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音樂發悟品第十三

爾時佛告諸比丘,菩薩處在深宮將欲出家。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梵釋四王。常以種種供具供養菩薩。歡喜讚歎。又於異時。諸天龍神乾闥婆等。各自思惟。菩薩長夜成就衆生。以四攝法而攝受之。是諸衆生根器已熟。菩薩何故久處深宮。而不出家成道度彼。若不及時。恐致遷移善心難保。後成正覺而無可度。作是念已,至菩薩前。頂禮希望。作如是言:云何當見菩薩出家學道。坐菩提座降伏衆魔。成等正覺。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三轉十二行無上法輪。現大神通。隨諸衆生所有意樂。皆令滿足佛告諸比丘,菩薩長夜不由他悟。常自爲師。了知世間及出世間。一切善法所行之行。知時非時遊戲神通。未嘗退失應衆生根,猶如海潮無時錯謬。以神通智知諸衆生。可攝益時。可摧伏時。可度脫時。可棄捨時。可說法時。可默然時。可修智時。可誦唸時。可思惟時。可獨處時。可往剎利衆會。可往婆羅門衆會。可往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婁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衆會之時,

佛告諸比丘,一切最後身菩薩將欲出家。法爾有十方無邊阿僧祇世界諸佛如來神通之力。令其宮內鼓樂絃歌。出微妙音勸請菩薩。而說偈言:宮中采女絃歌聲,以欲而惑於菩薩。

十方諸佛威神力,變此音聲爲法言:尊昔見諸苦衆生,發願與彼爲依怙。善哉若記昔諸行,今正是時宜出家。尊憶昔爲衆生故,身肉手足而無吝。

持戒忍辱及精進,禪定智慧皆修行。爲求菩提勝福故,一切世間無能及。是諸衆生瞋恚癡,尊以慈悲皆攝伏。尊於愚癡邪見者,而能廣起大悲心。

積集福智已無邊,禪定神通極清淨。身光能至於十方,如月無雲而普照。無數音樂聲微妙,勸請菩薩速出家。

佛告諸比丘,爾時菩薩住於最勝微妙宮中。一切所須皆悉備具。殿堂樓閣衆寶莊嚴。幢幡寶蓋處處羅列。寶鈴寶網而嚴飾之。垂懸無量百千繒採衆寶嬰珞。一切橋道以衆寶板之所合成。處處皆有衆寶香爐燒衆名香。珠交露幔張施其上。有諸池沼其水清冷。時非時華周遍開發。其池之中鳧雁鴛鴦。孔雀翡翠迦陵頻伽。共命之鳥出和雅音。其地純以琉璃所成。光明可愛猶如明鏡。莊嚴綺麗無以爲喻。人天見者莫不歡喜。復於一時。諸采女等樂器之音。由十方佛威神力故。而說頌曰:

尊憶往昔發弘願,愍諸衆生無依怙。若證甘露大菩提,救濟令之離苦惱。如昔諸佛所行行,獨處空山林野間。證得如來一切智,見諸貧乏施財寶。

尊昔已行於大施,一切財寶皆能捨。爲諸衆生雨法雨,今正是時宜出家。尊於淨戒無缺減,自昔多劫常修習。解脫衆生諸煩惱,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修百千諸忍辱,世間惡言皆忍受。常以忍辱而調伏,今正是時速出家。尊行精進極堅強,長時修習摧魔衆。滅除一切三惡趣,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以勝定除諸垢,灑甘露雨洽羣生。充滿世間諸渴乏,今正是時宜出家。尊以無邊大智慧,斷除邪見愚癡惑。尊應思惟昔弘願,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昔已行無量億,慈悲喜捨諸勝行。以此一切諸勝行,分佈世間諸衆生。采女絃歌甚微妙,以欲而感於菩薩。十方諸佛威神力,一切皆令爲法音。

尊憶往昔爲國王,有人於前而從乞。與我王位及國土,歡喜舍之無悔恨。尊昔曾爲婆羅門,名曰輸迦極精進。慈孝供養於父母,成熟無量婆羅門。

及餘衆生歸善道,舍是身已生天上。尊憶往昔作仙人,歌利王瞋斷支節。起大慈心無惱恨,所傷之處皆流乳。昔作奢摩仙子時,父母居山同苦行。

王以毒箭誤而中,抱慈無恨歡喜死。尊憶昔爲金色鹿,見人渡河而被漂。因起慈心以救之,後反加害無瞋恨。尊憶昔者爲仙人,寶珠誤墮於大海。

起精進心抒彼海,龍王驚怖還寶珠。尊於昔者爲大仙,慈心護彼歸命鴿。有人從尊索是鴿,自割身肉而稱之。與鴿輕重乃齊等,畢至命終爲擁護。

又尊昔爲奢摩仙,人來問樹有幾葉。善知多少而酬答,其人不信天來證。尊昔曾爲鸚鵡鳥,釋化爲人來詰問。所依之樹既枯折,何爲守之而不離。

答雲依此而成長,帝釋便生希有心。即令枯樹重榮茂,尊是受持功德者,安處世間諸衆生,置佛無邊功德海。如是十方佛威神,讚歎菩薩諸功德。

變諸采女絃歌曲,勸請菩薩速出家。尊昔長劫發弘願,拔諸衆生生死苦。請憶往昔所行行,今正是時宜出家。尊憶往昔無邊劫,以金銀等衆珍寶。

頭目王位及妻子,見來求者歡喜施。昔爲首鞞幢牙王,月燈珠髻及大悲。堅猛妙目諸王等,皆有威力能行施。尊於多劫能持戒,其戒清淨如明珠。

堅持守護無纖過,亦如犛牛自愛尾。尊憶曾爲大象王,獵師以箭中其身。而起慈心無所報,捐彼六牙而守戒。尊憶多劫修諸忍,因修忍故受衆苦。

請憶昔日爲熊身,見人凍餓而溫養。彼歸路逢畋獵者,將來共屠心不恨。尊以精進堅固力,爲菩提故修諸行。當伏魔王及軍衆,今正是時宜出家。

尊憶昔爲駿逸馬,騰空利益諸世間。於夜叉國濟衆生,安置之於無畏處。如是精進無邊劫,神通智力除煩惱。心極調柔坐寂定,以此利益諸衆生。

尊於昔者爲國王,普使衆生行十善。是諸衆生行善故,命終皆得生梵世。尊智能知善不善,及了衆生諸根性。智慧能入諸理趣,今正是時速出家。

尊愍衆生墮邪見,生老病死苦海中。淨除生死險惡道,示現涅槃真實路。如是一切十方佛,讚歎菩薩諸功德。皆變采女絃歌曲,勸請菩薩速出家。

尊昔爲王名勝福,尸利尼彌訖瑟吒。及雞薩梨千耶若,法思光明堅強弓。戒月光明進德光,知恩能捨大威德。王仙月形及猛實,增長菩提求妙法。

善住月光殊勝行,地塵勇施諸方主。惠施寶發清淨身,作是及餘無量王。皆悉能捨於難捨,爲諸如來雨法雨。尊昔值遇恆沙佛,悉皆承事無空過。

爲求菩提度衆生,今正是時速出家。初事不空見,值堅固花佛。以一念清淨,見毗盧舍那。又遇栴檀佛,以草炬供養。

又佛入城時,以金末散地。逢法自在佛,說法贊善哉。值普光如來,一稱南無佛。見大聚光佛,供養以金花。

值光幢如來,奉獻以掬豆。又見智幢佛,無憂花如來。持粥以供養,於彼發弘願。又值寶發佛,供養以明燈。

見花光如來,供養以良藥。又值無畏佛,施以寶嬰珞。婆胝伽羅佛,施波頭摩寶。見娑羅王佛,供養以純乳。

施名稱如來,奉以師子座。又見真實佛,及高智如來。曾頂禮圍繞,又見龍施佛。供養以衣服,見增上行佛。

施以栴檀香,又見致沙佛。供養以妙鉢,又見大嚴佛。施優鉢羅花,又值光王佛。以妙寶供養,又見釋迦佛。

施以金蓮華,又值宿王佛。讚歎如來德,又見日面佛。施以莊耳花,又值妙意佛。散以真頭花,又見降龍佛。

施以摩尼寶,又值增益佛。奉上衆寶蓋,又見藥師佛。奉以勝妙座,值師子幢佛。奉以衆寶網,又見持德佛。

以音樂供養,又值迦葉佛。奉以衆末香,又見放光佛。以妙花供養,又值阿鞞佛。奉以妙勝臺,又見世供佛。

奉以妙花鬘,又值多伽佛。曾舍天王位,又見難降佛。施以衆妙香,又值大光佛。捨身而供養,又見尚花佛。

獻寶莊嚴具,又值法幢佛。散以衆妙華,又見作光佛。奉優鉢羅花,盡心而供養。如是及餘無量佛,一一皆以諸供具。

供養承事無空過,願尊憶念過去佛。及憶供養諸如來,衆生苦惱無依怙。請尊憶念速出家,尊憶昔值然燈佛。獲得清淨無生忍,及五神通無退失。

從此即能往諸剎,一念遍事諸如來。有爲諸法悉無常,五欲王位皆不定。爲苦所逼諸衆生,願速出家救濟之。采女絃歌奏清音,以欲將惑於菩薩。

十方諸佛威神力,所出衆聲演法言:三界煩惱,猶如猛火。迷惑不離,恆爲所燒。猶如浮雲,須臾而滅。

合已還散,如聚戲常念念不住,如空中電。遷滅迅速,如水瀑流。由愛無明,輪轉五道。

循環不已,如陶家輪。染著五欲,如被網禽。欲如怨賊,甚可怖畏。處五欲者,猶如履刃。

著五欲者,如抱毒樹。智者棄欲,猶如糞坑。五欲昏冥,能令失念。常爲可怖,諸苦之因。

能令生死,枝條增長。由彼漂溺,生死河中。聖人舍之,如棄涕唾。如見狂犬,疾走而避。

如蜜塗刀,如毒蛇首。如戈戟刃,如糞穢瓶。不能捨離,猶如餓狗。咬其枯骨,五欲不實。

妄見而生,如水中月。如谷中響,如焰如幻。如水上泡,從分別生。無有實法,年在盛時。

愚癡愛著,謂爲常有。不能厭舍,老病死至。壞其少壯,一切惡之。有財寶者,不知遠離。

五家散失,便生苦惱。猶如樹木,花果茂盛。衆人愛之,枝葉彫零。棄而不顧,老弱貧玻

亦復如是,亦如鷲鳥。世間惡之,如霹靂火。焚燒大樹,亦如朽屋。不久崩壞,有法能離。

生老病死,願尊出家。爲諸衆生,說如斯法。生老病死,纏縛衆生。如摩婁迦,繞尼拘樹。

能奪勢力,損壞諸根。猶如嚴霜,彫諸叢林。盛年妙色,因而變壞。譬如山火,四面俱至。

野獸在中,周慞苦惱。處生死者,亦復如是,願速出家,而救脫之。尊觀病苦,損惱衆生。

猶如花林,爲霜所彫。尊觀死苦,恩愛永絕。眷屬分離,無復重睹。猶如逝川,亦如花落。

能害有力,令不自在。獨行無伴,隨業而去。一切壽命,爲死所吞。如金翅鳥,能食諸龍。

亦如象王,爲師子食。如摩竭魚,能吞一切。亦如猛火,焚燒叢林。願尊憶昔,發弘誓願。

今正是時,宜速出家。采女伎樂,欲惑菩薩。諸佛神力,變爲法音。是諸有爲,皆當壞滅。

如空中電,無暫停息。亦如壞器,如假借物。如腐草牆,亦如砂岸。依止因緣,無有堅實。

如風中燈,如水聚沫。如水上泡,猶如芭蕉。中無堅實,如幻如化。猶如空拳,展轉相因。

愚人不了,妄生計著。譬如人功,及以麻枲。木輪和合,以成其繩。離是和合,即不成繩。

十二因緣,一一分析。過現未來,無有體性。求不可得,亦復如是,譬如種子,能生於牙。

牙與種子,不即不離。從於無明,能生諸行。無明與行,亦復如是,不即不離,體性空寂。

於因緣中,求不可得。譬如印泥,泥中無櫻印中無泥,要因泥櫻文像可睹,依止根境。

有眼識生,三事和合。說爲能見,境不在識。識不在境,根境識中。本無有見,分別妄計。

境界相生,智者觀察。曾無相狀,如幻夢等。譬如鑽火,木鑽人功。三種和合,得有火生。

於三法中,本無有火。和合暫有,名曰衆生。第一義中,都不可得。譬如咽喉,及以脣舌。

擊動出聲,一一分中。聲不可得,衆緣和合。有此聲耳,智者觀聲。念念相續,無有實法。

猶如谷響,聲不可得。譬如箜篌,絃器及手。和合發聲,本無去來。於諸緣中,求聲不得。

離緣求聲,亦不可得。內外諸蘊,皆悉空寂。無我無人,無壽命者,尊於往昔,值然燈佛。

已證最勝,真實妙法。願尊於今,爲衆生故。雨甘露法,使得充足。

佛告諸比丘,菩薩聞是偈已,專趣菩提正念不惰。何以故?菩薩於長夜時。尊重恭敬供養正法及說法師。深生淨信求於正法。好樂正法住於正法。隨所聽聞心無厭足。開悟衆生。於法施主深生尊重。爲他演說無所希望。亦不因法而求財寶。爲衆說法未曾慳吝。勇猛精進一心勤求。法爲依止守護法藏。住於忍辱修行波若通達方便。

佛告諸比丘,菩薩於多劫來。遠離世間五欲之過。爲成就衆生。示現處於貪慾境界。積集增長一切善根殊勝福德資糧之力。示現受用廣大微妙五欲境界。而於其中心得自在。菩薩是時憶念往昔所發誓願。由是昔願思惟佛法皆悉現前。而起大悲觀察世間。富貴熾盛會歸磨滅。又觀生死多諸煩惱險惡怖畏。欲速除斷入大涅槃。

佛告諸比丘,菩薩久已了知生死過患。不取不著。樂求如來真實功德。依阿蘭若寂靜之處。其心常樂利益自他。於無上道勇猛精進。令一切衆生得安樂故。得利益故。得寂靜故。得涅槃故。常起大慈大悲。能以四攝攝諸衆生無有厭倦。觀諸衆生。

猶如一子。於諸境界心無所著。設大施會增長福德。遠離慳貪施不望報。於長夜中勇猛精進。善能降伏貪瞋憍慢慳嫉煩惱。未曾暫忘一切智心。著大施甲被精進鎧。以大悲心度脫衆生。智力堅強恆無退失。等心衆生隨其意樂皆令滿足。知時非時悟法非法。迴向菩提。於惠施中三事清淨。以金剛智除斷四魔。戒行成就善能守護身語意業。乃至小罪而懷大懼心常清淨。於諸垢濁惡言毀呰輕弄誹謗打辱繫縛曾無濁亂。具足忍辱心性調柔。所作事業常能堅固。於一切善心無退轉。念智具足恆修正定。獲智慧明能破諸暗。心常觀見苦空無常不淨之法。已善修習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又常安住奢摩他毗鉢舍那。深入緣起覺悟真實。恆自了知不因他解。遊三脫門了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呼聲響。

佛告諸比丘,菩薩從多劫來。於四威儀恆住如是智慧。如是功德。如是精進。如是利益十方諸佛復令宮中采女樂器出微妙聲勸發菩薩。又欲化諸宮中采女。即時證得四種法門。何等爲四。一者方便佈施愛語利行同事。而攝取之。二者紹三寶種能使不絕不壞一切智性不退願力。三者智力堅固大慈大悲不捨衆生。四者有殊勝智慧資糧之力。分別一切菩提分法。大嚴法門得現前故。以此四種爲欲成就宮中諸采女故。即於是時作大神通。令諸采女解悟樂音。所出言詞百千法門。所謂廣大心。愍衆生心。求菩提心。發起深心。而於佛法令生淨信。遠離憍慢尊重正法。知善不善憶念諸佛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神通。四攝法。四無量。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一一分別奢摩他毗鉢舍那。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無貪寂滅。無生盡智。乃至涅槃。菩薩神通令音樂中出如是聲。諸采女等聞是聲已,生希有心歡喜踊躍得未曾有。

佛告諸比丘,菩薩處王宮時。能令八萬四千諸采女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無量百千諸天聞如是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說微妙偈勸請菩薩。速疾出家。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