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從隋煬帝以來,是詩人文士所稱道的地方;稱道的多了,稱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隨聲附和起來。
-
僞《列子》裏有一段夢話,說得甚好:“周之尹氏大治產,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不息。有老役夫筋力竭矣,而使之彌勤。
-
兩年前差不多也是這些日子吧,我邀了幾個熟朋友,在雪香齋給握青送行。雪香齋以紹酒著名。
-
這一卷詩稿的運氣真壞!我爲它碰過好幾回壁,幾乎已經絕望。現在承開明書店主人的好意,答應將它印行,讓我盡了對於亡友的責任,真是感激不盡!偶然翻閱卷前的序,後面記着一九二四年二月;算來
-
盛暑中寫《白採的詩》一文,剛滿一頁,便因病擱下。這時候薰宇來了一封信,說白採死了,死在香港到上海的船中。
-
韋傑三君是一個可愛的人;我第一回見他面時就這樣想。這一天我正坐在房裏,忽然有敲門的聲音;進來的是一位溫雅的少年。
-
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電車的頭等裏,見一個大西洋人帶着一個小西洋人,相併地坐着。
-
第一次乘夜航船,從紹興府橋到西興渡口。
-
去年在溫州,常常看到本刊,覺得很是歡喜。本刊印刷的形式,也頗別緻,更使我有一種美感。
-
夏丏尊先生是一位理想家。他有高遠的理想,可並不是空想,他少年時傾向無政府主義,一度想和幾個朋友組織新村,自耕自食,但是沒有實現。
-
自己是長子長孫,所以不到十一歲就說起媳婦來了。那時對於媳婦這件事簡直茫然,不知怎麼一來,就已經說上了。
-
謙,日子真快,一眨眼你已經死了三個年頭了。這三年裏世事不知變化了多少回,但你未必注意這些個,我知道。
-
我第一次與聖陶見面是在民國十年的秋天。那時劉延陵兄介紹我到吳淞炮臺灣中國公學教書。
-
內容:說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鍋”(鋁鍋)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水滾着,像好些魚眼睛,一小塊一小塊豆腐養在裏面,嫩而滑,彷彿反穿的白狐大衣...
-
內容: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過去。要說福氣,這也是福氣了。因爲平平常常,正像“糊塗”一樣“難得”,特別是在“這年頭”。但不知...
-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爲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
內容:一個秋夜,我和P坐在他的小書房裏,在暈黃的電燈光下,談到W的小說。“他還在河南吧?C大學那邊很好吧?”我隨便問着。“不,他上美國去了。”“美國?做什麼去?”...
-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腦海裏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親替他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背影。
-
熙攘的朝市過去了,菜場中滿地零散着青菜的枯葉,雞鴨的落毛,魚的鱗片,熱鬧後的冷落。
-
島上的居民都睡酣了,只有海岸上一家小酒店的紙窗上還閃出熠熠的燈光。辛大吃得半醺,把酒杯向桌子上一摔道:“三百吊大錢,四匹毛藍布,她媽本來答應了,週三這混賬小子又託人同她爹說,他出三
-
“你知道吧?倭奴要強佔濟南城!”皖生自外面回到公寓,報告他弟弟湘生說。“國軍施行抵禦?”弟弟懷疑中國的軍人。
-
月兒剛剛偷入了某女學花園的時候,恰撒了半空的銀羅雪紗,滿園的花影人影。某女學的學生也正春衣初試,大家成羣結隊,說說笑笑地走向演劇廳去。
-
“索性多躺一會兒罷。昨天晚上有點失眠,好在今天是星期。”秀倩在牀上輾轉着想。窗外樹頭的麻雀已經唧喳唧喳的歡迎那清秋的曦光了。
-
張無遺死去的時候,他的夫人哭了個死去活來。死,她在那乍然感到生活的孤單的那一忽,本也無所顧惜的。
-
大概是在民國十四年吧。年代本沒什麼了不得的關係,不過也可用它來劃分人類進化程序上的步驟罷了。
-
是祭竈的那天晚上吧,風雪打的窗紙響,街上再不見個人影兒,只有地上清冷的雪光,映出路旁幾株枯柳在寒風裏立着抖顫。
-
一個伏天的午後,午飯剛過,滿地都是樹蔭,一絲風也不動;好像大地停止了呼吸,沉悶的很。
-
一個晚秋的傍午,天上飛着幾片輕淡的薄雲,白色的日光射在一條風掃淨的長街上。幾家門首站了許多的女人孩子,在那裏咕咕噥噥的談論。
-
一個春天的下午,雨聲滴瀝滴瀝的打窗外的樹。那雨已經是下了好幾天了,連那屋子裏面的地,都水汪汪的要津上水來。
-
我們宿舍附近,馬路兩旁,對植着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樹,但只有一種:槐樹。這很好,雖然較之槐樹,我更爲喜歡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