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琐记“梁祝”本事考

  “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地是吾国流传得最广泛的一个民间故事,各地地方戏中,常有演出,而以越剧为最著。每一个剧团中都有这一出看家戏;往往别的戏演腻了而卖座衰落的时候,就搬出“梁祝”来演一下,顿时吸引了观众纷至沓来,足见广大群众是如何的喜爱这个故事了。

  川剧中的“梁祝”,别有一名,叫做《柳荫记》,故事比越剧稍简,并没有“楼台会”的一节,民锋苏剧团的“梁祝”,就是根据《柳荫记》的。弹词中也有“梁祝”,弹词家纷纷传唱,以朱雪琴、郭彬卿一组为最得好评,故事似乎取材于越剧,与越剧异曲同工,听了是很够过瘾的。

  “梁祝”的本事,考之浙江《鄞县志》,与地方戏所演出的颇有出入。据说县西十六里接待寺西,有义忠王庙,一名梁圣君庙,祀东晋鄮令梁山伯(按,鄞县在东晋时名鄮县)。安帝时,刘裕奏封为义忠王,令地方官立庙。宋代时郡守李茂诚撰《庙记》,竟称之为神;其所以称神之故,却有一段神话,说是孙恩犯会稽时,太尉刘裕往讨,山伯托梦刘裕相助,夜间烽燧荧煌,兵甲隐见,孙等见了大惊,就入海逃去。至于与祝英台同化蝴蝶的话,那是不可考了。

  据《庙记》中说,神讳处仁,字山伯,姓梁氏,会稽人。他的母亲梦见太阳贯穿胸怀,怀孕了十二个月,以东晋穆帝永和壬子三月一日分瑞而生。幼年时就聪明有奇气,长而就学,最爱坟典,曾从名师进修;过杭州时,在路上遇见一位青年,容貌端正,长身玉立,带了行李上渡船,坐在一起,山伯问他姓名,他回说姓祝,名贞,字信斋。问他从哪里来?说是来自上虞乡间。问他往哪里去?说是去求学的。双方讨论学问,很为相得;山伯便道:“我们的家乡相去很近,我虽不敏,很愿攀附一下,希望您不要见外。”于是两人欣然同行,合从一师;同学了三年,祝因思亲先行回乡。过了二年,山伯也回去省亲,到上虞访祝,遍问祝信斋其人,竟没有人认识他,却有一位老者在旁笑道:“我知道了,能文章的不要是祝家的九娘英台么?”当下找到祝家门上,山伯才知他的同学是个女子,别后重逢,十分欢洽,饮酒赋诗,珍重别去。回家之后,思慕英台才貌,因此禀请父母去求婚,谁知英台已许配了鄮城廊头马氏,好事不成,山伯长叹道:“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区区婚姻事,又何足道!”后来简文帝举贤良,郡中以山伯应召,被任为鄮县令,不久就害了重病,病危时对左右说:“鄮县西清道源九龙墟是我的葬地。”说完,就瞑目长逝了,年只二十有二。郡人依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西清道源的九龙墟。明年暮春,英台遣嫁马氏,搭了船乘流西来,突遇大风浪,船竟不能前进,问篙师,他回说:“这里却有山伯梁县令的新坟,岂不奇怪!”英台听了,忙到坟前去拜奠,哀恸之余,坟地裂开,就耸身跳将下去,侍从急忙拉住她的裙子,裙幅却像云片一般飞散了。郡人将此事上奏朝廷,丞相谢安请封为义妇冢,勒石江左。清代李裕有诗咏其事:“冢中有鸳鸯,冢外唤不起。女郎歌以怨,辄来双凤子。织素澄云丝,朱幡翦花尾。东风吹三月,春草香十里。长裾裹泥土,归弹壁鱼死。”

  宜兴善权洞外,有碧藓庵,庵前有台,相传是祝英台读书处,清代词人陈其年过其地,填了一阕《祝英台近》:“傍东风,寻旧事,愁脸界红箸。任是年深,也有系人处。可怜黄土苔封,绿罗裙坏,只一缕、春魂抛与。  为他虑,还虑化蝶归来,应同鹤能语。赢得无聊,呆把断垣觑。那堪古寺莺啼,乱山花落,惆怅煞、台空人去。”可是《鄞县志》中并没提起梁祝在宜兴就学,那么这善权洞外的祝英台读书处,又未必可信了。
Previous

Table of Contents