞白,休寧人。是書成於萬曆戊午。紀休寧境內名勝,凡山二十九篇,水八篇,各冠以圖。所錄藝文,但載記、序、銘、頌諸體,而不及詩詞。較他志之濫列題詠者,稍爲簡淨。然嚴於去取可矣,竟廢此一體,則又矯枉過直也。
△《惠山古今考》·十卷、《附錄》·三卷、《補遺》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談修撰。修字思永,無錫人。是編以無錫惠山爲一邑勝境。唐張祐題詩有“小洞穿斜竹,重階夾細莎”之句,而舊跡已湮,修營建以復其舊。故首卷載《小洞重階考》,及祠院庵觀諸《考》,自二卷至十卷,則自唐及明之詩文。《附錄》三卷,皆同人賦贈之作。《補遺》一卷,則雜記惠山遺事。卷末自跋,有“夢惠山之神”云云,則未免幻妄矣。
△《九鯉湖志》·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黃天全撰。天全,莆田人。其書成於萬曆中。九鯉湖在福建仙遊縣,天全以舊志僅載遊覽之作,而遺山水,乃重爲釐訂。分爲《山水》、《建置》、《夢驗》、《藝文》四門。《夢驗》者,以九鯉湖祠乃閩人祈夢處也。
△《龍門志》·三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樊得仁撰。得仁不知何許人。是書首載《龍門圖》及事蹟,次紀文類,次紀詩類。首卷考證甚陋。若龍門特爲河水所經過,止載《水經注》“河水又南出龍門口”諸條足矣,至摭及歷代河源,則迂闊無當。又《玉海》雲:“梁山之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是書既已引之,而後又引此數語,別標曰“出《魏·地理志》”。顛倒重複,殊爲蕪雜。
△《崆峒山志》·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應奇撰。應奇字鶴崖,平涼人。崆峒山在平涼府城西。是書成於萬曆中,凡分七門,曰《分野》,曰《建革》,曰《疆域》,曰《形勝》,曰《田賦》,曰《仙蹟》,曰《題詠》。然一山之志,即不應及分野、建革,而中間兼記及瓦亭關、會盟壇之類,又殊似府志之體例,殊叢雜無限斷也。
△《峴山志》·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張睿卿撰。睿卿字稚通,號心嶽,歸安人。《湖州府志》稱其博雅豪邁,遊歷山川,以著書爲樂。然是書頗無體例。此峴山乃烏程之一山,非城邑郡縣之比。而首曰《建置》,名實已不相副。次曰《勝概》,而多與《建置》互見,不過雜載詩文。三曰《遺愛》,敘古名賢王右軍以下數人,終於王世貞,皆湖州大吏,與山不甚相涉。四曰《社會》,五曰《放生》,六曰《藝文》,又先散載各門,均失之叢濫也。
△《上天竺山志》·十五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釋廣賓撰。天竺爲東南巨剎,舊有李金庭志。廣賓以其附會舛訛,甚至僞撰明太祖《竺隱說》一篇以炫俗,乃刪補而成此書。曰《普門示現品》,曰《尊宿住持品》,曰《器界莊嚴品》,曰《帝王檀越品》,曰《宰官外護品》,曰《風範隆污品》,曰《詩文紀述品》,凡七門。其《風範隆污》一品,於寺僧污行,備書不隱,較他志獨存直筆。據總目尚有卷首一卷,此本已佚不存。
△《爛柯山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徐日炅撰。日炅後改名日曦,浙江西安人。天啓壬戌進士。爛柯山在衢州府城南三十里,因晉樵者王質遇仙觀棋於此,因以爲名。日炅居與山近,因纂輯晉唐迄明詩賦雜文,以成是編。
△《東西天目志》·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章之採撰。之採字去浮,仁和人。是書作於天啓中。以天目山東西二峯,輯爲二志,各分四卷。起《引述》、《圖考》,訖《詩賦》、《記跋》。杭州守李煜然合而刻之。
△《九華山志》·八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顧元鏡撰。元鏡,歸安人。萬曆己未進士,官池州府知府。是書成於崇禎己巳。前列《全圖》及《十八景圖》,次列《山水》、《建置》、《物產》、《人物》、《文翰》五門,門復各立子部。意主誇多,故《山》分爲六,《水》分爲八;《寺院》、《庵觀》區爲二名,《樓閣》、《亭館》別爲兩類。標目頗爲煩碎。又杜荀鶴之污僞命、宋齊邱之逞奸謀,列之《流寓》,以爲山水之光,殊乏簡擇。又王守仁遊蹤僅至,亦列《寓公》,並僞撰其贈周金和尚一偈,斯尤地誌之積習矣。
△《錫山景物略》·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王永積撰。永積字崇巖,自號蠡湖野史,無錫人。崇禎甲戌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郎中。是書紀無錫山川名勝,略分四正四隅。每紀一地,皆首載沿革,次載詩文,永積詩亦往往附載。然採錄過濫,邀飲聯吟之作,動輒盈編。於錫山地誌圖經,渺不相涉。則貪於標榜、未講體例之過耳。
△《橫谿錄》·八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徐鳴時撰。鳴時字君和,吳縣人。崇禎乙亥選貢生,除武寧縣知縣。橫谿鎮一曰橫塘,在蘇州府城西南十三裏。水自城中來,西南橫流過鎮而入太湖,故名。是志分十九門,體例略如郡縣誌。然如《古蹟類》中多列先賢舊宅,又云其址無考。夫使遺墟猶存,自應深憑弔之思。否則既生是鄉,自必人人有宅,安能一一虛列乎?宜其一鄉之志蔓衍至於八卷也。
△《閤阜山志》·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俞策撰。策不知何許人。閤阜山在江西新塗縣,相傳爲張道陵、葛孝先、丁令威修煉之所。茲編上卷紀載形勝,下卷編列藝文,末自載其詩數首,亦非佳作。
△《太平三書》·十二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萬選編。萬選字舉之,濟南人。官太平府推官。是《三書》成於順治戊子。據其序例,一曰《圖畫》,二曰《勝概》,三曰《風雅》。圖凡四十有二,見唐允甲題詞中。此本佚其圖畫一卷,惟存《勝概》七卷,《風雅》四卷。原本紙墨尚新,不應遽闕失無考,或裝緝者偶遺歟?
△《乍浦九山補志》·十二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李確撰。確有《平寇志》,已著錄。乍浦在嘉興府東南,屬平湖縣境。九山者,雅山、苦竹山、湯山、觀山、龍湫山、暈頂山、高公山、蓋山、獨山也。平湖舊有九峯之名,而不得其地。確始考而定之,因著是編。凡分十二門,曰《圖譜》、《山水》、《古蹟》、《寺觀》、《邱墓》、《土產》、《碑碣》、《烽寨》、《石塘》、《變怪》、《人物》、《題詠》。
△《昌平山水記》·二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顧炎武撰。炎武有《左傳杜解補正》,已著錄。炎武博極羣書,足跡幾遍天下,故最明於地理之學。是書雖第舉一隅,然辨證皆多精確。惟長城以外爲炎武目所未經,所敘時多舛誤。如稱塞外有鳳州,不知蘇轍詩所云“興州東谷鳳州西”者,乃回憶鄉關之語。《唐書》、《遼志》,塞外均無鳳州之名。又如古北口之楊業祠,炎武據《宋史》辨其僞。然劉敞、蘇轍皆有《過業祠詩》,在托克托修史之前幾二百載。必執後代傳聞以駁當年之目見,亦過泥史傳之失也。
△《黃山志》·七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閔麟嗣撰。麟嗣字賓連,歙縣人。其書首列《山圖》,次《形勝》,次《建置》,次《山產》,次《人物》,次《靈異》,次《藝文》,次《詩賦》。搜輯頗博,而不盡精核。
△《麻姑山丹霞洞天志》·十七卷(內府藏本)
國朝羅森撰。森字約齊,大興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陝西督糧道。是編因明萬曆中左宗郢志而修。第一卷爲《圖》者八,第二卷爲《考》者四,第三卷爲《表》者二,第四卷爲《志》者四,第五卷爲《紀》者五。其餘《藝文》分七卷,末則《麻源附錄》一卷,《從姑附錄》一卷,《育英堂附錄》一卷,《姑山雜記》一卷,《詩文補遺》一卷。
△《峨眉山志》·十八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蔣超撰。超字虎臣,金壇人。順治丁亥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晚入峨眉山爲僧,因輯是志。昔劉勰奏請出家,改名慧地。《梁書》本傳,雖著其事,而傳首仍題原名,蓋不與士大夫之爲僧也。故今於超斯志,亦仍題其原名雲。
△《峨眉志略》·一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張能鱗撰。能鱗有《詩經傳說取裁》,已著錄。是書於峨眉形勝古蹟,標撮甚略。末附詩文數篇,而自作乃登其二。《佛光解》一篇,命意雖善,措詞則未能免俗也。
△《浯溪考》·二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士禎有《古歡錄》,已著錄。是書前有自序,稱“楚山水之勝首瀟湘,瀟湘之勝首浯溪。浯溪以唐元結次山名,得魯公摩厓書而益張之。舊有浯溪前後兩《集》,爲李仁剛、綦光祖撰,見於輿地碑目,皆無傳。今志乃出庸手,冗雜氾濫,至不可耐。乃以退食之暇,窮搜遐摭,要取精核。”間錄詩賦雜文,多郡志、溪志所未收者。蓋其族侄官祁陽時,以舊志寄士禎,士禎爲改作也。其書不分門目。上卷載山川古蹟及元結詩文,而附以諸家之題識議論。下卷則皆後人藝文,末爲補遺三條。書頗簡核。然如王邕《後浯溪銘》、吳儆《祁陽石鏡銘》、鄒浩《甘泉銘》,其地相近,類附可也。吳師道《汪氏浯村記跋》,地在新安,氵眇如風馬,亦覆載入,殊乖體裁。蓋斷限之難,劉知幾嘗言之矣。
△《長白山錄》·一卷、《補遺》·一卷(山東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士禎撰。長白山一名常白山,一名常在山,在鄒平縣東南。是錄皆紀其山形勝及故實藝文,已編入士禎《漁洋文略》第十四卷中,此其別行之本也。末附《補遺》一卷,則因宋紹定間丁黼作《池州范仲淹祠記》,以青陽縣東十五里之長山指爲長白,地理舛誤,雜引諸說以辨之。考證亦確。然附會古賢,誇飾形勝,移甲入乙,乃天下地誌之通弊。士禎以此一《記》,奪其鄉中之流寓,遂詆之爲小人,所見亦爲不廣矣。
△《鼓山志》·十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國朝僧元賢撰。其序不標年月,書中記事至順治壬辰、癸巳,則國初人也。鼓山在福州城東三十里。是書分《勝蹟》、《建置》、《開士》、《貞珉》、《藝文》、《叢談》六門。大旨以佛剎爲主,名爲山志,實則寺志耳。其凡例有云,茲山知名海內者,實以人重,非以形勝重也。緇徒妄自標置,可謂不知分量者矣。
△《恆嶽志》·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崇德撰。崇德字懋修,順天人。官渾源州知州。北嶽恆山在渾源州城南二十里,自漢以後,皆祠於上曲陽。國朝順治十七年,以刑科都給事中粘本盛之請,改祠於渾源州。部議令山西撫司官吏詳察恆山遺蹟。於時主其說者,禮部尚書王崇簡,疏載所著《青箱堂集》中。據紳耆之議以上達者,即崇德也。故輯斯志,於祀典特詳。曲陽飛石之僞,亦辨之甚悉。
△《七星巖志》·十六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韓作棟撰。作棟字公吉,鑲藍旗漢軍。順治中官分巡肇高廉羅道,按察司僉事。七星巖在肇慶府高要縣城北,一名崧臺,一名定山。故此書又名《定山石室志》也。志本明王泮所撰,作棟因而重修,吳綺又爲之潤色。然有關考覈者,寥寥無多。如《石刻門》於唐李邕《石堂記》後乾道己丑秋一條,以後人題名之年月,誤爲摹石之年月。又載元符改元端午日,眉山蘇軾挈家來遊。不思元符元年,蘇軾正在儋州,安得有挈家至七星巖之事!蓋據曹學佺《名勝志》所載,而不知爲傳訛之文也。
△《峨眉山志》·十八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曹熙衡撰。熙衡字素徵,錦州人。順治中官至貴州按察使。是編因蔣超舊志,成於疾病之餘,未能條理明晰,故即其本而重訂之。然據卷首《修山志說》,實戎州宋隸樟所定,熙衡時分巡建昌道,董其事耳。末一卷爲《志餘》,仍題超名。而中論普賢住世一條,有“宜太史蔣公之辨論”語。則亦非超之本文矣。
△《龍唐山志》·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僧性制撰。龍唐山在昌化縣西七十里,以其上有龍池,故名。《浙江通志》作龍塘,獨此本作唐。其中“龍池”一條內“唐井”等字亦從唐。殆亦猶錢塘、錢唐,各異文歟?志本爲佛剎而作,故多述禪家之語,非地誌之正體也。
△《寶華山志》·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釋德基撰。寶華山在句容縣北六十里。齊釋寶誌結廬於此,後人重寶誌之名,因以名山。是山以道場顯,故首志《開創興起》,而次及《山水》、《梵宇》各門。與他山志書體例稍異,固亦各因其地耳。
△《廬山通志》·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釋定暠撰。因明嘉靖間桑喬《廬山紀事》而稍增損之,無大發明考證。
△《四明山志》·九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朝黃宗羲撰。宗羲有《易學象數論》,已著錄。四明山舊稱名勝,而巖壑幽邃,文士罕能周曆,故記載多疏。宗羲家於北七十峯之下,嘗捫蘿越險,尋覽匝月,得以考求古蹟,訂正訛傳。乃博採諸書,輯爲此志,凡九門。宗羲記誦淹通,序述亦特詳贍。惟所收詩文過博,並以友朋倡和之作牽連附入,猶不出地誌之習。又既列名勝,復以皮陸九《題丹山圖》、《詠石田山房》,別出三門。其諸門之內既附詩,於各條下又別出《詩括》、《文括》二門,爲例亦未免不純也。
△《四明山古蹟記》·五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亦無序跋。詳書中所載,即黃宗羲所撰《四明山志》稿本也。宗羲《四明山志》自序有曰:“壬午歲,餘作《四明志》,亡友陸文虎欲刻之而未果。癸丑歲盡,偶展此卷,文虎評校之朱墨,如初脫手。然其間凡例不齊,詞不雅馴。重爲竄改,始得成書。”其序作於康熙十一年。所稱壬午,蓋明崇禎十六年也。此書不署年月,亦無文虎姓名題識,而中有朱墨數處,與宗羲序合。殆即文虎評校之本歟?其第三卷、四卷、五卷內有黃時貞添注四條。其一條稱壬辰六月識,又一條述老人談天啓間事,當在順治九年以後。或時貞得此稿本,又以意爲訂正耶?《四明山志》既有成書,此未定之草,固可置而不論矣。
△《西湖夢尋》·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國朝張岱撰。岱字陶菴,自號蝶菴居士,家本劍州,僑寓錢塘。是編乃於杭州兵燹之後,追記舊遊。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門,分記其勝。每景首爲小序,而雜採古今詩文列於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體例全仿劉侗《帝京景物略》,其詩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
△《穹窿山志》·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李標撰。山在蘇州府城西。是編前四卷雜錄序記、疏引等作,後二卷紀遊覽題贈之詩。蓋是時道士施亮生居此山,方以符術鳴於東南。其書實爲亮生而作,非專志山之名勝也。
△《百城煙水》·九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徐崧、張大純同編。崧,吳江人。大純,長洲人。前有尤侗序,大略稱崧有詩名,好遊佳山水。間嘗綴集吳地古蹟爲此書。取華嚴南詢之意以名之。其友張大純助其捃摭,未畢而崧歿,大純因重加纂輯刊行。凡蘇州府及所屬諸縣名勝山川,併爲臚載。然每條詮敘簡略,而所錄題詠至夥。蓋頗仿祝穆《方輿勝覽》之例,以詞藻爲尚,而不主考證。然穆書遍及州郡,此獨有姑蘇一隅。穆書於前人著述採擷甚富,而此所收率系近人之作,並附入己詩。則又出穆書之下矣。書刊於康熙庚午,時尚未升太倉爲直隸州,故太倉及嘉定、崇明二縣皆列於此書雲。
△《蟂磯山志》·二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柯願撰。願字又鄒,龍溪人。康熙甲辰進士,以主事督理蕪湖鈔關。蟂磯山在蕪湖西南七裏大江中。《江南通志》雲:“蟂,老蛟也。”今磯有石穴,廣一丈,深不可測。按《廣韻》:“蟂,古堯切。水蟲,似蛇,四足,能害人。”賈誼《吊屈原文》所謂“偭蟂獺以隱處”者是也。《通志》所云,未知何本。山上有靈澤夫人祠,相傳蜀先主妃孫權妹死葬於此,故廟祀焉。其事不見於史傳,殆齊東之語耳。是編蓋因明邊維垣舊本原文重訂。首爲圖,末附載扁聯。所錄率荒唐之說,惟弘治中劉淮、嘉靖中王宗聖二記,稍能引據史傳,以駁俚說,而亦終歸於附會。餘皆蕪雜。又凡例稱“降乩之作不錄”,而卷末仍有諸葛亮、徐庶、鄧芝之詩,皆七言絕句,殆足笑噱。尤前後自相矛盾雲。
△《嶽麓志》·八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趙寧撰。寧字又裔,山陰人。官長沙府同知。是志因舊本增輯,成於康熙丁卯。第一卷爲《新典》及《圖說》、二卷爲《山水》、《古蹟》、《新建寺觀》、《疆域》,三卷爲《書院》,四卷以下皆《藝文》也。卷首序文,自爲一巨冊,當全書四分之一。同修姓氏列至一百四十二人,則其書可知矣。
△《說嵩》·三十二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國朝景日昣撰。日昣字東陽,登封人。康熙辛未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是書自卷一至卷八,統紀嵩高及二室。卷九以下,分《星野》、《形勝》、《封域》、《巡祀》、《古蹟》、《金石》、《傳人》、《物產》、《仙釋》、《摭異》、《藝林》、《風什》九門。考嵩山爲中嶽,本於《爾雅》、《毛詩》,故《史記》主其說。胡渭《禹貢錐指》信《爾雅》前條“河南華”之文,而指後條“嵩高爲中嶽”乃後人附益。然鄭康成注《大司樂》,謂華爲中嶽;而注《小宗伯》,則以嵩爲中嶽。賈疏謂《大司樂注》據鎬京,《小宗伯注》據洛邑,其說似可與《爾雅》前後二文相證。即雲後人附益,而康成已兼據之矣。又外方之爲嵩山,見於《尚書》孔注、《水經注》諸書。金吉甫乃謂嵩高非外方,殊妄。此書於中嶽宗《史記》,於外方引《水經注》。考覈殊不謬。然《嵩書》及《嵩山志》、《天下名山志》之類,於此山形勝沿革,已爲廣徵博輯。此特綜匯舊文,踵而成之耳。
△《嵩岳廟史》·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景日昣撰。是書以嵩岳廟舊未有志,因創爲編輯。分《圖繪》、《星野》、《沿革》、《形勢》、《營建》、《祀典》、《靈異》、《嶽生》、《詩賦》、《藝文》,各爲一卷。其凡例謂“漢武之登封,孝明之巡幸,胡後、武曌之離宮別院,事涉遊盤,無關秩祀,概從刪削”,可謂矜慎。然《靈異類》中所引述《異記》、《虞初志》諸書,半是寓言。《藝文類》載《嵩嶽嫁女記》,尤爲不經。《詩賦》、《藝文》析爲二類,金石之文如《石闕碑》別見於《營建類》中,亦爲錯亂,則亦仍地誌之龐雜而已。
△《雞足山志》·十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範承勳撰。承勳,鑲黃旗漢軍。大學士文程之子,浙閩總督承謨之弟,官至雲貴總督。雞足山在雲南賓川州東一百里,一頂三支,儼如雞距,在蒼山、洱海之間,相傳爲迦葉尊者入定處。佛寺最多,故志山者多述佛門之事。是編乃康熙三十一年承勳因舊本增修,分《圖紀》、《考證》、《星野》、《形勢》、《山水》、《寺院》、《人物》、《靈蹟》、《物產》、《藝文》,凡十門,而以《迦葉像贊》冠於卷端焉。
△《普陀山志》·十五卷(內府藏本)
國朝朱謹、陳璿同撰。謹有《中庸本旨》,已著錄。璿始末未詳。普陀山在定海縣東海中,佛經稱爲觀音大士道場。自樑迄明,代有興建。是志所述,本末頗具,而敘事冗沓無法。
△《湘山志》·八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徐泌撰。泌字鶴汀,衢州人。康熙中官全州知府。以州有湘山寺,祀無量壽佛,率郡人謝允復等考佛出身本末,並山水、古蹟、藝文,輯爲是書。
△《林屋民風》·十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國朝王維德撰。維德字洪緒,吳縣人。是書成於康熙癸巳。因蔡昇《太湖志》、王鏊《震澤編》、翁澍《具區志》而廣之。林屋爲洞庭西山之別名。維德以太湖諸山,洞庭最大,故舉以名其集,而諸山則附載焉。其所採錄,賦詠居多,考證殊鮮。如所載馬跡山引《毗陵志》以證舊志之誤;津裏山之一名秦履山,引《四蕃志》以證《具區志》之非,特偶然一見耳。目錄載附《見聞錄》一卷,此本無之,或偶佚歟?
△《廬山志》·十五卷(安徽巡撫採進本)
國朝毛德琦撰。德琦字心齋,鄞縣人。由貢生官星子縣知縣。是編取桑喬《廬山紀事》、吳煒《廬山續志》二書,匯而訂之。首《星野》,次《輿地》,次《祀典》,次《隱逸》,次《仙釋》,次《物產》,次《雜誌》,次《災祥》,共一卷。次《山川分紀》十二卷。次《藝文》二卷。琦自序雲:“山川分紀多仍其舊,文翰則隨時而增。”書之冗濫,二語已自道之矣。
△《玉華洞志》·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陳文在撰。文在字新我,將樂人。將樂縣南十里許有玉華洞,幽深窅窈,秉炬乃入。其中石鍾乳滴成人物諸形,千態萬狀,一一曲肖,爲閩中奇觀。明萬曆壬辰,邑令海陽林熙春始爲志。順治甲午,邑令曲阜孔興訓重修,歲久版毀。康熙乙未,文在又復修之。冠以圖景,而序記賦詩之屬,以次備錄。末有《慶玉華詩》一冊,則以邑人鬻煤燒鑿,洞且頹壞。雍正辛亥,邑令馮景曾始禁開窯場,邑人作詩慶之,並匯成帙,附於志末雲。
△《羅浮山志》·十二卷(內府藏本)
國朝陶敬益撰。敬益,江寧人。康熙中官博羅縣知縣。是編因黎惟敬舊志,益以僧塵異《名峯圖說》,互相補輯,合爲一書。然首有《圖經》,又有《名峯圖》,又有《巖洞志》。前後繁複,殊無義例。是則兼取兩家,未能融鑄翦裁之故也。
△《羅浮山志會編》·二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宋廣業撰。廣業字澄溪,長洲人。康熙中官至山東濟東道。後因其子志益爲瑞州知府,就養官署。以羅浮爲嶺南勝地,而舊志簡略,遂重爲考訂。網羅闕逸,計事增舊十之五。後來羅浮諸志,多以是爲藍本雲。
△《羅浮外史》·(無卷數,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錢以塏撰。以塏字蔗山,嘉善人。康熙中歷官東莞、茂名二縣知縣。羅浮山屬於博羅,而遊人登眺則多由東莞之石龍鄉。以塏官東莞時,其父瑛就養縣署,往遊羅浮,記其名勝。以塏因參考諸籍,以成此編。首列圖二十,次述山中名勝靈蹟爲五十八篇。大抵多因仍舊志,又多以近人詩參錯其中,頗爲冗雜。
△《惠陽山水紀勝》·四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吳騫撰。騫字益存,號樂園,當塗人。康熙辛未進士,官至惠州府知府。是編以羅浮與西湖各分上下二卷。其紀羅浮,則本宋廣業《羅浮志》,稍爲芟節;其紀西湖,則本近人增輯《西湖志》而更編之,亦間有所補正。他如霍山、河源、龍川亦隸惠州,稱名勝,而志不及焉。蓋專爲二地作也。惠州在漢曰南海,晉曰東官,隋、唐或曰循,或曰雷鄉。至宋仁宗時,始曰惠州。而惠陽之名則於傳無之。以是標題,亦相沿杜撰之文矣。
△《西樵志》·六卷(浙江汪啓淑家藏本)
國朝馬符錄撰。符錄字受之,南海人。官陸豐縣訓導。西樵山屬南海縣,在廣州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明萬曆辛卯,郡人霍守尚初爲之志,歲久散佚。國朝羅國器重修未竟,符錄乃因其舊本,輯爲此編。詳於人物藝文,而略於考證,故山中金石之文悉不錄雲。
△《武夷九曲志》·十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復禮撰。復禮有《家禮辨定》,已著錄。武夷山在福建崇安縣南三十里,其溪九曲。宋劉道元初爲作志,其後屢有增輯。是書成於康熙五十七年,前卷既以詩文分入《山水》,而後卷又列《藝文》一門,體例頗雜。又附錄己作,連篇累牘,是竟以山經爲家集矣。
△《西湖志》·四十八卷(通行本)
國朝傅王露撰。王露號玉笥,會稽人。康熙乙未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乾隆辛巳,特恩加中允銜。初,雍正三年,命浙江總督李衛開浚西湖,越三年而蕆功。時衛方奉詔纂修通志,以《西湖志》自田汝成後久未續輯,因以王露總其事,而以舉人厲鶚等十人分任纂修之。悉仿通志之例,分門記載,列目二十。徵引極博,而體例頗涉氾濫,其後樑詩正等復訂爲《西湖志纂》,實據此本而刪潤之雲。
△《太嶽太和山紀略》·八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概撰。概字成木,諸城人。雍正癸丑進士,官至兩廣鹽運使。是編乃概官分守安襄鄖兵備道時所作。凡爲十類,曰《星野》,曰《圖考》,曰《山川》,曰《聖紀》,曰《宮殿》,曰《祀典》,曰《仙真》,曰《物產》,曰《拾遺》,曰《藝文》。較舊志蒐輯頗富,而亦不免於蕪雜。
△《峽石山水志》·一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蔣宏任撰。宏任字擔斯,海寧人。海寧縣有峽石鎮,兩山並峙,東曰審山,西曰紫微山,爲土人遊眺之所。宏任因爲之志,末有雍正戊申自跋,稱“舊有志略,爲前輩沈伯翰所集,其家伏羌令丹厓所訂,則仍舊稿增修也”。敘述頗爲雅潔。然兩山舊跡,載於《鹹淳臨安志》者甚詳,皆略而不載。審山之名沈山,宋、元時志書皆有辨證,亦未徵引。而紫微山有東峯、磨劍池,敘述更爲疏漏。惟所載碧雲寺之建於唐大曆中,天開圖畫樓之起於宋天聖間,爲足補志乘所未及爾。
△《雁山圖志》·(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僧實行撰。實行字奕庵,山陰林氏子。居雁山能仁寺。因蒐羅名勝,編次成書。首雁山十八剎,皆有圖,次山水諸說,次藝文。
△《金井志》·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姜虯綠撰。虯綠字秋島,烏程人。自號蒼弁山人,又號大海樵人。案,金井在烏程之黃龍山,後梁丙子,有黃龍破洞出,又名黃龍洞。虯綠卜居弁山,時得遊覽,因作此志。成於乾隆庚午,自序謂“住山以來,日有記錄。並見古人詩歌雜識,手輒抄摘”。凡分《山谷》、《文獻》、《金石》、《藝文》四門。然《藝文》內多附虯綠所自作,不若待諸論定後也。
△《泰山道里記》·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國朝聶鈫撰。鈫字劍光,泰安人。是編前有自序,稱生長泰山下,少爲府胥。性嗜山水,每攀幽躋險,採稽往躅。因讀劉其旋《泰山紀略》、成城《泰山勝概》,其中有一地兩稱,或名同地異。巖谷深阻,題刻爲苔蘚所蔽者,間遺而未錄。近乃架梯刮磨垢蝕而求之,雖風雨寒暑,弗憚其勞。又質之野老,參考羣書,竭半生精力,匯成一編。提挈道里爲綱領,分之爲五,合之爲一,曰《泰山道里記》。末有其從孫學文跋,稱其“蒐討金石之文,閱二十餘年”。凡諸紀載所未詳者,如石經峪刻《金剛經》,據徂徠刻石辨爲北齊王冠軍書。唐《紀泰山銘》下截剝落,葉彬補書百八字。宋《述功德銘》,磨勒岱巔,鑱毀原碑,字猶存。介邱巖、分水谿及古明堂,均失核蓄疑。又肅然山、奉高城、季札子墓與白騾冢,俱誤指其地。汶、泮、三谿諸水,皆牽混源流。岱背琨瑞、靈巖諸山,因隸他縣而未錄。並逐加考驗,辨訛補闕。蓋以土居之人,竭平生之力以考一山之跡,自與傳聞者異矣。
△《峽川志》·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國朝潘廷章撰。廷章字梅巖,自稱海峽樵人,蓋海寧人也。其書志峽石一鎮之事,頗有條理。然一村落之微,而首紀《分野》,未免太廓;科第皆列之《人物》,毫無行實,但載其由某經中式某科第幾名,亦未免太濫。所紀唐許遠守睢陽,臨難作《死別吟》,其詞不類,疑亦附會也。
△《西湖覽勝志》·十四卷(內府藏本)
國朝夏基撰。基字樂只,杭州人。是編因明田汝成本重修,十四卷中題詠居其六卷。
△《南湖紀略稿》·六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邱峻撰。峻字晴巖,仁和人。南湖一名白洋池,在杭州城北隅。宋張俊賜第,四世孫鎡別業,據湖之上。湖在宅南,因名南湖。楊萬里、陸游諸人皆爲之題詠,而鎡亦以自名其集,遂傳爲古蹟。峻少居其地,因採輯宋時志乘及說部文集,勒成此志。
──右“地理類”山川之屬,九十七部、八百九十五卷,內二部無卷數,皆附《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