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多羅禪經修行方便道升進分第五

比丘安般念,功德住升進。能令智慧增,我今次第說。

功德住已進,進復功德住。是故說修行,功德住升進。修行於鼻端,繫心令堅住。專念諦思惟,正觀依風相。

入息與出息,繫心隨憶念。憶念若不忘,是初功德住。彼功德住已,復起方便求。更求功德時,住則生升進。

升進等起時,亦生功德住。是名住已進,進已功德住。善解安般相,功德及諸過。息輕重冷暖,軟粗與澀滑。

阿那攝般那,是攝持諸根。於彼所緣境,攝之令寂止。外散心數法,攝還義亦然。持風來入內,是故說阿那。

心轉於所緣,止令不復轉。心於所緣起,亦複製令滅。修行觀若增,制之令從止。修行若止增,起之令從觀。

見增則以觸,觸增則以見。得證與智證,二增俱相攝。修行緣不寂,意寂止攝來。身中清涼起,滅除諸熱惱。

掉踊不靜心,攝之令寂止。勤方便迴轉,其身悉充滿。長養四大種,當知從息起。是種復增益,行者報四大。

阿那力能起,寂止善法分。我所大惡刺,亦能拔令出。息短而漸滅,修行心安靜。是故佛世尊,說名爲阿那。

複次般那相,是今當略說。毛孔諸竅處,先淨治息道。前出名般那,始由入風起。修行出息時,諸根隨所緣。

心心法俱順,是亦說般那。出息歸於滅,乃入根本地。正受及命終,斯由捨出息。修行出息滅,次第阿那生。

滅盡三摩提,第四禪亦然。般那既已滅,次第阿那生。阿那時悕望,說阿世婆娑。我觀彼死者,定無有是相。

彼息更生者,觀有如是相。毒淤泥火蛇,此相似境界。出息能攝意,不令隨所緣。猶如制象鉤,名波世婆娑(出息有攝心義)。

舍除顛倒想,成就真實想。離自在及常,唯爲空行聚。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去來不可得,亦不須臾住。

慧智明見此,離諸知作者,出息無作者,見則墮顛倒。出息已過去,彼則不可見。命斷諸息滅,過去亦復然。

安般諸功德,出息與入息。衆物及字義,我已略說竟。是種增故說,未曾相離用。若爲覺想亂,當習安般念。

已能應於數,則除內貪著。於數若隨順,是則離不順。志在無亂境,能攝諸亂想。先數從一起,如是乃至十。

修行順此數,便得功德住。已得功德住,則能求升進。滅一切亂覺,佛說增上故(數門竟)。數能滅一切,覺佛但言滅。

一切不死者,以增上故也。內外出入息,去則心影隨。決定善觀察,順是趣涅槃。修行出入息,隨到所起處(出入息所起處同在臍)。

如是知升進,能離外貪著(隨門竟)。安止極風處(極上下風際)。三摩提等起,三昧既已起。便得功德住(止門竟),修行正住已,

種種觀察風,先觀於本處。謂風所從起,此處爲雲那。爲一爲二耶,冷暖悉觀察。八種如前說,爲總觀諸大。

唯在一種耶,觀時悉俱有。以一增上說,修行觀風大。造色從彼生,唯心與心法。依彼造色起,非彼造色已,

而復有種大。諸有入出息,是風名依種。報風及長養,是爲三種風。或說入在前,出者在於後。

或說出在前,入者在於後。皆有因緣故,彼作如是說。如其真實義,慧者乃決定。於臍處所起,淨治毛孔道(此報風開毛孔故名出非出外)。

由此風義故,彼說出在前。毛孔已開淨,入者則在前。如人初生時,阿那入故起。息風最先出,是故說波那(此是真實義)。

息風諸種大,割截不生苦。當知彼非受,謂受則不然。以彼修行者,不患諸斷逼。是故出入息,於身復非受。

識命若斷時,息則不迴轉。是則衆生數,必由命根起。息則是身行,世尊之所說,亦名根本依,衆生所由轉。

是息既已滅,命則無所依。以能持命根,故說衆生數。阿那般那念,緣風爲境界。雖曰正思惟,而非真實行。

一切所修觀,彼悉緣風起。於觀有差別,次第今當說。阿那般那念,分別有三種。所謂從聞起,思慧與修慧。

於是安般念,比丘聞慧生。一切時悉受,名字爲境界。境界出入息,正念思慧生。當知彼緣名,時或復緣義。

阿那般那念,所起修禪慧。悉已舍名觀,唯緣諸法義。當知近境界,無有種種異。亦非相續緣,說是等智行。

謂是安般念,無癡智慧性。亦名爲舍性,是則佛所說,當知是慧性,舍根共俱生。若使是舍性,則與餘共起。

欲色二有系,無色無身依。非彼最後禪,身密無息故。或謂根本地,亦復是眷屬。說言唯眷屬,非是根本地。

欲使彼舍性,在於根本地。阿那般那念,應當在八地。所言唯眷屬,如是說舍根。知彼安般念,唯在於五地。

此定在五地,依是處迴轉。欲中間未至,及後二眷屬。最上頂四禪,彼雖有舍根。無有於彼身,淨治毛孔道。

第四及眷屬,彼中說二種。報生與長養,唯無有依風。出息與入息,是風名爲依。以身極厚密,無依說二種。

佛說出入息,四禪正受刺。亦言咽喉處,明知有所說,是彼方便故,亦以禪義攝。出息與入息,彼處定無有。

修行觀出息,上際第四禪。已極風境界,於彼正憶念。云何我是心,於緣究竟未。或復更於上,少進重觀察。

或即於彼住,不作餘方便。修行如是觀,則能除疑惑。修行極風際,是處善觀察。當知如是心,則名除疑觀(觀門竟)。

於上觀察已,依風還止住。觀察所應已,復起餘所修。若彼觀風心,於還善決定。是說修行者,迴轉巧方便。

如人遊聚落,所作訖已歸。修行如是觀,喜樂遂增長。已舍入息念,安處出息緣。亦捨出息念,安處入息緣。

於數已究竟,息去亦隨去。如是一切種,亦名爲迴轉。觀察所應相,相相而回轉。種種衆事觀,次第轉亦然。

善於迴轉者,說此迴轉義。當知是迴轉,修行智慧處。從彼方便起,勝道現生前。聞慧念已度,次第思慧生。

已舍欲界行,然後入修慧。是悉名迴轉,世尊之所說,從彼未至地,次第入初禪。乃至第三禪,其轉亦如是,

第四禪眷屬,若彼有風者,是亦應迴轉,入於根本地。從彼起巧便,次第住起緣。入出與優波,此六悉迴轉。

舍共方便地,共地現在前。舍共方便地,不共現在前。舍不共方便,不共現在前。緣相方便地,展轉究竟地。

是名上回轉,明智所稱說(聖人凡夫共有法。名爲共地。從緣至緣名爲轉諸相。諸方便諸地次第。如我智方便,已說迴轉義。無垢清淨念,今當次第說。

如令彼修行,須臾抑止蓋。是則爲清淨,不淨非所應。若已成就數,能捨內貪著。此義應當知,慧者觀清淨。

隨順已成就,能捨外貪著。如是正思惟,智者念清淨。比丘心已住,不爲亂所亂。如是不動念,修行智清淨。

若已於風際,觀察離疑惑。不復更求息,是則爲清淨。念地悉已竟,所依諸過惡。不爲則清淨,是說須臾頃。

阿那般那念,方便道所攝。

功德住升進,是義我已說。

上一頁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