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中参悟境界的高低,因人而异。
1 闹中取静
生命有不可承受之轻,许多事看似轻如柳絮,带给人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当然,也有不可承受之静,尤其是在繁闹中保持理智,情绪化的人是做不到的,不善思考,人云亦云,囿于成见,画地为牢,从而困住了自己,也局限了眼界。
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铺天盖地的信息每天接踵而至,快节奏裹挟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它悄悄地来,又静静地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任何一片云彩。
留下的,是被它“扫荡”过的痕迹,有人毫发无损,有人却身负重伤,有人依旧昂扬,有人就此颓唐。每个人的底色,虽然听着很虚,却在这样的狂风暴雨之中,逐渐显露,一览无余。
底色由内而外散发,外在的表现就是对每件事的判断,思考,把握,选择,坚持,从而最终决定了你今后的走向和具体成就。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中有数不尽的干扰,情理之中的,意料之外的,重重叠叠,纷繁复杂。可即便是深陷其中,也不能被其影响,停止思考。
纵有人间三千事,唯有智慧可自渡。静能生智,智能生巧,拨开层层迷雾,观察事情的本质,理智分析,不被外界的言论左右,清醒对待,不被他人的讲述带偏,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不沦落为没有主见,被人利用的棋子。
何又为闹中取静?
生活中,有多少人,是通过别人的喜怒哀乐来决定自己每天的心情的,短视频有趣,小说带感,各色新闻,自媒体吸引眼球……
曾几何时,我也会花大量的时间娱乐,打发时间,可是久了,竟觉得空虚,无趣。
我好像了解全世界,但好像又看不懂自己眼前的困境,信息的充斥,拓宽了我的认知,却并没有提高我的能力。我能脱口而出的,是别人固定好的模板,我能分享出来的,也是不用思考的文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流于表面,我看不到事实的真相,因为周围皆是如此,你不用企图高深,也不用故作姿态。
我仿佛被搅进一车“剪不断,理还乱”的黏糊稠密的泥浆里面,速度越快,越是吵闹,就越是痛苦,越想逃离!
所以,当江郎才尽,黔驴技穷的时候,繁华便成了累赘!而安静,竟成了唯一的救赎。
杨绛先生曾说:“有时候,我凝敛成一颗石子,潜伏涧底。时光水一般在我身上淌泻而过,我只知身在水中,不觉水流。”
静下来,我不再花大量的时间关注外界,而是读书,写作,欣赏诗词,看纪录片,写字,学历史,旅游,运动……
山川河流的美丽,文人雅士的魅力,历史的熏陶,哲学的洗礼,诗词的感染,不知不觉间,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格局,更深刻的了解的世界,也更清醒的认识了自己,就这样悄悄地,换了另一种性格!
被知识填满的生活,是充实而有激情的,仿佛重新年轻了一回,穿越到青春年少。
周围再热闹,我也能集中注意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世界再嘈杂,我也能从中找到滋养自己的方式,闹中取静,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2 静中知静
杨绛先生亦说:“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
于静中,能坦然地享受安静,赤裸裸地直面生命最本真,最质朴的状态,似乎也成了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
记得网上看到过一个提问,在农村,经常能看到某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家门口,不玩手机,不与人交流,也不打盹,却能静静地呆坐上半天,他们到底在看什么,又或者在想什么?
倘若是在几年前,我会跟其他人一样好奇和不解。怎么能坐那么久,坐那么久不与外界接触,是怎么坐得住的?他们的脑袋里总得想点什么吧?
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可以让一切原形毕露,水落石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其中的真谛,或许,他们没在想什么,也没在看什么,只是单纯的在享受安静本身。
今年端午,我有幸走进了深山里的村子,不同于平原农村迅速的城镇化,它们依旧保留了最初的安静与质朴,竹林郁郁葱葱,群山环绕,植被富饶,鸟鸣不绝于耳,空气清甜湿润,沁人心脾。
好一个令人忘忧的世外桃源!
静坐于院中,安静地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我眺望着远处,一层一层的梯田有序排列着,丰富的植被布满群山,凝望着绿色,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脑子慢慢放空,逐渐忘了自己是谁,忘了此刻在哪里,忘了周围了的一切,甚至忘了时间……
就这么坐着,坐着,坐着。
遗忘的同时,一种快乐与幸福由内而生,延伸至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仿佛,我已与世隔绝,又仿佛,我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正所谓,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心里腾干净了,新的美好才会有舒服的容身之所。
我才意识到,可以享受安静本身,是件多么难能可贵且幸运的事情。希望时间静止在那一刻,远离一切,只有最真实的自己,无需言语,静静地沉醉在这片大山里,而后从中汲取到那股最纯真的能量。
我似乎打通了自己的任督二脉,找到了可以跟内心沟通最简洁有效的方式,不错,真正的安静,的确是来源于内心!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安静的力量,温和有力,无坚不摧。静中知静,而后,静中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