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廣大莊嚴經處胎品第六

佛告諸比丘,冬節過已,於春分中毗舍佉月。叢林花葉鮮澤可愛。不寒不熱。氏宿合時三界勝人。觀察天下白月圓淨。而弗沙星正與月合。菩薩是時從兜率天宮沒。入於母胎。爲白象形。六牙具足。其牙金色首有紅光。形相諸根悉皆圓滿。正念了知。於母右脅降神而入。聖後是時安隱睡眠。即於夢中見如斯事。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勝人託生爲白象,皎潔如雪具六牙。鼻足姝妙首紅光,支節相狀皆圓滿。降身右脅如遊戲,佛母因斯極歡喜。未曾得見及未聞,身心安隱如禪定。

爾時聖後身心遍喜。即於座上以衆妙寶莊嚴其身。無數采女恭敬圍繞。下於勝殿詣無憂園。到彼園已,遣信白輸檀王言:要欲相見。王宜暫來。王聞是信心甚歡喜。從寶座起。與諸臣佐及諸眷屬。前後翊從詣無憂園。既至園門舉體皆重。不能前進。而說偈言:

憶昔赴強敵,身猶不爲重。今者忽如是,此變當問誰。時淨居天子。於虛空中現其半身。爲輸檀王。而說頌曰:菩薩大威德,下於兜率宮。

託在聖後胎,爲王之太子。衆行皆圓滿,人天所恭敬。具慈悲福慧,灌頂當受職。

時輸檀王聞是偈已,合掌稽首作如是言:我今見此希有之事。於是入見聖後。自除憍慢。前問聖後欲何所求。惟願爲說。爾時聖後。以偈答曰:我於睡夢中,見象如白銀。

光色超日月,身相甚嚴淨。六牙有威勢,難壞如金剛。支體甚堅好,來入於我腹。爾後多瑞相,願王今善聽。

我見三千界,弘敞廣嚴飾。每於寢寐時,諸天來讚我。貪瞋等煩惱,結使皆銷滅。我心寂靜樂,如在禪定中。

宜喚占夢人,明解圍陀論。善閒八耀法,能辨吉凶者,速召彼人來,爲我解斯夢。時王聞此語,即召占夢人。

而語彼人言,宜佔聖後夢。聖後時告彼,己所夢因緣。汝既稱善佔,吾今爲汝說。我夢象如雪,逾於日月光。

威勢有六牙,支體甚嚴好。妙色極光淨,堅密如金剛。來入我腹中,我夢如是事。其人聞聖後,說所夢因緣。

皆曰無不利,斯夢甚爲吉。種族當興盛,必生勝相子。在家作輪王,威力統所化。出家成佛道,哀愍諸世間。

當灑甘露法,爲天人所敬。

時輸檀王。聞婆羅門解夢因緣。心甚歡喜。即以上妙衣服種種美食。而賜與之令歸本處。佛告諸比丘,時輸檀王。於四城門四衢道中。爲菩薩故設大施會。須食與食。須衣與衣。乃至香花臥具田宅騎乘一切所求。皆悉給與。王時念言:於何宮殿安置聖後。令得無憂歡樂而祝時四天王來至王所。作如是言:惟願大王善自安隱勿思此事。我與菩薩取妙宮殿。時天帝釋即來王所。而說偈言:

護世宮爲劣,不堪聖後居。忉利有勝殿,持來奉菩薩。時夜摩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我有勝妙殿,超過忉利宮。

在彼夜摩天,今持奉菩薩。兜率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兜率妙天宮,菩薩本居止。是爲最殊勝,還持奉菩薩。

化樂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我有寶宮殿,隨心所化生。莊嚴甚奇妙,願以奉菩薩。他化自在天子。復來王所。而說偈言:

我有妙宮殿,超過諸欲天。衆寶所莊嚴,清淨悅心意。光明甚奇耀,周匝散香花。願以安聖後,持來奉菩薩。

佛告諸比丘,是時欲界諸天子等。爲供養故。各各齎彼所有宮殿來至輸檀王宮。其王亦爲菩薩造妙宮殿。綺飾精麗人間所無。爾時菩薩以大嚴三昧威神力故。令彼一切諸宮殿中。悉現摩耶聖後之身。皆有菩薩。於母右脅結加趺坐。諸天子等各各自謂。菩薩之母惟住我宮。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大嚴三昧,神化難思。諸天悅豫,父王歡喜。

說是經時。會中有諸天子生如是念。四天王天聞此人間污穢不淨。況乎此上三十三天乃至兜率諸大天耶。云何菩薩世間之寶。最勝清淨殊妙香潔。乃舍兜率處在人間。於母胎中經於十月。爾時阿難承佛威神。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女人之身多諸欲惡。云何如來爲菩薩時。乃舍兜率處於母胎右脅而祝佛告阿難。菩薩昔在母胎。不爲不淨之所染污。恆處寶殿嚴淨第一。如是寶殿爲欲見不。當示於汝。阿難白佛言:世尊,願垂顯示。令諸見者皆生歡喜。爾時如來即以神力。令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與六十百千億梵天。下閻浮提來詣佛所。恭敬稽首。右繞三匝卻住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梵天王言:我昔爲菩薩時。在胎十月。所居寶殿今爲所在。汝可持來。梵天王言:今在梵世。時娑婆世界主。稽首作禮忽然不現。於剎那頃昇於梵宮。告妙梵天子言:汝宜次第下至三十三天。高聲唱言:今日梵王。欲將如來處胎之時所居寶殿還至佛所。若欲見者宜可速來。爾時梵王。即持菩薩之殿置梵殿中。其梵殿量縱廣正等三百由旬。而與八萬四千拘胝梵天恭敬圍繞。從於梵世下閻浮提。是時欲界無量諸天。皆悉雲集於如來所。以天妙衣種種伎樂花鬘妙香天莊嚴具而爲供養。時天帝釋乃至他化自在。永不能睹菩薩之殿。雖審觀之亦不能見。時四天王問帝釋言:我等作何方便能睹斯殿。帝釋報言:當請如來乃得見耳。時天帝釋與四天王。稽首請佛。是時大梵天王先與諸梵。捧菩薩殿置於佛前。其殿三重周匝瑩飾。皆以牛頭栴檀天香所成。其香一分價直三千大千世界。光明照耀。以天衆寶而嚴飾之。牀座器物皆稱菩薩。微妙綺麗人天所無。惟除菩薩旋螺之相。大梵天王所著天服。至菩薩座猶如水漬欽婆羅衣。其三殿內周匝皆有淨妙天花。其殿堅牢不可沮壞。凡所觸近皆生妙樂。如迦鄰陀衣。欲界一切諸天宮殿。悉現菩薩寶殿之中。

佛告諸比丘,菩薩入胎之夜。下從水際涌出蓮花。穿過地輪上至梵世。縱廣正等六十八洛叉由旬。如此蓮花無能見者,除諸如來並諸菩薩及大梵天王。於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清淨殊勝美味,猶如甘露現此花中。大梵天王以毗琉璃器。盛此淨妙甘露之味。奉上菩薩。菩薩於是受而食之。比丘當知。世間衆生。無有能食如是甘露之味。惟除十地究竟最後身菩薩方能食耳。諸比丘,菩薩以何善根而感斯味。由昔長夜行菩薩道時。能以醫藥救濟病苦。所有欲願皆令滿足。一切恐懼能施無畏。又以上妙花果供養如來及佛塔廟。一切聖衆父母尊長。如是施已然後自受。由斯福報感大梵王每持甘露之味而以奉獻於寶殿內。上妙衣服諸莊嚴具種種器物。菩薩本願力故隨意能現。阿難。一切菩薩將入胎時。於母右脅先有如是寶莊嚴殿。然後從兜率天宮降神入胎。於此殿中結加趺坐。阿難。十方世界一切摩耶聖後。皆於夢中見白象來。釋提桓因及四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將。皆悉隨從而衛護之。復有四天女。一名鄔佉梨。二名侔佉梨。三名幢至。四名有光。亦與眷屬常來衛護。

爾時菩薩處母胎中。身相光明,猶如夜暗於山頂上然大火炬。亦如真金在琉璃中。光明洞照普遍世界。四大天王二十八夜叉大將與其眷屬。每於晨朝恭敬供養。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爲其說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繞辭退而去。釋提桓因與三十三天。每於中時恭敬供養。爲聽法故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爲其說法示教利喜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繞辭退而去。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每於申時與無量百千梵衆天子恭敬供養。爲聽法故皆見菩薩安慰問訊。徐舉右手指座令坐。爲其說法示教利喜。生歡喜心得未曾有。若欲去時。菩薩徐舉右手使之而去。頂禮圍繞辭退而去。阿難。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周遍十方無量百千諸菩薩衆。於日入時恭敬供養。爲聽法故而來至此。爾時菩薩化作莊嚴師子之座。令諸菩薩各坐其上。互相問答辯析上乘。此等諸來大菩薩衆。惟是同行同乘之所能睹摩耶聖後亦不能見。阿難。菩薩處胎之時,不令聖後身覺沈重及諸苦逼。柔軟輕安怡懌歡暢。無有貪慾瞋恚愚癡熱惱之患。亦無慾覺恚覺害覺。亦無冷熱飢渴惛惑罪垢散亂。亦無不可意色及聲香味觸一切惡境。亦無惡夢。亦無女人貪誑諂曲嫉妒諸煩惱過。具足受持清淨禁戒行十善道。不於他人而生欲心。亦無他人能於聖後而生欲想。於迦毗羅城及諸聚落並餘國土。所有男女若童男若童女。或爲鬼神之所著者,見菩薩母皆自痊癒。或有衆生得種種玻風黃痰氣。盲聾啞痺。牙齒齲痛。瘰[W057]白癩。痟渴癲眩。癭癤瘡瘢。種種諸玻見菩薩母舒手摩頂。自然銷除。設有衆生得如是玻不獲親來見菩薩母。聖後爾時折草爲籌而以賜之。才執籌時所有病苦皆得銷散平復如本。聖後若觀菩薩之時,見於腹中右脅而祝如明鏡中睹諸色像。歡喜和悅身心泰然。阿難。菩薩處胎之時,諸天常奏天樂雨衆天花。供養菩薩。是時國界寧靜景候調和。人民安樂好行恩惠。諸釋種子皆悉棄惡修習善事。於諸節會遊戲園林。受勝妙樂歡娛怡暢。時輸檀王隨順法行不樂世榮。捐棄國務如苦行者,阿難。菩薩處母胎中神力現化成就如是,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等當觀佛在胎時所居寶莊嚴殿。阿難言:唯然世尊,願爲顯示世尊爾時即爲阿難釋提桓因及四護世並。餘天人。顯示如來處胎之時寶莊之殿。皆大歡喜得未曾有生清淨心。作是現已,大梵天王還持寶殿。歸於梵世。佛告諸比丘,菩薩處胎之時,已能化導三十六那由他天人令住三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最上勝人初入胎,大地山林皆震動。金色淨光銷惡趣,一切天人鹹喜悅。爲欲成此大法王,示現胎中寶嚴殿。導師所居之寶殿,栴檀妙香極嚴飾。

此香一分之價直,等彼三千界珍寶。下方涌出大蓮花,其花高至於梵世。花中所承甘露味,梵王持以獻菩薩。世間一切諸羣生,無有能銷一滴味。

惟除最後身菩薩,方能致斯甘露食。積劫所集福威力,服者身心得清淨。帝釋梵王四護世,稽首供養於導師。奉事頂禮聞妙法,歡喜右繞而辭去。

如是十方菩薩衆,亦復因斯樂法來。坐於光明衆寶牀,聞大乘法生歡喜。各恣言談兩相顧,無量稱揚還本國。四方男子及女人,爲彼鬼魅所纏縛。

露首袒體心狂亂,若見佛母皆除愈。所有黃痰與癲癩,盲聾瘖啞種種疾。佛母舒手摩其頂,衆病應時得銷散。或有困篤在遠方,折草作籌而惠之。

籌至病者尋平復,世間無不蒙衆祐。由法醫王在腹中,苦惱衆生盡安樂。聖後自觀菩薩體,猶如空中見明月。形相微妙甚端嚴,歡喜悅樂心安祝

無復貪瞋癡所擾,亦無愛慾嫉妒害。不爲飢渴寒熱侵,身心靜然離衆惱。人天上下更相見,音樂不鼓而自鳴。國土清寧甚安隱,眷屬欣豫同無患。

龍天由斯降時澤,草木花果盡敷榮。惠施一切之所須,王宮七日雨珍寶。是時無有貧乏者,猶如帝釋歡喜園。王修法行持淨戒,雖處堂殿如林野。

由此聖後懷菩薩,每入後宮親慰問。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