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里,我伫立在一条长满白杨的沙土路上。听觉很敏锐,知了均匀的呼吸声好像直接吹拂过大脑皮层。白杨被夏风抽打得刷刷啦啦,耳朵里灌满了树叶、风声和知了的音量。
-
家乡的冬季在我印象里大抵只用两个字概括:湿冷。整个冬天都是阴沉沉的,若是哪日出了太阳,人们肯定像中了大奖般,恨不得敲锣打鼓昭告天下。
-
作为一个奔波在公司和家两点一线的打工人,真的很难不怀疑人生。小时候幻想过自己长大以后是个科学家,是个出名的大作家,倒是怎么也没想到长大后努努力也只能勉强做一个公司的螺丝钉。
-
在深圳福田区的人大都知道一家名叫老诚一锅的火锅店,这家店吸引了许多工薪族和创业党去踏足。起初我是不喜欢去火锅店的,总觉得那里人多嘈杂,体验感很差。
-
翻开人生的记忆,有的一抹而过印象模糊,有的记忆犹新念念不忘。在我十几年的记忆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爷爷的白发。它蕴含着我成长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
我是一个十分嗜好读书的人,我主要是读文学类的书,小说,散文,诗词都是我的所爱。我还喜欢摘抄一些感动自己、充满哲理的词句、诗句到自己的笔记本,多年下来,有厚厚的十几本,闲暇时,打开来
-
不知道是哪一年起,对面的山坡上突然就栽满了桃树。桃树都矮矮的长着,被人们修剪的整齐而有序,所以它们开出的花也整齐而有序,充满了观赏的欲望。
-
时、分、秒针都停泊在十二点的那一刻,除夕夜的烟花照亮了新年的夜空,簇簇炸响跌落在失眠者的枕边,搅乱了熟睡人的美梦。他翻了个身,背着霓虹盘算着归程。
-
列车的呼啸声被迅速压扁成一条线,直压向两侧的耳膜,窗外再次没入洞洞的黑暗。穿过这最后一段隧道后,耳聪目明,巴中站到了。下车后,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在密不透风的人墙中艰难地蠕动,许久才
-
又想起你来啦,亲爱的我自己。高考成绩出来后,没有想象中的泪流满面,没有大喊大叫与歇斯底里,更没有无限的心酸与遗憾,你的眼底流露出来的和内心一样平静。
-
一、食杂店主这个人是金禧龙,自幼好武,曾远赴嵩山学艺,后因生计所迫,回到米镇,在沿河路旁开了家食杂小店。金禧龙的店里原先是热闹的。
-
米镇第一大蚕丝商木东在一个雷雨之夜突然中风。那个时候,木飞正坐在河堤上看着一群大雁飘然而过,木飞没有注意到一只的蚊子在他耳边的飞舞,而是像桑树无视青草那样,对蚊子的光临漠不关心。
-
儿时长辈问起“更爱爸爸,还是更爱妈妈?”这种问题,我的答案都是“奶奶”。大人们听完便笑,将这件事转述给我的奶奶听,奶奶便和他们一起笑着。
-
谁也不能打扰,宛如雨夜不止的节奏,她从南方来,携着独属于那里的柔软,来到北方这片硬土,我们相识之后,我常叫她影。影子是妥协的,跟随宿主在世间大平面移动,影子是不安的,它们终生害怕黑
-
我不知道春天适合干什么,适合踏青吗?适合攀爬吗?又或者古人说二月天是草长适合莺飞的时候。提起草长与莺飞,恰又勾起许多回忆。
-
这本书的作者李浩,对我而言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作者的自序中,我了解到,他是一个小说家,同时也是个评论家。他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正是一种有别于学院式和新闻式的“体验其经验”的内部批评。
-
上午十点,他在机场地铁站等候着下一班地铁的到来。凌晨五点起床到现在,他的耳边就一直充斥着各种噪音,有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有人来人往的嘈杂声,还有飞机与空气摩擦声,现在他又要拖着沉重
-
我走在通向天台的楼梯上,打开沿途的白炽灯又关上,白天的光亮已经透过天台那扇铁门落进来了。天台那只不锈钢碗盛着的玉米渣子已经只剩十指可数的几粒,一定是夜晚飞来的自由猛兽啄走了。
-
我还记得,在我小学时看到过一段采访,采访的对象也是个小学生,具体内容我记不清了,但是他当时说的话在当时的我看来非常的成熟,或者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是官腔,但不管怎样,这段采访给我留下
-
其实,什么叫需要,我无法定义,是痴迷者梦寐以求的?或是无助者最后的底线?又或者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我没有能明白,但我知道人总是需要着些什么,我认为叫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