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月十五日,這一期的《每日電訊報》中刊登了一篇妙筆生花的文章:
「非洲終於要公開它那遼闊荒野的祕密了。一位現代俄狄浦斯【註: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將告訴我們六十個世紀的學者文人沒能識破的這個謎底。過去探尋尼羅河發源地總被視為異想天開,一個實現不了的夢。
「巴爾特【註:十九世紀,德國地理學家、非洲探險家,著有五卷本巨著《中北非遊記和發現》。】博士沿著丹納姆【註:十八─十九世紀,英國探險家。】和克拉珀頓【註:十八─十九世紀,蘇格蘭探險家。】開闢的道路一直到了蘇丹;大衛.李文斯頓【註:十九世紀,英國傳教士、探險家,在非洲南部、中部和東部旅行,傳教達三十年之久。】博士從好望角到贊比西亞盆地反覆進行了不屈不撓的調查;伯頓【註:十九世紀,英國探險家,曾翻譯《天方夜談》。】上尉和斯皮克【註:十九世紀,英國探險家,第一個發現東非維多利亞湖的歐洲人。】上尉發現了內陸大湖;他們為現代文明打通了三條道路。三條道路的交叉點可謂是非洲的心臟。但至今還沒有一位旅行家能涉足該地區。我們的全部力量正應該用在那兒。
「不過,這些勇敢的科學攀登者們未竟的事業就要由弗格森博士的大膽嘗試來完成。他以往的神奇探險活動早已得到了讀者們的賞識。
「這位無畏的發現者打算乘氣球由東至西穿越整個非洲。據可靠消息,這次驚人旅行的出發點將設在非洲東海岸的桑吉巴島【註:位於坦尚尼亞東北部,港口城市。】。至於終點,只有上帝知道了。
「這次科學探險的計劃已於昨天正式提交給皇家地理學會。學會大會表決通過撥發一筆二千五百英鎊的款項作該活動的費用。
「這次嘗試是地理探險大事記中史無前例的,我們將隨時向讀者提供消息。」
正如我們所料,該文引起了巨大反響。它首先激起懷疑的浪潮:弗格森博士被當成是一個純粹虛幻的人物,是巴納姆【註:十九世紀,美國遊藝節目演出經紀人,自稱「胡謅王子」。】博士的發明。後者在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現在又準備打英倫三島的「主意」了。
日內瓦出版的《地理學會學報》二月號上刊登了一篇風趣的答讀者信。文章巧妙地戲謔了倫敦皇家學會、旅行者俱樂部和那條鱒魚。
但是,彼得曼博士在哥達出版的「公報」中發表的文章,使日內瓦的這家學刊徹底閉上了口。彼得曼博士自己了解弗格森博士,而且願意為他的勇敢朋友的無畏嘗試擔保。
另一方面,很快就不可能再有懷疑了:旅行的準備工作正在倫敦進行著;里昂的幾家工廠已接到生產製造氣球用塔夫綢的大量訂單。最終,不列顛政府允許弗格森博士使用《決心號》運輸艦。該艦的艦長叫皮耐特。
隨即,成千上萬件鼓勵信、賀電紛至遝來。有關探險隊舉動的詳情細節隨著準備工作的進展全部發表在巴黎地理學會的學報中。在V。A。莫爾特。布倫【註:法國地理學家,其父是巴黎地理學會的創始人和第一任董事長。】先生主編的《旅行、地理、歷史和考古新年鑑》中登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W。科內爾博士在《德國地理學報》上發表的一份詳細分析報告,令人信服地證論了這次旅行探險的可行性、成功的機會、困難的性質和空中航行這種方式帶來的種種好處。他僅僅對出發地點提出了批評。他指出,從馬蘇亞這個阿比西尼的小港口出發更好些。一七六八年,詹姆士。布魯斯就是從馬蘇亞出發去尋找尼羅河源頭的。另外,他毫無保留地讚賞弗格森博士的這種積極進取精神和這種想到、做到、絕不回頭的堅強毅力。
《北美評論》看到英國得到這樣的榮譽尤為不快。它把博士的計劃當成了笑話,並不懷好意地慫恿博士半途中徑直飛到美國來。
總而言之,從《福音教會公報》到《阿爾及利亞與殖民地雜誌》,從《傳教年鑑》到《傳教士新聞》,沒有哪家科學雜誌不用各種形式詳敘此事的,更不用說全世界的報刊了。
在倫敦,甚至在全英國,人們紛紛拿下面的問題打賭:第一,弗格森博士存在不存在;第二,旅行會不會進行;第三,這次探險活動能不能成功;第四,弗格森博士可不可能回得來。許多人投下了巨額賭注,活像是在埃普索姆【註:英國的一個城市,以賽馬聞名。】的賽馬會上。
這樣以來,相信的、不相信的,外行、內行,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住了弗格森博士。他不自覺地成了眾人心目中的英雄。博士樂意提供有關遠征探險的詳細情況。他平易近人、淳樸自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誠懇的人了。不止一位膽大的冒險家找他毛遂自薦,想與他同甘共苦,但都被他不加解釋地一律回絕了。
許多研究氣球轉向機械結構的發明家向他推薦自己的發明,但他一個也不願接受。有人問弗格森博士是不是已經發明了什麼新的轉向系統,但他概不回答。他更加積極地忙於探險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